第三十章 林如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贾兰在碧月的陪同下,径直朝林黛玉的住处走去了。一路上,贾兰满脑子浮现出有关林如海的信息。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姑苏林家的子孙。考中探花后,林如海迁为兰台寺大夫,后为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妻子贾敏是荣国府贾母唯一的女儿。
贾敏生有一子,三岁时早夭,又育有一女名,便是林黛玉了,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黛玉六岁时,贾敏一病而亡。贾母十分爱惜孤女,便几次要求,想把黛玉接到贾府生活。
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只可惜林如海这一代,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就没什么亲支嫡派的。
林如海有着文人的风骨,却非一味的清高,他甚为精通官场世故。
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仕途不顺,被罢官多年一直等待着重新启用。最后,多亏了林如海的帮助,才搭上了起复的桥梁。
林如海不光为贾雨村找好了引荐之人贾政,帮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省知府,就连期间所需的一切银两费用也由林如海相助。
林如海十分疼爱女儿林黛玉,这边因贾敏逝世,女儿林黛玉无人教养,恐自己政务繁忙,年级大了,照顾不周,那边恰好又因岳母贾老太太心疼外孙女,几次派人来打听情况,于是林如海便想干脆就将女儿林黛玉送入贾家。
原本,林黛玉是不愿意离开父亲的,林如海则一再劝说道: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林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
林家虽也是书香门第,但和贾家这样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世代袭爵的显赫地位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四大家族内部联姻密切,关系非常错综复杂。
黛玉的母亲作为贾母唯一的女儿,在黛玉第一次来到贾府时,贾母当着黛玉和大伙们的面,是这样子说的: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虽然,上一辈“老姐妹”中,贾敏嫁往林家,而其他人并没讲,但显然没在正文常见的几家亲戚里。宝黛这一辈,出身最高的元春可是嫁给了皇帝老儿的。
其实,贾家择婿,硬指标是“诗礼名族”。达不到这一条的,哪怕是有官有爵又有钱的孙家都提不上筷子。
事实上,四大家族以贾家为首,其他三家都在竞相嫁女儿进贾府,薛家还没竞争上,王家则是连嫁女儿带赔钱,其换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王家的人在贾府里可算是暴发式升迁。
在这种局面下,贾家金尊玉贵的嫡出女儿,凭什么倒过来下嫁到那三家去?可是,贾府为什么定下这样的择婿标准呢?
说到底,贾家的标签是勋贵。所谓勋贵,就是皇帝花钱荣养着,在地方上耍耍威风、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但不被允许染指真正的权力。
一旦袭爵结束,连爵位附带的财富来源也不复存在,这时候的贾家,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点,就只能乖乖去做地主了。
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到了赦政这一辈,贾家在朝堂上其实已经高度边缘化了。此时的贾家想要生存,就必须要转型,转什么型呢?毫无疑问,考科举,进入文官系统,进入国家权力中心。
这一点在不能承爵的贾政这一支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在择长媳的时候,贾政放着王家那嫁妆丰厚的王熙凤不问,而是给长子选择了身为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
李家钱是少了点,权也没有,但妥妥的书香门第。贾珠在转型路上也非常顺利,乖乖读书,乖乖科举。如果不是死得太早,他会是贾家下一代转型中兴的希望。
而反观林家,四代袭爵之后,林如海顺利转型,高中探花。当时的林如海,一手是勋贵之裔,在旧贵族中颇具人脉,一手是科举出身,同门同年无数,两边都吃得开,方能一路亨通。
这时候赚钱多不多,家财厚不厚还重要吗?转型成功的林如海迅速进入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体系,尚未转型的贾家还在一点点边缘化着。此时的贾家看着林家,那就是自己的榜样啊!
贾政的三观基本都是从贾母那儿来的,贾政能看到李纨作为书香名门女儿的优势,贾母如何看不到林如海的优势?
从家族前程上讲,林家转型成功,掌握实权,又出身显贵,和同为旧贵族的贾家声气相投,完全是贾家积极靠拢的对象!
不要说和书香沾不上一点点边的三大家族,就算其他的书香人家,因为此前和旧贵族的阶级隔阂,也不能和贾家有效互助。
贾兰早先就注意到,他的外祖父就和贾府来往甚少,想必就是因为有这样的隔阂。
从联姻角度上讲,林家这样的政治成色简直是完美到飙泪。而联姻效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贾政和林如海在公务上时有互动,二人均互相欣赏,倘若林如海不死,贾家又能争点气上个台阶的话,二人必将成为公务上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亲戚。
贾敏、林如海二人是家族联姻,但并不是每一桩家族联姻都是面目可憎的。林如海仅仅个人条件优秀并不足以令他和贾敏的婚姻幸福。双方家族如果不能和睦共进,小夫妻如何能够好过?
精明过人的贾母,为了自己疼爱的小女儿,不但挑选出了人品才华甚至为人处世都是一等一的林如海,更挑中了林家和贾家互利的关系。
这样的婚姻,比仅仅郎才女貌的结合有更强的基础,也有更大的前程,即使三大家族中有那么几个才学俊逸之辈,也是远远不能匹敌的。
没嫁给四大家族的纨绔,而是嫁给了列侯之后探花出身的林海,恰恰是贾敏深受贾母宠爱的证明。她这婚姻在那个时代,是标准的“嫁女必胜于吾家”的高嫁。
探花是三年考一次的全国第三名,非常清贵。林海那出身履历无可挑剔,妥妥的阁臣备选、未来宰相。
而那个虽然在金陵称得上大家族的荣国公府贾家实际上历代子孙都从未进过权力核心圈子。看这一点就知道谁高攀了。
贾兰不禁觉得,曹雪芹先生实际上给林如海编出了这么一个梦幻履历,正是因为作者偏心、偏爱林黛玉,而恨不得把皇族外天下最好的出身给她。
可是,这位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怎么说病重就病了呢!贾兰理清好思路时,也正好走到了林黛玉的住处。只见贾府上下的姑姑、婶婶们都在这里了。此时,李纨见兰哥儿来了,急忙招手让他到自己的跟前来。
贾兰在碧月的陪同下,径直朝林黛玉的住处走去了。一路上,贾兰满脑子浮现出有关林如海的信息。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姑苏林家的子孙。考中探花后,林如海迁为兰台寺大夫,后为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妻子贾敏是荣国府贾母唯一的女儿。
贾敏生有一子,三岁时早夭,又育有一女名,便是林黛玉了,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黛玉六岁时,贾敏一病而亡。贾母十分爱惜孤女,便几次要求,想把黛玉接到贾府生活。
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只可惜林如海这一代,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就没什么亲支嫡派的。
林如海有着文人的风骨,却非一味的清高,他甚为精通官场世故。
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仕途不顺,被罢官多年一直等待着重新启用。最后,多亏了林如海的帮助,才搭上了起复的桥梁。
林如海不光为贾雨村找好了引荐之人贾政,帮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省知府,就连期间所需的一切银两费用也由林如海相助。
林如海十分疼爱女儿林黛玉,这边因贾敏逝世,女儿林黛玉无人教养,恐自己政务繁忙,年级大了,照顾不周,那边恰好又因岳母贾老太太心疼外孙女,几次派人来打听情况,于是林如海便想干脆就将女儿林黛玉送入贾家。
原本,林黛玉是不愿意离开父亲的,林如海则一再劝说道: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林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
林家虽也是书香门第,但和贾家这样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世代袭爵的显赫地位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四大家族内部联姻密切,关系非常错综复杂。
黛玉的母亲作为贾母唯一的女儿,在黛玉第一次来到贾府时,贾母当着黛玉和大伙们的面,是这样子说的: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虽然,上一辈“老姐妹”中,贾敏嫁往林家,而其他人并没讲,但显然没在正文常见的几家亲戚里。宝黛这一辈,出身最高的元春可是嫁给了皇帝老儿的。
其实,贾家择婿,硬指标是“诗礼名族”。达不到这一条的,哪怕是有官有爵又有钱的孙家都提不上筷子。
事实上,四大家族以贾家为首,其他三家都在竞相嫁女儿进贾府,薛家还没竞争上,王家则是连嫁女儿带赔钱,其换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王家的人在贾府里可算是暴发式升迁。
在这种局面下,贾家金尊玉贵的嫡出女儿,凭什么倒过来下嫁到那三家去?可是,贾府为什么定下这样的择婿标准呢?
说到底,贾家的标签是勋贵。所谓勋贵,就是皇帝花钱荣养着,在地方上耍耍威风、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但不被允许染指真正的权力。
一旦袭爵结束,连爵位附带的财富来源也不复存在,这时候的贾家,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点,就只能乖乖去做地主了。
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到了赦政这一辈,贾家在朝堂上其实已经高度边缘化了。此时的贾家想要生存,就必须要转型,转什么型呢?毫无疑问,考科举,进入文官系统,进入国家权力中心。
这一点在不能承爵的贾政这一支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在择长媳的时候,贾政放着王家那嫁妆丰厚的王熙凤不问,而是给长子选择了身为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
李家钱是少了点,权也没有,但妥妥的书香门第。贾珠在转型路上也非常顺利,乖乖读书,乖乖科举。如果不是死得太早,他会是贾家下一代转型中兴的希望。
而反观林家,四代袭爵之后,林如海顺利转型,高中探花。当时的林如海,一手是勋贵之裔,在旧贵族中颇具人脉,一手是科举出身,同门同年无数,两边都吃得开,方能一路亨通。
这时候赚钱多不多,家财厚不厚还重要吗?转型成功的林如海迅速进入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体系,尚未转型的贾家还在一点点边缘化着。此时的贾家看着林家,那就是自己的榜样啊!
贾政的三观基本都是从贾母那儿来的,贾政能看到李纨作为书香名门女儿的优势,贾母如何看不到林如海的优势?
从家族前程上讲,林家转型成功,掌握实权,又出身显贵,和同为旧贵族的贾家声气相投,完全是贾家积极靠拢的对象!
不要说和书香沾不上一点点边的三大家族,就算其他的书香人家,因为此前和旧贵族的阶级隔阂,也不能和贾家有效互助。
贾兰早先就注意到,他的外祖父就和贾府来往甚少,想必就是因为有这样的隔阂。
从联姻角度上讲,林家这样的政治成色简直是完美到飙泪。而联姻效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贾政和林如海在公务上时有互动,二人均互相欣赏,倘若林如海不死,贾家又能争点气上个台阶的话,二人必将成为公务上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亲戚。
贾敏、林如海二人是家族联姻,但并不是每一桩家族联姻都是面目可憎的。林如海仅仅个人条件优秀并不足以令他和贾敏的婚姻幸福。双方家族如果不能和睦共进,小夫妻如何能够好过?
精明过人的贾母,为了自己疼爱的小女儿,不但挑选出了人品才华甚至为人处世都是一等一的林如海,更挑中了林家和贾家互利的关系。
这样的婚姻,比仅仅郎才女貌的结合有更强的基础,也有更大的前程,即使三大家族中有那么几个才学俊逸之辈,也是远远不能匹敌的。
没嫁给四大家族的纨绔,而是嫁给了列侯之后探花出身的林海,恰恰是贾敏深受贾母宠爱的证明。她这婚姻在那个时代,是标准的“嫁女必胜于吾家”的高嫁。
探花是三年考一次的全国第三名,非常清贵。林海那出身履历无可挑剔,妥妥的阁臣备选、未来宰相。
而那个虽然在金陵称得上大家族的荣国公府贾家实际上历代子孙都从未进过权力核心圈子。看这一点就知道谁高攀了。
贾兰不禁觉得,曹雪芹先生实际上给林如海编出了这么一个梦幻履历,正是因为作者偏心、偏爱林黛玉,而恨不得把皇族外天下最好的出身给她。
可是,这位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怎么说病重就病了呢!贾兰理清好思路时,也正好走到了林黛玉的住处。只见贾府上下的姑姑、婶婶们都在这里了。此时,李纨见兰哥儿来了,急忙招手让他到自己的跟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