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火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行了,人齐了,咱们就开饭罢。”张昭华懒得再应付永平,直接吩咐开席,然而永平却道:“怎么今儿你的寿宴,大兄却没有来呢?”
“他忙着呢,”张昭华道:“国事繁重,你又不是不知道。”
永平就道:“国事繁重,总也有吃饭的时间罢,还是大兄不想过来,我怎么听说大兄宿在前殿里,已经好些日子了?”
张昭华道:“皇爷北征,入夜也常有紧急军情送来,在前殿处置更便宜些。”
这些人只知道东宫两个人在冷战,但是不知道具体原因,她们也完全猜不到,永平刺了几句,张昭华也并不松口,一顿饭吃的实在是叫这一桌子的人都不舒服。
晚上的时候,内府的人安排了折子戏,张昭华漫不经心听了两场,就见椿哥儿身边没跟着去北京的太监范弘过来,道:“娘娘,皇长孙给您上了贺礼,请您移步一观。”
张昭华跟着人从承天门出来,站在洪武门的城楼上,远远眺去,竟然看到远处的秦淮河上,张灯结彩,数十条小船,往来穿梭,两岸密密麻麻观灯的人,似乎知道张昭华登上了城楼,都一同喊道:“恭贺娘娘千秋——”
据范弘说,早在修建宫室的时候,有多余的木料,皇长孙让人按江淮画舫打造了花船,从运河送了过来,而且御用监还有今年上元节扎的几个数丈高的灯棚,把那灯棚放到穿上,上面布置各种灯彩,燃灯数万盏,放在秦淮河上面,远远望去,当真是焕若白昼。
“大郎真是有心了,”张昭华这时候就有一种还可以靠一靠儿子的欣慰的感觉:“不过再不能破费了。”
皇帝的北征进行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国家的机器也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经过了前面一段时间的大起大落,后面冗长的时间里,就几乎平平静静了,高炽重新刊印了《永乐大典》,因为当年大典完成之后,虽然皇上曾经想刊印,但是因为工程浩繁没有成行,如今高炽重录大典,用书手三百七十八人,每人每天抄写抄写三纸,每纸五十行,行三十字,从永乐七年七月开始,一直到永乐八年年底,方才完成了三分之一。
张昭华由此萌生了想要建立国家图书馆的愿望,因为这样的巨帙,她知道后世大多散轶了,流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被人好好利用过——而当初皇帝修书的原因,无非是夸耀后世,而大典修出来,也是存之高阁,像高炽这样潜心学习的人,每天不过取用一二本,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只作为帝王之家的备书,资源垄断成这样,实在是太过浪费。
如果将这些抄录的大典公开面向所有官员、进京求学的士子开放,建立一个集中而完善的书籍阅览及借阅制度,那将对开启民智,有影响深远的作用——只不过如今所有的工匠全都集中在了北京,这一个想法想要实施也无法实施,不过张昭华一直记得,她这个想法总是要实现的。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张辅平交阯,从交趾那里得到了神机枪炮法,制用生、熟赤铜相间,大小不等,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随宜而用,为行军要器。这种炮车相当好用,皇帝特令神机营副将谭广到南京宣召,诏自开平至怀来、宣府、万全、兴和诸山顶,皆置五炮架。
张辅从交趾带来一个极为精通火器之人,他的名字叫黎澄,原名黎元澄,胡朝开国后改为胡元澄,为越南权贵及胡朝君主胡季犛的长子,被明军俘获,因他善长兵器,不仅免死,甚至还在朝廷的工部任职。
三年多的时间,让黎澄的汉话说得相当流利,他甚至向张昭华展示了一些自主研发的火器,也就是除了火炮、火铣、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铁炮、神机箭等火器之外,他自己在“一窝蜂”的基础上,制作出一款大型火箭武器,它不仅体形尺寸大,而且具备多级火箭的雏形,名曰“火龙出水”。
这东西以粗毛竹为弹体,以木雕龙头装于首部,龙头下面,龙尾两侧,各装一个半斤重的火药桶,将四个火箭引信汇总一起,并与火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水战时,面对敌舰,离水面三、四尺处,点燃安装在龙身上的四支火药筒,这是第一级火箭,它能推动火龙飞行两三里远,待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就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这是第二级火箭,这时,从龙口里射出数只火箭,直达目标,致使敌船烧毁,而事实上这种武器水陆皆可用之。
这种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武器让张昭华大感震撼,事实上皇上能将神机营作为三大营之一本身就显示了对火器的重视,火器的应用在现在已经是起到了核心的地位。如果说宋朝是火器萌芽阶段的话,那么此时就是大发展的时代,中国的火器在战场上面的应用,火器的比例占到了10%。
“你跟随皇帝北征归来,”张昭华就询问道:“火器在战场上能发挥多大优势?”
“要配合得当的话,可以直面最精锐的蒙古骑兵,”谭广告诉她:“南宋吴阶发明了叠阵法,用在战场上,要想发挥我军在火器上的优势,就需要骑兵、骑射兵、刀兵的配合,不仅可补骑射之短,枪炮的射程和威力又非人力可阻挡,就能死死克制敌人。”
因为早期的火器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火器的发射效率、精度、以及可靠性与战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发射一次后的再装填程序非常复杂,尤其是在面对以骑兵为主的蒙古军队时,往往还未完成装填敌人就已经杀到了近前,而此时的火器部队一旦陷入近战几乎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因此除神机营在作战中除依靠施放火器杀伤敌人外,与其他兵种的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黔国公沐英在使用火器对付叛军大象等野兽兵种时,有感于火药装填速度太慢,发明了一种战术射击方式叫三段击——具体是由三人为一个小组,先由最前面的火枪手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开火。三人交替装弹、开火,使原本射击一次需要一分钟甚至更久的火绳枪效率提升三倍。皇帝将其改良并用于对付机动性更加的蒙古骑兵,先由装备火铳的士兵射击敌方骑兵,射击后立刻退向军队侧翼之后便由五军营及三千营的骑兵继续对敌方骑兵展开第二次打击,其后便由五军营的步骑兵配合,将敌军主力加以歼灭,这种方法对骑兵的杀伤力非常大,作战效果非常理想。
这就是皇帝北征的作战方法,这一次皇上在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本雅失里仅以七骑西走,而皇帝也没有放过始作俑者阿鲁台,一直追到回曲津,又大败之。
神机营的发展也得到了张昭华的大力支持,她不仅下令中央军器局给每一个神机营的步骑兵配备火铳,同时还专门配给他们霹雳炮3600杆;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合用药675斤;手把口也就是炮兵防身用手铳400杆;盏口将军也就是野战重炮160位。
因为看到宋朝曾公亮所著《武经总要》中,综述了当时的火器并将其种类划分为十余种,张昭华就令谭广将国朝自有火器也进行了划分,大体可分为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和发射性火器三大类,约有二三百种之多。同时还有火药,大体可分两大类:由硝、硫、炭构成的纯火药配方和夹带其他成分的毒火、神火配方——张昭华觉得这可以划归到化学武器里。于是兵部和神机营开始合编《军器图说》以及《火器图谱》等书,详细地记录了明军装备火器的制法、图谱以及火器部队的编制和战法。
因为神机营每一段时间就有一次演练,称为“肄习”,张昭华专门召集了一批兵部的人,去进行观摩,回来的时候按照张昭华的吩咐,写了一些火器的理论,但是她觉得不够深入,干脆令永乐六年分到翰林院的庶吉士提早去了六部,这当中又暗箱操作给兵部多派了比往年多两倍的人手,这些庶吉士很快就被赶到神机营里,帮助编纂图说,以及细化理论。
张昭华对武器一窍不通,她甚至不知道此时的火器,中国是领先西方的——她一直有一种不可遏制的紧迫感,害怕此时西方的火铳已经到了比中国先进的地步,毕竟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也没有抵达更远的地方,没有让她见识到此时佛郎机等国的火器是如何的,她就不得不下令军器局进行耗费财力物力的研发,直到二十多年之后,才有了火绳枪的出现。
“行了,人齐了,咱们就开饭罢。”张昭华懒得再应付永平,直接吩咐开席,然而永平却道:“怎么今儿你的寿宴,大兄却没有来呢?”
“他忙着呢,”张昭华道:“国事繁重,你又不是不知道。”
永平就道:“国事繁重,总也有吃饭的时间罢,还是大兄不想过来,我怎么听说大兄宿在前殿里,已经好些日子了?”
张昭华道:“皇爷北征,入夜也常有紧急军情送来,在前殿处置更便宜些。”
这些人只知道东宫两个人在冷战,但是不知道具体原因,她们也完全猜不到,永平刺了几句,张昭华也并不松口,一顿饭吃的实在是叫这一桌子的人都不舒服。
晚上的时候,内府的人安排了折子戏,张昭华漫不经心听了两场,就见椿哥儿身边没跟着去北京的太监范弘过来,道:“娘娘,皇长孙给您上了贺礼,请您移步一观。”
张昭华跟着人从承天门出来,站在洪武门的城楼上,远远眺去,竟然看到远处的秦淮河上,张灯结彩,数十条小船,往来穿梭,两岸密密麻麻观灯的人,似乎知道张昭华登上了城楼,都一同喊道:“恭贺娘娘千秋——”
据范弘说,早在修建宫室的时候,有多余的木料,皇长孙让人按江淮画舫打造了花船,从运河送了过来,而且御用监还有今年上元节扎的几个数丈高的灯棚,把那灯棚放到穿上,上面布置各种灯彩,燃灯数万盏,放在秦淮河上面,远远望去,当真是焕若白昼。
“大郎真是有心了,”张昭华这时候就有一种还可以靠一靠儿子的欣慰的感觉:“不过再不能破费了。”
皇帝的北征进行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国家的机器也在一刻不停地运转着,经过了前面一段时间的大起大落,后面冗长的时间里,就几乎平平静静了,高炽重新刊印了《永乐大典》,因为当年大典完成之后,虽然皇上曾经想刊印,但是因为工程浩繁没有成行,如今高炽重录大典,用书手三百七十八人,每人每天抄写抄写三纸,每纸五十行,行三十字,从永乐七年七月开始,一直到永乐八年年底,方才完成了三分之一。
张昭华由此萌生了想要建立国家图书馆的愿望,因为这样的巨帙,她知道后世大多散轶了,流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被人好好利用过——而当初皇帝修书的原因,无非是夸耀后世,而大典修出来,也是存之高阁,像高炽这样潜心学习的人,每天不过取用一二本,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只作为帝王之家的备书,资源垄断成这样,实在是太过浪费。
如果将这些抄录的大典公开面向所有官员、进京求学的士子开放,建立一个集中而完善的书籍阅览及借阅制度,那将对开启民智,有影响深远的作用——只不过如今所有的工匠全都集中在了北京,这一个想法想要实施也无法实施,不过张昭华一直记得,她这个想法总是要实现的。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张辅平交阯,从交趾那里得到了神机枪炮法,制用生、熟赤铜相间,大小不等,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随宜而用,为行军要器。这种炮车相当好用,皇帝特令神机营副将谭广到南京宣召,诏自开平至怀来、宣府、万全、兴和诸山顶,皆置五炮架。
张辅从交趾带来一个极为精通火器之人,他的名字叫黎澄,原名黎元澄,胡朝开国后改为胡元澄,为越南权贵及胡朝君主胡季犛的长子,被明军俘获,因他善长兵器,不仅免死,甚至还在朝廷的工部任职。
三年多的时间,让黎澄的汉话说得相当流利,他甚至向张昭华展示了一些自主研发的火器,也就是除了火炮、火铣、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铁炮、神机箭等火器之外,他自己在“一窝蜂”的基础上,制作出一款大型火箭武器,它不仅体形尺寸大,而且具备多级火箭的雏形,名曰“火龙出水”。
这东西以粗毛竹为弹体,以木雕龙头装于首部,龙头下面,龙尾两侧,各装一个半斤重的火药桶,将四个火箭引信汇总一起,并与火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水战时,面对敌舰,离水面三、四尺处,点燃安装在龙身上的四支火药筒,这是第一级火箭,它能推动火龙飞行两三里远,待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就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这是第二级火箭,这时,从龙口里射出数只火箭,直达目标,致使敌船烧毁,而事实上这种武器水陆皆可用之。
这种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武器让张昭华大感震撼,事实上皇上能将神机营作为三大营之一本身就显示了对火器的重视,火器的应用在现在已经是起到了核心的地位。如果说宋朝是火器萌芽阶段的话,那么此时就是大发展的时代,中国的火器在战场上面的应用,火器的比例占到了10%。
“你跟随皇帝北征归来,”张昭华就询问道:“火器在战场上能发挥多大优势?”
“要配合得当的话,可以直面最精锐的蒙古骑兵,”谭广告诉她:“南宋吴阶发明了叠阵法,用在战场上,要想发挥我军在火器上的优势,就需要骑兵、骑射兵、刀兵的配合,不仅可补骑射之短,枪炮的射程和威力又非人力可阻挡,就能死死克制敌人。”
因为早期的火器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火器的发射效率、精度、以及可靠性与战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发射一次后的再装填程序非常复杂,尤其是在面对以骑兵为主的蒙古军队时,往往还未完成装填敌人就已经杀到了近前,而此时的火器部队一旦陷入近战几乎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因此除神机营在作战中除依靠施放火器杀伤敌人外,与其他兵种的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黔国公沐英在使用火器对付叛军大象等野兽兵种时,有感于火药装填速度太慢,发明了一种战术射击方式叫三段击——具体是由三人为一个小组,先由最前面的火枪手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开火。三人交替装弹、开火,使原本射击一次需要一分钟甚至更久的火绳枪效率提升三倍。皇帝将其改良并用于对付机动性更加的蒙古骑兵,先由装备火铳的士兵射击敌方骑兵,射击后立刻退向军队侧翼之后便由五军营及三千营的骑兵继续对敌方骑兵展开第二次打击,其后便由五军营的步骑兵配合,将敌军主力加以歼灭,这种方法对骑兵的杀伤力非常大,作战效果非常理想。
这就是皇帝北征的作战方法,这一次皇上在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本雅失里仅以七骑西走,而皇帝也没有放过始作俑者阿鲁台,一直追到回曲津,又大败之。
神机营的发展也得到了张昭华的大力支持,她不仅下令中央军器局给每一个神机营的步骑兵配备火铳,同时还专门配给他们霹雳炮3600杆;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合用药675斤;手把口也就是炮兵防身用手铳400杆;盏口将军也就是野战重炮160位。
因为看到宋朝曾公亮所著《武经总要》中,综述了当时的火器并将其种类划分为十余种,张昭华就令谭广将国朝自有火器也进行了划分,大体可分为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和发射性火器三大类,约有二三百种之多。同时还有火药,大体可分两大类:由硝、硫、炭构成的纯火药配方和夹带其他成分的毒火、神火配方——张昭华觉得这可以划归到化学武器里。于是兵部和神机营开始合编《军器图说》以及《火器图谱》等书,详细地记录了明军装备火器的制法、图谱以及火器部队的编制和战法。
因为神机营每一段时间就有一次演练,称为“肄习”,张昭华专门召集了一批兵部的人,去进行观摩,回来的时候按照张昭华的吩咐,写了一些火器的理论,但是她觉得不够深入,干脆令永乐六年分到翰林院的庶吉士提早去了六部,这当中又暗箱操作给兵部多派了比往年多两倍的人手,这些庶吉士很快就被赶到神机营里,帮助编纂图说,以及细化理论。
张昭华对武器一窍不通,她甚至不知道此时的火器,中国是领先西方的——她一直有一种不可遏制的紧迫感,害怕此时西方的火铳已经到了比中国先进的地步,毕竟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也没有抵达更远的地方,没有让她见识到此时佛郎机等国的火器是如何的,她就不得不下令军器局进行耗费财力物力的研发,直到二十多年之后,才有了火绳枪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