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一百二十章 荆轲刺秦(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秦国,咸阳,章台宫。
秦王御驾从城门进入章台宫,文武群臣伴驾,一路畅通无阻,并没有出现拦驾之事。
高坐大殿龙椅,嬴政也在寻思,弄出这般大的仪式,居然没有人出来阻拦,那些人在想什么?
旁人或许不知,可要说皇族还看不出来,根本不可能。九傧之礼,乃是帝王才能进行的排场,现在咸阳除了芈嬴两族,还有三晋、楚国等皇族人,更有燕、齐两国驿馆代表,那些都是皇族人,难道他们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吗?
嬴政也没有说这是九傧之礼,只是提前传令所有文武群臣,所有臣属都必须参加今天的朝议。按照等级爵位排位,不准携带任何兵器,全部进入章台宫议事。
平时朝议,武将带着兵器,文士携带随身佩剑,今天所有人在进殿门前,都将兵器收缴,这应该会惹得大家非议。可是没有,连一个人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
群臣们行过礼后,嬴政问道:“李斯,今天进入章台宫议事,兵器都被收缴,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想问的?”
李斯出列,笑道:“我大秦已占据中原半壁江山,一统天下之势已成,大王称帝乃是常理。如今摆出九傧之礼,只是为称帝做个引子,哪怕楚、齐、燕再次联军,又能耐我何?何况那三国根本无法组成联军之势。”
“王翦大军将楚国一分为二,扼守长江天险,掐断南方楚人与北方的联系。齐王贪婪无度,收了我大秦那么多钱粮,岂会为了此事而得罪大王呢?燕国就更不要说了,燕王喜已有北迁之意,或许过不了几天,燕都就会迁往辽东苦寒之地。”
“君王们都这样,皇族又能说什么?大王本该如此,只有表明称帝之心,才能获得芈嬴两族最大的支持,我等做臣子更是乐见此事。只要大王成了帝王,天下共主,那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在。”
下面的群臣都露出笑容,全部向李斯点头赞许,这样的话他们早就想说了,只是一直不知嬴政的心意,还无人敢犯这个忌讳。现在嬴政自己做了,他们自当拥护,连秦王都不在乎,那他们还怕什么。
嬴政心中暗叹,看来自己想偏了,本以为会有人出来阻扰,谁知大臣们更想自己称帝。君王和帝王,看似只是一字之差,两则的权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君王只是在诸侯国内行使权力,帝王却是在整个中原行使大权,能成为帝王的臣子,更能荣耀加身,名利双收,傻子才会反对。以前只是不知道嬴政的心意,现在嬴政以九傧之礼,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算有人站出来反对,估计群臣都会引经据典,将来人给拦回去。
最大的阻碍,轻而易举地解决,嬴政反而有点不习惯。一直以来,每次施政,他都不敢加快新政的速度。来到这个世上,就要迎合这个时代的人心,凡是都不能操之过急。前几次对外用兵,速度太快,遭到了太多的流言蜚语,许多改革措施都要进行很长时间的斗争,方能取得一点效果,还需要逐步地让人消化。
比如说统一度量衡,秦人们就很难理解。在他们看来,中原还未统一,就算秦国统一了中原,直接用秦国的标准就行了,何必再创建新的文字、仪器、马车都标准呢?
这就是嬴政的远见,如果只是使用秦国现有的标准,列国皇族会怎么看?就拿赵国来说,赵国习惯了三晋的文字,想要教化他们废弃自己的文字,改用秦国文字,心理上就认为秦王在嫌弃他们。唯有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再创建一种新文字,列国才能支持。因为这样的文字,秦人也需要学,大家还有什么怨言。
每一次改革,都是向新社会挺进的脚步,新知识、新文化,只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每走一步,都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免进度太快,别人接受不了,那嬴政的麻烦就大了。
今天使用九傧之礼,也算是一次礼仪上的改革。这样的礼节,本是周王室能做的,现在一个诸侯国使用这样的礼节,完全有觊觎之嫌。倘若没有人阻止,那么秦国的律法上,都会向周朝的礼仪靠齐。如此一来,燕国、齐国都会相应地做出姿态,完全将周朝的痕迹抹去。
燕国、齐国不敢做,因为他们还没有那个国力,生怕今天做了,明天就会被秦国攻伐。秦国敢做,他们却没有实力来攻伐,只能给皇族施加压力,劝阻一下秦王,说秦王嬴政这么做是不对的。只是说说,无关痛痒,秦人们才不会在乎,嬴政更是不会介意。
可现在的情景,实在出乎了嬴政的预料,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对。以前自己做事,向来遵循先王们的隐忍,小心谨慎,步子不会迈这么大。如今做出这样的礼仪,在所有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还能获得群臣的支持,心里难免有点不平衡。嬴政在就做好了准备,只要有人站出来反对一下,他就会进行一番说辞,将对方劝服。
可惜没有,这就好似准备好的一拳,还没有打出去,就咽了回去,憋在心里还有点难受。这种滋味,他还不能对外人说,不然别人会认为秦王沽名钓誉,得了好处还要到处宣扬,不是一位帝王该做的。
嬴政咳嗽了一声,言道:“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
以李斯为首,芈宸、姚贾等群臣齐声道:“本该如此。”
姚贾更是出列言道:“启禀我王,纵观中原,大秦兵锋所指,没有一国敢与抗衡。我大秦不需再过低调了,等拿下楚国全境,就要全力攻打楚国,整个中原都能看出来这一点。他们敢阻拦吗?根本不敢。”
“芈启占据的兰陵城,已经苟延残喘,很难挺过这个冬季;齐王昏聩,一心等着我们后续给予的钱粮,哪里敢与楚燕联系;燕王更是不堪,他都已经在准备迁都了,退到辽东之地,相当于放弃中原之争。”
“这场中原主导权的战争,除了我大秦,还有哪个诸侯国敢出来分庭抗礼?我们不是为了一地,更不会举行什么列国会盟,去做什么霸主,而是要占据整个中原,行使当年周朝的天下共主权力。大王啊,您不做帝王,这怎么行?以前我们不敢向您提议,主要是不知道您的心意,迟早还看不出您有称帝的决心。”
“现在不同了,大王有了这个决心,主辱臣死,哪怕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劝阻,我等也会与他辨理,将对方给说回去。与此同时,不仅仅是九傧之礼,我大秦还要在车马出行,各地郡池进行一番改革,所有礼仪都要在分封地内施行,每个侯爵都要重新册封。”
芈宸也出列言道:“礼仪上如此,军政上也要进行改革,各地赋税按照战争的破坏程度,重新定义新的税收。列国年年征战,我大秦一旦统一了中原了,就要做出符合当地的规章制度。百废待兴,要给予不同的地域休养生息,赋税规格都会不同,我看以周朝施行的税收很不错。”
李斯摇头言道:“那不行,当年周朝的税赋,使各地诸侯国壮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我们当要引以为戒,制定出符合我大秦利益的制度出来。我看三晋之地的税赋要减免一些,部分地区的饥荒依然存在,等秦直道修成,巴蜀之地的赋税稍微提高点,巴老夫人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她老人家可能比我们都希望大王称帝。”
几位大臣都点了点头,你一句、我一句,在那里商议着嬴政即将称帝的事宜,看的嬴政一点脾气也没有。现在称帝,为时尚早,臣子们都相应地做出各种提议,好似嬴政已经是帝王。
嬴政挥了挥手,言道:“都打住吧,现在称帝,为时尚早,此事等以后再商议。右丞相,你怎么看?”
右丞相冯去疾出列,言道:“大王确实不适合现在称帝,只要还没有统一中原,都要给列国皇族一点薄面。可我们做臣子的,依然要在律法上进行商议,不然等大王统一中原以后,相应的规章制度都没有准备好,就会影响称帝的进度。大义上暂时不称帝,但是各地的管理制度,早点提上议程,以备不时之需。”
得,嬴政彻底没脾气了,冯去疾说的一番话,赢得了文武群臣的响应。嬴政有点后悔这么做了,连铁面无私的冯去疾都在提倡此事,那么谁还敢反对?众臣频频向冯去疾点头,这也是为时不多的统一意见。
冯去疾做事,向来公事公办,从来没有不徇私,一点人情都不讲,得罪了许多人。今天在此事上,总算符合了大家的心意,现在就等着有人站出来唱反调,大家齐心协力地将那人骂回去。要说到骂人,还是以冯去疾最厉害,他连李斯、姚贾都敢骂,还会怕谁?有这位挡在前面,大家都露出笑容,心中大定。
连这位都这么说了,本来有话要说的几人,都退了回去。嬴政只能露出一个苦笑状,看来大家都想要自己称帝。嬴政也知道,冯去疾都跟着自己一个鼻孔出气,今天施行了九傧之礼这样的规格,他不会管嬴政做的是对还是错,都会按照嬴政的脚步做下去。
既然你有这个决心,那么他就会坚决执行,反正他又不怕得罪人。些许压力,不可能让嬴政一个人去承担,做为臣子的也会去承受。比如对皇族的影响,皇族肯定会有人出来说点什么的,这些都需要大家合力面对。
实在无奈,嬴政硬着头皮,点出了一人,必须要让人站出来唱唱反调,心里才会舒坦。如果大家都是一个意思,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那还需要商议什么?
当那人站出来以后,大殿的人都静了下来,都准备着反驳的言辞,可他说出来的一番话,除了嬴政,别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秦国,咸阳,章台宫。
秦王御驾从城门进入章台宫,文武群臣伴驾,一路畅通无阻,并没有出现拦驾之事。
高坐大殿龙椅,嬴政也在寻思,弄出这般大的仪式,居然没有人出来阻拦,那些人在想什么?
旁人或许不知,可要说皇族还看不出来,根本不可能。九傧之礼,乃是帝王才能进行的排场,现在咸阳除了芈嬴两族,还有三晋、楚国等皇族人,更有燕、齐两国驿馆代表,那些都是皇族人,难道他们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吗?
嬴政也没有说这是九傧之礼,只是提前传令所有文武群臣,所有臣属都必须参加今天的朝议。按照等级爵位排位,不准携带任何兵器,全部进入章台宫议事。
平时朝议,武将带着兵器,文士携带随身佩剑,今天所有人在进殿门前,都将兵器收缴,这应该会惹得大家非议。可是没有,连一个人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
群臣们行过礼后,嬴政问道:“李斯,今天进入章台宫议事,兵器都被收缴,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想问的?”
李斯出列,笑道:“我大秦已占据中原半壁江山,一统天下之势已成,大王称帝乃是常理。如今摆出九傧之礼,只是为称帝做个引子,哪怕楚、齐、燕再次联军,又能耐我何?何况那三国根本无法组成联军之势。”
“王翦大军将楚国一分为二,扼守长江天险,掐断南方楚人与北方的联系。齐王贪婪无度,收了我大秦那么多钱粮,岂会为了此事而得罪大王呢?燕国就更不要说了,燕王喜已有北迁之意,或许过不了几天,燕都就会迁往辽东苦寒之地。”
“君王们都这样,皇族又能说什么?大王本该如此,只有表明称帝之心,才能获得芈嬴两族最大的支持,我等做臣子更是乐见此事。只要大王成了帝王,天下共主,那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在。”
下面的群臣都露出笑容,全部向李斯点头赞许,这样的话他们早就想说了,只是一直不知嬴政的心意,还无人敢犯这个忌讳。现在嬴政自己做了,他们自当拥护,连秦王都不在乎,那他们还怕什么。
嬴政心中暗叹,看来自己想偏了,本以为会有人出来阻扰,谁知大臣们更想自己称帝。君王和帝王,看似只是一字之差,两则的权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君王只是在诸侯国内行使权力,帝王却是在整个中原行使大权,能成为帝王的臣子,更能荣耀加身,名利双收,傻子才会反对。以前只是不知道嬴政的心意,现在嬴政以九傧之礼,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算有人站出来反对,估计群臣都会引经据典,将来人给拦回去。
最大的阻碍,轻而易举地解决,嬴政反而有点不习惯。一直以来,每次施政,他都不敢加快新政的速度。来到这个世上,就要迎合这个时代的人心,凡是都不能操之过急。前几次对外用兵,速度太快,遭到了太多的流言蜚语,许多改革措施都要进行很长时间的斗争,方能取得一点效果,还需要逐步地让人消化。
比如说统一度量衡,秦人们就很难理解。在他们看来,中原还未统一,就算秦国统一了中原,直接用秦国的标准就行了,何必再创建新的文字、仪器、马车都标准呢?
这就是嬴政的远见,如果只是使用秦国现有的标准,列国皇族会怎么看?就拿赵国来说,赵国习惯了三晋的文字,想要教化他们废弃自己的文字,改用秦国文字,心理上就认为秦王在嫌弃他们。唯有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再创建一种新文字,列国才能支持。因为这样的文字,秦人也需要学,大家还有什么怨言。
每一次改革,都是向新社会挺进的脚步,新知识、新文化,只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每走一步,都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免进度太快,别人接受不了,那嬴政的麻烦就大了。
今天使用九傧之礼,也算是一次礼仪上的改革。这样的礼节,本是周王室能做的,现在一个诸侯国使用这样的礼节,完全有觊觎之嫌。倘若没有人阻止,那么秦国的律法上,都会向周朝的礼仪靠齐。如此一来,燕国、齐国都会相应地做出姿态,完全将周朝的痕迹抹去。
燕国、齐国不敢做,因为他们还没有那个国力,生怕今天做了,明天就会被秦国攻伐。秦国敢做,他们却没有实力来攻伐,只能给皇族施加压力,劝阻一下秦王,说秦王嬴政这么做是不对的。只是说说,无关痛痒,秦人们才不会在乎,嬴政更是不会介意。
可现在的情景,实在出乎了嬴政的预料,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对。以前自己做事,向来遵循先王们的隐忍,小心谨慎,步子不会迈这么大。如今做出这样的礼仪,在所有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还能获得群臣的支持,心里难免有点不平衡。嬴政在就做好了准备,只要有人站出来反对一下,他就会进行一番说辞,将对方劝服。
可惜没有,这就好似准备好的一拳,还没有打出去,就咽了回去,憋在心里还有点难受。这种滋味,他还不能对外人说,不然别人会认为秦王沽名钓誉,得了好处还要到处宣扬,不是一位帝王该做的。
嬴政咳嗽了一声,言道:“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
以李斯为首,芈宸、姚贾等群臣齐声道:“本该如此。”
姚贾更是出列言道:“启禀我王,纵观中原,大秦兵锋所指,没有一国敢与抗衡。我大秦不需再过低调了,等拿下楚国全境,就要全力攻打楚国,整个中原都能看出来这一点。他们敢阻拦吗?根本不敢。”
“芈启占据的兰陵城,已经苟延残喘,很难挺过这个冬季;齐王昏聩,一心等着我们后续给予的钱粮,哪里敢与楚燕联系;燕王更是不堪,他都已经在准备迁都了,退到辽东之地,相当于放弃中原之争。”
“这场中原主导权的战争,除了我大秦,还有哪个诸侯国敢出来分庭抗礼?我们不是为了一地,更不会举行什么列国会盟,去做什么霸主,而是要占据整个中原,行使当年周朝的天下共主权力。大王啊,您不做帝王,这怎么行?以前我们不敢向您提议,主要是不知道您的心意,迟早还看不出您有称帝的决心。”
“现在不同了,大王有了这个决心,主辱臣死,哪怕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劝阻,我等也会与他辨理,将对方给说回去。与此同时,不仅仅是九傧之礼,我大秦还要在车马出行,各地郡池进行一番改革,所有礼仪都要在分封地内施行,每个侯爵都要重新册封。”
芈宸也出列言道:“礼仪上如此,军政上也要进行改革,各地赋税按照战争的破坏程度,重新定义新的税收。列国年年征战,我大秦一旦统一了中原了,就要做出符合当地的规章制度。百废待兴,要给予不同的地域休养生息,赋税规格都会不同,我看以周朝施行的税收很不错。”
李斯摇头言道:“那不行,当年周朝的税赋,使各地诸侯国壮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我们当要引以为戒,制定出符合我大秦利益的制度出来。我看三晋之地的税赋要减免一些,部分地区的饥荒依然存在,等秦直道修成,巴蜀之地的赋税稍微提高点,巴老夫人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她老人家可能比我们都希望大王称帝。”
几位大臣都点了点头,你一句、我一句,在那里商议着嬴政即将称帝的事宜,看的嬴政一点脾气也没有。现在称帝,为时尚早,臣子们都相应地做出各种提议,好似嬴政已经是帝王。
嬴政挥了挥手,言道:“都打住吧,现在称帝,为时尚早,此事等以后再商议。右丞相,你怎么看?”
右丞相冯去疾出列,言道:“大王确实不适合现在称帝,只要还没有统一中原,都要给列国皇族一点薄面。可我们做臣子的,依然要在律法上进行商议,不然等大王统一中原以后,相应的规章制度都没有准备好,就会影响称帝的进度。大义上暂时不称帝,但是各地的管理制度,早点提上议程,以备不时之需。”
得,嬴政彻底没脾气了,冯去疾说的一番话,赢得了文武群臣的响应。嬴政有点后悔这么做了,连铁面无私的冯去疾都在提倡此事,那么谁还敢反对?众臣频频向冯去疾点头,这也是为时不多的统一意见。
冯去疾做事,向来公事公办,从来没有不徇私,一点人情都不讲,得罪了许多人。今天在此事上,总算符合了大家的心意,现在就等着有人站出来唱反调,大家齐心协力地将那人骂回去。要说到骂人,还是以冯去疾最厉害,他连李斯、姚贾都敢骂,还会怕谁?有这位挡在前面,大家都露出笑容,心中大定。
连这位都这么说了,本来有话要说的几人,都退了回去。嬴政只能露出一个苦笑状,看来大家都想要自己称帝。嬴政也知道,冯去疾都跟着自己一个鼻孔出气,今天施行了九傧之礼这样的规格,他不会管嬴政做的是对还是错,都会按照嬴政的脚步做下去。
既然你有这个决心,那么他就会坚决执行,反正他又不怕得罪人。些许压力,不可能让嬴政一个人去承担,做为臣子的也会去承受。比如对皇族的影响,皇族肯定会有人出来说点什么的,这些都需要大家合力面对。
实在无奈,嬴政硬着头皮,点出了一人,必须要让人站出来唱唱反调,心里才会舒坦。如果大家都是一个意思,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那还需要商议什么?
当那人站出来以后,大殿的人都静了下来,都准备着反驳的言辞,可他说出来的一番话,除了嬴政,别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