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捉摸不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柽前世的北京城早就被拆了,他没见过,外城没了,可从只剩下几座城门楼子和传说中的故宫也可以看出当年的风采。但是他也知道到了金代和元代,北京先后成为两朝的国都,此后又称了明代和清代的都城,经过历代整修比之现在可要坚固的多也大得多,起码城墙不再只是夯土,而是包上了城砖,使城墙更加坚固,还加修了‘马面’和瓮城。
但即便如此坚固的北京城也先后被蒙古人、契丹人和明朝的朱元璋与李自成攻克过,尤其是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只有几千人便凭借着坚船利炮攻下了北京城,给后人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和屈辱。
诚然北京城的得失往往出现在政权兴亡之际,特别是契丹、女真、蒙古在北方的相继兴起,他们在进攻北京之时,都是以新锐之师进攻行将就木之政权,取胜是势在必然。金攻辽南京、蒙古攻金中都,女真进北京就是很好的例子,可现在历史跟赵柽开了个玩笑,此刻的大宋正是刚刚摘下了被征服的帽子,却要去从如日中天的大金国手中虎口夺食。
赵柽虽然不是战争狂,但也不是谁都可以捶打的受气包,靖康之耻在前世就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如今自己掌控了整个国家,并渐入正轨,现在自己的军队在装备上比不上洋鬼子们近代的‘洋枪洋炮’,但是总强过蒙古鞑子的弓箭和明末的火枪火炮,还受过近代的军事训练,他不信自己就拔不掉这根刺儿!
但要想赢得这场战争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由于一旦开战两国都将动员举国之力,而大规模的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多,战斗的激烈程度深,时间持续长,造成的破坏大,赵柽不得不考虑战争的成本得失。
后唐与契丹的幽州之战。契丹军号称三十万,后唐仅援军就有七万人,持续二百余日;高梁河战役中宋军投入十万军队;宋金联合攻燕之役宋军出动了十五万军队;第二次、三次中都之战,蒙古军围城分别达六个月和十一个月之久;明军北伐则有二十五万,就连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军也是动用了两个野战军之力才完成了战役部署,若不是傅作义起义也不知道要打多长时间。
以现在大宋实力能够支持一场战争。但是也不能打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或是围城之战,因为即便攻下燕京,被打烂的城市也需要大量的重建资金,几百万的人口要吃饭、要住房,上次燕京的得而复失不能不说后续的重建资金后续无力有关。所以必须要打一场闪击战,速战速决的解决战斗。尽可能的保持燕京地区的原貌,减少对经济的破坏,否则一场战争就会将大宋刚刚恢复的经济再次拖垮。
赵柽为此绞尽脑汁,不但将历代发生在燕京的战例全部翻了出来,还将自己前世记忆中的有关战例也都整理了出来以作参考。
从作战地点看,因为受制于燕京地区的地形,呈现出北京城下战争少、周围战争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内直接攻城的战争并不多。只有中都之战、朱元璋北伐、八国联军入侵等六次战役。而大部分的战争地点集中在燕京周围地区,或者是辖区内的州县和关隘,或者为北京周边同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如涿州、易州、平州、紫荆关等。这种作战地点的分布,反应出燕京地区战争以外围作战为主、攻城作战为辅。
战争中,从进攻的方向和战争的结果看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从北面进攻燕京的战争,往往能夺取城池,胜率非常大;而从燕京南面发起进攻的作战,往往失败,胜率比较小。
从具体的战争来看。从北方进攻占领燕京城有:辽取得幽州,纵然有后晋割让之力,但也是军事不断进攻的结果;金军攻辽南京之战,是攻破居庸关后占领的;金军占领燕山府,是从平州、居庸关、古北口等多个地点发起进攻。迫使郭药师反戈投降的;蒙古军三次进攻中都,均是越过居庸关、古北口等,兵临中都城下,最终占领中都的。
但也有例外,阿保机在辽立国除年攻幽州之战,围城二百余日未攻破;再就是是两都之战,上都军队几次越过居庸关、古北口等,但是都被大都军打败。从南面进攻幽燕地区的战争中,除了朱元璋北伐成功攻取大都之外,其他战争几乎均遭失败。后晋石重贵北伐之战、宋太宗两次北伐之战、宋末宋军两次攻燕之战、金北援中都作战等,都以失败告终。
而之所以出现此种状况一是北京地区的屏障险要主要在北面,一旦突破这些关隘,北京城就会无险可恃;而北京南面虽然是广阔的平原,进攻相对于北方要容易,但占有北京的契丹、女真、蒙古都有强大的骑兵,更利于平原作战,这也是从南方进攻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就是双方的战略战术决定的。双方在战略战术的安排上,占有燕京一方一般采取内线作战的战略,以燕京城为中心,多层设防,力图将敌人阻遏于外围,即使敌人突破外围,进到城下,还可以坚守待援。
而攻取燕京城的一方多采取外线作战的战略,撤其屏蔽,围城打援,尽量将敌人消灭于外围,迫使守城者投降。这两种不同的战略战术,使双方的交战重点首先在外围展开。只有在外围作战分出胜负之后,战争才会转到北京城下。
雍熙北伐中,宋太宗兵分三路,分进合击,采取的就是外线作战战略。东路军起牵制作用,中西路军夺取山后,实际上就是攻占辽南京的侧翼,然后三路大军会合攻打辽南京。而辽朝方面,以保卫南京为核心,大军集中于南京,阻宋军于涿州,并派耶律斜轸率军抵御山后宋军。辽军各个击破,使宋军合围计划破灭,避免了幽州城下的作战。
在两都之战中,上都军队从居庸关、古北口、辽东、紫荆关四路进攻大都;燕铁木尔则采取了分兵扼守关隘,迟滞敌人,然后以主力为机动部队,各个击破,最终将上都军队击败。
中都之战中,蒙古大军虽然兵临中都城下,但没有直接攻城,而是三路大军攻掠中原,使中都失去外部支援,迫使金迁都开封,蒙古军占领中都;朱元璋北伐,也是采取了“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籓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在天下形胜入我掌握,元都势孤援绝后,”然后进兵,迫使元顺帝北遁。
总之双方战略战术的选择,也构成了辽金元时期燕京地区的战争,以外围作战为主、攻城作战为辅的特点…
转眼进入了三月,皇帝召高宠、赵勇、耶律余覩进京,他们会同李纲、宗泽、许宗衡和赵仁等宰执及兵部尚书张叔夜等人开了三天的闭门会议,此后又有户部尚书陈遘,赵义、赵孝、程僖绶等军兵种首官被召进宫中参会,前后达七日,至于讨论了些什么无人知晓。
当会议结束两日后,朝会上礼部尚书杨时启奏,金国再次遣使要求与我大宋重启和谈。众臣商议后,以为如今两国边境形势缓和,如果通过谈判可以兵不血刃的迎回辽王和被虏宗室岂不是好事,即便和议不成也可再战。李纲等宰执附议认为可行,于是皇帝便选遣礼部侍郎马扩为使前往雄州与金国使臣谈判。
这时有朝廷提议原御史中丞秦桧忠心爱国为金贼所虏,如今冒死脱险归国,认为其曾在金国生活数年熟悉金国情况,可选派其为副使同往雄州参加和议,众臣觉着有理。可皇帝并没有当堂准奏,而是下诏先将其召回京城问过再议。
十日后秦桧携家眷自登州快马赶回京城,皇帝设宴款待秦桧,众宰执作陪,宴会中皇帝详细询问了其北行中的情况,并辽王等人到达北国后的状况。秦桧泣诉了辽王途中被金兵虐待,食不果腹,几乎是被绑到北国的情形,到达北国后又蒙受屈辱行了降礼后,送到极北的四国城关押。皇帝听闻后失声痛哭,几不能言,誓言不论花费多大代价都要解救辽王归国。次日便下旨以秦桧为翰林学士,为和议副使同往雄州与女真人谈判。
几日后,又有一个重磅消息传出,皇帝要出京前往江南巡视。一时间朝廷震动,大臣们纷纷上奏阻止,言国是尚平,但强敌依然环视如何能出京,再者皇帝出巡耗费巨大,地方上迎驾、修葺行宫等是惊扰地方甚重,总之就是不愿让皇帝离开。
但是皇帝一意孤行非要出京不可,太上皇和太后也劝不住,只能依了他,开始筹备出行事宜。皇帝出巡那是大事,事务繁琐,尽管皇帝要求一切从简,可也一直到过了五月端午,圣驾才算离了京…
〖
赵柽前世的北京城早就被拆了,他没见过,外城没了,可从只剩下几座城门楼子和传说中的故宫也可以看出当年的风采。但是他也知道到了金代和元代,北京先后成为两朝的国都,此后又称了明代和清代的都城,经过历代整修比之现在可要坚固的多也大得多,起码城墙不再只是夯土,而是包上了城砖,使城墙更加坚固,还加修了‘马面’和瓮城。
但即便如此坚固的北京城也先后被蒙古人、契丹人和明朝的朱元璋与李自成攻克过,尤其是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只有几千人便凭借着坚船利炮攻下了北京城,给后人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和屈辱。
诚然北京城的得失往往出现在政权兴亡之际,特别是契丹、女真、蒙古在北方的相继兴起,他们在进攻北京之时,都是以新锐之师进攻行将就木之政权,取胜是势在必然。金攻辽南京、蒙古攻金中都,女真进北京就是很好的例子,可现在历史跟赵柽开了个玩笑,此刻的大宋正是刚刚摘下了被征服的帽子,却要去从如日中天的大金国手中虎口夺食。
赵柽虽然不是战争狂,但也不是谁都可以捶打的受气包,靖康之耻在前世就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如今自己掌控了整个国家,并渐入正轨,现在自己的军队在装备上比不上洋鬼子们近代的‘洋枪洋炮’,但是总强过蒙古鞑子的弓箭和明末的火枪火炮,还受过近代的军事训练,他不信自己就拔不掉这根刺儿!
但要想赢得这场战争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由于一旦开战两国都将动员举国之力,而大规模的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多,战斗的激烈程度深,时间持续长,造成的破坏大,赵柽不得不考虑战争的成本得失。
后唐与契丹的幽州之战。契丹军号称三十万,后唐仅援军就有七万人,持续二百余日;高梁河战役中宋军投入十万军队;宋金联合攻燕之役宋军出动了十五万军队;第二次、三次中都之战,蒙古军围城分别达六个月和十一个月之久;明军北伐则有二十五万,就连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军也是动用了两个野战军之力才完成了战役部署,若不是傅作义起义也不知道要打多长时间。
以现在大宋实力能够支持一场战争。但是也不能打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或是围城之战,因为即便攻下燕京,被打烂的城市也需要大量的重建资金,几百万的人口要吃饭、要住房,上次燕京的得而复失不能不说后续的重建资金后续无力有关。所以必须要打一场闪击战,速战速决的解决战斗。尽可能的保持燕京地区的原貌,减少对经济的破坏,否则一场战争就会将大宋刚刚恢复的经济再次拖垮。
赵柽为此绞尽脑汁,不但将历代发生在燕京的战例全部翻了出来,还将自己前世记忆中的有关战例也都整理了出来以作参考。
从作战地点看,因为受制于燕京地区的地形,呈现出北京城下战争少、周围战争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内直接攻城的战争并不多。只有中都之战、朱元璋北伐、八国联军入侵等六次战役。而大部分的战争地点集中在燕京周围地区,或者是辖区内的州县和关隘,或者为北京周边同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如涿州、易州、平州、紫荆关等。这种作战地点的分布,反应出燕京地区战争以外围作战为主、攻城作战为辅。
战争中,从进攻的方向和战争的结果看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从北面进攻燕京的战争,往往能夺取城池,胜率非常大;而从燕京南面发起进攻的作战,往往失败,胜率比较小。
从具体的战争来看。从北方进攻占领燕京城有:辽取得幽州,纵然有后晋割让之力,但也是军事不断进攻的结果;金军攻辽南京之战,是攻破居庸关后占领的;金军占领燕山府,是从平州、居庸关、古北口等多个地点发起进攻。迫使郭药师反戈投降的;蒙古军三次进攻中都,均是越过居庸关、古北口等,兵临中都城下,最终占领中都的。
但也有例外,阿保机在辽立国除年攻幽州之战,围城二百余日未攻破;再就是是两都之战,上都军队几次越过居庸关、古北口等,但是都被大都军打败。从南面进攻幽燕地区的战争中,除了朱元璋北伐成功攻取大都之外,其他战争几乎均遭失败。后晋石重贵北伐之战、宋太宗两次北伐之战、宋末宋军两次攻燕之战、金北援中都作战等,都以失败告终。
而之所以出现此种状况一是北京地区的屏障险要主要在北面,一旦突破这些关隘,北京城就会无险可恃;而北京南面虽然是广阔的平原,进攻相对于北方要容易,但占有北京的契丹、女真、蒙古都有强大的骑兵,更利于平原作战,这也是从南方进攻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就是双方的战略战术决定的。双方在战略战术的安排上,占有燕京一方一般采取内线作战的战略,以燕京城为中心,多层设防,力图将敌人阻遏于外围,即使敌人突破外围,进到城下,还可以坚守待援。
而攻取燕京城的一方多采取外线作战的战略,撤其屏蔽,围城打援,尽量将敌人消灭于外围,迫使守城者投降。这两种不同的战略战术,使双方的交战重点首先在外围展开。只有在外围作战分出胜负之后,战争才会转到北京城下。
雍熙北伐中,宋太宗兵分三路,分进合击,采取的就是外线作战战略。东路军起牵制作用,中西路军夺取山后,实际上就是攻占辽南京的侧翼,然后三路大军会合攻打辽南京。而辽朝方面,以保卫南京为核心,大军集中于南京,阻宋军于涿州,并派耶律斜轸率军抵御山后宋军。辽军各个击破,使宋军合围计划破灭,避免了幽州城下的作战。
在两都之战中,上都军队从居庸关、古北口、辽东、紫荆关四路进攻大都;燕铁木尔则采取了分兵扼守关隘,迟滞敌人,然后以主力为机动部队,各个击破,最终将上都军队击败。
中都之战中,蒙古大军虽然兵临中都城下,但没有直接攻城,而是三路大军攻掠中原,使中都失去外部支援,迫使金迁都开封,蒙古军占领中都;朱元璋北伐,也是采取了“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籓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在天下形胜入我掌握,元都势孤援绝后,”然后进兵,迫使元顺帝北遁。
总之双方战略战术的选择,也构成了辽金元时期燕京地区的战争,以外围作战为主、攻城作战为辅的特点…
转眼进入了三月,皇帝召高宠、赵勇、耶律余覩进京,他们会同李纲、宗泽、许宗衡和赵仁等宰执及兵部尚书张叔夜等人开了三天的闭门会议,此后又有户部尚书陈遘,赵义、赵孝、程僖绶等军兵种首官被召进宫中参会,前后达七日,至于讨论了些什么无人知晓。
当会议结束两日后,朝会上礼部尚书杨时启奏,金国再次遣使要求与我大宋重启和谈。众臣商议后,以为如今两国边境形势缓和,如果通过谈判可以兵不血刃的迎回辽王和被虏宗室岂不是好事,即便和议不成也可再战。李纲等宰执附议认为可行,于是皇帝便选遣礼部侍郎马扩为使前往雄州与金国使臣谈判。
这时有朝廷提议原御史中丞秦桧忠心爱国为金贼所虏,如今冒死脱险归国,认为其曾在金国生活数年熟悉金国情况,可选派其为副使同往雄州参加和议,众臣觉着有理。可皇帝并没有当堂准奏,而是下诏先将其召回京城问过再议。
十日后秦桧携家眷自登州快马赶回京城,皇帝设宴款待秦桧,众宰执作陪,宴会中皇帝详细询问了其北行中的情况,并辽王等人到达北国后的状况。秦桧泣诉了辽王途中被金兵虐待,食不果腹,几乎是被绑到北国的情形,到达北国后又蒙受屈辱行了降礼后,送到极北的四国城关押。皇帝听闻后失声痛哭,几不能言,誓言不论花费多大代价都要解救辽王归国。次日便下旨以秦桧为翰林学士,为和议副使同往雄州与女真人谈判。
几日后,又有一个重磅消息传出,皇帝要出京前往江南巡视。一时间朝廷震动,大臣们纷纷上奏阻止,言国是尚平,但强敌依然环视如何能出京,再者皇帝出巡耗费巨大,地方上迎驾、修葺行宫等是惊扰地方甚重,总之就是不愿让皇帝离开。
但是皇帝一意孤行非要出京不可,太上皇和太后也劝不住,只能依了他,开始筹备出行事宜。皇帝出巡那是大事,事务繁琐,尽管皇帝要求一切从简,可也一直到过了五月端午,圣驾才算离了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