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能臣杜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粲面露苦笑道:“主公说的可是陈郡柘县人梁习?他现年只有十五岁,他父母不愿让他前来,我们勉强不得。”
魏延摆摆手:“也罢,等他长大以后再行征召不迟,对了,你要派人密切关注梁习等人的动向,一旦他们有出仕的打算,要在第一时间里派人前去征辟。”
魏延对梁习甚是期待,因为梁习是他心目中非常称职的并州牧,唯一算不到的是梁习的年龄竟如此小。
在那段历史上,曹操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当时并州刚刚经历完战乱,胡狄外族在州界横行跋扈,官吏百姓有不少叛逃归降胡狄部落的,州中更有豪族拥兵自重,不断侵袭地方。梁习到任以后,用怀柔政策规劝诱导当地豪族,以礼节召集他们,推举他们到幕府中任职,收伏各豪右门之后,又依次征发各家壮丁,强制他们加入朝廷的军队,充入即将出征的队伍中担当勇力,他们出征后又逐渐迁移他们的家室到邺城作为人质,而对于反抗不服从调遣的人,都用军队将其讨伐消灭,斩首千余级。恩威并施之后,州中数以万计的人蜂拥归附。梁习又迫使匈奴单于和各部诸王降伏,然后把他们都编入户籍,在州内供职。梁习一系列的政策,恢复了并州境内秩序,边境得以肃清,百姓安心于勤劝农桑,颁布法令都能令行禁止。
其实魏延对世家的举措,跟梁习的举措一般无二,魏延也是先以礼节召集各个世家家主,推举世家子弟到朝廷和各地官府任职,然后乘着这些世家为官位而妥协之际,征发各家家兵,编入魏军。
魏延又问道:“那凉州、雍州一带的贤才呢?”
王粲面沉如水:“杜畿侍后母至孝,董卓为祸京兆,杜畿便携后母避难荆州,我已派出士卒多番寻找,刚刚有些踪迹,他与赵俨为友,两人皆是能臣,主公不可错过,可再派人征辟。“
“他确实是能臣。”而且他有个好孙子,杜预。
杜畿是京兆杜陵人。说起他的家史,还真有些辉煌。他的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是曾经在《史记》《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杜周是个酷吏、贪官,而杜延年是个好官。杜家到了杜畿父亲那一辈,已经不再做官,是普通人家了。杜畿母亲去世很早,父亲续娶,家里来了一位凶狠的后娘。后娘到家没多久,杜畿的亲爹也去世了,年幼的杜畿便由后娘一个人照管,这日子就别提多苦了。史书上很简单地提了一句:“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也就是说,杜畿从小受尽了后娘的欺负,但是坚强地活下来了,并且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拥有了孝子的名声。
汉朝以孝治天下,孝子做官的机会比别人多的,出了名的孝子,做官就更容易。杜畿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京兆功曹,官职不算高,但对年轻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功曹”这个官职,是太守的属下,主管“选署功劳”,也就是考察、记录、推荐本地的优秀人物,应该是很有实权的。这还不算,杜畿还得到一个兼职,郑县令,等于是县里的一把手了。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上,杜畿第一次显示出自己不平凡的政治才能。
郑县的前任县令,政绩不佳,在任积压了很多案件,监狱里关了几百人,既不判也不放,就把人家锁在牢里受苦。杜畿到任后,首先处理这件事情,他亲自到监狱审案,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全部结案,该判的判了,该放的放了。年轻人处理案件,不可能处处周到、公平。但清理积压案件是一件大事,杜畿能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件事办了,说明他识大体,顾大局,懂得轻重缓急。所以,他受到了上级和同僚的称赞。
不久,杜畿被举为孝廉,升了官,担任汉中府丞。董卓乱政,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作为下级官员的杜畿,对此无能为力,只好明哲保身,弃官逃命,带着年迈的后娘,到相对安定的荆州去做难民。在荆州过了几年,后娘去世了,中原也相对稳定了,孝顺的杜畿于是带着后娘的灵柩返回故乡京兆。
在回乡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惊险而有趣的事情,从中可以观察到杜畿的胆略。杜畿是和许多老乡结伴而行的,路上遇见强盗,同伴们都吓跑了。杜畿带着棺木,没法跑,干脆就站着不动。强盗们一看,还真有不怕死的,就张弓搭箭,要射杀杜畿。杜畿冲着强盗们拱拱手,很客气地说:“各位好汉,你们拦路抢劫,不就是为了发财吗?我身边又没有钱,只带了一具棺木,你们射我有什么意思?”强盗们一想,白白杀个人,确实没有意义,就放过了杜畿。
杜畿回乡后,他的朋友、河东人张时,正担任着京兆尹,就聘他继续担任功曹。朋友照顾,固然是好事,但好朋友变成上下级关系,也自有难以相处的时候。张时对杜畿不太满意,认为他阔达疏诞,不负责任,干不好功曹这个职务。杜畿呢,不好公开顶嘴,只好在私下里发牢骚:“我做不好这个功曹,但我到你老家河东当个太守,是能胜任的。
杜畿在张时手下干不出味道,干脆又弃了官,跑到京城许都,再寻找做官的机会。他结交了侍中耿纪,晚上就跑到耿纪家里聊天,谈论时事,经常谈到天亮。而且,谈论时声音洪亮,隔壁人家都能听见。
隔壁住的是曹操的心腹谋臣荀彧,杜畿一谈论,荀彧就在隔壁支着耳朵听。听了几次,他了解到杜畿的才能,就派人找到耿纪,质问道:“有国士而不进,何以居位?”耿纪就把杜畿介绍给荀彧,荀彧和杜畿谈了几次,双方处得像老朋友一样。于是,荀彧把杜畿推荐给了曹操,曹操惟才是举,正是用人之际,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司直的级别是“比二千石”,相当于“副太守”了,主要的任务是辅佐丞相,搞监察工作,检举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曹操当时担任司空,相当于丞相。司空司直,就等于是曹操身边的亲信了。
过了不久,曹操给杜畿任命了重要的官职,“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把河东郡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敏感的战略位置。河东郡本属司隶校尉管辖,当时的司隶校尉钟繇,是曹操的亲信,所以河东郡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并州属于袁氏的势力范围。而当时黄河西岸的关西地区,属于马腾、韩遂的势力范围。在曹操与袁氏争锋的时代,袁曹双方都想得到关西马腾、韩遂的支持。袁绍一方,要想与马腾、韩遂势力接触,就必须争夺河东郡。所以,并州刺史高干委派郭援为河东太守,带兵进攻河东,试图赶走朝廷任命的河东太守王邑。钟繇争取到了马腾韩遂的支持,率兵反击,杀了郭援,击退了袁氏的部队,河东暂时安宁下来。
河东太守王邑,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深得河东百姓的爱戴。但他却不是曹操的亲信,心向朝廷,不一定事事都听曹操的。曹操为了防止并州刺史高干的势力,向西与马腾韩遂、向南与刘表接触,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河东郡的控制。所以,尽管王邑深得民心,也必须把他调开,另派一位亲信担任河东太守。曹操要求荀彧推荐一位像西汉萧何、东汉寇恂那样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镇守河东。荀彧仍然推荐了杜畿,说他“勇足以当大难,智能应变”。当时,杜畿正在赴西平太守的路上,曹操就派使者乘快马,把杜畿追回来,改道河东就任太守。
汉朝的郡守,权力很大,等于是镇守一方的诸侯,原太守王邑当然不愿意被征调离职,他采取了几套手段来对抗。一方面,派了几千兵马,阻断黄河渡口,不让杜畿入境上任;另一方面,派部下卫固和范先,分别去找钟繇谈判,表达民意,要求把王邑留下来。王邑等人以为只要反映出民意,就可以取消这次征调。钟繇理所当然地不会同意卫固和范先的请求,反而严令王邑尽快交出印符,由杜畿接任。王邑一气之下,自己带着印符,跑到许都找汉献帝讲理去了。
钟繇是很有手段的人,他请求曹操派夏侯惇的大军,消灭卫固和范先的部队,为杜畿的上任扫清障碍。杜畿这时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表达了他的爱民思想。他说:“河东郡有三万户居民,大家都希望安居乐业,并不是都想跟着卫固作乱。如果大兵入境,河东百姓就会被卫固胁迫,死战抵抗。如果夏侯将军不能取胜,那河东这一带的局势就乱了,再也无法控制;如果能够取胜,那么河东的百姓就会丧失殆尽。现在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反对朝廷,只是打着老太守的旗号拒绝新太守,并不敢真的杀害新太守。我不带兵马,单车上任,他们不敢和朝廷翻脸,只能假意接受我。我在河东待上一个多月,就能想办法制伏他们。”于是,杜畿不等大军到来,自己绕道黄河郖津渡,进入河东境内,单车上任。
河东郡掾卫固,与杜畿是老朋友,早就认识,有几分情面在。而中郎将范先,却和杜畿没有交情,一见面,就动了杀害杜畿的念头。范先对卫固说:“想当老虎,却害怕吃人肉,那算什么老虎?现在不杀杜畿,必有后患。”卫固却犹豫不决。范先为了警告、威胁杜畿,陆续杀害了郡主簿等三十几位下属官吏。杜畿呢,此时一味地装孙子,唯唯诺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卫固见杜畿软弱可欺,也就取消了杀心,对范先说:“杀了他,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招来世人的唾骂,说我们杀害长官。看样子,我们是能控制他的,还是留着吧。”范先同意了,于是举行上任典礼,奉杜畿为河东太守。
杜畿为了进一步麻痹卫固和范先,郑重地表态:“卫氏、范氏,是河东的名门望族,郡里的大小事务,全要仰仗你们二位,我只是坐享其成罢了。但是,国家有国家的规矩,上下级的礼节不能废弃,有什么事,大家要一起商量才是。”卫固和范先都表示同意,杜畿于是给他们正式的任命,以卫固为都督,兼任郡丞和功曹;而全郡三千多名将校士兵,全由中郎将范先统领。这等于是把全郡的实权,全都给了卫固和范先。这两人放了心,便不再提防杜畿。
杜畿能够有刀光剑影中保全性命,除了自己的智谋外,钟繇的外部支持也不可忽视。钟繇和夏侯惇即将到来的大兵,使卫固和范先不敢在短期内向杜畿动手。
卫固、范先既然掌握了河东的实际权力,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也为了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他们就必须扩大军队。杜畿呢,不能公开反对,就用了一个阴损的招数,对卫固和范先说:“如果你们想干大事,就必须争取民心,让百姓支持你们。现在公开征兵,百姓们肯定认为快要打仗了,心里害怕。兵还没有征到,百姓们就先逃亡了。不如动用钱财,不动声色地陆续招募士兵。百姓们谁想要钱,谁就来当兵。”
卫固、范先两个大家族,都很有钱的,就同意了这个办法。招兵时,各处将校,为了多吃空饷,都大肆舞弊,多报名,少招兵,乱哄哄地闹了几十天才停止。卫固和范先花了许多钱,实际上没有征到多少兵。
接着,杜畿又给卫固出了一个歪主意,他说:“人都是最顾家的,咱们手下这些将校掾吏,平时回不了家,心里都很埋怨。不如给他们放放假,有事时再召集,也不会太困难。这是团结人心的一个办法。”糊涂的卫固,为了收买人心,又同意了。这样,卫固和范先的心腹爪牙,就被杜畿成功遣散了。而杜畿本人,私下里又做了许多说服工作,悄悄团结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
下回且看杜畿如何摆平卫固和范先。
王粲面露苦笑道:“主公说的可是陈郡柘县人梁习?他现年只有十五岁,他父母不愿让他前来,我们勉强不得。”
魏延摆摆手:“也罢,等他长大以后再行征召不迟,对了,你要派人密切关注梁习等人的动向,一旦他们有出仕的打算,要在第一时间里派人前去征辟。”
魏延对梁习甚是期待,因为梁习是他心目中非常称职的并州牧,唯一算不到的是梁习的年龄竟如此小。
在那段历史上,曹操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当时并州刚刚经历完战乱,胡狄外族在州界横行跋扈,官吏百姓有不少叛逃归降胡狄部落的,州中更有豪族拥兵自重,不断侵袭地方。梁习到任以后,用怀柔政策规劝诱导当地豪族,以礼节召集他们,推举他们到幕府中任职,收伏各豪右门之后,又依次征发各家壮丁,强制他们加入朝廷的军队,充入即将出征的队伍中担当勇力,他们出征后又逐渐迁移他们的家室到邺城作为人质,而对于反抗不服从调遣的人,都用军队将其讨伐消灭,斩首千余级。恩威并施之后,州中数以万计的人蜂拥归附。梁习又迫使匈奴单于和各部诸王降伏,然后把他们都编入户籍,在州内供职。梁习一系列的政策,恢复了并州境内秩序,边境得以肃清,百姓安心于勤劝农桑,颁布法令都能令行禁止。
其实魏延对世家的举措,跟梁习的举措一般无二,魏延也是先以礼节召集各个世家家主,推举世家子弟到朝廷和各地官府任职,然后乘着这些世家为官位而妥协之际,征发各家家兵,编入魏军。
魏延又问道:“那凉州、雍州一带的贤才呢?”
王粲面沉如水:“杜畿侍后母至孝,董卓为祸京兆,杜畿便携后母避难荆州,我已派出士卒多番寻找,刚刚有些踪迹,他与赵俨为友,两人皆是能臣,主公不可错过,可再派人征辟。“
“他确实是能臣。”而且他有个好孙子,杜预。
杜畿是京兆杜陵人。说起他的家史,还真有些辉煌。他的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是曾经在《史记》《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杜周是个酷吏、贪官,而杜延年是个好官。杜家到了杜畿父亲那一辈,已经不再做官,是普通人家了。杜畿母亲去世很早,父亲续娶,家里来了一位凶狠的后娘。后娘到家没多久,杜畿的亲爹也去世了,年幼的杜畿便由后娘一个人照管,这日子就别提多苦了。史书上很简单地提了一句:“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也就是说,杜畿从小受尽了后娘的欺负,但是坚强地活下来了,并且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拥有了孝子的名声。
汉朝以孝治天下,孝子做官的机会比别人多的,出了名的孝子,做官就更容易。杜畿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京兆功曹,官职不算高,但对年轻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功曹”这个官职,是太守的属下,主管“选署功劳”,也就是考察、记录、推荐本地的优秀人物,应该是很有实权的。这还不算,杜畿还得到一个兼职,郑县令,等于是县里的一把手了。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上,杜畿第一次显示出自己不平凡的政治才能。
郑县的前任县令,政绩不佳,在任积压了很多案件,监狱里关了几百人,既不判也不放,就把人家锁在牢里受苦。杜畿到任后,首先处理这件事情,他亲自到监狱审案,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全部结案,该判的判了,该放的放了。年轻人处理案件,不可能处处周到、公平。但清理积压案件是一件大事,杜畿能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件事办了,说明他识大体,顾大局,懂得轻重缓急。所以,他受到了上级和同僚的称赞。
不久,杜畿被举为孝廉,升了官,担任汉中府丞。董卓乱政,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作为下级官员的杜畿,对此无能为力,只好明哲保身,弃官逃命,带着年迈的后娘,到相对安定的荆州去做难民。在荆州过了几年,后娘去世了,中原也相对稳定了,孝顺的杜畿于是带着后娘的灵柩返回故乡京兆。
在回乡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惊险而有趣的事情,从中可以观察到杜畿的胆略。杜畿是和许多老乡结伴而行的,路上遇见强盗,同伴们都吓跑了。杜畿带着棺木,没法跑,干脆就站着不动。强盗们一看,还真有不怕死的,就张弓搭箭,要射杀杜畿。杜畿冲着强盗们拱拱手,很客气地说:“各位好汉,你们拦路抢劫,不就是为了发财吗?我身边又没有钱,只带了一具棺木,你们射我有什么意思?”强盗们一想,白白杀个人,确实没有意义,就放过了杜畿。
杜畿回乡后,他的朋友、河东人张时,正担任着京兆尹,就聘他继续担任功曹。朋友照顾,固然是好事,但好朋友变成上下级关系,也自有难以相处的时候。张时对杜畿不太满意,认为他阔达疏诞,不负责任,干不好功曹这个职务。杜畿呢,不好公开顶嘴,只好在私下里发牢骚:“我做不好这个功曹,但我到你老家河东当个太守,是能胜任的。
杜畿在张时手下干不出味道,干脆又弃了官,跑到京城许都,再寻找做官的机会。他结交了侍中耿纪,晚上就跑到耿纪家里聊天,谈论时事,经常谈到天亮。而且,谈论时声音洪亮,隔壁人家都能听见。
隔壁住的是曹操的心腹谋臣荀彧,杜畿一谈论,荀彧就在隔壁支着耳朵听。听了几次,他了解到杜畿的才能,就派人找到耿纪,质问道:“有国士而不进,何以居位?”耿纪就把杜畿介绍给荀彧,荀彧和杜畿谈了几次,双方处得像老朋友一样。于是,荀彧把杜畿推荐给了曹操,曹操惟才是举,正是用人之际,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司直的级别是“比二千石”,相当于“副太守”了,主要的任务是辅佐丞相,搞监察工作,检举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曹操当时担任司空,相当于丞相。司空司直,就等于是曹操身边的亲信了。
过了不久,曹操给杜畿任命了重要的官职,“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把河东郡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敏感的战略位置。河东郡本属司隶校尉管辖,当时的司隶校尉钟繇,是曹操的亲信,所以河东郡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并州属于袁氏的势力范围。而当时黄河西岸的关西地区,属于马腾、韩遂的势力范围。在曹操与袁氏争锋的时代,袁曹双方都想得到关西马腾、韩遂的支持。袁绍一方,要想与马腾、韩遂势力接触,就必须争夺河东郡。所以,并州刺史高干委派郭援为河东太守,带兵进攻河东,试图赶走朝廷任命的河东太守王邑。钟繇争取到了马腾韩遂的支持,率兵反击,杀了郭援,击退了袁氏的部队,河东暂时安宁下来。
河东太守王邑,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深得河东百姓的爱戴。但他却不是曹操的亲信,心向朝廷,不一定事事都听曹操的。曹操为了防止并州刺史高干的势力,向西与马腾韩遂、向南与刘表接触,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河东郡的控制。所以,尽管王邑深得民心,也必须把他调开,另派一位亲信担任河东太守。曹操要求荀彧推荐一位像西汉萧何、东汉寇恂那样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镇守河东。荀彧仍然推荐了杜畿,说他“勇足以当大难,智能应变”。当时,杜畿正在赴西平太守的路上,曹操就派使者乘快马,把杜畿追回来,改道河东就任太守。
汉朝的郡守,权力很大,等于是镇守一方的诸侯,原太守王邑当然不愿意被征调离职,他采取了几套手段来对抗。一方面,派了几千兵马,阻断黄河渡口,不让杜畿入境上任;另一方面,派部下卫固和范先,分别去找钟繇谈判,表达民意,要求把王邑留下来。王邑等人以为只要反映出民意,就可以取消这次征调。钟繇理所当然地不会同意卫固和范先的请求,反而严令王邑尽快交出印符,由杜畿接任。王邑一气之下,自己带着印符,跑到许都找汉献帝讲理去了。
钟繇是很有手段的人,他请求曹操派夏侯惇的大军,消灭卫固和范先的部队,为杜畿的上任扫清障碍。杜畿这时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表达了他的爱民思想。他说:“河东郡有三万户居民,大家都希望安居乐业,并不是都想跟着卫固作乱。如果大兵入境,河东百姓就会被卫固胁迫,死战抵抗。如果夏侯将军不能取胜,那河东这一带的局势就乱了,再也无法控制;如果能够取胜,那么河东的百姓就会丧失殆尽。现在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反对朝廷,只是打着老太守的旗号拒绝新太守,并不敢真的杀害新太守。我不带兵马,单车上任,他们不敢和朝廷翻脸,只能假意接受我。我在河东待上一个多月,就能想办法制伏他们。”于是,杜畿不等大军到来,自己绕道黄河郖津渡,进入河东境内,单车上任。
河东郡掾卫固,与杜畿是老朋友,早就认识,有几分情面在。而中郎将范先,却和杜畿没有交情,一见面,就动了杀害杜畿的念头。范先对卫固说:“想当老虎,却害怕吃人肉,那算什么老虎?现在不杀杜畿,必有后患。”卫固却犹豫不决。范先为了警告、威胁杜畿,陆续杀害了郡主簿等三十几位下属官吏。杜畿呢,此时一味地装孙子,唯唯诺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卫固见杜畿软弱可欺,也就取消了杀心,对范先说:“杀了他,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招来世人的唾骂,说我们杀害长官。看样子,我们是能控制他的,还是留着吧。”范先同意了,于是举行上任典礼,奉杜畿为河东太守。
杜畿为了进一步麻痹卫固和范先,郑重地表态:“卫氏、范氏,是河东的名门望族,郡里的大小事务,全要仰仗你们二位,我只是坐享其成罢了。但是,国家有国家的规矩,上下级的礼节不能废弃,有什么事,大家要一起商量才是。”卫固和范先都表示同意,杜畿于是给他们正式的任命,以卫固为都督,兼任郡丞和功曹;而全郡三千多名将校士兵,全由中郎将范先统领。这等于是把全郡的实权,全都给了卫固和范先。这两人放了心,便不再提防杜畿。
杜畿能够有刀光剑影中保全性命,除了自己的智谋外,钟繇的外部支持也不可忽视。钟繇和夏侯惇即将到来的大兵,使卫固和范先不敢在短期内向杜畿动手。
卫固、范先既然掌握了河东的实际权力,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也为了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他们就必须扩大军队。杜畿呢,不能公开反对,就用了一个阴损的招数,对卫固和范先说:“如果你们想干大事,就必须争取民心,让百姓支持你们。现在公开征兵,百姓们肯定认为快要打仗了,心里害怕。兵还没有征到,百姓们就先逃亡了。不如动用钱财,不动声色地陆续招募士兵。百姓们谁想要钱,谁就来当兵。”
卫固、范先两个大家族,都很有钱的,就同意了这个办法。招兵时,各处将校,为了多吃空饷,都大肆舞弊,多报名,少招兵,乱哄哄地闹了几十天才停止。卫固和范先花了许多钱,实际上没有征到多少兵。
接着,杜畿又给卫固出了一个歪主意,他说:“人都是最顾家的,咱们手下这些将校掾吏,平时回不了家,心里都很埋怨。不如给他们放放假,有事时再召集,也不会太困难。这是团结人心的一个办法。”糊涂的卫固,为了收买人心,又同意了。这样,卫固和范先的心腹爪牙,就被杜畿成功遣散了。而杜畿本人,私下里又做了许多说服工作,悄悄团结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
下回且看杜畿如何摆平卫固和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