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抗日之特战精英 > 第三十七章 西安事变(2)

第三十七章 西安事变(2)

作者:南海里的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历史还是原来的历史,西安事变,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了。

    十二月九日,西安又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一万多名学生,为了纪念“一二九”北平学生抗日运动一周年,西安“一一八”事件一个月,在中共西北特别支部的组织和策划之下,在西安全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一一八事件,决不能再重演。

    不能不说中共此举,大有深意,此时西安的局势,纷乱复杂,犹如火药桶,有一触即发的趋势,中共在这种时候,组织学生游行,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向在西安的蒋委员长施加压力,为自己争取政治得分,也是给张学良和杨虎城暗示,群众是站在他们一边的,等于是给张杨二位打气。

    学生队伍,陆续在指定地点集合时,驻西安的军统系统的情报特工,又出了个昏招,还是财政部驻陕西税警总队的特工,竟然开枪打伤了一名十二岁的小学生。

    儿童本来就是弱者,备受呵护,税警总队的特工,竟然如此不明大局,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这种犯忌讳、惹众怒的事情,真不知道宋子文宋大公子,平时是怎么教导这些部下的,尽用一些误国误民的庸才和蠢材。

    这一事件,更加激怒了学生,在本来就已经是处在愤怒状态之中的学生心里,轰然点起了爆发的火焰,再加上中共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推波助澜,激愤的学生们,压抑不住愤怒的火焰,整队冲出中山门,向华清池进发,向蒋委员长请愿。

    得知此事的蒋委员长大怒,他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中共利用狂热的学生,一手策划的事件,目的还是利用民意,逼迫自己放弃进剿中共陕甘根据地的计划,为中共自己赢得喘息之机。

    蒋委员长不可谓不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来事件背后,那只无所不在的手,这是共党惯用的伎俩,此事触动了他心底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也是他高傲的个性使然,自信心爆棚的体现。

    如果此事低调冷处理,顺应民意,或是虚与委蛇,给自己一个准备的时间,西安事变,就很有可能不会爆发,在蒋委员长看来,自己的三十万大军,就在陕西左右,而杨虎城的六万大军,离西安近在咫尺。

    可是,他没有留心环顾左右,在西安城里,自己的手头,有多少可以调动的武装?手里又有多少支枪?

    盛怒之下的蒋委员长,亲自打电话给张学良和杨虎城,命令他们调动部队,武力制止这次学生闹事事件,并且说:“学生们无知,受了共党的蛊惑,当用严厉的手段,格杀勿论,让这些头脑发热的学生们清醒,不要再上共党的当,你张汉卿的表现,就是你对当国的表现。”

    张学良放下电话,急忙乘车赶到去华清池的途中,拦住了请愿的学生队伍,并进行劝阻,说去见蒋委员长,将有流血、丢掉性命的危险。

    听到了张学良的话,一名原东北大学的流亡学生,冲到张学良面前,慷慨激昂的说道:“张将军,东北沦陷五年了,我们是有家归不得,您还忍心打内战吗?我们不怕流血牺牲,愿为救国而死!”

    说罢,放声大哭,情绪感染了所有的人,一万多人都放声痛哭起来,悲痛之声,惊天动地,令山河失色,黄水翻波。

    张学良挥去脸上的泪水,大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的心是和你们站在一起的,大家请回去,你们的要求,我会在一星期之内,用事实答复!”

    学生们的队伍,终于退去,张学良如同雕塑般凝立在漫天黄土的大地上,也许就是这一刻,他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而西安事变爆发之后数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在最紧要的关头,有细心的人们,发现那名慷慨陈词的原东北大学的学生,出现在八路军的队伍之中,而且是担任着相当的职务。

    大家心照不宣的笑了,为中共在政治斗争之中,极为高超、巧妙的手法,而感叹不已,并隐约的感觉到,这个现在偏居一隅的政党,怕是要夺得天下。

    十二月十二日午夜十二时,张学良召集亲信军官,宣布实行“兵谏”的决心和行动计划,此举得到了所有军官的一致支持,并表示,愿意追随少帅,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大家欢声鼓舞,纷纷说,这回可出了憋在心中好久的鸟气。

    随后,张学良带领大批军官,赶往新城大楼,杨虎城的又一处公馆,和他汇合,组建临时联合指挥部,和杨虎城一同指挥这一行动。

    位于西安东约三十公里的临潼骊山北麓华清池,温泉淙淙,水质极佳,因为杨玉环在此多次沐浴,留下许多香艳的传说,而闻名海内外,和唐玄宗的一段忘年之恋,更是千古佳话,随着白居易的“长生殿”而广为流传。

    这是一个幽静、清雅的去处,为达官贵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绝少喧闹和纷乱,平头百姓无缘一见。

    今夜也不例外,半弯玄月,星空寥寥,黄土高原冬夜强劲的北风,吹到这里,便被脉脉的温泉水软化了粗犷和冷厉,化为微风轻抚,小心翼翼,似恐惊醒人们的好梦。

    华清池睡去,五间亭睡去,只有淙淙温泉水,千百年来,不知疲倦的日夜流淌,四处一片寂静,只有偶尔几处的灯光,稀疏的点缀这回夜空,还有忠于职守的卫士,在来回的巡视,不过,就像平时一样,在例行公事。

    凌晨五时,东方的启明星刚要升起,正是人们睡梦正酣的时候,卫士们的脚步已经倦怠,掩饰不住浓浓的困意。

    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在华清池外围响起,紧接着是杂乱的脚步声,张学良的卫士长孙铭久和白凤翔,带着东北军最精锐的警卫营八百多人,冲进了华清池,直接朝着蒋委员长下榻的五间亭扑来。

    毫无防备的委员长警卫部队,仓促应战,黎明的微光中,子弹尖啸着飞舞,击在假山石上,腾起点点灰尘和火星,枪声大作,打破了黎明前华清池的宁静与安谧。

    委员长卫队的特工,那里是早有准备,人数众多的东北军警卫营士兵们的对手,纷纷惨叫着栽倒在地,但是,这些忠于蒋委员长的卫士们,拼死抵抗,直到战至最后一人。

    事后清点,委员长卫队四十八名卫士,无一生还,尸体遍及五间亭周围各个角落,且手中枪支,空空如也,战至最后一颗子弹,弹尽而亡。

    经过一番激战,孙铭久和白凤翔带着士兵,冲进了蒋委员长的卧室,室内空无一人,床上的被子,尚有余温,蒋委员长的衣服、鞋帽等物品,原样未动,蒋委员长不知所踪。

    孙铭久立即带人上山搜索,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的草丛之中,找到了蒋委员长。

    夜寒风冷,单裤夹袍,光着双脚的蒋委员长,瑟瑟发抖,浑身哆嗦,以不能顺畅言语。

    东北军的士兵们,一拥而上,把蒋委员长抬下山来,随即用汽车,送到西安事变临时指挥部,新城大楼,张学良和杨虎城,正在这里恭候蒋委员长。

    在一个普通,却让历史铭记的日子,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在古都西安,终于爆发。

    由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并且随着西安事变的爆发,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