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老饕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连日大雪,天寒地冻。
汴河已经结了冰,码头空空如也,早已停工,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如果不是有必要的事情,没人会在这种鬼天气出门活受罪。
街边的店铺要么关门,要么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唯独铁匠铺是例外。
得益于严寒与薪炭价格暴涨,火炉生意很好,老李和两个徒弟并几个帮工加班加点,仍旧供不应求。
很辛苦,但铁匠老李一点都不在乎,始终干劲十足,甚至有点亢奋。
这是他多年来最为充实的一个冬天,也是最赚钱的一个冬天,看到成筐的铜钱送来时,好似所有的劳累都不值一提。
一边拉着风箱,一边盘算东京有多少人户,需要打造多少炉子,如果这些钱都赚过来,那么他便发财了。
显然,这只是个白日梦。
赚钱是肯定的,却也是有限的,因为东京城里大部分铁匠铺都已经在制作煤炉子了。
这玩意很简单,拆开一个稍微看下构造,然后依样画葫芦便是。
李铁匠不过是占了先机,技术更纯熟,产品质地更好一些,没有出现烟囱漏孔,炭气中毒,以及用竹筒代替铁管,引发火灾的情形。
因而销量稳定,积攒口碑,以后的每个冬天,铁匠老李都能以此谋生,过上安稳日子不成问题。
铁匠老李对杨浩千恩万谢,要分一半的利润给杨家,但杨浩坚持只要三成,而且只要今冬这一次。
虽说这玩意是自己“发明”的,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即便有专利保护的后世,也很容易被山寨。
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倒也有的是。
身为一个后世四有青年,好歹学过些物理化学知识,没吃过猪肉,却也见过猪跑。捣鼓出些许肥皂、香水、花露水、白酒之类的玩意不在话下。
日化产品,酒水零食在后世大概可以全都囊括到快消品类中去,需求旺盛,薄利多销,是最为赚钱的行业,古今一理。
随便弄出一个,便可以赚个盆满钵溢。
奈何眼下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如此暴利产业必定有人觊觎,杨浩可不想为他人作嫁衣裳,也不想沦为旁人的赚钱的工具。
大宋这样的封建社会,想要赚钱注定只能“官商勾结”。
要么自己大腿足够粗,要么抱一根粗大腿。
杨浩相信,凭借背包里的那些东西,能够抱上大宋最粗的大腿,奈何至少需要等到明年春夏。
唉!
看来在此之前,想要发大财很难,不过赚点小钱还是可以的。
自家铺子生意兴隆了两个月,多少有点积攒,冰糖葫芦和煤炉子的三成利也不少。
还有“大黄狗奶糖”上市之后,反响和效益也不错,奈何大雪之后牛乳供应有限,产出较低,否则还能大赚一笔。
罢了!
既然如此,好就好好在家猫冬,安心休息。
杨记食肆的店门开着,但店中空空如也,并无食客。自打入冬之后,两个女帮工就放假了。
杨浩给两人各发了一贯钱,算是保底工资,至于开春之后是否还来,全凭她们自己做主。
冲这一点,杨浩觉得自己算是良心老板。
今天左右是闲着,杨浩打算亲自动手整治点好吃的,喂喂杨雪这只小馋猫。
小家伙现在嘴巴是越发刁了,寻常食物根本看不上,竟然把吃腻的肉夹馍拿去喂大黄,让街边的几个乞索儿看得直咽口水,眼含愤恨。
一通批评少不了,女孩子娇生惯养点没什么,杨浩也不反对她提高大黄的伙食水平,但不能没眼力见,也不能往刁蛮方向过度发展。
大概是批评的狠了些,杨雪头一回在杨浩面前红了眼睛,委屈了好几天。
杨浩看在眼里,难免心疼,今日做点好吃的,算是安慰一下小妹。
煤炉上铁锅里的水已经沸腾,骨头汤的香气十分浓郁,杨浩端着切成薄片的羊肉,以及豆腐、豆皮、蘑菇、干笋、豆芽等从厨房出来。
下雪天,刷个羊肉火锅,最是舒坦不过。
汤里加上些许牛油、花椒、山茱萸、以及少许世上唯杨家独有的辣椒粉,勉强有了火锅的味道。
杨浩从辣椒面里收集了几十颗小籽,等到来年春天种着试试,如果能长出红辣椒,过个三年五载,就可以考虑把“杨记火锅”开遍整个大宋。
“三哥,这是什么啊?”
“铁锅旺火涮羊肉,就叫火锅吧!”
杨浩笑道:“来,我们涮肉吃。”
杨田氏道:“三郎啊,这也是那位洪…七公烹调美食的法子?”
“呃…是的。”杨浩一时不确定火锅兴起于何时,暂时只能再次祭出九指神丐做挡箭牌。
薄薄的羊肉片在沸汤锅里烫熟,辣乎乎的口感,滋味那叫一个美。
杨浩嚼了一片,想起当年跟一群损友在宿舍烫火锅的经历,几欲落泪。
杨田氏见状,关切道:“三郎,你怎么了?”
“没事,辣的。”
杨浩敷衍一句,赶忙收摄心神,夹起些许豆芽煮进锅里。
大宋的冬天,绿菜对皇家而言都奢侈品,更别提寻常老百姓了,只能泡点豆芽解解馋,勉强补充维生素。
来年争取搞几个大棚出来,不仅自家有绿菜吃,面向市场也能卖出好价,大赚一笔。
可是大棚需要透光的保温材料,大宋没有塑料薄膜,以如今的技术水平也造不出来,玻璃……倒是可以。
又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商机无限,只缺大腿啊!
杨浩拍着大腿,扼腕叹息之时,半掩的门吱呀一声全开了。
原以为是风吹之故,但杨雪蹦蹦跳跳去关门的时候,门口却探出两个人影。
“贵店香气飘溢,老饕寻味而来,唐突之处,还望见谅。”当先一个须发半白的老者站在门口,含笑轻语。
老者约莫六十岁上下,衣着朴素,一件皮袍,一件寻常披风,温文尔雅,乍一看有点像学舍的老先生。
但杨浩仔细打量,总觉得老者身上有种别样气度。
再瞧见老者身后跟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身材结实,步履沉稳,一看就是练家子。此人谦卑谨慎,敏锐目光正急速扫视店内,似在排除一切可能的危险。
见此情形,杨浩迅速联想到后世政要身边的那些黑衣人。此人并非老者的子侄,也不是寻常随从,而是保镖,或者说护卫。
出门带护卫,能是寻常人吗?
古代本就讲究尊老,何况…根据多年看影视剧,读小说的经验,一般来说,有修养,有气度的老者,身份大都非同小可,或者深不可测。
在陕州见过的李迪便算一个,眼前这位突然登门的老饕客恐怕也不简单,是决计不能怠慢的。
连日大雪,天寒地冻。
汴河已经结了冰,码头空空如也,早已停工,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如果不是有必要的事情,没人会在这种鬼天气出门活受罪。
街边的店铺要么关门,要么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唯独铁匠铺是例外。
得益于严寒与薪炭价格暴涨,火炉生意很好,老李和两个徒弟并几个帮工加班加点,仍旧供不应求。
很辛苦,但铁匠老李一点都不在乎,始终干劲十足,甚至有点亢奋。
这是他多年来最为充实的一个冬天,也是最赚钱的一个冬天,看到成筐的铜钱送来时,好似所有的劳累都不值一提。
一边拉着风箱,一边盘算东京有多少人户,需要打造多少炉子,如果这些钱都赚过来,那么他便发财了。
显然,这只是个白日梦。
赚钱是肯定的,却也是有限的,因为东京城里大部分铁匠铺都已经在制作煤炉子了。
这玩意很简单,拆开一个稍微看下构造,然后依样画葫芦便是。
李铁匠不过是占了先机,技术更纯熟,产品质地更好一些,没有出现烟囱漏孔,炭气中毒,以及用竹筒代替铁管,引发火灾的情形。
因而销量稳定,积攒口碑,以后的每个冬天,铁匠老李都能以此谋生,过上安稳日子不成问题。
铁匠老李对杨浩千恩万谢,要分一半的利润给杨家,但杨浩坚持只要三成,而且只要今冬这一次。
虽说这玩意是自己“发明”的,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即便有专利保护的后世,也很容易被山寨。
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倒也有的是。
身为一个后世四有青年,好歹学过些物理化学知识,没吃过猪肉,却也见过猪跑。捣鼓出些许肥皂、香水、花露水、白酒之类的玩意不在话下。
日化产品,酒水零食在后世大概可以全都囊括到快消品类中去,需求旺盛,薄利多销,是最为赚钱的行业,古今一理。
随便弄出一个,便可以赚个盆满钵溢。
奈何眼下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如此暴利产业必定有人觊觎,杨浩可不想为他人作嫁衣裳,也不想沦为旁人的赚钱的工具。
大宋这样的封建社会,想要赚钱注定只能“官商勾结”。
要么自己大腿足够粗,要么抱一根粗大腿。
杨浩相信,凭借背包里的那些东西,能够抱上大宋最粗的大腿,奈何至少需要等到明年春夏。
唉!
看来在此之前,想要发大财很难,不过赚点小钱还是可以的。
自家铺子生意兴隆了两个月,多少有点积攒,冰糖葫芦和煤炉子的三成利也不少。
还有“大黄狗奶糖”上市之后,反响和效益也不错,奈何大雪之后牛乳供应有限,产出较低,否则还能大赚一笔。
罢了!
既然如此,好就好好在家猫冬,安心休息。
杨记食肆的店门开着,但店中空空如也,并无食客。自打入冬之后,两个女帮工就放假了。
杨浩给两人各发了一贯钱,算是保底工资,至于开春之后是否还来,全凭她们自己做主。
冲这一点,杨浩觉得自己算是良心老板。
今天左右是闲着,杨浩打算亲自动手整治点好吃的,喂喂杨雪这只小馋猫。
小家伙现在嘴巴是越发刁了,寻常食物根本看不上,竟然把吃腻的肉夹馍拿去喂大黄,让街边的几个乞索儿看得直咽口水,眼含愤恨。
一通批评少不了,女孩子娇生惯养点没什么,杨浩也不反对她提高大黄的伙食水平,但不能没眼力见,也不能往刁蛮方向过度发展。
大概是批评的狠了些,杨雪头一回在杨浩面前红了眼睛,委屈了好几天。
杨浩看在眼里,难免心疼,今日做点好吃的,算是安慰一下小妹。
煤炉上铁锅里的水已经沸腾,骨头汤的香气十分浓郁,杨浩端着切成薄片的羊肉,以及豆腐、豆皮、蘑菇、干笋、豆芽等从厨房出来。
下雪天,刷个羊肉火锅,最是舒坦不过。
汤里加上些许牛油、花椒、山茱萸、以及少许世上唯杨家独有的辣椒粉,勉强有了火锅的味道。
杨浩从辣椒面里收集了几十颗小籽,等到来年春天种着试试,如果能长出红辣椒,过个三年五载,就可以考虑把“杨记火锅”开遍整个大宋。
“三哥,这是什么啊?”
“铁锅旺火涮羊肉,就叫火锅吧!”
杨浩笑道:“来,我们涮肉吃。”
杨田氏道:“三郎啊,这也是那位洪…七公烹调美食的法子?”
“呃…是的。”杨浩一时不确定火锅兴起于何时,暂时只能再次祭出九指神丐做挡箭牌。
薄薄的羊肉片在沸汤锅里烫熟,辣乎乎的口感,滋味那叫一个美。
杨浩嚼了一片,想起当年跟一群损友在宿舍烫火锅的经历,几欲落泪。
杨田氏见状,关切道:“三郎,你怎么了?”
“没事,辣的。”
杨浩敷衍一句,赶忙收摄心神,夹起些许豆芽煮进锅里。
大宋的冬天,绿菜对皇家而言都奢侈品,更别提寻常老百姓了,只能泡点豆芽解解馋,勉强补充维生素。
来年争取搞几个大棚出来,不仅自家有绿菜吃,面向市场也能卖出好价,大赚一笔。
可是大棚需要透光的保温材料,大宋没有塑料薄膜,以如今的技术水平也造不出来,玻璃……倒是可以。
又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商机无限,只缺大腿啊!
杨浩拍着大腿,扼腕叹息之时,半掩的门吱呀一声全开了。
原以为是风吹之故,但杨雪蹦蹦跳跳去关门的时候,门口却探出两个人影。
“贵店香气飘溢,老饕寻味而来,唐突之处,还望见谅。”当先一个须发半白的老者站在门口,含笑轻语。
老者约莫六十岁上下,衣着朴素,一件皮袍,一件寻常披风,温文尔雅,乍一看有点像学舍的老先生。
但杨浩仔细打量,总觉得老者身上有种别样气度。
再瞧见老者身后跟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身材结实,步履沉稳,一看就是练家子。此人谦卑谨慎,敏锐目光正急速扫视店内,似在排除一切可能的危险。
见此情形,杨浩迅速联想到后世政要身边的那些黑衣人。此人并非老者的子侄,也不是寻常随从,而是保镖,或者说护卫。
出门带护卫,能是寻常人吗?
古代本就讲究尊老,何况…根据多年看影视剧,读小说的经验,一般来说,有修养,有气度的老者,身份大都非同小可,或者深不可测。
在陕州见过的李迪便算一个,眼前这位突然登门的老饕客恐怕也不简单,是决计不能怠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