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义务教育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谢大人,刘大人,我大宋倡导以文治天下,这是绝对不会、也绝不允许变的。”
当帝国陛下的嘴里冒出上述之言时,他满脸都是义正词严。但老谢和刘大学士互相望了一眼后,均露出了欣慰之色。
应该说,帝国国学院的夫子们,以老谢为首,其实对小皇帝是非常有好感的。这其中的原因就一个,陛下重视他们。
帝国当初在处境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小鬼头却首先就用抢来的东西将国学院恢复了,其后他不仅刻书、印书,而且到处设立学校,人家没做错吧?做人要讲良心,你说是不是?
当然,夫子们也不是没有看出来,这个人小鬼大的小鬼头很是有点偏向武夫。
但人的弱点之一就是,一旦有先入之见,他肯定就会为自己偏爱的一方找理由。我们的谢大侠就绝对是其中的一员。
事实上,很多时候,一个人真的想做到判断一个事物十分公正,也的确并不容易,因为他太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
在国学院的夫子们眼里,既然朝廷要贼配军在前面杀敌,而且大家都翘首以盼地想回到故土,那赏赐赏赐就是应该的,大不了以后再取消,这叫事急从权。总而言之,这是小节,你就不应该太计较。
等小鬼头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个什么注音之法,又要编撰《大宋字典》,再执意弄出活字印刷之术,印制《国学月刊》,夫子们的心就更热了,他们既没空、也懒得和朝臣们一起计较小鬼头的那些军中举措。就是小鬼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卖书、卖月刊、卖字典的赚钱,那也变成了小节中的小节,根本不值得一提。
现在,东如此信誓旦旦之言再一出口,老谢和刘大学士就更舒了一口气。最重要的原则性问题都定下来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谢大侠和刘鼎孙立刻说道:“陛下圣明。”
“二位爱卿,既然朝廷要以文治天下,那教化天下就非常重要。可朕以为,过去朝廷在这方面,仍然做的不够好。”
陛下入题了啊,谢枋得和刘鼎孙面上均露出了慎重。他们当然知道,小鬼头一开春就亲临国学院,决不是来发誓的,肯定还有其它的事。
“陛下的圣意是?”
“朕给国学院定一个目标,今后要让帝国的子民,人人都得到教化。”
好家伙,不要说刘鼎孙,那怕是以教化天下为己任的谢大侠,眼中都花了花,这个饼可是够大的啊。在这个时代,教化天下说归说,但你真的要做到,那难度也绝对不小。
可谢枋得却开始显得亢奋。谢大侠可不是胆小之人,你就是把事情忽悠的大过了天,想吓住他也是不容易滴。
东拿出了几张手稿,递给了老谢和刘鼎孙,那上面写满了“蝇头小楷”。
老谢和刘鼎孙微微一笑:小鬼头什么都好,就是哪个字,写的让人实在不敢恭维,这个陆君实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偏偏最简单的事情就教不好,害得陛下只好用他自己的什么“鹅毛笔”。
待他们接过陛下的“大作”一看,首先印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个标题:帝国十年义务教育规制。
东这个废才又哪有什么创见?他搬出来的,实际上还是后世全日制义务教育体制下的做法。
我们知道,后世共和国的历史上,全日制教育(高)中小学曾经施行过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种做法。至于大学,基本上为四年,专科等除外。
东在他自己的评估中,把十二年的做法给“喀嚓”了。兄弟我都在学校里“考”糊了,到了这个时代,再把别人也“考”熟、“考”焦了,那实在是有点不地道滴。
他认为,比较接近眼下条件的,是十年制。因为在这个时代,还没什么外语、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学习的任务还不是那么重。
后世共和国实行十年教育时,它的小学也就语文、算术两门课,另一个就是体育,这与古代的小学基本上是一样。
古代的国子监不仅设有太学,也设有小学。太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而小学由于教学对象多为童子,所以内容主要为“书”与“数”。
东在这份规划书中,参照后世,颇为详细地列明了“他的”十年义务教育的做法。
帝国学校设置:县设县学,郡设郡学,朝廷设太学。
学制:县学和郡学五年,分五个年级。
学期:学年起于夏秋之季,分上下两个学期。学期中间(冬季)休假一月,学年终(夏季)休假两月。
考核:年级学期中间有期中考,期末大考。年终合格者升一级,不合格者留级。完成五年学业者,需进行结业考试,帝国国学院授予合格者相应的结业证书。
生员:各县学应使本县所有适龄之学童(七岁以上)均入学,郡学应接纳本郡所有已通过县学结业考试之学子。
……
看了陛下的这个规划书,谢枋得和刘鼎孙这才真的大吃一惊。帝国过去的教育规制和这相比,差的实在不是一点半点。这两个夫子的嘴都抖了:“陛下,这个规制,可以解说吗?”
东的如簧之舌,又开始喷了:“二位爱卿,朕的看法是这样的。朝廷要想做到教化天下,就应该从孩子做起。只要从现在开始,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上学的机会,那么以后的天下之民,自然就都得到了教化。”
老谢和老刘均点了点头。
“朝廷已经在琼州和流求设立了学校,且让孩子们都入了学,但朕认为,这仅仅是开始。而帝国过去的县学和州学有缺陷,它们不能让学子们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就不能为朝廷培养更多的人才。”
“朕立这个规制的目的,既想今后朝廷有更多的可用之才,又想让天下之民,都得到更好的教化。”
谢枋得和刘鼎孙的眼中都已冒了光。
“至于帝国的太学,朕的想法是,也改为学制四年,但和县学直接升入郡学不同的是,只有通过太学入学考试者,才能进入学习。但国学院可以规定,每年都举行一次入学考试,各郡学已通过结业考试之学子,都可来考。”
好么,王荆公的三舍法也改了啊。
其实谢枋得和刘鼎孙也早已通过以前的事清楚,帝国的小皇帝不仅胆子大,喜欢给你来事,而且一来事,一般还绝对的不小。
“二位爱卿,朕之所拟,不过就是一些浅见,具体如何,还是要你们和国学院协商来制定。但朕建议国学院,所有这些,第一步是县学,其次为郡学。跟随朝廷到海上的学子很多,国学院除了对他们要多加培养,更要在他们中多加选拔,安排他们进县学郡学。”
谢枋得和刘鼎孙的心中,是热血澎湃滴。你历朝历代,何曾见过如此庞大的教化天下的宏图?帝国陛下不愧为人小鬼大的小鬼头,其本性就四个字,野心勃勃。
他们一起躬身一礼:“臣谨遵陛下圣喻。”
老谢定了定神,又再度问道:“臣还想请陛下明示,关于各学校的学习课程,以及考核的标准如何而定?”
得,谢大侠并不糊涂,因为帝国陛下的这个规制书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交代:那就是学习的课程、以及考核的标准未定。
东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定学习标准,因为从根子上讲,他就不是这个时代教育出来的。但他却也还是定下了某些最基本的课程。
你比如说数学,它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这门课程他是决对不允许放弃的。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数学书并不少,可它们主要是通过咱们古人独特的算筹计数法来进行的,在这点上,的确没有后世的阿拉伯数字来得简便。
东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十三到十四世纪,也就是眼下这个时代。在他的猜测中,这个计数法,最有可能在泉州找到,因为它是帝国第一对外大港,外来商人众多。蒲寿庚不就是阿拉伯商人吗?
所以东并没有直接动手,但他忽悠谢枋得和刘鼎孙:“关于课程,算学不可废,朝廷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开设。朕在泉州时,曾听人说过,那里的番商有一种更简便的计数之法。国学院要派人去查证一下,能为朝廷所用的,就一定要拿过来用。”
咱这个圣旨一下,不怕你们不注意。
“朕授权国学院,制定每个年级所要达到的授业标准,并以此编撰帝国统一的授业课本,同时据此对学子的学业进行考核。但朕请你们注意,朕希望这个考核,以达标为要。”
“不过对县学教材,朕属意四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后人只要对国学了解点的都知道,过去学童的启蒙教育读物,有著名的“三百千千”,它们又称“启蒙小四书”。
《三字经》为南宋的王应麟所撰。(王应麟在世时间为1223年―1296年,虽然他写出《三字经》的具体年份不明,但考虑到咱们现在的年份也已经是1284年了,故此在这假定他已写出。)
《百家姓》作者不详,但成书于北宋初。
《千字文》是由更早的、南朝梁武帝时的朝廷才子周兴嗣所编,当时他奉梁武帝之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一千个字编纂成文。这位周大才子一夜而成,但不慎在编文中重复了一个字,因此,这个本来不会有重字的妙文,实际上就用了九百九十九个字。(周兴嗣在编纂时,重复了一个“洁”字或“?”字,古文中这两者为同义异体字)。
最妙的就是《千家诗》,这个所选诗歌为唐、宋之时的名家名著,并且均琅琅上口、易于理解、在后世极为流行的启蒙之作,其整理、编撰的作者就是我们的谢枋得,谢大侠。
东是不是很幸运?至少小学课本变简单了。
望着帝国陛下脸上的坏笑,老谢尴尬了啊,他晃了晃脑袋。
刘鼎孙却仍有疑惑地问道:“陛下,举子们太学结业后又如何?”
东淡淡地说道:“至于这个,到时朝廷再议。”
陷入兴奋之情的谢枋得和刘鼎孙此时根本不会想到,面对着帝国陛下如此庞大的规划,他们其实都已经落进了小鬼头的套。
“谢大人,刘大人,我大宋倡导以文治天下,这是绝对不会、也绝不允许变的。”
当帝国陛下的嘴里冒出上述之言时,他满脸都是义正词严。但老谢和刘大学士互相望了一眼后,均露出了欣慰之色。
应该说,帝国国学院的夫子们,以老谢为首,其实对小皇帝是非常有好感的。这其中的原因就一个,陛下重视他们。
帝国当初在处境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小鬼头却首先就用抢来的东西将国学院恢复了,其后他不仅刻书、印书,而且到处设立学校,人家没做错吧?做人要讲良心,你说是不是?
当然,夫子们也不是没有看出来,这个人小鬼大的小鬼头很是有点偏向武夫。
但人的弱点之一就是,一旦有先入之见,他肯定就会为自己偏爱的一方找理由。我们的谢大侠就绝对是其中的一员。
事实上,很多时候,一个人真的想做到判断一个事物十分公正,也的确并不容易,因为他太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
在国学院的夫子们眼里,既然朝廷要贼配军在前面杀敌,而且大家都翘首以盼地想回到故土,那赏赐赏赐就是应该的,大不了以后再取消,这叫事急从权。总而言之,这是小节,你就不应该太计较。
等小鬼头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个什么注音之法,又要编撰《大宋字典》,再执意弄出活字印刷之术,印制《国学月刊》,夫子们的心就更热了,他们既没空、也懒得和朝臣们一起计较小鬼头的那些军中举措。就是小鬼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卖书、卖月刊、卖字典的赚钱,那也变成了小节中的小节,根本不值得一提。
现在,东如此信誓旦旦之言再一出口,老谢和刘大学士就更舒了一口气。最重要的原则性问题都定下来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谢大侠和刘鼎孙立刻说道:“陛下圣明。”
“二位爱卿,既然朝廷要以文治天下,那教化天下就非常重要。可朕以为,过去朝廷在这方面,仍然做的不够好。”
陛下入题了啊,谢枋得和刘鼎孙面上均露出了慎重。他们当然知道,小鬼头一开春就亲临国学院,决不是来发誓的,肯定还有其它的事。
“陛下的圣意是?”
“朕给国学院定一个目标,今后要让帝国的子民,人人都得到教化。”
好家伙,不要说刘鼎孙,那怕是以教化天下为己任的谢大侠,眼中都花了花,这个饼可是够大的啊。在这个时代,教化天下说归说,但你真的要做到,那难度也绝对不小。
可谢枋得却开始显得亢奋。谢大侠可不是胆小之人,你就是把事情忽悠的大过了天,想吓住他也是不容易滴。
东拿出了几张手稿,递给了老谢和刘鼎孙,那上面写满了“蝇头小楷”。
老谢和刘鼎孙微微一笑:小鬼头什么都好,就是哪个字,写的让人实在不敢恭维,这个陆君实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偏偏最简单的事情就教不好,害得陛下只好用他自己的什么“鹅毛笔”。
待他们接过陛下的“大作”一看,首先印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个标题:帝国十年义务教育规制。
东这个废才又哪有什么创见?他搬出来的,实际上还是后世全日制义务教育体制下的做法。
我们知道,后世共和国的历史上,全日制教育(高)中小学曾经施行过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种做法。至于大学,基本上为四年,专科等除外。
东在他自己的评估中,把十二年的做法给“喀嚓”了。兄弟我都在学校里“考”糊了,到了这个时代,再把别人也“考”熟、“考”焦了,那实在是有点不地道滴。
他认为,比较接近眼下条件的,是十年制。因为在这个时代,还没什么外语、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学习的任务还不是那么重。
后世共和国实行十年教育时,它的小学也就语文、算术两门课,另一个就是体育,这与古代的小学基本上是一样。
古代的国子监不仅设有太学,也设有小学。太学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而小学由于教学对象多为童子,所以内容主要为“书”与“数”。
东在这份规划书中,参照后世,颇为详细地列明了“他的”十年义务教育的做法。
帝国学校设置:县设县学,郡设郡学,朝廷设太学。
学制:县学和郡学五年,分五个年级。
学期:学年起于夏秋之季,分上下两个学期。学期中间(冬季)休假一月,学年终(夏季)休假两月。
考核:年级学期中间有期中考,期末大考。年终合格者升一级,不合格者留级。完成五年学业者,需进行结业考试,帝国国学院授予合格者相应的结业证书。
生员:各县学应使本县所有适龄之学童(七岁以上)均入学,郡学应接纳本郡所有已通过县学结业考试之学子。
……
看了陛下的这个规划书,谢枋得和刘鼎孙这才真的大吃一惊。帝国过去的教育规制和这相比,差的实在不是一点半点。这两个夫子的嘴都抖了:“陛下,这个规制,可以解说吗?”
东的如簧之舌,又开始喷了:“二位爱卿,朕的看法是这样的。朝廷要想做到教化天下,就应该从孩子做起。只要从现在开始,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上学的机会,那么以后的天下之民,自然就都得到了教化。”
老谢和老刘均点了点头。
“朝廷已经在琼州和流求设立了学校,且让孩子们都入了学,但朕认为,这仅仅是开始。而帝国过去的县学和州学有缺陷,它们不能让学子们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就不能为朝廷培养更多的人才。”
“朕立这个规制的目的,既想今后朝廷有更多的可用之才,又想让天下之民,都得到更好的教化。”
谢枋得和刘鼎孙的眼中都已冒了光。
“至于帝国的太学,朕的想法是,也改为学制四年,但和县学直接升入郡学不同的是,只有通过太学入学考试者,才能进入学习。但国学院可以规定,每年都举行一次入学考试,各郡学已通过结业考试之学子,都可来考。”
好么,王荆公的三舍法也改了啊。
其实谢枋得和刘鼎孙也早已通过以前的事清楚,帝国的小皇帝不仅胆子大,喜欢给你来事,而且一来事,一般还绝对的不小。
“二位爱卿,朕之所拟,不过就是一些浅见,具体如何,还是要你们和国学院协商来制定。但朕建议国学院,所有这些,第一步是县学,其次为郡学。跟随朝廷到海上的学子很多,国学院除了对他们要多加培养,更要在他们中多加选拔,安排他们进县学郡学。”
谢枋得和刘鼎孙的心中,是热血澎湃滴。你历朝历代,何曾见过如此庞大的教化天下的宏图?帝国陛下不愧为人小鬼大的小鬼头,其本性就四个字,野心勃勃。
他们一起躬身一礼:“臣谨遵陛下圣喻。”
老谢定了定神,又再度问道:“臣还想请陛下明示,关于各学校的学习课程,以及考核的标准如何而定?”
得,谢大侠并不糊涂,因为帝国陛下的这个规制书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交代:那就是学习的课程、以及考核的标准未定。
东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定学习标准,因为从根子上讲,他就不是这个时代教育出来的。但他却也还是定下了某些最基本的课程。
你比如说数学,它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这门课程他是决对不允许放弃的。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数学书并不少,可它们主要是通过咱们古人独特的算筹计数法来进行的,在这点上,的确没有后世的阿拉伯数字来得简便。
东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十三到十四世纪,也就是眼下这个时代。在他的猜测中,这个计数法,最有可能在泉州找到,因为它是帝国第一对外大港,外来商人众多。蒲寿庚不就是阿拉伯商人吗?
所以东并没有直接动手,但他忽悠谢枋得和刘鼎孙:“关于课程,算学不可废,朝廷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开设。朕在泉州时,曾听人说过,那里的番商有一种更简便的计数之法。国学院要派人去查证一下,能为朝廷所用的,就一定要拿过来用。”
咱这个圣旨一下,不怕你们不注意。
“朕授权国学院,制定每个年级所要达到的授业标准,并以此编撰帝国统一的授业课本,同时据此对学子的学业进行考核。但朕请你们注意,朕希望这个考核,以达标为要。”
“不过对县学教材,朕属意四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后人只要对国学了解点的都知道,过去学童的启蒙教育读物,有著名的“三百千千”,它们又称“启蒙小四书”。
《三字经》为南宋的王应麟所撰。(王应麟在世时间为1223年―1296年,虽然他写出《三字经》的具体年份不明,但考虑到咱们现在的年份也已经是1284年了,故此在这假定他已写出。)
《百家姓》作者不详,但成书于北宋初。
《千字文》是由更早的、南朝梁武帝时的朝廷才子周兴嗣所编,当时他奉梁武帝之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一千个字编纂成文。这位周大才子一夜而成,但不慎在编文中重复了一个字,因此,这个本来不会有重字的妙文,实际上就用了九百九十九个字。(周兴嗣在编纂时,重复了一个“洁”字或“?”字,古文中这两者为同义异体字)。
最妙的就是《千家诗》,这个所选诗歌为唐、宋之时的名家名著,并且均琅琅上口、易于理解、在后世极为流行的启蒙之作,其整理、编撰的作者就是我们的谢枋得,谢大侠。
东是不是很幸运?至少小学课本变简单了。
望着帝国陛下脸上的坏笑,老谢尴尬了啊,他晃了晃脑袋。
刘鼎孙却仍有疑惑地问道:“陛下,举子们太学结业后又如何?”
东淡淡地说道:“至于这个,到时朝廷再议。”
陷入兴奋之情的谢枋得和刘鼎孙此时根本不会想到,面对着帝国陛下如此庞大的规划,他们其实都已经落进了小鬼头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