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拔刺之策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繁星依然在夜空中闪烁,它们的璀璨,因为遥远,有时候却显得空朦。
空朦总是会给人以想象的,人类无数的事迹或传说,也正是在这种空朦的意境中,被一代又一代的长者或智者,用娓娓动听之语,在不知不觉中给流传下来。
帝国的大汗坐在一块平整的草地上,手里拿着根树枝,面对着一堆篝火沉思。火光辉映着他早已布满皱纹的额头,而额头之下,还有着一双看透世情的眼神。
在伯颜的眼中,即使抛开地位和身份,此时的忽必烈也绝对是一个睿智的长者。
伯颜的家族其实也算得上是帝国的老人。他的曾祖父早年是一个蒙古巴邻部的族长,归顺成吉思汗后被授予千户。他的祖父后来跟着成吉思汗征战了西域,并因战功在哪里还有封地。到了他的父亲这一代,则在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中,随老忽的弟弟旭烈兀杀到了阿拉伯地区。
《元史》中对他早年的经历,仅描述为:“伯颜长于西域。”其它的并没有记载。从某种程度上,他的出现,也很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
如果仅从家族的经历来看,至少在窝阔台汗时期,一直生活在西域的伯颜家族就已远离了草原帝国的核心。只是到了伯颜,由于他被老忽看中,才真正走上这个东亚之地的历史舞台。
作为现在的北元重臣、大汗的心腹爱将,伯颜是知道有些帝国秘情的。大汗为什么会对北方的乃颜,始终保持如此警惕的原因,他非常清楚。
乃颜的祖先,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帖木格。成吉思汗在位的后期,他被派往镇守辽东。由此开始,黄金家族的这一支,管辖哪里达五、六十年之久。
在当初窝阔台即位的事情上,帖木格虽然也算得上是拥戴之人,但最大的功臣,实际上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是察合台和耶律楚材,此外就是拖雷的相让,帖木格当时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而且就是这个“中规中矩”,也只维持到窝阔台去世。
窝阔台死后,由于定宗贵由可汗当时仍在欧洲作战,因此,这个草原帝国就由窝阔台的妃子、乃马真皇后临时监国。而帖木格在此期间,却做出了兵临城下之举。
“太宗崩,乃马真皇后临朝称制,(帖木格)斡赤斤引兵至和林,人心震骇。”
乃马真皇后曾派人去质问这个叔叔长辈。这个时候,贵由也已率着自己的直属手下,回师到了叶密尔河。帖木格听说贵由回军,就让人带了一个说辞:“吾来奔丧,非有他也。”并立刻领兵回了辽东。
等乃马真皇后招集众人开忽里台大会,商议由贵由即位,帖木格也来参加了。但以贵由的性格,对以前所发生的事,却也不可能就这样放过去。
贵由一登基,他就让蒙哥等人私下里追究了帖木格此前举兵之事,并捕杀了几个他手下的将领。可能是看在曾拥戴自己的父亲即位、以及长辈的面子上,总算还放过了帖木格本人。
“定宗即位,究斡赤斤称兵之事,不欲显言其事,命亲王蒙哥、鄂尔达住按之,戮其将校数人,余置不问。”
帖木格得到了寿终正寝,然而他做的事,却暴露了他的野心。因此,他和他的后人,就成为几任帝国大汗暗中提防的对象。
伯颜还非常明白,忽必烈之所以如此重视乃颜,除了上述历史的原由,还因为帝国既然定都于大都,辽东之地就成为帝国的卧榻之侧。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这个“他人”,还是“假寐”。
伯颜无疑是一代良将,他当然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对手要一个一个地来对付。针对帝国眼下的三个对手,从纯军事的角度上讲,他其实非常认可先对付乃颜这个决断,因为这个威胁对北元帝国更直接。只不过从感情上讲,也许他更愿意对付的,还是南方之敌。
但即使伯颜能从整个帝国的局面上领会忽必烈的打算,恐怕他也不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老忽内心对乃颜的警惧。
一直以来,忽必烈不断地找各地的“名流”,“访历代之得失”,绝不仅仅是为了笼络人心,甚或作秀,他是真有心。事实上,同样以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辽和金,都是他必须要汲取经验教训的对象,而且他早已有所得。
老忽对乃颜的重视,其实从根子上讲,是有着自五代以来、北中国争霸的历史背景。因为大都所在的燕云十六州,它先属于后晋的石敬瑭,然后是辽帝国、金帝国,再后是蒙古人。
但自沙陀人石敬瑭在公元938年将它献给辽帝国开始,整个这一区域有个共同的现象,即:在过去的三百多年历史中,它的每一个新主人,都毫无例外的从北方,更确切地说,从先拥有东北之地开始,进而攻占或控制了这十六州。
所谓的契丹辽帝国,其实是过去游牧在辽东的鲜卑族人。
而哪个大金,人人都知道它的龙兴之地是哪里。
就是蒙古,也是先控制了辽东,然后再席卷了十六州。
这些并不太远的陈年旧事,忽必烈如何看不到呢?历史上的他,在两年后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仍亲征乃颜,这绝对不是一时冲动。
事实上,这块处于东北方向之地所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均在我们帝国历史的下半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后世为了共和国的半岛之战,一度吵了个不亦乐乎,有人还绞尽脑汁地想证明其中的不必要性,其实根本没必要,因为有些事情也许非常简单。
有外人在三百多年里,始终试图通过哪里来征服这块东亚之地,最后一次短的算是八年,多的算,国人抗争了整整十四年,这事刚结束才五年,就又有人来了,你说是什么感觉?
外人几次三番地通过走廊想打进你家里,而且也不是没打进来,再看见带棍子的人又从走廊摸到你家门口,就算是条件反射,您也应该立马就有激烈的反应。没有反应?在外人眼里,说明你要么好欺负,要么就是没把这个家当回事。
话再说回来,如果这场仗没打,它的后果就真的没人来挑刺?
人心有时候真的就是那么回事。
忽必烈和伯颜的真正区别在于,他表面淡定,但实际上是真正非常重视南方的哪个对手。因为按后世的话说,所谓的争霸天下,双方至少要玩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四张牌。
而老忽就算没有后世明确的理论指导,但像他这种人,却从本能上也是知道这些的。从潜邸开始,他一步一步登上大汗之位,乃至到了以后,所做的事全都是这些。
海都和乃颜在草原上拉起的是反对他汉化的大旗,这实际上很勉强。他们在军事层面上,总体不如北元,而经济上,就更不是帝国的对手。至于文化上,老忽至少还弄出了蒙古新字,他们有什么?
所以,忽必烈固然重视这些“叛臣”,但他的“宽容”,甚至表现的始终成竹在胸,是因为他手中的牌一直比对方多。
而南方的哪个小儿完全不同,老忽已经觉察到他的险恶所在了。
有些事情是瞒不过这个老人的,而且他也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忽必烈实际上一直在每年的夏季都到上都,但他今年这次驾临,的确给了伯颜不一样的感觉。这是由于老忽先前内心里一直在权衡,没有做出最后的决断,所以显得和伯颜没有尽言。
然而,在这个如画的夜晚,当帝国的大汗终于再抬起头来之时,他已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断。这个决断,就是“拔刺”。因为在忽必烈的眼里,只有尽早拔掉乃颜这根身边的“刺”,他才能放手做其它。
帝国大汗缓缓地开口说道:“伯颜,朕决意,任你为知枢密院事,出镇和林,和林置知院。”
伯颜微微一怔。
伯颜以前是同知枢密院事,这个职位其实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他由副转为正,这其实并不出所有人的预料,包括他自己。但是,“出镇和林,和林置知院,”这就意味着,北元在和林设立了级别不低于朝廷的军事机构,而他就拥有了在该地区的全权军事指挥权。
伯颜刚要开口说话,忽必烈却摆了摆手。
“朝廷将罢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设辽阳行省。”
“严女真、水达达弓矢之禁。”
当帝国大汗的嘴里吐出最后这句话时,伯颜已经明白了。
历史上的北元辽阳行省,它的正式设立是在至元二十三年,这个举措的实质,就是加强对东北地区控制。因为行省设立的后果之一是,假如乃颜、或他人再想动用军队,就必须通过行省来调用。换句话说,此举也就是变相地剥夺了他们以前的部分兵权,从而使他们所能动用的,只能是直接属下。
“严禁弓矢”之举,实际上就是在当地的部民当中收缴兵器。这个时候的东北地区,实际上还是北大荒,生活在这里的人,主要以打猎放牧为生。而收了别人的弓箭,你就等于是断了别人部分的生路。
如果再把加强和林地区的军事指挥力量放在一起看,忽必烈的整个举动,就是在逼迫乃颜,要么你彻底臣服,要么你就立刻造反。
伯颜心中真的一颤。他张了张嘴,但高低没有说话。
但是,已经转过身去的帝国大汗,他的口中却再度发出无人能听到的喃喃低语:“朕已经到了不能不拔掉这根刺的时候了。”
繁星依然在夜空中闪烁,它们的璀璨,因为遥远,有时候却显得空朦。
空朦总是会给人以想象的,人类无数的事迹或传说,也正是在这种空朦的意境中,被一代又一代的长者或智者,用娓娓动听之语,在不知不觉中给流传下来。
帝国的大汗坐在一块平整的草地上,手里拿着根树枝,面对着一堆篝火沉思。火光辉映着他早已布满皱纹的额头,而额头之下,还有着一双看透世情的眼神。
在伯颜的眼中,即使抛开地位和身份,此时的忽必烈也绝对是一个睿智的长者。
伯颜的家族其实也算得上是帝国的老人。他的曾祖父早年是一个蒙古巴邻部的族长,归顺成吉思汗后被授予千户。他的祖父后来跟着成吉思汗征战了西域,并因战功在哪里还有封地。到了他的父亲这一代,则在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中,随老忽的弟弟旭烈兀杀到了阿拉伯地区。
《元史》中对他早年的经历,仅描述为:“伯颜长于西域。”其它的并没有记载。从某种程度上,他的出现,也很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
如果仅从家族的经历来看,至少在窝阔台汗时期,一直生活在西域的伯颜家族就已远离了草原帝国的核心。只是到了伯颜,由于他被老忽看中,才真正走上这个东亚之地的历史舞台。
作为现在的北元重臣、大汗的心腹爱将,伯颜是知道有些帝国秘情的。大汗为什么会对北方的乃颜,始终保持如此警惕的原因,他非常清楚。
乃颜的祖先,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帖木格。成吉思汗在位的后期,他被派往镇守辽东。由此开始,黄金家族的这一支,管辖哪里达五、六十年之久。
在当初窝阔台即位的事情上,帖木格虽然也算得上是拥戴之人,但最大的功臣,实际上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是察合台和耶律楚材,此外就是拖雷的相让,帖木格当时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而且就是这个“中规中矩”,也只维持到窝阔台去世。
窝阔台死后,由于定宗贵由可汗当时仍在欧洲作战,因此,这个草原帝国就由窝阔台的妃子、乃马真皇后临时监国。而帖木格在此期间,却做出了兵临城下之举。
“太宗崩,乃马真皇后临朝称制,(帖木格)斡赤斤引兵至和林,人心震骇。”
乃马真皇后曾派人去质问这个叔叔长辈。这个时候,贵由也已率着自己的直属手下,回师到了叶密尔河。帖木格听说贵由回军,就让人带了一个说辞:“吾来奔丧,非有他也。”并立刻领兵回了辽东。
等乃马真皇后招集众人开忽里台大会,商议由贵由即位,帖木格也来参加了。但以贵由的性格,对以前所发生的事,却也不可能就这样放过去。
贵由一登基,他就让蒙哥等人私下里追究了帖木格此前举兵之事,并捕杀了几个他手下的将领。可能是看在曾拥戴自己的父亲即位、以及长辈的面子上,总算还放过了帖木格本人。
“定宗即位,究斡赤斤称兵之事,不欲显言其事,命亲王蒙哥、鄂尔达住按之,戮其将校数人,余置不问。”
帖木格得到了寿终正寝,然而他做的事,却暴露了他的野心。因此,他和他的后人,就成为几任帝国大汗暗中提防的对象。
伯颜还非常明白,忽必烈之所以如此重视乃颜,除了上述历史的原由,还因为帝国既然定都于大都,辽东之地就成为帝国的卧榻之侧。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这个“他人”,还是“假寐”。
伯颜无疑是一代良将,他当然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对手要一个一个地来对付。针对帝国眼下的三个对手,从纯军事的角度上讲,他其实非常认可先对付乃颜这个决断,因为这个威胁对北元帝国更直接。只不过从感情上讲,也许他更愿意对付的,还是南方之敌。
但即使伯颜能从整个帝国的局面上领会忽必烈的打算,恐怕他也不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老忽内心对乃颜的警惧。
一直以来,忽必烈不断地找各地的“名流”,“访历代之得失”,绝不仅仅是为了笼络人心,甚或作秀,他是真有心。事实上,同样以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辽和金,都是他必须要汲取经验教训的对象,而且他早已有所得。
老忽对乃颜的重视,其实从根子上讲,是有着自五代以来、北中国争霸的历史背景。因为大都所在的燕云十六州,它先属于后晋的石敬瑭,然后是辽帝国、金帝国,再后是蒙古人。
但自沙陀人石敬瑭在公元938年将它献给辽帝国开始,整个这一区域有个共同的现象,即:在过去的三百多年历史中,它的每一个新主人,都毫无例外的从北方,更确切地说,从先拥有东北之地开始,进而攻占或控制了这十六州。
所谓的契丹辽帝国,其实是过去游牧在辽东的鲜卑族人。
而哪个大金,人人都知道它的龙兴之地是哪里。
就是蒙古,也是先控制了辽东,然后再席卷了十六州。
这些并不太远的陈年旧事,忽必烈如何看不到呢?历史上的他,在两年后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仍亲征乃颜,这绝对不是一时冲动。
事实上,这块处于东北方向之地所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均在我们帝国历史的下半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后世为了共和国的半岛之战,一度吵了个不亦乐乎,有人还绞尽脑汁地想证明其中的不必要性,其实根本没必要,因为有些事情也许非常简单。
有外人在三百多年里,始终试图通过哪里来征服这块东亚之地,最后一次短的算是八年,多的算,国人抗争了整整十四年,这事刚结束才五年,就又有人来了,你说是什么感觉?
外人几次三番地通过走廊想打进你家里,而且也不是没打进来,再看见带棍子的人又从走廊摸到你家门口,就算是条件反射,您也应该立马就有激烈的反应。没有反应?在外人眼里,说明你要么好欺负,要么就是没把这个家当回事。
话再说回来,如果这场仗没打,它的后果就真的没人来挑刺?
人心有时候真的就是那么回事。
忽必烈和伯颜的真正区别在于,他表面淡定,但实际上是真正非常重视南方的哪个对手。因为按后世的话说,所谓的争霸天下,双方至少要玩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四张牌。
而老忽就算没有后世明确的理论指导,但像他这种人,却从本能上也是知道这些的。从潜邸开始,他一步一步登上大汗之位,乃至到了以后,所做的事全都是这些。
海都和乃颜在草原上拉起的是反对他汉化的大旗,这实际上很勉强。他们在军事层面上,总体不如北元,而经济上,就更不是帝国的对手。至于文化上,老忽至少还弄出了蒙古新字,他们有什么?
所以,忽必烈固然重视这些“叛臣”,但他的“宽容”,甚至表现的始终成竹在胸,是因为他手中的牌一直比对方多。
而南方的哪个小儿完全不同,老忽已经觉察到他的险恶所在了。
有些事情是瞒不过这个老人的,而且他也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忽必烈实际上一直在每年的夏季都到上都,但他今年这次驾临,的确给了伯颜不一样的感觉。这是由于老忽先前内心里一直在权衡,没有做出最后的决断,所以显得和伯颜没有尽言。
然而,在这个如画的夜晚,当帝国的大汗终于再抬起头来之时,他已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断。这个决断,就是“拔刺”。因为在忽必烈的眼里,只有尽早拔掉乃颜这根身边的“刺”,他才能放手做其它。
帝国大汗缓缓地开口说道:“伯颜,朕决意,任你为知枢密院事,出镇和林,和林置知院。”
伯颜微微一怔。
伯颜以前是同知枢密院事,这个职位其实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他由副转为正,这其实并不出所有人的预料,包括他自己。但是,“出镇和林,和林置知院,”这就意味着,北元在和林设立了级别不低于朝廷的军事机构,而他就拥有了在该地区的全权军事指挥权。
伯颜刚要开口说话,忽必烈却摆了摆手。
“朝廷将罢山北辽东道、开元等路宣慰司,设辽阳行省。”
“严女真、水达达弓矢之禁。”
当帝国大汗的嘴里吐出最后这句话时,伯颜已经明白了。
历史上的北元辽阳行省,它的正式设立是在至元二十三年,这个举措的实质,就是加强对东北地区控制。因为行省设立的后果之一是,假如乃颜、或他人再想动用军队,就必须通过行省来调用。换句话说,此举也就是变相地剥夺了他们以前的部分兵权,从而使他们所能动用的,只能是直接属下。
“严禁弓矢”之举,实际上就是在当地的部民当中收缴兵器。这个时候的东北地区,实际上还是北大荒,生活在这里的人,主要以打猎放牧为生。而收了别人的弓箭,你就等于是断了别人部分的生路。
如果再把加强和林地区的军事指挥力量放在一起看,忽必烈的整个举动,就是在逼迫乃颜,要么你彻底臣服,要么你就立刻造反。
伯颜心中真的一颤。他张了张嘴,但高低没有说话。
但是,已经转过身去的帝国大汗,他的口中却再度发出无人能听到的喃喃低语:“朕已经到了不能不拔掉这根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