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跳

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跳

作者:西南北无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东看了看这屋子里的人。

    杨淑妃的面容一直阴沉,许皇后显得小心翼翼,至于边上伺候的宫女、太监,包括吉安,则连大气也不敢出。

    他暗自叹了口气,转向了最后的目标、正在一起用膳的赵昺。

    “昺弟,这期学业如何?”

    听到他皇帝哥哥问话,赵昺童鞋抬起了头来,脸上显出忸怩。

    “先生评尚可。”

    后世的童鞋有名言:有时候问咱成绩是不对滴,这会让咱很烦恼。

    东微笑着点了点头。

    “只要在进步就好。”

    谢大侠说“尚可”,哪就是一般般了。不过兄弟我从来就没认为赵昺童鞋能成为满腹经纶、学识惊人的学者。而且这也没什么,成绩不等于一切啊。

    某人如此善解人意、有亲和力,至少表面上如此,再加上本来感情就“铁”,又已经开了腔,赵昺童鞋在望了望自己的母后之后,终于忍不住问出了他早已想问的话:

    “大哥,是否以后所有人的粮食,就只能卖给朝廷?”

    赵昺童鞋一开口,许皇后和吉安均在暗中长舒了一口气。

    他们当然知道,能够于此时开口说话,打破这屋里压抑气氛,且又不太会引来太后雷霆之怒的,也只有深受太后和官家双重宠爱的卫王殿下了。

    但卫王的出言相询,又让他们的眉头都跳了一下,他们立刻扫了太后和官家一眼。

    太后脸色依然阴沉,而官家望着卫王的眼神中,则带有了些许的暖意。

    还是咱的昺弟好啊,你果然替咱把“盖楼”的“梯子”给搬来了。

    饭桌上有时候的确是一个好的交流场合,因为它少了点正式,多了些放松和转圜余地。可即便如此,许多情况下仍然需要一个“引子”。

    我们的赵昺童鞋被某人没话找话、无话勾话地一“勾”,在自觉或不自觉当中就充当了这个“引子”。

    兄弟我的确有点无耻,可自从建康回来之后,太后一直在故意冷落咱,甚至连饭都不和咱一块吃了。逮到这个机会,说不得咱也只好把无耻的手段用上一点半点。

    您一定要理解,太后可以不理咱,可咱如果也和她“冷战”,一顶“不孝”的大帽子,怕是没被带上,咱也要揣进兜里了。

    “是的,昺弟。只要是在朝廷的战时期间,所有人的粮食,就只能卖给朝廷。由朝廷来统一收购,统一出售。”

    听了他所言,杨太后的柳眉不仅竖起,更重重地冷“哼”了一声。

    而随着她的这个“哼”,所有人都看向了官家。

    告诉您实情吧,咱没收了老杨的粮,不仅杨淑妃恼怒,就是宫里的很多人也向着、同情他,甚至连许皇后和吉安都不例外。因为他们了解这样一个事实:老杨实已是咱“旧臣”当中硕果仅存之人了。

    吉安这个宫中的“老人”就最清楚,当年太后携赵昰、赵昺兄弟俩南逃之时,她身边护卫的大臣一开始有四人,分别是秀王赵与择、驸马都尉杨镇、杨亮节、卫王生母俞修容之弟俞如珪。

    他们中间最先遇难的是驸马都尉杨镇。

    伯颜入临安后,得知宋室的二王南逃,于是就派了范文虎带兵去追,是杨镇舍身阻挡了追兵。

    (杨镇……曰:“我将死于彼,以缓追兵。”)

    他范大帅对自己的结局真没什么好抱怨的。

    随后秀王赵与择战败不屈死于瑞安,另一位国舅俞如珪在七里洋落入刘深之手。

    如此,最初的护驾之臣就只剩下了杨亮节一人。

    就凭这点,再不提他是国舅,为了“区区”一些粮食,官家如此“不留情面”,是不是也太过分了点?忘恩负义啊。

    听到杨太后的冷哼声,东露出了苦笑。

    您瞧瞧,咱没说错吧?咱已经混得里外不是人了。

    但他今日勾赵昺童鞋出言,也正是为了借此阐述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

    “昺弟,你能否确切地告诉朕,天下之人吃饱饭,一人一年需要多少粮食?”

    帝国陛下轻轻地问道。

    赵昺一楞。

    这样的问题,朝中的夫子们都不清楚,他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朕可以告诉你,想让天下的百姓不至于挨饿,一人一年不得少于三石。而要让他们过上温饱生活,则要达到四石。假如想让他们过上真正富足的日子,这个数字还要增加,为五石。”

    把后世的数字折算成大宋的“石”,差不多也就是如此。

    过去没有?好办,让新成立的民部去查证,这就是他们该做的事之一。

    “如果你到户部去看一看、自朝廷驻跸琼州以来历年的估算和记载,就可以知道,以此为标准,我大宋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粮食,更谈不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朕和朝廷当初制定粮食榷卖榷买之政,且禁止外流的原因。”

    兄弟我当初让朝廷的官员们查证亩产、丈量田地,并不完全是为了田赋,这同样是在把咱的有些家底查清楚。有了这些数字,哪怕它们仍然粗略,既在朝廷的众人面前好说话,制定政策时也就有依据了。

    其实兄弟们很容易得出这时代粮食紧张的结论。

    首先,整个南方在宋代,其开发程度远没有达到后世明、清的水平。

    北宋期间,去掉四川,江南只容纳了约二千万左右的人口。是金人、蒙古人的入侵,导致中原百姓不断南迁,江南人口才大幅上升。

    其次,三百斤的亩产在这个时代已经基本到顶了。

    因为后世高产的几大要素----水利灌溉、良种、化肥、农药,此时并不具备。就是有少许的水利设施,也根本无法与后世相比。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后世农业仍然要靠天吃饭,这时代就更是如此。任何一个如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都将导致各地粮食大规模减产。

    后世共和国在前五十年里,年均受灾耕地面积超过了六分之一,其中北方主要是旱灾,南方则是洪涝。在这个中古时代,只会更差。

    东自己就很清楚,至少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从各地所报来看,于行朝所辖的范围之内,灾害就没断过,年年各地都有歉收。

    再加上战争所导致的破坏,以及百姓流离失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您不用查也应该知道粮食是紧张的。伯颜渡江先抢粮,元代需要江南的贡赋来支撑,早已说明了这个事实。

    “我大宋境内的粮食与百姓所需相比,本就略显不足,一旦再流失,朝廷不仅无法保障军需,更无法做到安民。民不安,天下必乱。其后果,就是我们复的国仍会丢失,恢复故土也就更不用提了。”

    “话再说回来,即使我大宋粮食富余,战时期间也不能让它们流入北方,因为没有人能保证这些流失的粮食不会流入北兵军中。而一旦这些粮食流入北兵军中,昺弟,它又意味着什么?”

    帝国陛下的面容已经变得有些肃然。

    “资粮与敌。”

    话有时候真不能不讲到“胃”,不到“胃”,消化不了。因为有些后世的观念,这时代的人实在是缺乏。再说,赵昺童鞋现在也算是“大地主”,讲到了“胃”,这其实是为他好。

    赵昺一怔。

    某人对赵昺童鞋绝对是循循善诱滴,赵昺童鞋被染黑的命运已经彻底定了。

    帝国陛下的一番侃侃而言,赵昺童鞋算是“受教”了。就是其他的人也全释然。

    但帝国太后早已领教过了他的能言善辩,根本不领情,甚至更加恼怒:你小子现在是长大了,尽然敢拐弯抹角地来教训我。

    她寒着脸、咬着牙、冷冷地说道:

    “官家,要是老身也去卖粮呢?”

    东杯具了。

    女人要是不讲理起来,那也是非常可怕滴。

    他顿时陷入沉默,并转头看向了远处。

    吉安忽然感到有些紧张,就是许皇后的神情也变得不安,她频频侧目于官家。

    东的眼神中已经有了某种悲哀。缺少了粮食,要在这时代维持大军,就只能搜刮百姓了。

    可他却仿佛看到了历史上的赵与珞,为了保障行朝所需,在大肆搜刮了琼州当地的粮食后,被琼州的百姓所执,送给了元兵。

    他仿佛还看到,后世的抗战时期,同样是在搜刮之后,失去了生计的中州百姓,成为了哪个岛国入侵者的帮手。

    他更看到了悲壮、惨烈的厓山海面。

    历史有时候就是在无情地重复,可我并不想让它这样重复下去。

    在长长叹了一口气后,他喃喃语道:

    “若如此,怕是咱们这里所有的人,都要葬身大海了。”

    听了他的这句叹息,这屋里所有的人,心中均一跳。

    ***************

    宋代皇室中的称呼,其实是很平民化的。父亲不称“父皇”,而是“爹爹”;皇后则称“娘娘”;太后自称是“老身”;兄弟之间则按排行都称“哥”,也就是老大称老三也是三哥;公主之间与兄弟之类似。

    书里有很多称呼并不对,过于随意,兄弟们不要在意。

    (稍晚一点,在下再附上一个本章小小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