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八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
陆军借机露脸,海军则趁此机会总结经验教训。
“四国海盆海战”对海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海战结束后不久,林啸雷就丢下海军司令部的工作,搭乘舰载运输机赶往航母战斗群,当面向幕青云、窦海鲲、华剑锋与朱荣辉等人询问交战经过。返回海军司令部之后,林啸雷亲自起草了名为“未来海军”的发展纲要。因为还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海军的发展纲要被暂时搁置起来,没有引起总参谋长项铤辉的高度重视。
林啸雷绝对不是那种坐等答复的人。
总参谋部暂时没有精力照顾海军的发展纲要,海军只能自行采取行动。
陆战队与空降兵攻占琉球群岛后,战事有所松缓,林啸雷亲自赶赴上海,利用国家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海军主导的几个科研项目进行了深度模拟分析,其中就包括“全频段电磁防护技术”的计算机模型。随后林啸雷用2027年海军军费的剩余款项启动了“未来电子战系统”的研究工作。
如何在极端恶劣电磁环境下作战,成为海军的首要研究课题。
“四国海盆海战”表明,在“电磁炸弹”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脆弱不堪,难以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应有作用。“全频段电磁防护技术”远未到成熟阶段,甚至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果不能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所有精确制导武器与电子设备都将失去用武之地。
难道海战将倒退到火炮时代?
对林啸雷来说,这绝对不是好事。现代海军,从战舰到战机、再到各类弹药,没有那种武器装备没有电子设备。如果电子设备无法在战场上生存下来,不但反舰导弹将毫无用武之地,就连海军的各种主力装备都将失去实战意义。对做梦都想打造“大舰队”的林啸雷来说,这无疑是死刑宣判书。
可以说,“四国海盆海战”之后,林啸雷的主要工作就是确定海军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面战略打击开始,海军承担了新的作战任务。完成对相模湾的封锁行动后,海军航母战斗群转移到骏河湾以南海域,参与对日战略打击行动。虽然舰载航空兵仍然是海军舰队的主要打击力量,但是林啸雷更重视配备dp-1b型电磁炮的护航战舰的打击能力。在他看来,这就是海军的“未来之道”。
无法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只能想办法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
随着“电磁炸弹”全面推广使用,传统制导弹药肯定会退出战争舞台。这并不意味着战争退回到非制导时代,而是新兴制导技术必然取代传统制导技术。在所有已经开发成功与正在开发的新兴制导技术中,“闭合式制导系统”最有发展潜力,也最有可能在数年内具备实战能力。
“闭合式制导系统”的关键技术就是以激光陀螺仪为代表的高精度惯性导航设备。
惯性导航技术是最先用于实战、使用历史最悠久的导航技术之一。与其他导航技术相比,惯性导航的最大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偏移,导航精度将急剧降低,误差迅速扩大。虽然激光陀螺仪使惯性导航的精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但是随着打击距离越来越远,激光陀螺仪的局限性仍然非常明显。比如在射程为1000千米的时候,激光陀螺仪的导航误差在100米左右,有的甚至超过200米,达不到精确打击的要求。为此,很多制导系统在保留激光陀螺仪的同时,加入了如同gps/ins、激光等制导方式,以提高打击精度。相对而言,惯性导航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需要外界信息,完全依靠弹药自身的飞行数据确定飞行线路,完成导航工作,也就是说,能够真正做到“闭合制导”,也就能够抵抗任何类型的电子干扰与电磁攻击!
半岛战争结束后,共和国海军就在寻求新式制导技术。
数年间,海军在制导技术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了数十亿元的经费,资助数家科研单位与大学实验室,寻找新的制导技术。
口木战争爆发前,新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研制工作初步完成,精度提高到1/10000(相对弹药的射程或者平台的航程而言,即相当于每10千米偏差1米),比上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精度提高了一倍。战争爆发后,海军再次提供巨额资金,要求相关科研单位尽快完成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小型化工作,使其具备实用能力。
“四国海盆海战”后,第一批量产型激光陀螺仪交付海军进行检验。
林啸雷没有耽搁任何时间,一方面用配套开发的各类惯性制导弹药对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性能进行测试,一方面做好大批量采购的准备工作。只要验收达到计划标准,海军就将大批量采购。林啸雷如此急于让新式惯性制导弹药投入实战,一是为了证明惯导武器的作战能力,二是为了证明海军的打击能力。
万幸的是,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为重。
让林啸雷没有想到的是,研制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国家惯性设备实验室”(由“中重集团”资助)以及生产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桂林精密设备有限公司”(“中重集团”旗下专门制造精密电子设备的子公司)不但全程参与海军的定型测试,还承诺按照海军的要求提前做好大规模生产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战后与海军结算。
如此优越的条件,林啸雷自然不会错过。
2027年底完成定型测试、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海军的要求之后,新式激光陀螺仪正式列入海军采购名单,各种新式惯导弹药开始大批量“生产”。因为采用了模块化制导技术,所以只需更换老式弹药的相关制导部件与控制软件,就能使其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制导弹药。
新式激光陀螺仪的造价并不高,甚至算得上非常便宜。
海军首先改进的不是各类导弹,而是装备数量最多,且相当廉价的制导炮弹。
受发射条件的影响,dp-1a电磁炮直到2027年初才开始配备制导炮弹,而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确弹药,只是具备“惯性弹道修正”能力的一般炮弹。也就是说,dp-1a使用的正是惯性制导炮弹。
改装工作从1月初开始,当月就为25万枚电磁炮弹安装了新式激光陀螺仪。
2月上旬,海军舰队加入打击口木本土目标的战略打击行动。
除了继续出动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配合空军作战之外,海军投入的主要力量就是20多艘配备了dp-1a电磁炮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仅在2月10日之前,海军舰队就向四国战区、大阪战区、伊势-骏河战区与关东战区投掷了15万枚炮弹,对数十座大中型城市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与陆军炮兵相比,海军战舰的最大优势就是机动灵活。
26艘巡洋舰与驱逐舰编成了2支“打击编队”,沿着从伊豆诸岛西侧海域到四国岛土佐清水港以南大约150千米的“炮击走廊”交错航行,轮番对dp-1a炮击范围内的口木城镇进行炮火打击。
战斗进入3月份,舰队的打击力度明显增强。
不是参与打击行动的战舰增加了,而是2月份的新式弹药产量比1月份增长150%,海军专门调动8艘快速综合补给舰跟随2支打击舰队行动,随时为执行炮击任务的战舰提供弹药。
3月底,新型远程炮弹开始批量生产。
与之前使用的炮弹相比,新式炮弹的最大有效射程提高到450千米。因为配备了新式激光陀螺仪,所以在最大射程上的偏差也不过45米,如果数门dp-1a同时向一个固定目标开火,基本能够达到“精确打击”的效果。
此时,舰队的火力已经强大到叹为观止的地步。
因为战舰的携弹能力更强,舰炮的相应保障设施更加完备,舰炮弹药的质量远超过同口径陆炮,所以舰炮的打击威力绝对比陆炮。以实战结果来看,执行持续炮击任务时1门dp-1a在使用新式弹药的情况下,其火力投送能力相当于12门ldp-1a,1艘巡洋舰的炮火投送能力相当于一个lpd-1a炮兵营。因为同为电磁炮,所以dp-1a除了更严格的防腐蚀技术指标导致轨道价格偏高之外,其他成本与陆军的电磁炮相差不大。如果从战力组建成本的角度看,因为不需要为dp-1a配备单独的电力供应与电力传输系统,所以dp-1a的使用成本还远远低于陆军电磁炮。
为了证明舰炮的精确打击能力,林啸雷还在总参谋部制订的打击任务之外为打击舰队安排了额外打击任务,主要对付一些点状固定目标。实战证明,只要能够提高火力密度,舰炮足以对付数百千米外的点状目标与低速运动目标,比如在海面上航行的战舰,或者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
任何一种新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之前,都需要接受实战考验。任何一种新战术在正式推广之前,都需要证明其有效性。
海军不同于陆军。海军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与战术革命,都意味着价值巨亿的老式装备将被淘汰,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采购新式装备,而不可能像陆军那样摸着石头过河,用建立试验部队的方式证明新技术与新战术的实战能力。
当然,技术进步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情。
随着“电磁炸弹”这类专门对付电子设备的武器装备出现,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海军必将迎来自航母问世以来的最大一次技术与战术革命!
第一百四十八章 技术与战术革命
陆军借机露脸,海军则趁此机会总结经验教训。
“四国海盆海战”对海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海战结束后不久,林啸雷就丢下海军司令部的工作,搭乘舰载运输机赶往航母战斗群,当面向幕青云、窦海鲲、华剑锋与朱荣辉等人询问交战经过。返回海军司令部之后,林啸雷亲自起草了名为“未来海军”的发展纲要。因为还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海军的发展纲要被暂时搁置起来,没有引起总参谋长项铤辉的高度重视。
林啸雷绝对不是那种坐等答复的人。
总参谋部暂时没有精力照顾海军的发展纲要,海军只能自行采取行动。
陆战队与空降兵攻占琉球群岛后,战事有所松缓,林啸雷亲自赶赴上海,利用国家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海军主导的几个科研项目进行了深度模拟分析,其中就包括“全频段电磁防护技术”的计算机模型。随后林啸雷用2027年海军军费的剩余款项启动了“未来电子战系统”的研究工作。
如何在极端恶劣电磁环境下作战,成为海军的首要研究课题。
“四国海盆海战”表明,在“电磁炸弹”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脆弱不堪,难以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应有作用。“全频段电磁防护技术”远未到成熟阶段,甚至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果不能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所有精确制导武器与电子设备都将失去用武之地。
难道海战将倒退到火炮时代?
对林啸雷来说,这绝对不是好事。现代海军,从战舰到战机、再到各类弹药,没有那种武器装备没有电子设备。如果电子设备无法在战场上生存下来,不但反舰导弹将毫无用武之地,就连海军的各种主力装备都将失去实战意义。对做梦都想打造“大舰队”的林啸雷来说,这无疑是死刑宣判书。
可以说,“四国海盆海战”之后,林啸雷的主要工作就是确定海军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面战略打击开始,海军承担了新的作战任务。完成对相模湾的封锁行动后,海军航母战斗群转移到骏河湾以南海域,参与对日战略打击行动。虽然舰载航空兵仍然是海军舰队的主要打击力量,但是林啸雷更重视配备dp-1b型电磁炮的护航战舰的打击能力。在他看来,这就是海军的“未来之道”。
无法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只能想办法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
随着“电磁炸弹”全面推广使用,传统制导弹药肯定会退出战争舞台。这并不意味着战争退回到非制导时代,而是新兴制导技术必然取代传统制导技术。在所有已经开发成功与正在开发的新兴制导技术中,“闭合式制导系统”最有发展潜力,也最有可能在数年内具备实战能力。
“闭合式制导系统”的关键技术就是以激光陀螺仪为代表的高精度惯性导航设备。
惯性导航技术是最先用于实战、使用历史最悠久的导航技术之一。与其他导航技术相比,惯性导航的最大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偏移,导航精度将急剧降低,误差迅速扩大。虽然激光陀螺仪使惯性导航的精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但是随着打击距离越来越远,激光陀螺仪的局限性仍然非常明显。比如在射程为1000千米的时候,激光陀螺仪的导航误差在100米左右,有的甚至超过200米,达不到精确打击的要求。为此,很多制导系统在保留激光陀螺仪的同时,加入了如同gps/ins、激光等制导方式,以提高打击精度。相对而言,惯性导航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需要外界信息,完全依靠弹药自身的飞行数据确定飞行线路,完成导航工作,也就是说,能够真正做到“闭合制导”,也就能够抵抗任何类型的电子干扰与电磁攻击!
半岛战争结束后,共和国海军就在寻求新式制导技术。
数年间,海军在制导技术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了数十亿元的经费,资助数家科研单位与大学实验室,寻找新的制导技术。
口木战争爆发前,新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研制工作初步完成,精度提高到1/10000(相对弹药的射程或者平台的航程而言,即相当于每10千米偏差1米),比上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精度提高了一倍。战争爆发后,海军再次提供巨额资金,要求相关科研单位尽快完成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小型化工作,使其具备实用能力。
“四国海盆海战”后,第一批量产型激光陀螺仪交付海军进行检验。
林啸雷没有耽搁任何时间,一方面用配套开发的各类惯性制导弹药对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性能进行测试,一方面做好大批量采购的准备工作。只要验收达到计划标准,海军就将大批量采购。林啸雷如此急于让新式惯性制导弹药投入实战,一是为了证明惯导武器的作战能力,二是为了证明海军的打击能力。
万幸的是,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为重。
让林啸雷没有想到的是,研制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国家惯性设备实验室”(由“中重集团”资助)以及生产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桂林精密设备有限公司”(“中重集团”旗下专门制造精密电子设备的子公司)不但全程参与海军的定型测试,还承诺按照海军的要求提前做好大规模生产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战后与海军结算。
如此优越的条件,林啸雷自然不会错过。
2027年底完成定型测试、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海军的要求之后,新式激光陀螺仪正式列入海军采购名单,各种新式惯导弹药开始大批量“生产”。因为采用了模块化制导技术,所以只需更换老式弹药的相关制导部件与控制软件,就能使其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制导弹药。
新式激光陀螺仪的造价并不高,甚至算得上非常便宜。
海军首先改进的不是各类导弹,而是装备数量最多,且相当廉价的制导炮弹。
受发射条件的影响,dp-1a电磁炮直到2027年初才开始配备制导炮弹,而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确弹药,只是具备“惯性弹道修正”能力的一般炮弹。也就是说,dp-1a使用的正是惯性制导炮弹。
改装工作从1月初开始,当月就为25万枚电磁炮弹安装了新式激光陀螺仪。
2月上旬,海军舰队加入打击口木本土目标的战略打击行动。
除了继续出动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配合空军作战之外,海军投入的主要力量就是20多艘配备了dp-1a电磁炮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仅在2月10日之前,海军舰队就向四国战区、大阪战区、伊势-骏河战区与关东战区投掷了15万枚炮弹,对数十座大中型城市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与陆军炮兵相比,海军战舰的最大优势就是机动灵活。
26艘巡洋舰与驱逐舰编成了2支“打击编队”,沿着从伊豆诸岛西侧海域到四国岛土佐清水港以南大约150千米的“炮击走廊”交错航行,轮番对dp-1a炮击范围内的口木城镇进行炮火打击。
战斗进入3月份,舰队的打击力度明显增强。
不是参与打击行动的战舰增加了,而是2月份的新式弹药产量比1月份增长150%,海军专门调动8艘快速综合补给舰跟随2支打击舰队行动,随时为执行炮击任务的战舰提供弹药。
3月底,新型远程炮弹开始批量生产。
与之前使用的炮弹相比,新式炮弹的最大有效射程提高到450千米。因为配备了新式激光陀螺仪,所以在最大射程上的偏差也不过45米,如果数门dp-1a同时向一个固定目标开火,基本能够达到“精确打击”的效果。
此时,舰队的火力已经强大到叹为观止的地步。
因为战舰的携弹能力更强,舰炮的相应保障设施更加完备,舰炮弹药的质量远超过同口径陆炮,所以舰炮的打击威力绝对比陆炮。以实战结果来看,执行持续炮击任务时1门dp-1a在使用新式弹药的情况下,其火力投送能力相当于12门ldp-1a,1艘巡洋舰的炮火投送能力相当于一个lpd-1a炮兵营。因为同为电磁炮,所以dp-1a除了更严格的防腐蚀技术指标导致轨道价格偏高之外,其他成本与陆军的电磁炮相差不大。如果从战力组建成本的角度看,因为不需要为dp-1a配备单独的电力供应与电力传输系统,所以dp-1a的使用成本还远远低于陆军电磁炮。
为了证明舰炮的精确打击能力,林啸雷还在总参谋部制订的打击任务之外为打击舰队安排了额外打击任务,主要对付一些点状固定目标。实战证明,只要能够提高火力密度,舰炮足以对付数百千米外的点状目标与低速运动目标,比如在海面上航行的战舰,或者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
任何一种新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之前,都需要接受实战考验。任何一种新战术在正式推广之前,都需要证明其有效性。
海军不同于陆军。海军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与战术革命,都意味着价值巨亿的老式装备将被淘汰,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采购新式装备,而不可能像陆军那样摸着石头过河,用建立试验部队的方式证明新技术与新战术的实战能力。
当然,技术进步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情。
随着“电磁炸弹”这类专门对付电子设备的武器装备出现,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海军必将迎来自航母问世以来的最大一次技术与战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