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棘手问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七十六章 棘手问题
焦魃山给项铤辉打电话的时候,王元庆刚刚送走了顾卫民。
虽然组建蛮度临时政府是件麻烦事,但是仅仅如此的话,王元庆就该笑了。在王元庆看来,成立临时政府是蛮度战后工作中最简单的一件事,也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件事,其他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麻烦。
早在藏南冲突后,王元庆就开始关注蛮度的政治局势。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王元庆一开始就认定苏沃斯是蛮度未来的政治领袖,但是根据数十年后解禁的绝密档案,军情局一直在关注苏沃斯,特别是在苏沃斯入狱之后,军情局就把他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后来在一份cia泄露的情报中提到,苏沃斯能够在入狱后不到一年获得赦免,与军情局在蛮度的活动有很大关系,而且苏沃斯流亡伊斯兰堡、成立“民主蛮度复兴社”也与军情局有密切关系。因为军情局直接向元首负责,所以没人否认王元庆与这些事情的关系。
事实上,王元庆确实在关注苏沃斯。
几个蛮度民主自由社团能够合并为“蛮度民主复兴党”,苏沃斯能够当选党魁,也与军情局有密切关系。没有军情局暗中帮助,别说流亡伊斯兰堡,成立“民主蛮度复兴社”,苏沃斯能不能活着离开监狱都是个问题。
当然,苏沃斯的行政管理能力如何,王元庆也非常清楚。
因为蛮度临时政府刚刚“挂牌”,还不具备独立行政的基础,大部分工作仍然由占领军负责,而占领区的管理工作又直接由顾卫民领导的特别小组负责,所以王元庆暂时不用为蛮度临时政府的行政能力担忧,随着工作一步步展开,各个机构逐步成立,蛮度临时政府迟早会肩负起管理蛮度的重任。至于顾卫民的能力,王元庆更不用担心。虽然顾卫民现在是委员长,但是在此之前,顾卫民是国务院总理,拥有丰富的组织规划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绝对不比任何政府总理差。
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只有两件。
一是巩固蛮度临时政府的合法性,让其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承认。二是稳定蛮度国内局势,特别是占领区内的局势。
王元庆与顾卫民谈的就是第二个问题。
随着新德里的炮火声渐渐散去,“七国联军”(共和国、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缅甸、孟加拉国与斯里兰卡)已经控制了蛮度三分之二的国土,以及74%的人口。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蛮度三分之二的国土相当于200万平方千米,而74%的人口相当于12.6亿。占领这么广阔的区域,控制这么多的人口,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是天大的灾难。
稳定蛮度国内局势,靠的不是占领军的武力,也不是临时政府的号召力。
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问题,那就是让占领区内的蛮度人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看似只有一个问题,实际上却是无数多的问题。
首先就得解决粮食问题,也就是蛮度人的吃饭问题。
虽然七国联军占领了世界上最肥沃的恒河平原,军事行动中也格外重视保护该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占领军甚至出人出力帮助当地人收割粮食作物,但是蛮度的农业生产仍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根据各占领区反馈回来的信息,占领区今年的粮食产量肯定会下降大约20%。因为蛮度本来就是粮食进口大国,15%的大米、27%的小麦、30%的玉米、48%的大豆、60%的菜籽、17%的土豆都需要进口,所以在仅仅供养12.6亿人的情况下,受恒河平原农业减产20%的影响,需要为占领区提供的粮食由9500万吨激增到15500万吨。如果考虑到在明年年初占领整个蛮度,其他地区的农业产量也减少20%,则需要在2036年秋季之前为蛮度提供大约28000万吨粮食。
28000万吨粮食是个什么概念?2034年,共和国粮食总产量只有98000万吨,扣除国民消费之后,剩余4800万吨;同年,美国粮食总产量92000万吨,出口21000万吨。也就是说,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产粮国的富裕粮食全部拿出来都满补不上蛮度的粮食缺口。更重要的是,共和国不是粮食出口大国,4800万吨的富裕量半数进了战略储备粮仓,半数援助给了非洲落后国家。真正的粮食出口大国是美国,如果共和国为了满足蛮度的粮食需求,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粮食,美国肯定会趁机涨价。到时候,倒霉的就不是蛮度,而是所有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了。当然,笑得最开心的除了美国之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乌克兰这些粮食出口大国。
真要让进口粮食的国家倒霉,共和国肯定会引起众怒。
王元庆不得不考虑这个后果。要知道,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共和国跟欠发达国家与发展华国家一起挑战西方世界的霸权地位,在国际政治与外交舞台上,欠发达国家与发展华国家基本上是共和国的“准盟友”,而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粮食进口国,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非洲国家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只要国际粮价上涨,这些贫穷与准贫穷国家肯定会大受其害,甚至有可能导致政局动荡。
共和国能够承担这样的后果吗?
回答很明确,绝对不能。
事实上,国际粮价已经开始上涨了。
战争爆发后,西方财团就开始炒作粮食价格,1个多月,国际粮价涨幅超过25%。虽然事实上蛮度战争并没有对国际粮食交易产生多大影响,因为蛮度政府并没在战争期间大量进口粮食,但是谁都知道,战争结束后,蛮度肯定会大量进口粮食。稍微有点眼光的炒家都会在这个时候囤积粮食。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只是非常棘手,而且还与高科技有关。
按照顾卫民的建议,解决蛮度粮食问题必须三管齐下。一是延长战争管制时间,严格按照配给制分配粮食,以填饱肚皮为主要目的;如此一来,蛮度人均粮食需求量可以由战前的每年550千克降低到每年450千克,从而使全年粮食需求量减少大约17000万吨。二是动用共和国的战略储备粮,为蛮度提供大约5000万吨粮食;共和国的战略粮食储备量按照全国半年正常消耗的标准确定,即50000万吨左右,为了平抑国内物价,用掉了大约15000万吨,为了打压国际粮价,用掉了大约20000万吨,在剩余15000万吨的情况下,最多也就只能拿出5000万吨支援蛮度。三是加大技术投入,在蛮度推广高产转基因农作物与“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争取使蛮度的春收增产15%,大约增产3600万吨。只要这三项工作做到位,蛮度的粮食缺口将减少到2400万吨。如果蛮度明年的秋收能够增产10%,也就是大约增产3000万吨,蛮度的粮食危机就将得到解决。
顾卫民重点提到了“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因为前面两个办法基本上没有弹性,要想解决蛮度的粮食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蛮度的粮食产量。转基因农作物早就在蛮度得到推广,效果非常有限。要使蛮度2036年的春收与秋收各增产15%与10%,就只能在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上做文章。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高端技术。
用西方新闻媒体的评价来说,“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将彻底改变农业的面貌,使农业摆脱对土地与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甚至从根本上“消灭”农业,让农业获得与工业相当的生产效率,使农业的产能提高百倍以上。
简单的说,“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工厂中生产农作物的技术。
因为这项技术太有诱惑力了,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问题是,绝对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足够的实力。要想让农业实现工业化生产,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人工合成光源技术”(与自然光源完全一样,能够让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人造光源)、“无土壤栽培技术”(早在20世纪就开始研究,只是没办法全面推广)、“有机化肥工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质量的关键技术)、“高产作物基因改造技术”(同样用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些技术中,没有哪一项不是高级技术,没有哪一项的研究投入低于百亿元。除了经费,相关的基础技术也是制约各个国家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有能力在“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
相对而言,共和国对“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最为紧迫。
作为人口第二、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发达国家,共和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一直偏低,2034年仅有856千克,而同年美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732千克、欧盟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387千克、俄罗斯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211千克。要想继续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就得想方设法的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准确的说是用更多的粮食发展畜牧业,改善民众的膳食结构,提高各种高营养食物在民众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例。以共和国的实际国情,扩大耕地面积肯定行不通,一是没有足够的农业劳动力,二是扩大耕地面积与环境保护完全矛盾;推广更高产的转基因农作物也不大可行,一是民众对转基因食物的认可度不够高,二是转基因农作物确实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可以说,“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成为了解决共和国粮食问题,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唯一出路。
从2022年立项,到2034年,共和国已经在该技术上投入了上千亿元的科研经费。
事实上,共和国在最重要的“人工合成光源技术”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该技术的基础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众所周知,太阳光就是核聚变的产物,只是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经过了大气层,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大大减少。要想得到与太阳光完全一样的人工合成光,只能依靠可控核聚变,并且通过其他手段消除光源里的有害部分,增强能够促进农作物生产的有用部分。
早在2030年,该技术就取得了突破,并且具备了实用价值。
没有立即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主要还是其他几项相关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比如“无土壤栽培技术”就暂时只能用在几种农作物上,99%以上农作物的无土壤栽培技术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还需要100年,才能解决所有农作物的无土壤栽培技术,使农业生产不再依赖土地。
万幸的是,那几种农作物中就包括了至关重要的水稻、小麦与玉米。
当然,顾卫民建议首先在蛮度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多少带有试验性质,希望通过在蛮度进行的生产试验,确定该技术是否具备大范围推广的潜力,由此确定是否应该在共和国推广,以及是否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毫无疑问,王元庆没有任何理由否决顾卫民的提议。
更重要的是,在蛮度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与解决另外一个重要性丝毫不在粮食之下的问题有直接关系,那就是就业问题。
作为世界上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使蛮度社会保持稳定。
说简单点,17亿人不可能坐吃山空,蛮度人要想得到一个属于他们的蛮度,就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更重要的是,不可能让10亿劳动力无所事事。如果太多的人没有事情可做,光是治安问题就能压垮蛮度临时政府。
解决10亿人的就业问题,比解决粮食问题还要困难。
与粮食问题相比,就业不但是现实问题,还是长远问题。
相对而言,就业的长远压力肯定超过了现实压力。
战争结束后,蛮度百废待兴,战后重建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别的不说,光是恢复国家基础设施,就能让10亿蛮度劳动者忙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了。
问题是,几年、十几年后,10亿劳动者干什么?
这就是王元庆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蛮度产业结构的问题。
毫无疑问,蛮度不可能走科技立国的路线,至少短期内没有这样的可能。如果蛮度也走上了科技立国的路线,暂且不说科技从何而来,10亿劳动者生产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全世界都消化不了,产品卖不出去,还能立国吗?别说10亿劳动者,共和国的3亿劳动者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就能满足40亿人的庞大市场了。如果让蛮度也走科技立国路线,共和国的劳动者何去何从?
蛮度能够走的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事实上,这也正是王元庆发起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因为共和国已经淘汰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11亿人口的庞大市场需要太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多到让拥有10亿人口的周边地区都供应不上。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在所谓的“资源”中,肯定包括能源。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要不要在蛮度推广最先进的能源?
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蛮度的能源企业必须掌握在共和国手中。
说白了,共和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其中就包含了最先进的能源技术。按照共和国全国工商会与能源行业协会的调查报告,在国外修建一座可控聚变反应堆,就能在国内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让数万共和国公民过上富足生活。
蛮度对能源的需求有多大?
即便按照最保守估计,在10亿蛮度劳动力从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时候,蛮度至少需要2500座千万兆瓦级的可控聚变核电站,就算共和国企业只占50%的份额,也能为共和国创造1500万个就业岗位,让接近1亿的共和国公民不用为生活发愁。
仅此一项,就解决了大约9%的共和国公民的工作与生活问题。
在蛮度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与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密切相关,还能带来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拆除蛮度的所有裂变核电站,从根本上铲除蛮度的核技术,让蛮度成为“无核”国家。
从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来看,就算不能带来1500万个就业岗位,也必须在蛮度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
既然能够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为什么要吝惜一点技术呢?
从本质上讲,只要输出的产品,而不输出技术,并不存在技术泄密的问题。因为共和国早就在其他国家与地区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并没有因此泄露技术。再说了,如果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关键技术那么容易掌握,共和国也不会从中获益。等到全世界都掌握了可控聚变核技术之后,可控聚变核技术就不再是决定国家话语权的尖端技术,共和国也会在更高的技术领域取得主导权。
当然,解决蛮度就业问题不是修几座电站那么简单。
果真如此简单的话,王元庆也不用为此头痛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棘手问题
焦魃山给项铤辉打电话的时候,王元庆刚刚送走了顾卫民。
虽然组建蛮度临时政府是件麻烦事,但是仅仅如此的话,王元庆就该笑了。在王元庆看来,成立临时政府是蛮度战后工作中最简单的一件事,也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件事,其他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麻烦。
早在藏南冲突后,王元庆就开始关注蛮度的政治局势。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王元庆一开始就认定苏沃斯是蛮度未来的政治领袖,但是根据数十年后解禁的绝密档案,军情局一直在关注苏沃斯,特别是在苏沃斯入狱之后,军情局就把他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后来在一份cia泄露的情报中提到,苏沃斯能够在入狱后不到一年获得赦免,与军情局在蛮度的活动有很大关系,而且苏沃斯流亡伊斯兰堡、成立“民主蛮度复兴社”也与军情局有密切关系。因为军情局直接向元首负责,所以没人否认王元庆与这些事情的关系。
事实上,王元庆确实在关注苏沃斯。
几个蛮度民主自由社团能够合并为“蛮度民主复兴党”,苏沃斯能够当选党魁,也与军情局有密切关系。没有军情局暗中帮助,别说流亡伊斯兰堡,成立“民主蛮度复兴社”,苏沃斯能不能活着离开监狱都是个问题。
当然,苏沃斯的行政管理能力如何,王元庆也非常清楚。
因为蛮度临时政府刚刚“挂牌”,还不具备独立行政的基础,大部分工作仍然由占领军负责,而占领区的管理工作又直接由顾卫民领导的特别小组负责,所以王元庆暂时不用为蛮度临时政府的行政能力担忧,随着工作一步步展开,各个机构逐步成立,蛮度临时政府迟早会肩负起管理蛮度的重任。至于顾卫民的能力,王元庆更不用担心。虽然顾卫民现在是委员长,但是在此之前,顾卫民是国务院总理,拥有丰富的组织规划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绝对不比任何政府总理差。
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只有两件。
一是巩固蛮度临时政府的合法性,让其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承认。二是稳定蛮度国内局势,特别是占领区内的局势。
王元庆与顾卫民谈的就是第二个问题。
随着新德里的炮火声渐渐散去,“七国联军”(共和国、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缅甸、孟加拉国与斯里兰卡)已经控制了蛮度三分之二的国土,以及74%的人口。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蛮度三分之二的国土相当于200万平方千米,而74%的人口相当于12.6亿。占领这么广阔的区域,控制这么多的人口,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是天大的灾难。
稳定蛮度国内局势,靠的不是占领军的武力,也不是临时政府的号召力。
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问题,那就是让占领区内的蛮度人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看似只有一个问题,实际上却是无数多的问题。
首先就得解决粮食问题,也就是蛮度人的吃饭问题。
虽然七国联军占领了世界上最肥沃的恒河平原,军事行动中也格外重视保护该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占领军甚至出人出力帮助当地人收割粮食作物,但是蛮度的农业生产仍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根据各占领区反馈回来的信息,占领区今年的粮食产量肯定会下降大约20%。因为蛮度本来就是粮食进口大国,15%的大米、27%的小麦、30%的玉米、48%的大豆、60%的菜籽、17%的土豆都需要进口,所以在仅仅供养12.6亿人的情况下,受恒河平原农业减产20%的影响,需要为占领区提供的粮食由9500万吨激增到15500万吨。如果考虑到在明年年初占领整个蛮度,其他地区的农业产量也减少20%,则需要在2036年秋季之前为蛮度提供大约28000万吨粮食。
28000万吨粮食是个什么概念?2034年,共和国粮食总产量只有98000万吨,扣除国民消费之后,剩余4800万吨;同年,美国粮食总产量92000万吨,出口21000万吨。也就是说,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产粮国的富裕粮食全部拿出来都满补不上蛮度的粮食缺口。更重要的是,共和国不是粮食出口大国,4800万吨的富裕量半数进了战略储备粮仓,半数援助给了非洲落后国家。真正的粮食出口大国是美国,如果共和国为了满足蛮度的粮食需求,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粮食,美国肯定会趁机涨价。到时候,倒霉的就不是蛮度,而是所有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了。当然,笑得最开心的除了美国之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乌克兰这些粮食出口大国。
真要让进口粮食的国家倒霉,共和国肯定会引起众怒。
王元庆不得不考虑这个后果。要知道,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共和国跟欠发达国家与发展华国家一起挑战西方世界的霸权地位,在国际政治与外交舞台上,欠发达国家与发展华国家基本上是共和国的“准盟友”,而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粮食进口国,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非洲国家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只要国际粮价上涨,这些贫穷与准贫穷国家肯定会大受其害,甚至有可能导致政局动荡。
共和国能够承担这样的后果吗?
回答很明确,绝对不能。
事实上,国际粮价已经开始上涨了。
战争爆发后,西方财团就开始炒作粮食价格,1个多月,国际粮价涨幅超过25%。虽然事实上蛮度战争并没有对国际粮食交易产生多大影响,因为蛮度政府并没在战争期间大量进口粮食,但是谁都知道,战争结束后,蛮度肯定会大量进口粮食。稍微有点眼光的炒家都会在这个时候囤积粮食。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只是非常棘手,而且还与高科技有关。
按照顾卫民的建议,解决蛮度粮食问题必须三管齐下。一是延长战争管制时间,严格按照配给制分配粮食,以填饱肚皮为主要目的;如此一来,蛮度人均粮食需求量可以由战前的每年550千克降低到每年450千克,从而使全年粮食需求量减少大约17000万吨。二是动用共和国的战略储备粮,为蛮度提供大约5000万吨粮食;共和国的战略粮食储备量按照全国半年正常消耗的标准确定,即50000万吨左右,为了平抑国内物价,用掉了大约15000万吨,为了打压国际粮价,用掉了大约20000万吨,在剩余15000万吨的情况下,最多也就只能拿出5000万吨支援蛮度。三是加大技术投入,在蛮度推广高产转基因农作物与“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争取使蛮度的春收增产15%,大约增产3600万吨。只要这三项工作做到位,蛮度的粮食缺口将减少到2400万吨。如果蛮度明年的秋收能够增产10%,也就是大约增产3000万吨,蛮度的粮食危机就将得到解决。
顾卫民重点提到了“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因为前面两个办法基本上没有弹性,要想解决蛮度的粮食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蛮度的粮食产量。转基因农作物早就在蛮度得到推广,效果非常有限。要使蛮度2036年的春收与秋收各增产15%与10%,就只能在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上做文章。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高端技术。
用西方新闻媒体的评价来说,“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将彻底改变农业的面貌,使农业摆脱对土地与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甚至从根本上“消灭”农业,让农业获得与工业相当的生产效率,使农业的产能提高百倍以上。
简单的说,“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工厂中生产农作物的技术。
因为这项技术太有诱惑力了,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问题是,绝对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足够的实力。要想让农业实现工业化生产,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人工合成光源技术”(与自然光源完全一样,能够让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人造光源)、“无土壤栽培技术”(早在20世纪就开始研究,只是没办法全面推广)、“有机化肥工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质量的关键技术)、“高产作物基因改造技术”(同样用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些技术中,没有哪一项不是高级技术,没有哪一项的研究投入低于百亿元。除了经费,相关的基础技术也是制约各个国家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有能力在“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
相对而言,共和国对“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最为紧迫。
作为人口第二、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发达国家,共和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一直偏低,2034年仅有856千克,而同年美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732千克、欧盟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387千克、俄罗斯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211千克。要想继续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就得想方设法的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准确的说是用更多的粮食发展畜牧业,改善民众的膳食结构,提高各种高营养食物在民众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例。以共和国的实际国情,扩大耕地面积肯定行不通,一是没有足够的农业劳动力,二是扩大耕地面积与环境保护完全矛盾;推广更高产的转基因农作物也不大可行,一是民众对转基因食物的认可度不够高,二是转基因农作物确实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可以说,“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成为了解决共和国粮食问题,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唯一出路。
从2022年立项,到2034年,共和国已经在该技术上投入了上千亿元的科研经费。
事实上,共和国在最重要的“人工合成光源技术”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该技术的基础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众所周知,太阳光就是核聚变的产物,只是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经过了大气层,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大大减少。要想得到与太阳光完全一样的人工合成光,只能依靠可控核聚变,并且通过其他手段消除光源里的有害部分,增强能够促进农作物生产的有用部分。
早在2030年,该技术就取得了突破,并且具备了实用价值。
没有立即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主要还是其他几项相关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比如“无土壤栽培技术”就暂时只能用在几种农作物上,99%以上农作物的无土壤栽培技术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还需要100年,才能解决所有农作物的无土壤栽培技术,使农业生产不再依赖土地。
万幸的是,那几种农作物中就包括了至关重要的水稻、小麦与玉米。
当然,顾卫民建议首先在蛮度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多少带有试验性质,希望通过在蛮度进行的生产试验,确定该技术是否具备大范围推广的潜力,由此确定是否应该在共和国推广,以及是否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毫无疑问,王元庆没有任何理由否决顾卫民的提议。
更重要的是,在蛮度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与解决另外一个重要性丝毫不在粮食之下的问题有直接关系,那就是就业问题。
作为世界上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使蛮度社会保持稳定。
说简单点,17亿人不可能坐吃山空,蛮度人要想得到一个属于他们的蛮度,就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更重要的是,不可能让10亿劳动力无所事事。如果太多的人没有事情可做,光是治安问题就能压垮蛮度临时政府。
解决10亿人的就业问题,比解决粮食问题还要困难。
与粮食问题相比,就业不但是现实问题,还是长远问题。
相对而言,就业的长远压力肯定超过了现实压力。
战争结束后,蛮度百废待兴,战后重建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别的不说,光是恢复国家基础设施,就能让10亿蛮度劳动者忙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了。
问题是,几年、十几年后,10亿劳动者干什么?
这就是王元庆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蛮度产业结构的问题。
毫无疑问,蛮度不可能走科技立国的路线,至少短期内没有这样的可能。如果蛮度也走上了科技立国的路线,暂且不说科技从何而来,10亿劳动者生产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全世界都消化不了,产品卖不出去,还能立国吗?别说10亿劳动者,共和国的3亿劳动者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就能满足40亿人的庞大市场了。如果让蛮度也走科技立国路线,共和国的劳动者何去何从?
蛮度能够走的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事实上,这也正是王元庆发起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因为共和国已经淘汰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11亿人口的庞大市场需要太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多到让拥有10亿人口的周边地区都供应不上。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在所谓的“资源”中,肯定包括能源。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要不要在蛮度推广最先进的能源?
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蛮度的能源企业必须掌握在共和国手中。
说白了,共和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其中就包含了最先进的能源技术。按照共和国全国工商会与能源行业协会的调查报告,在国外修建一座可控聚变反应堆,就能在国内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让数万共和国公民过上富足生活。
蛮度对能源的需求有多大?
即便按照最保守估计,在10亿蛮度劳动力从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时候,蛮度至少需要2500座千万兆瓦级的可控聚变核电站,就算共和国企业只占50%的份额,也能为共和国创造1500万个就业岗位,让接近1亿的共和国公民不用为生活发愁。
仅此一项,就解决了大约9%的共和国公民的工作与生活问题。
在蛮度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与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密切相关,还能带来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拆除蛮度的所有裂变核电站,从根本上铲除蛮度的核技术,让蛮度成为“无核”国家。
从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来看,就算不能带来1500万个就业岗位,也必须在蛮度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
既然能够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为什么要吝惜一点技术呢?
从本质上讲,只要输出的产品,而不输出技术,并不存在技术泄密的问题。因为共和国早就在其他国家与地区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并没有因此泄露技术。再说了,如果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关键技术那么容易掌握,共和国也不会从中获益。等到全世界都掌握了可控聚变核技术之后,可控聚变核技术就不再是决定国家话语权的尖端技术,共和国也会在更高的技术领域取得主导权。
当然,解决蛮度就业问题不是修几座电站那么简单。
果真如此简单的话,王元庆也不用为此头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