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占领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零五章 占领区
见到袁晨皓的第一眼,裴承毅就发现了他身上的变化。
与两年前相比,袁晨皓成熟了许多。作为近10年来,表现最突出、晋升最快,被认为最接近裴承毅的年轻将领,袁晨皓的经历与裴承毅有很大的区别,直到最近两年,才算走上了正轨。严格的说,袁晨皓比裴承毅差远了,在绝大部分人看来,袁晨皓不但运气不如裴承毅,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如裴承毅。裴承毅能在半岛战争中一战成名,与他以上校参谋身份担负起前线指挥重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袁晨皓能在印度战争中出名,是因为他协助裴承毅打赢了战争。
运气并没永远眷顾裴承毅,也没有永远抛弃袁晨皓。
印度战争后,裴承毅与袁晨皓的境况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首先是裴承毅卷入争夺总参谋长宝座的斗争,不得不明哲保身,主动放弃总参谋部的工作,去了装备办公室。接着袁晨皓收到调令,到南亚战区担任参谋长,因为南亚战区暂时没有设司令官,所以由参谋长领司令官的职权。
一年多下来,袁晨皓在南亚战区混得风起云涌,早就成了一方诸侯。
用战区制取代军区制后,虽然各战区司令部的职权受到了很大限制,比如人事大权全部收归国防部,战区司令部只有指挥部队作战、安排部队训练、调动部队驻防等军事指挥与军事行政权,但是战区司令部的主要职能是对外,即面向周边国家与周边地区,国内的军事力量仍然由总参谋部统一调遣,所以战区司令部的权力灵活性非常大,在某些时候就是共和国处理涉外事务的强力机构。比如在2036年6月份,一支在苏丹南部地区活动的工程勘测队伍遭到当地反政府武装力量突然袭击,数十名工程人员被扣做人质,负责营救工作的就是南亚战区司令部。
打击恐怖组织只是战区司令部的职责之一,准确的说,战区司令部只有一个职责,那就是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打击恐怖组织只是履行该职责的手段,因此还有其他的手段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对南亚战区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不在非洲大陆上,而是在印度半岛上。
印度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国按照战前与战争期间做出的承诺,没有肢解印度,而是在印度推行相对松散的联邦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划分占领区。除了共和国的占领区之外,其他6个参战国都有相对独立的占领区。
巴基斯坦的占领区为古吉拉特邦与拉贾斯坦邦,约占印度国土面积的7.1%。不得不承认,巴基斯坦当局认清了形势,做出了最聪明的选择。按照战前约定,除了获得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之外,巴基斯坦可以在印度西北地区控制占印度国土面积12%以内的地区,其中不但包括拉贾斯坦邦与古吉拉特邦,还包括喜马偕尔邦、旁遮普邦、昌迪加尔中央直辖区、北安恰尔邦等地。划分战区的时候,巴基斯坦出人意料的放弃了喜马偕尔邦等地,只要求获得拉贾斯坦邦与古吉拉特邦,并且要求在安置穆斯林的时候获得支持。
当时,巴基斯坦当局此举别说外界不明白,很多巴基斯坦人都不理解。要知道,占印度人口总数13%左右、也就是大约2.2亿穆斯林中的70%,也就是大约1.5亿穆斯林集中在印度西北地区的几个邦,巴基斯坦当局参与印度战争的直接理由就是解放遭到印度政府迫害的穆斯林。好不容易击败了印度,巴基斯坦当局却放弃了穆斯林最集中的地区,与当初参与战争的意图背道而驰,根本没办法解释。
不到半年,就没人怀疑巴基斯坦当局的英明决策了。印度西北地区不但是穆斯林集中地区,也是印度教徒集中地区,更是印度人口最集中地区。当地不但有1.5亿穆斯林,还有大约3亿印度教徒、以及近1亿少数民族居民。也就是说,如果巴基斯坦按照战前安排占领印度西北地区,至少得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而要解决5.5亿人的矛盾,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加上印度西北地区不是农业产区,粮食生产无法做到自给自足,那么巴基斯坦占领印度西北地区,等于背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光是解决5.5亿人的吃饭问题,就能让巴基斯坦当局焦头烂额。
主动放弃,不等于什么也没得到。
按照巴基斯坦与共和国达成的协议,在仅占领拉贾斯坦邦与古吉拉特邦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当局可以在与印度正式签署和平协议之前,向两地迁徙1.2亿穆斯林,并且在印度恢复正常秩序之后,有权与印度当局就穆斯林的迁徙与安置问题进行谈判。作为交换,巴基斯坦当局必须履行在战前做出的承诺,即在不占领喜马偕尔邦等地的情况下,依然按照承诺出动军事力量,协助共和国维持当地秩序。也就是说,在巴基斯坦主动放弃的几个邦,巴军只是维持治安的警察,而不是具有话语权的占领军。虽然这一协议让巴基斯坦当局每年需要额外支出大约150亿元(人民币)的军费,但是相对于其获得的好处,或者说减少的损失,这点支出就算不了什么了。
尼泊尔的占领区为北方邦与比哈尔邦,约占印度国土面积的6.2%。可以说,尼泊尔当局的选择与巴基斯坦当局截然不同。虽然在巴基斯坦主动放弃了北安恰尔邦之后,尼泊尔可以选择向西扩张,而不是一味向南,但是结果事与愿违,尼泊尔当局不但没有交换北安恰尔邦,反而要求获得整个北方邦与比哈尔邦。如此一来,其控制的占领区的面积是其国土面积的两倍以上,占领区内的人口(大约3亿)更是其国内人口的10倍以上。如果说巴基斯坦当局担心被战利品撑死,那么尼泊尔就是蛇吞象了。
与很多人不理解巴基斯坦当局的选择一样,很多人也不理解尼泊尔当局的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作为一个山地小国,尼泊尔更应该重视长远发展,而不是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事实上,尼泊尔能够在战争期间的所作所为,已经表明尼泊尔当局并不缺乏战略眼光。别的不说,尼泊尔当局在印度战争期间迟迟不肯派兵参战,直到孟加拉国采取行动之后,才站对了立场,表明尼泊尔当局并不希望印度彻底战败,或者说对共和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所担忧。从长远来看,作为山地小国的尼泊尔,要想繁荣强盛,必须在两个大国之间周旋,利用两个大国的斗争获取好处。事实上,尼泊尔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与周边两个大国的斗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这层意义上讲,尼泊尔当局不应该谋求太多的占领区,甚至应该放弃占领区。
尼泊尔当局的选择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尼泊尔不甘心永远都是山地小国,梦想有一天能够成为大国。历史上,尼泊尔曾经是南亚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国,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王朝。毋庸置疑,尼泊尔不缺乏作为大国的梦想。要想成为大国,尼泊尔必须弥补地理环境上的缺陷,也就是获得一块足以支撑其成为地区大国的平原,而南面的恒河平原无疑是不二选择。正是如此,尼泊尔放弃了西面的北安恰尔邦,在战前秘密协议的基础之上要求占领整个北方邦与比哈尔邦。
要有收获,就得有付出。
按照尼泊尔当局与共和国达成的协议,占领北方邦与比哈尔邦之后,尼泊尔当局必须做到三件事情:一是保证永远不吞并占领区、不支持占领区独立、不鼓动占领区获得更高的自治权,并且不人为改变占领区的民族与人口结构;二是确保占领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印度恢复正常秩序之后交出军事管制权;三是在严格履行战前协议的基础上,即将粮食产量的四成提供给其他地区的基础之上,还要以市场平均价格向其他地区出售两成粮食,也就是全年粮食产量的六成都得输往印度其他地区。
可以说,这三点要求已经表明共和国当局对尼泊尔非常厌烦了。
事实上,尼泊尔政权在数年之后垮台,新成立的民选政府上台后,一改对外政策,撤回了所有驻印占领军,并且加入了由共和国主导的“大印度”计划,即合并几个国家的占领区、逐步解除对印度的军事占领,就是对之前的错误政策的大调整,也是这份“三项协议”的直接产物。
相对而言,锡金的占领区微不足道。
虽然按照最初的秘密协议,锡金获得的好处就是独立建国,没有资格像其他参战国那样,在印度获得占领区,但是印度战争结束之后,受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共和国当局决定提高锡金的地位,即从共和国的占领区中划分一部分给锡金。当然,分给锡金的占领区不会大到哪里去,毕竟锡金只是一个人口不到100万的弹丸小国,国内尚且一塌糊涂,哪有能力去占领别的国家呢?因此,不但分给锡金的占领区只有“印度走廊”中的一小块,也就是以西里古里为中心的一块面积不到5000平方千米的地区。
共和国此举,可谓意味深长。
首先是占领区的划分上,让锡金控制西里古里地区,等于将印度东北地区与恒河平原彻底隔绝开了,如果该地区由共和国占领,那么就得面临东面的缅甸、南面的孟加拉国与西面的尼泊尔,夹在三方之间左右为难,而让锡金占领该地区,等于在共和国与另外三个占领国之间设了一道缓冲带,矛盾不会直接指向共和国。
其次是处于长远考虑,锡金的加入提高了共和国在印度问题上的话语权,或者说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没有肢解印度,所以在印度恢复正常秩序之后,将要面临如何处理各国占领区的问题。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印度不可能成为二战后的德国,因为在南亚次大陆上还没有一个能够与共和国抗衡、且敢于与共和国抗衡的国家,也就不可能出现划区而治的结果。但是由7个国家占领印度的局面肯定不能长久维持下去,毕竟军事占领将导致地方独大,对维护印度主权统一没有任何帮助,而共和国没有肢解印度,就是不想让印度分解成多个国家。也就是说,必要的时候,必须统一各个国家的占领区,并且借此机会逐步撤出占领军。所谓骑虎容易下虎难,分配占领区容易,可要让各个国家撤走占领军,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别的不说,就算所有占领国都知道,占领军迟早得离开印度,差别只是主动撤离还是被印度人赶出来,可是在涉及到撤军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各个占领国的利益时,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事实上,后来的撤军工作确实非常艰难。
共和国让锡金成为占领国,无非就是多了一个筹码。从事后的撤军谈判来看,锡金这个筹码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这一安排,从印度撤军将推迟数十年之久,而共和国每年需要为此多支付上千亿军费,甚至会让共和国在即将到来的下一轮国际斗争中一败涂地。
因为锡金加入,孟加拉国与缅甸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在锡金成为占领国之前,孟加拉国与缅甸一直在占领区的划分问题上存在争议。按照孟加拉国当局的说法,孟加拉国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仅次于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印度战争结束后,共和国元首与巴基斯坦总统在峰会上承认了孟加拉国的地位),所以孟加拉国不但应该获得西孟加拉邦、恰尔肯德邦与奥里萨邦的占领权(这三个邦是孟加拉族聚集区),还应该获得包括梅亚加拉邦与阿萨姆邦西部地区在内的印度东北地区的占领权。毫无疑问,孟加拉国的这一要求遭到了缅甸的坚决反对。缅甸当局认为,缅甸在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战前就保证了缅甸在印度东北地区的利益,孟加拉国想在印度东北地区插一脚,不但是无理取闹,还是无事生非。问题是,孟加拉国的要求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持,而当时外界一直传言,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正在就再度统一的问题进行秘密谈判。
锡金成为占领国之后,给了共和国解决孟缅矛盾的机会。
正式出面之前,共和国首先压住了巴基斯坦,即在保证按照承诺向巴基斯坦占领区提供粮食之外,巴基斯坦必须做出承诺,永远不再谋求与孟加拉国合并。让巴基斯坦闭上嘴之后,共和国才出面调解,而调解方案很简单,孟加拉国获得梅亚加拉邦的占领权,而阿萨姆邦(除锡金占领区之外)获得包括组建武装力量在内的最高限度的自治权。
显然,这一处置方式让孟加拉国心满意足,却让缅甸怀恨在心。
一年多下来,在缅甸当局的唆使下,阿萨姆邦的独立运动组织已经在印度东北地区制造了数百起恐怖袭击事件,几乎每天都有爆炸发生。正是如此,印度东北地区成为了印度最混乱的地位,也成了最为考验共和国忍耐力的地区。要知道,印度东北地区的北面就是共和国的藏南地区。虽然共和国已经加强了边境巡逻力度,并且通过在锡金占领于与孟加拉国占领区设置难民营的方式,没让战争难民涌入藏南地区,但是骚乱持续下去的话,肯定会给印度的和平进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用袁晨皓的话来说,如果缅甸当局不识抬举,等共和国腾出手来,内比都就会换主人。
相对而言,斯里兰卡给共和国带来的麻烦最少。
因为最后攻占印度南部地区,所以在战争结束前,共和国就向印度半岛南部地区的泰米尔族做出承诺,将在战后给予泰米尔族最大限度的自治权,而泰米尔族要做的,只是承认中央政府的统治权。虽然泰米尔族中部分人希望获得独立地位,但是绝大部分泰米尔人只西完得到高度自治权,毕竟就算建立泰米尔国家,泰米尔族的境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正是如此,将占领权交给斯里兰卡军队后,斯里兰卡当局严格按照战前协议行动,即负责维护占领区的秩序,仅允许本国的泰米尔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前往印度,即没有人为改变印度南部地区的民族结构。
斯里兰卡当局的合作态度,给共和国减少了很多麻烦。
别的不说,共和国军队最早撤出斯里兰卡占领区,仅2036年就节约了数百亿元的军费开支。
当然,维护占领区秩序的工作绝不简单。
一年多下来,袁晨皓几乎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解决占领区的问题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关系到17亿人的问题,绝对不是小问题。
第一百零五章 占领区
见到袁晨皓的第一眼,裴承毅就发现了他身上的变化。
与两年前相比,袁晨皓成熟了许多。作为近10年来,表现最突出、晋升最快,被认为最接近裴承毅的年轻将领,袁晨皓的经历与裴承毅有很大的区别,直到最近两年,才算走上了正轨。严格的说,袁晨皓比裴承毅差远了,在绝大部分人看来,袁晨皓不但运气不如裴承毅,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如裴承毅。裴承毅能在半岛战争中一战成名,与他以上校参谋身份担负起前线指挥重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袁晨皓能在印度战争中出名,是因为他协助裴承毅打赢了战争。
运气并没永远眷顾裴承毅,也没有永远抛弃袁晨皓。
印度战争后,裴承毅与袁晨皓的境况都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首先是裴承毅卷入争夺总参谋长宝座的斗争,不得不明哲保身,主动放弃总参谋部的工作,去了装备办公室。接着袁晨皓收到调令,到南亚战区担任参谋长,因为南亚战区暂时没有设司令官,所以由参谋长领司令官的职权。
一年多下来,袁晨皓在南亚战区混得风起云涌,早就成了一方诸侯。
用战区制取代军区制后,虽然各战区司令部的职权受到了很大限制,比如人事大权全部收归国防部,战区司令部只有指挥部队作战、安排部队训练、调动部队驻防等军事指挥与军事行政权,但是战区司令部的主要职能是对外,即面向周边国家与周边地区,国内的军事力量仍然由总参谋部统一调遣,所以战区司令部的权力灵活性非常大,在某些时候就是共和国处理涉外事务的强力机构。比如在2036年6月份,一支在苏丹南部地区活动的工程勘测队伍遭到当地反政府武装力量突然袭击,数十名工程人员被扣做人质,负责营救工作的就是南亚战区司令部。
打击恐怖组织只是战区司令部的职责之一,准确的说,战区司令部只有一个职责,那就是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打击恐怖组织只是履行该职责的手段,因此还有其他的手段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对南亚战区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不在非洲大陆上,而是在印度半岛上。
印度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国按照战前与战争期间做出的承诺,没有肢解印度,而是在印度推行相对松散的联邦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划分占领区。除了共和国的占领区之外,其他6个参战国都有相对独立的占领区。
巴基斯坦的占领区为古吉拉特邦与拉贾斯坦邦,约占印度国土面积的7.1%。不得不承认,巴基斯坦当局认清了形势,做出了最聪明的选择。按照战前约定,除了获得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之外,巴基斯坦可以在印度西北地区控制占印度国土面积12%以内的地区,其中不但包括拉贾斯坦邦与古吉拉特邦,还包括喜马偕尔邦、旁遮普邦、昌迪加尔中央直辖区、北安恰尔邦等地。划分战区的时候,巴基斯坦出人意料的放弃了喜马偕尔邦等地,只要求获得拉贾斯坦邦与古吉拉特邦,并且要求在安置穆斯林的时候获得支持。
当时,巴基斯坦当局此举别说外界不明白,很多巴基斯坦人都不理解。要知道,占印度人口总数13%左右、也就是大约2.2亿穆斯林中的70%,也就是大约1.5亿穆斯林集中在印度西北地区的几个邦,巴基斯坦当局参与印度战争的直接理由就是解放遭到印度政府迫害的穆斯林。好不容易击败了印度,巴基斯坦当局却放弃了穆斯林最集中的地区,与当初参与战争的意图背道而驰,根本没办法解释。
不到半年,就没人怀疑巴基斯坦当局的英明决策了。印度西北地区不但是穆斯林集中地区,也是印度教徒集中地区,更是印度人口最集中地区。当地不但有1.5亿穆斯林,还有大约3亿印度教徒、以及近1亿少数民族居民。也就是说,如果巴基斯坦按照战前安排占领印度西北地区,至少得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而要解决5.5亿人的矛盾,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加上印度西北地区不是农业产区,粮食生产无法做到自给自足,那么巴基斯坦占领印度西北地区,等于背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光是解决5.5亿人的吃饭问题,就能让巴基斯坦当局焦头烂额。
主动放弃,不等于什么也没得到。
按照巴基斯坦与共和国达成的协议,在仅占领拉贾斯坦邦与古吉拉特邦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当局可以在与印度正式签署和平协议之前,向两地迁徙1.2亿穆斯林,并且在印度恢复正常秩序之后,有权与印度当局就穆斯林的迁徙与安置问题进行谈判。作为交换,巴基斯坦当局必须履行在战前做出的承诺,即在不占领喜马偕尔邦等地的情况下,依然按照承诺出动军事力量,协助共和国维持当地秩序。也就是说,在巴基斯坦主动放弃的几个邦,巴军只是维持治安的警察,而不是具有话语权的占领军。虽然这一协议让巴基斯坦当局每年需要额外支出大约150亿元(人民币)的军费,但是相对于其获得的好处,或者说减少的损失,这点支出就算不了什么了。
尼泊尔的占领区为北方邦与比哈尔邦,约占印度国土面积的6.2%。可以说,尼泊尔当局的选择与巴基斯坦当局截然不同。虽然在巴基斯坦主动放弃了北安恰尔邦之后,尼泊尔可以选择向西扩张,而不是一味向南,但是结果事与愿违,尼泊尔当局不但没有交换北安恰尔邦,反而要求获得整个北方邦与比哈尔邦。如此一来,其控制的占领区的面积是其国土面积的两倍以上,占领区内的人口(大约3亿)更是其国内人口的10倍以上。如果说巴基斯坦当局担心被战利品撑死,那么尼泊尔就是蛇吞象了。
与很多人不理解巴基斯坦当局的选择一样,很多人也不理解尼泊尔当局的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作为一个山地小国,尼泊尔更应该重视长远发展,而不是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事实上,尼泊尔能够在战争期间的所作所为,已经表明尼泊尔当局并不缺乏战略眼光。别的不说,尼泊尔当局在印度战争期间迟迟不肯派兵参战,直到孟加拉国采取行动之后,才站对了立场,表明尼泊尔当局并不希望印度彻底战败,或者说对共和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所担忧。从长远来看,作为山地小国的尼泊尔,要想繁荣强盛,必须在两个大国之间周旋,利用两个大国的斗争获取好处。事实上,尼泊尔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与周边两个大国的斗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这层意义上讲,尼泊尔当局不应该谋求太多的占领区,甚至应该放弃占领区。
尼泊尔当局的选择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尼泊尔不甘心永远都是山地小国,梦想有一天能够成为大国。历史上,尼泊尔曾经是南亚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国,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王朝。毋庸置疑,尼泊尔不缺乏作为大国的梦想。要想成为大国,尼泊尔必须弥补地理环境上的缺陷,也就是获得一块足以支撑其成为地区大国的平原,而南面的恒河平原无疑是不二选择。正是如此,尼泊尔放弃了西面的北安恰尔邦,在战前秘密协议的基础之上要求占领整个北方邦与比哈尔邦。
要有收获,就得有付出。
按照尼泊尔当局与共和国达成的协议,占领北方邦与比哈尔邦之后,尼泊尔当局必须做到三件事情:一是保证永远不吞并占领区、不支持占领区独立、不鼓动占领区获得更高的自治权,并且不人为改变占领区的民族与人口结构;二是确保占领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印度恢复正常秩序之后交出军事管制权;三是在严格履行战前协议的基础上,即将粮食产量的四成提供给其他地区的基础之上,还要以市场平均价格向其他地区出售两成粮食,也就是全年粮食产量的六成都得输往印度其他地区。
可以说,这三点要求已经表明共和国当局对尼泊尔非常厌烦了。
事实上,尼泊尔政权在数年之后垮台,新成立的民选政府上台后,一改对外政策,撤回了所有驻印占领军,并且加入了由共和国主导的“大印度”计划,即合并几个国家的占领区、逐步解除对印度的军事占领,就是对之前的错误政策的大调整,也是这份“三项协议”的直接产物。
相对而言,锡金的占领区微不足道。
虽然按照最初的秘密协议,锡金获得的好处就是独立建国,没有资格像其他参战国那样,在印度获得占领区,但是印度战争结束之后,受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共和国当局决定提高锡金的地位,即从共和国的占领区中划分一部分给锡金。当然,分给锡金的占领区不会大到哪里去,毕竟锡金只是一个人口不到100万的弹丸小国,国内尚且一塌糊涂,哪有能力去占领别的国家呢?因此,不但分给锡金的占领区只有“印度走廊”中的一小块,也就是以西里古里为中心的一块面积不到5000平方千米的地区。
共和国此举,可谓意味深长。
首先是占领区的划分上,让锡金控制西里古里地区,等于将印度东北地区与恒河平原彻底隔绝开了,如果该地区由共和国占领,那么就得面临东面的缅甸、南面的孟加拉国与西面的尼泊尔,夹在三方之间左右为难,而让锡金占领该地区,等于在共和国与另外三个占领国之间设了一道缓冲带,矛盾不会直接指向共和国。
其次是处于长远考虑,锡金的加入提高了共和国在印度问题上的话语权,或者说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没有肢解印度,所以在印度恢复正常秩序之后,将要面临如何处理各国占领区的问题。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印度不可能成为二战后的德国,因为在南亚次大陆上还没有一个能够与共和国抗衡、且敢于与共和国抗衡的国家,也就不可能出现划区而治的结果。但是由7个国家占领印度的局面肯定不能长久维持下去,毕竟军事占领将导致地方独大,对维护印度主权统一没有任何帮助,而共和国没有肢解印度,就是不想让印度分解成多个国家。也就是说,必要的时候,必须统一各个国家的占领区,并且借此机会逐步撤出占领军。所谓骑虎容易下虎难,分配占领区容易,可要让各个国家撤走占领军,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别的不说,就算所有占领国都知道,占领军迟早得离开印度,差别只是主动撤离还是被印度人赶出来,可是在涉及到撤军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各个占领国的利益时,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事实上,后来的撤军工作确实非常艰难。
共和国让锡金成为占领国,无非就是多了一个筹码。从事后的撤军谈判来看,锡金这个筹码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这一安排,从印度撤军将推迟数十年之久,而共和国每年需要为此多支付上千亿军费,甚至会让共和国在即将到来的下一轮国际斗争中一败涂地。
因为锡金加入,孟加拉国与缅甸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在锡金成为占领国之前,孟加拉国与缅甸一直在占领区的划分问题上存在争议。按照孟加拉国当局的说法,孟加拉国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仅次于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印度战争结束后,共和国元首与巴基斯坦总统在峰会上承认了孟加拉国的地位),所以孟加拉国不但应该获得西孟加拉邦、恰尔肯德邦与奥里萨邦的占领权(这三个邦是孟加拉族聚集区),还应该获得包括梅亚加拉邦与阿萨姆邦西部地区在内的印度东北地区的占领权。毫无疑问,孟加拉国的这一要求遭到了缅甸的坚决反对。缅甸当局认为,缅甸在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战前就保证了缅甸在印度东北地区的利益,孟加拉国想在印度东北地区插一脚,不但是无理取闹,还是无事生非。问题是,孟加拉国的要求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持,而当时外界一直传言,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正在就再度统一的问题进行秘密谈判。
锡金成为占领国之后,给了共和国解决孟缅矛盾的机会。
正式出面之前,共和国首先压住了巴基斯坦,即在保证按照承诺向巴基斯坦占领区提供粮食之外,巴基斯坦必须做出承诺,永远不再谋求与孟加拉国合并。让巴基斯坦闭上嘴之后,共和国才出面调解,而调解方案很简单,孟加拉国获得梅亚加拉邦的占领权,而阿萨姆邦(除锡金占领区之外)获得包括组建武装力量在内的最高限度的自治权。
显然,这一处置方式让孟加拉国心满意足,却让缅甸怀恨在心。
一年多下来,在缅甸当局的唆使下,阿萨姆邦的独立运动组织已经在印度东北地区制造了数百起恐怖袭击事件,几乎每天都有爆炸发生。正是如此,印度东北地区成为了印度最混乱的地位,也成了最为考验共和国忍耐力的地区。要知道,印度东北地区的北面就是共和国的藏南地区。虽然共和国已经加强了边境巡逻力度,并且通过在锡金占领于与孟加拉国占领区设置难民营的方式,没让战争难民涌入藏南地区,但是骚乱持续下去的话,肯定会给印度的和平进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用袁晨皓的话来说,如果缅甸当局不识抬举,等共和国腾出手来,内比都就会换主人。
相对而言,斯里兰卡给共和国带来的麻烦最少。
因为最后攻占印度南部地区,所以在战争结束前,共和国就向印度半岛南部地区的泰米尔族做出承诺,将在战后给予泰米尔族最大限度的自治权,而泰米尔族要做的,只是承认中央政府的统治权。虽然泰米尔族中部分人希望获得独立地位,但是绝大部分泰米尔人只西完得到高度自治权,毕竟就算建立泰米尔国家,泰米尔族的境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正是如此,将占领权交给斯里兰卡军队后,斯里兰卡当局严格按照战前协议行动,即负责维护占领区的秩序,仅允许本国的泰米尔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前往印度,即没有人为改变印度南部地区的民族结构。
斯里兰卡当局的合作态度,给共和国减少了很多麻烦。
别的不说,共和国军队最早撤出斯里兰卡占领区,仅2036年就节约了数百亿元的军费开支。
当然,维护占领区秩序的工作绝不简单。
一年多下来,袁晨皓几乎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解决占领区的问题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关系到17亿人的问题,绝对不是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