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来势汹汹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九十一章 来势汹汹
面对来势汹汹的伊朗装甲部队,布吕歇尔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松了口气。
因为土军边防部队过于颓弱,所以土军防线被突破的时候的时候,布吕歇尔只来得及将1个装甲营与1个机械化步兵营派往北面,加强巴什卡莱方向上的防御。如果杀来的不是伊朗军队,而是共和国陆军的装甲部队,恐怕布吕歇尔根本来不及调整防御部署,在做出抵抗前就被对方歼灭了。
当然,伊朗军队的突然出现,也给布吕歇尔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不管怎么说,布吕歇尔只派了2个营北上,而要面对的是2个师。
对布吕歇尔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2个伊朗陆军师在突破土军防线之后,没有做任何停留调整,直接杀了过来。如果伊朗军队按照计划进行简短休整,在为坦克战车补充弹药的同时重新部署进攻行动,恐怕布吕歇尔就笑不出来了。不管怎么说,2个装备了dz-31a与db-30a的伊朗陆军师绝对有能力吃掉2个美国陆军营。虽然短暂停留会让布吕歇尔获得调整防御部署的时间,但是只要伊朗军队稳打稳扎,先吃掉面前的2个美军营,再一步步的瓦解美军防线,布吕歇尔肯定会输掉全部资本。
不得不说,伊朗当局太渴望获得一次伟大的胜利,从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险。
确认杀来的是伊朗陆军装甲部队之后,布吕歇尔立即联系了2个营的少校营长,命令机械化步兵营在正面防御,装甲营向东机动,等到伊朗装甲部队的进攻受挫之后,从侧面反击,重点攻击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结合部,争取将霍梅尼师隔离出来。也就是说,布吕歇尔打算用反击吃掉对手最强大的装甲师。
当然,2个营的兵力肯定不够。
别说是美军营,就算是共和国陆军的装甲营,也不可能在一场战斗中干掉一个装备了300辆dz-31a与420辆db-30a的装甲师。
安排好前线部队之后,布吕歇尔开始动员预备队。
在他看来,如果能够赶在天亮前吃掉霍梅尼师,不但北面的威胁将得到解除,还能迫使对手的南面进攻部队放慢步伐,获得更多时间来调整防御部署。
由此可见,布吕歇尔并不担心正面防御。
事实上,他也没有必要担心正面防御。
美军打防御战的能力是得到全球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正面突破过美军防线的只有共和国陆军,而且只有一次,那就是21世纪20年代的半岛战争。除此之外,美军的正面防线从来没有被任何军队打穿过。更重要的是,在地面作战中,除了拥有超强的空中支援之外,美军往往会在挡住敌人之后发起反击,并且在反击战中打垮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当年的伊朗战争中,伊朗军队从未在正面战斗中击败过美军,甚至没有能够歼灭营级以上的美军作战部队。
虽然今非昔比,布吕歇尔无法指望空中支援,但是他仍然有理由相信,1个机械化步兵营有能力挡住1个伊朗陆军装甲师,至少能坚持几个小时。对他来说,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调整好防御部署。
让布吕歇尔如此自信的,还有美军的反坦克装备。
印度战争中,dz-31系列主战坦克与db-30系列步兵战车不但惊艳全球,还引起了美国军方的高度关注。战争期间,cia就在印度积极活动,希望能够搞到1辆“样车”。虽然直到战争结束,cia也没能搞到一辆样车,但是也没空手而归,在战争结束前就搞到了一些坦克与战车的装甲碎片。对美国陆军来说,最需要搞清楚的就是dz-31a与db-30a的装甲防护性能。
cia带回去的装甲碎片不但让美国陆军寝食难安,也让美国工业界无地自容。
在2036年底,由美国地面装甲武器委员会(隶属于五角大楼的一个非常设性行政调研机构)与美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提交给白宫与五角大楼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到,仿制共和国陆军用在dz-31系列与db-30系列上合金装甲不是问题,大概能在数年内拿出性能相当的产品,但是要想大规模生产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成本很有可能高到让国会的军费预算委员会无法接受。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制造合金装甲的几种微量元素都是稀有金属,而且主要控制在共和国的几家资源企业手中。
暂时无法生产合金装甲,不等于美国当局什么也没做。
2037年初,美国陆军就利用巴斯钢铁集团提供的装甲样板,在阿伯丁炮兵试验场进行了秘密测试。得出的结论让美国陆军的装备官员非常震惊,dz-31a的正面防护能力肯定超过了2000毫米厚的均质扎制装甲钢,能够抵抗所有反坦克武器的攻击。在加装了附加装甲之后,其侧面防护能力都在1200毫米以上,超过了大部分主战坦克的正面防护能力,哪怕是其后方防护能力都在600毫米左右,超过了除db-30a之外的所有步兵战车的正面防护能力。
对美国陆军来说,最缺的不是防护好的坦克,而是能够干掉dz-31a的反坦克武器。
受此影响,该财年度,美国陆军就申请了一笔120亿美元的装备开发与采购费用,与雷声导弹公司、休斯弹药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了预研制合同,并且要求5家企业在2037年底之前拿出详细设计方案。
当年年底,美国陆军选择了雷声公司的“高抛弹道高超音速动能攻顶反坦克导弹”。
说简单点,这就是一种用动能战斗部打击坦克顶部装甲的反坦克导弹。以往的攻顶反坦克导弹采用的都是聚能战斗部,虽然金属射流的速度超过了每秒2000米,只要攻击距离合适,能够击穿所有坦克的顶部装甲,但是使用聚能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的飞行速度都不是很快,很难突破全方位主动防御系统,攻击效率非常低。更重要的是,美国陆军在30年代初就研制出了“压电式被动反应装甲”,而这种依靠高压电流来改变装甲形态,从而增强防护能力的被动反应装甲主要就用来对付聚能破甲金属射流,对依靠动能的穿甲弹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毋庸置疑,共和国的主战坦克肯定采用了类似的被动装甲。随着越来越多的反坦克导弹采用动能攻击原理,采用聚能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迟早会被淘汰。因为动能导弹的飞行速度太快,而且单兵携带的反坦克导弹的射程都非常有限,一般在5千米左右,相当于导弹全速飞行2到3秒,所以使用动能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很少用攻顶模式,毕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导弹的弹道变化非常有限。
除了这些技术上的限制之外,随着坦克装甲性能的提升,单兵反坦克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窄,迟早会像便携式防空导弹那样,被战争淘汰,所以共和国、美国等军事大国一直不太重视单兵反坦克导弹,只有像俄罗斯、法国这样的中等军事强国,为了搞出点特色,才非常重视单兵反坦克武器。
对美国陆军来说,回头发展单兵反坦克武器,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
说直接一点,要想尽早获得能掉dz-31a的能力,就得在单兵反坦克武器上下功夫。
万幸的是,美国拥有数一数二的技术储备,而且雷声公司早就想开发一种动能攻顶反坦克导弹来抢占国际市场,只是美国陆军一直对这样的武器不感兴趣,雷声公司才一直在做技术储备,没有正式展开开发工作。不管怎么说,美国军火企业生产的武器装备如果不能得到美国军队的青睐,就别想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在美国陆军的大力支持下,2039年底,这种编号为bgm-201的反坦克导弹正式研制成功,得到了美国陆军1200套发射装具与12000枚导弹的订单,并且被美国陆军命名为“图钉”。到2040年底,除了第一批订单之外,美国陆军还订购了两批,雷声公司总共向美国陆军交付了2000具发射装具与24000枚导弹。按照五角大楼在2041年初公布的美国国防力量蓝皮书中的相关消息,24000枚“图钉”中,检验、训练与演习大约用掉了8000枚,另外16000枚装备了2个美国陆军师与1个陆战师(陆军的第二批订单也有陆战队的份),其中优先得到“图钉”的就是欧洲军团与第1陆战师。
由此可见,美国当局确实在积极策划中东战争。
“图钉”优先准备第1陆战师没有问题,毕竟陆战队是美国军队的急先锋,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陆战队的身影,但是欧洲军团常驻欧洲地区,如果不是中东战争,几乎没有与共和国军队交手的机会,只有在积极策划中东战争的情况下,美国陆军才有理由把“图钉”优先配备给欧洲军团。
当然,为了不那么引人瞩目,美国用编制改革打掩护。
不管怎么说,布吕歇尔带着部队上战场的时候,第1装甲师与第3步兵师的大兵手里拥有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干掉dz-31a的反坦克导弹。虽然俄罗斯当局在2037年的时候就声称,其研制的at-32“黑管”反坦克导弹能够打穿dz-31a的正面装甲,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摧毁dz-31a的反坦克武器,但是根据采购了at-32的伊朗陆军做的测试,因为俄罗斯的设计师忽略了被动反应装甲的防护能力,所以这种号称破甲能力超过2400毫米的反坦克导弹最多只能打穿dz-31a的侧面装甲,而无法打穿其正面装甲。
当然,bgm-201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反坦克导弹。
因为要采用高抛弹道,以瞄准坦克的顶甲,所以bgm-201只能在相对开阔且没有遮挡的地方使用(如果要在狭窄的空间内使用,就无法采用攻顶模式,只能采用直线瞄准攻击方式,从而失去击毁dz-31a的能力)。更要名的是,因为采用的火箭发动机太小,弹道顶点的最大相对高度超过500米,所以在攻击目标的时候,要求战场上的云层相对高度在400米以上,不然就会影响到导弹的命中率。总而言之,bgm-201的使用条件非常苛刻,不然雷声公司也不会为其设置两种攻击模式。事实上,这也是bgm-201优先装备欧洲军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欧洲地区以平原为主,而且气象条件比较理想。
万幸的是,扎格罗斯山区的高原非常开阔,而且初夏比较干旱,很少有较厚的云层。
双方刚刚接触,美国大兵就用几个毫无争议的战果证明了美国纳税人投入的120亿美元没有白白用掉。
遭到重创,霍梅尼师的先头部队立即停了下来,随后撤退了数千米。
此时,已经快凌晨4点了。
霍梅尼师的前线指挥官一面组织人员抢救受损坦克与伤亡官兵,一面向师部汇报遭到阻击的情况,要求获得远程火力支援。因为霍梅尼师的炮兵部队还没有找到阵地,能够提供支援的只有第一战斗单位留在苏菲安的炮兵旅。大概是不想显丑,霍梅尼师的少将师长没有请求炮火支援,而是派了2个步兵营上去,要求先头部队在步兵的掩护下发起进攻,争取尽快突破美军防线。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错上加错的决定。
第二轮进攻的结果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没有对美军进行炮火压制,所以美国大兵非常舒服的向冲来的坦克与战车发射了反坦克导弹,取得了第二批战果。
打到这个时候,霍梅尼师的师长才反应了过来,联系了前线指挥部。
袁晨皓没有耽搁任何时间,把霍梅尼师的火力支援请求直接转发给了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并且联系了联合司令部,希望部署在伊拉克北部地区的第十战斗单位的炮兵旅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投入战斗。
问题是,这次充当炮火引导的不是共和国陆军的侦察兵,而是霍梅尼师的先头部队。
也就是说,炮火支援开始的时候,没人注意到一个营的美军装甲部队正在向霍梅尼师的东面突击。
事实上,一个营的装甲部队也很难引起重视。
不管怎么说,第一战斗单位炮兵旅的炮火支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以说,收到前线部队发回的消息,布吕歇尔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土军会在地面进攻开始前就土崩瓦解了。站在挨打者的立场上,共和国陆军的炮击,恐怕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火力打击了。
仅仅15分钟,5个炮兵营的120枚电磁炮就向面积仅有3平方千米的美军步兵营防御阵地投掷了21600枚重达200千克的炮弹,而且不是单一的高爆弹,而是多种炮弹。根据幸存的美国大兵回忆,那15分钟的炮击,就像15年那样漫长。炮击结束的时候,美军防御阵地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
如此猛烈的炮击,在打垮了美国步兵的同时,也给伊朗军队制造了麻烦。
别的不说,2000多枚子母弹就向美军阵地投撒了大约20万枚反人员子弹药,另外还有大约1000枚子母弹投撒了2万枚反装甲子弹药。也就是说,炮击结束之后,伊朗陆军的进攻部队首先得派出扫雷车。
这也不能怪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而是伊朗的炮火引导员犯了错误。
在请求炮火支援的时候,伊朗的炮火引导员大概是语言上的障碍,提出了“全面火力支援”的要求,而按照共和国陆军的标准,不但要用最大强度开火,还得在打击的同时考虑迟滞敌人的反击行动,也就得使用具有阻挡进攻能力的子母弹。事实上,伊朗的炮火引导员应该提出“全面火力压制”要求,而不是“全面火力支援”,这一个词、两个字的差别,就给伊朗军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麻烦。
同样的,也带来了一场灾难。
炮击结束后大约30分钟,也就是战场时间5点左右,美军装甲营机动到位。
此时,霍梅尼师半数以上的装甲力量集中在美军步兵营的阵地前沿,等待扫雷车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另外半数装甲力量则跟随师部留在北面大约20千米外,充当此轮进攻的战术预备队。也就是说,之前不考虑预备队的伊朗将军终于想到了预备队的重要性。也正是如此,霍梅尼师的先头部队与主力部队之间有大约10千米宽的缝隙。更要命的是,在霍梅尼师停下来的时候,一直在其东面活动的阿瓦士师也放慢了速度,从而使得两个师之间的结合部宽达20千米。
毋庸置疑,这是两个非常致命的漏洞。
别说杜奇威与布吕歇尔,就连美军装甲营的少校营长在收到无人侦察机发来的战场信息后,都有点不敢相信,运气会这么好,竟然遇到了一支如此不堪一击的军队。
打到这个时候,中东战争的第一场装甲战终于要开始了。
第九十一章 来势汹汹
面对来势汹汹的伊朗装甲部队,布吕歇尔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松了口气。
因为土军边防部队过于颓弱,所以土军防线被突破的时候的时候,布吕歇尔只来得及将1个装甲营与1个机械化步兵营派往北面,加强巴什卡莱方向上的防御。如果杀来的不是伊朗军队,而是共和国陆军的装甲部队,恐怕布吕歇尔根本来不及调整防御部署,在做出抵抗前就被对方歼灭了。
当然,伊朗军队的突然出现,也给布吕歇尔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不管怎么说,布吕歇尔只派了2个营北上,而要面对的是2个师。
对布吕歇尔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2个伊朗陆军师在突破土军防线之后,没有做任何停留调整,直接杀了过来。如果伊朗军队按照计划进行简短休整,在为坦克战车补充弹药的同时重新部署进攻行动,恐怕布吕歇尔就笑不出来了。不管怎么说,2个装备了dz-31a与db-30a的伊朗陆军师绝对有能力吃掉2个美国陆军营。虽然短暂停留会让布吕歇尔获得调整防御部署的时间,但是只要伊朗军队稳打稳扎,先吃掉面前的2个美军营,再一步步的瓦解美军防线,布吕歇尔肯定会输掉全部资本。
不得不说,伊朗当局太渴望获得一次伟大的胜利,从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险。
确认杀来的是伊朗陆军装甲部队之后,布吕歇尔立即联系了2个营的少校营长,命令机械化步兵营在正面防御,装甲营向东机动,等到伊朗装甲部队的进攻受挫之后,从侧面反击,重点攻击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结合部,争取将霍梅尼师隔离出来。也就是说,布吕歇尔打算用反击吃掉对手最强大的装甲师。
当然,2个营的兵力肯定不够。
别说是美军营,就算是共和国陆军的装甲营,也不可能在一场战斗中干掉一个装备了300辆dz-31a与420辆db-30a的装甲师。
安排好前线部队之后,布吕歇尔开始动员预备队。
在他看来,如果能够赶在天亮前吃掉霍梅尼师,不但北面的威胁将得到解除,还能迫使对手的南面进攻部队放慢步伐,获得更多时间来调整防御部署。
由此可见,布吕歇尔并不担心正面防御。
事实上,他也没有必要担心正面防御。
美军打防御战的能力是得到全球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正面突破过美军防线的只有共和国陆军,而且只有一次,那就是21世纪20年代的半岛战争。除此之外,美军的正面防线从来没有被任何军队打穿过。更重要的是,在地面作战中,除了拥有超强的空中支援之外,美军往往会在挡住敌人之后发起反击,并且在反击战中打垮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当年的伊朗战争中,伊朗军队从未在正面战斗中击败过美军,甚至没有能够歼灭营级以上的美军作战部队。
虽然今非昔比,布吕歇尔无法指望空中支援,但是他仍然有理由相信,1个机械化步兵营有能力挡住1个伊朗陆军装甲师,至少能坚持几个小时。对他来说,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调整好防御部署。
让布吕歇尔如此自信的,还有美军的反坦克装备。
印度战争中,dz-31系列主战坦克与db-30系列步兵战车不但惊艳全球,还引起了美国军方的高度关注。战争期间,cia就在印度积极活动,希望能够搞到1辆“样车”。虽然直到战争结束,cia也没能搞到一辆样车,但是也没空手而归,在战争结束前就搞到了一些坦克与战车的装甲碎片。对美国陆军来说,最需要搞清楚的就是dz-31a与db-30a的装甲防护性能。
cia带回去的装甲碎片不但让美国陆军寝食难安,也让美国工业界无地自容。
在2036年底,由美国地面装甲武器委员会(隶属于五角大楼的一个非常设性行政调研机构)与美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提交给白宫与五角大楼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到,仿制共和国陆军用在dz-31系列与db-30系列上合金装甲不是问题,大概能在数年内拿出性能相当的产品,但是要想大规模生产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成本很有可能高到让国会的军费预算委员会无法接受。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制造合金装甲的几种微量元素都是稀有金属,而且主要控制在共和国的几家资源企业手中。
暂时无法生产合金装甲,不等于美国当局什么也没做。
2037年初,美国陆军就利用巴斯钢铁集团提供的装甲样板,在阿伯丁炮兵试验场进行了秘密测试。得出的结论让美国陆军的装备官员非常震惊,dz-31a的正面防护能力肯定超过了2000毫米厚的均质扎制装甲钢,能够抵抗所有反坦克武器的攻击。在加装了附加装甲之后,其侧面防护能力都在1200毫米以上,超过了大部分主战坦克的正面防护能力,哪怕是其后方防护能力都在600毫米左右,超过了除db-30a之外的所有步兵战车的正面防护能力。
对美国陆军来说,最缺的不是防护好的坦克,而是能够干掉dz-31a的反坦克武器。
受此影响,该财年度,美国陆军就申请了一笔120亿美元的装备开发与采购费用,与雷声导弹公司、休斯弹药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了预研制合同,并且要求5家企业在2037年底之前拿出详细设计方案。
当年年底,美国陆军选择了雷声公司的“高抛弹道高超音速动能攻顶反坦克导弹”。
说简单点,这就是一种用动能战斗部打击坦克顶部装甲的反坦克导弹。以往的攻顶反坦克导弹采用的都是聚能战斗部,虽然金属射流的速度超过了每秒2000米,只要攻击距离合适,能够击穿所有坦克的顶部装甲,但是使用聚能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的飞行速度都不是很快,很难突破全方位主动防御系统,攻击效率非常低。更重要的是,美国陆军在30年代初就研制出了“压电式被动反应装甲”,而这种依靠高压电流来改变装甲形态,从而增强防护能力的被动反应装甲主要就用来对付聚能破甲金属射流,对依靠动能的穿甲弹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毋庸置疑,共和国的主战坦克肯定采用了类似的被动装甲。随着越来越多的反坦克导弹采用动能攻击原理,采用聚能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迟早会被淘汰。因为动能导弹的飞行速度太快,而且单兵携带的反坦克导弹的射程都非常有限,一般在5千米左右,相当于导弹全速飞行2到3秒,所以使用动能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很少用攻顶模式,毕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导弹的弹道变化非常有限。
除了这些技术上的限制之外,随着坦克装甲性能的提升,单兵反坦克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窄,迟早会像便携式防空导弹那样,被战争淘汰,所以共和国、美国等军事大国一直不太重视单兵反坦克导弹,只有像俄罗斯、法国这样的中等军事强国,为了搞出点特色,才非常重视单兵反坦克武器。
对美国陆军来说,回头发展单兵反坦克武器,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
说直接一点,要想尽早获得能掉dz-31a的能力,就得在单兵反坦克武器上下功夫。
万幸的是,美国拥有数一数二的技术储备,而且雷声公司早就想开发一种动能攻顶反坦克导弹来抢占国际市场,只是美国陆军一直对这样的武器不感兴趣,雷声公司才一直在做技术储备,没有正式展开开发工作。不管怎么说,美国军火企业生产的武器装备如果不能得到美国军队的青睐,就别想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在美国陆军的大力支持下,2039年底,这种编号为bgm-201的反坦克导弹正式研制成功,得到了美国陆军1200套发射装具与12000枚导弹的订单,并且被美国陆军命名为“图钉”。到2040年底,除了第一批订单之外,美国陆军还订购了两批,雷声公司总共向美国陆军交付了2000具发射装具与24000枚导弹。按照五角大楼在2041年初公布的美国国防力量蓝皮书中的相关消息,24000枚“图钉”中,检验、训练与演习大约用掉了8000枚,另外16000枚装备了2个美国陆军师与1个陆战师(陆军的第二批订单也有陆战队的份),其中优先得到“图钉”的就是欧洲军团与第1陆战师。
由此可见,美国当局确实在积极策划中东战争。
“图钉”优先准备第1陆战师没有问题,毕竟陆战队是美国军队的急先锋,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陆战队的身影,但是欧洲军团常驻欧洲地区,如果不是中东战争,几乎没有与共和国军队交手的机会,只有在积极策划中东战争的情况下,美国陆军才有理由把“图钉”优先配备给欧洲军团。
当然,为了不那么引人瞩目,美国用编制改革打掩护。
不管怎么说,布吕歇尔带着部队上战场的时候,第1装甲师与第3步兵师的大兵手里拥有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干掉dz-31a的反坦克导弹。虽然俄罗斯当局在2037年的时候就声称,其研制的at-32“黑管”反坦克导弹能够打穿dz-31a的正面装甲,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摧毁dz-31a的反坦克武器,但是根据采购了at-32的伊朗陆军做的测试,因为俄罗斯的设计师忽略了被动反应装甲的防护能力,所以这种号称破甲能力超过2400毫米的反坦克导弹最多只能打穿dz-31a的侧面装甲,而无法打穿其正面装甲。
当然,bgm-201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反坦克导弹。
因为要采用高抛弹道,以瞄准坦克的顶甲,所以bgm-201只能在相对开阔且没有遮挡的地方使用(如果要在狭窄的空间内使用,就无法采用攻顶模式,只能采用直线瞄准攻击方式,从而失去击毁dz-31a的能力)。更要名的是,因为采用的火箭发动机太小,弹道顶点的最大相对高度超过500米,所以在攻击目标的时候,要求战场上的云层相对高度在400米以上,不然就会影响到导弹的命中率。总而言之,bgm-201的使用条件非常苛刻,不然雷声公司也不会为其设置两种攻击模式。事实上,这也是bgm-201优先装备欧洲军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欧洲地区以平原为主,而且气象条件比较理想。
万幸的是,扎格罗斯山区的高原非常开阔,而且初夏比较干旱,很少有较厚的云层。
双方刚刚接触,美国大兵就用几个毫无争议的战果证明了美国纳税人投入的120亿美元没有白白用掉。
遭到重创,霍梅尼师的先头部队立即停了下来,随后撤退了数千米。
此时,已经快凌晨4点了。
霍梅尼师的前线指挥官一面组织人员抢救受损坦克与伤亡官兵,一面向师部汇报遭到阻击的情况,要求获得远程火力支援。因为霍梅尼师的炮兵部队还没有找到阵地,能够提供支援的只有第一战斗单位留在苏菲安的炮兵旅。大概是不想显丑,霍梅尼师的少将师长没有请求炮火支援,而是派了2个步兵营上去,要求先头部队在步兵的掩护下发起进攻,争取尽快突破美军防线。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错上加错的决定。
第二轮进攻的结果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没有对美军进行炮火压制,所以美国大兵非常舒服的向冲来的坦克与战车发射了反坦克导弹,取得了第二批战果。
打到这个时候,霍梅尼师的师长才反应了过来,联系了前线指挥部。
袁晨皓没有耽搁任何时间,把霍梅尼师的火力支援请求直接转发给了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并且联系了联合司令部,希望部署在伊拉克北部地区的第十战斗单位的炮兵旅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投入战斗。
问题是,这次充当炮火引导的不是共和国陆军的侦察兵,而是霍梅尼师的先头部队。
也就是说,炮火支援开始的时候,没人注意到一个营的美军装甲部队正在向霍梅尼师的东面突击。
事实上,一个营的装甲部队也很难引起重视。
不管怎么说,第一战斗单位炮兵旅的炮火支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以说,收到前线部队发回的消息,布吕歇尔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土军会在地面进攻开始前就土崩瓦解了。站在挨打者的立场上,共和国陆军的炮击,恐怕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火力打击了。
仅仅15分钟,5个炮兵营的120枚电磁炮就向面积仅有3平方千米的美军步兵营防御阵地投掷了21600枚重达200千克的炮弹,而且不是单一的高爆弹,而是多种炮弹。根据幸存的美国大兵回忆,那15分钟的炮击,就像15年那样漫长。炮击结束的时候,美军防御阵地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
如此猛烈的炮击,在打垮了美国步兵的同时,也给伊朗军队制造了麻烦。
别的不说,2000多枚子母弹就向美军阵地投撒了大约20万枚反人员子弹药,另外还有大约1000枚子母弹投撒了2万枚反装甲子弹药。也就是说,炮击结束之后,伊朗陆军的进攻部队首先得派出扫雷车。
这也不能怪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而是伊朗的炮火引导员犯了错误。
在请求炮火支援的时候,伊朗的炮火引导员大概是语言上的障碍,提出了“全面火力支援”的要求,而按照共和国陆军的标准,不但要用最大强度开火,还得在打击的同时考虑迟滞敌人的反击行动,也就得使用具有阻挡进攻能力的子母弹。事实上,伊朗的炮火引导员应该提出“全面火力压制”要求,而不是“全面火力支援”,这一个词、两个字的差别,就给伊朗军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麻烦。
同样的,也带来了一场灾难。
炮击结束后大约30分钟,也就是战场时间5点左右,美军装甲营机动到位。
此时,霍梅尼师半数以上的装甲力量集中在美军步兵营的阵地前沿,等待扫雷车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另外半数装甲力量则跟随师部留在北面大约20千米外,充当此轮进攻的战术预备队。也就是说,之前不考虑预备队的伊朗将军终于想到了预备队的重要性。也正是如此,霍梅尼师的先头部队与主力部队之间有大约10千米宽的缝隙。更要命的是,在霍梅尼师停下来的时候,一直在其东面活动的阿瓦士师也放慢了速度,从而使得两个师之间的结合部宽达20千米。
毋庸置疑,这是两个非常致命的漏洞。
别说杜奇威与布吕歇尔,就连美军装甲营的少校营长在收到无人侦察机发来的战场信息后,都有点不敢相信,运气会这么好,竟然遇到了一支如此不堪一击的军队。
打到这个时候,中东战争的第一场装甲战终于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