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国策 > 第一百零九章 猛然醒悟

第一百零九章 猛然醒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零九章 猛然醒悟

    7月6日清晨,共和国陆军的第八战斗单位从叙利亚的阿勒颇省越过边境线,进入土耳其的基利斯省,并且在短暂的战斗之后,占领了土叙边境重镇基利斯,吹响了向伊斯肯德伦进军的号角。

    因为进攻行动在天亮后展开,所以没过多久,全球各大新闻媒体的目光就转向了这片原本不为人所知的山区,以及那座只有大约20万人口的边境城市。因为这是共和国军队首次从叙利亚出发攻入土耳其,所以西方新闻媒体首先考虑的就是“战争的合法性”。非常可惜的是,阿勒颇省是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聚居区,在该省北部地区,也就是叙土边境地区大约生活着50万库尔德人,而在边境线以北,也就是土耳其的基利斯省、加济安泰普省与尚勒乌尔法省生活着大约150万库尔德人,加上美土联军在西面的哈塔伊省屯有重兵,所以共和国军队从叙利亚攻入土耳其境内,也可以看成是解放库尔德人、惩治土耳其战争罪行行动的一部分。

    与西方新闻媒体看到的不一样,以半岛电视台为首的阿拉伯新闻媒体首先关心的是这路进攻对整个战局产生的影响。

    虽然在报道的时候,半岛电视台首先肯定了“左路大包抄”的重大战略价值,认为这是解放2000万库尔德人的关键一步,但是半岛电视台聘请的军事评论家,也就是那位巴基斯坦退役将军在评说战时的时候,对共和国陆军的行动表示了高度担忧,而最让他担心的就是过于漫长的战线,以及过分沉重的后勤保障负担。总而言之,半岛电视台在评论这次进攻行动的时候,一反常态,表现得非常谨慎。

    显然,半岛电视台以非常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价值立场。

    与半岛电视台相比,其他的阿拉伯新闻媒体就要直接爽快得多了。

    在半岛电视台发表评论前,埃及的中东通信社就通过旗下的阿拉伯联合电视台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社论,即一直宣称将切实保护阿拉伯国家的利益、与叙利亚保持着友好关系的共和国在叙利亚遭到军事入侵的情况下,仍然把解决库尔德人问题当做首要任务,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这家几年前才摆脱官方控制的新闻媒体没有忘记在社论中狠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见死不救”的行为,认为在这个时候默认美以联军攻打叙利亚,就等于承认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叙利亚遭受的任何失败,都是所有阿拉伯人的耻辱。虽然中东通信社没有更加过激的言行,比如号召阿拉伯人打一场圣战等等,但是看得出来,阿拉伯国家已经不再把这场名为解决库尔德人问题的战争当成身外事。

    当时更受关注的还是戈兰高地方向上的战斗。

    虽然美以联军刚刚发动进攻,而且在毫无突然性可言的情况下,别说击败早就严阵以待的第九战斗单位,甚至没能顺利突破叙利亚军队的防线,但是美国当局打破僵局的进攻行动仍然引起了众多阿拉伯国家的不满与关注,就连一向亲美的沙特、阿联酋等众多海湾国家都认为美国没有理由入侵叙利亚。这种不满情绪在阿拉伯社会中更加强烈,也更加容易形成足以让美国畏惧的洪流。仅在7月5日白天,埃及国内就发生了20多起针对美军入侵叙利亚的示威游行,示威民众与维持秩序的警察还发生了冲突。不管埃及当局是否会因为叙利亚遭到美国入侵而改变基本政策,都得高度重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即便站在美国当局的立场上,也得重视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内部高涨的反美情绪。如果美国当局一意孤行,最终很有可能让战争失去控制。

    正是如此,第八战斗单位杀入土耳其的时候,美国当局正在连夜讨论对策。

    不管怎么说,并不是所有高层官员都认为应该主动挑起叙以战争。因为兰德斯批准出兵叙利亚的时候,没有知会联邦政府的所有官员,只有洛布林夫人等少数人知情,所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不知情的官员都认为总统做得太过分了。在他们看来,就算有国会的战争授权,就算有一万个理由不能抛弃以色列,总统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之前,都应该告诉内阁成员,而不是关着门就把美国卷入了一场针对阿拉伯世界的战争,让美国再次面临全面衰退的威胁。

    作为前线总指挥,杜奇威通过视频电话参加了会议。

    虽然常识告诉杜奇威,那些愤怒的部长并没说错什么,兰德斯确实不应该把他的内阁成员挡在门外,做出“闭门决策”,但是让杜奇威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共和党政府中的利益派别太多了,根本无法统一意见。这不是说支持共和党的利益集团爱好和平,谁都知道,站在共和党身后的军火集团、能源集团、贸易集团、矿产集团、金融集团等等众多影响着美国各行个业的利益集团才是战争的真正推手,也是战争的真正受益者,但是在通过战争实现利益的方式方法上,各个利益集团的观点就不一样了。比如在当前这个问题上,即是否应该出兵叙利亚,军火集团肯定支持扩大战争规模,而与犹太人关系密切的金融集团的态度则非常谨慎,矿产集团与贸易集团则反对向一个纯正的阿拉伯国家出兵。因为这些利益集团都有代言人,比如国防部长就是军火集团的代言人、财政部长是金融集团的代言人、能源部长是能源集团的代言人、资源部长是矿产集团的代言人等等,所以在如此重大的决策上,这些人的意见很难统一到一起。

    换个叫度看,兰德斯在做决策的时候把20多个部长撇在一边,也不是毫无道理。

    这次会议的最大影响,也许就是杜奇威对这场战争的结果不再抱任何幻想。

    连内部意见都没统一,美国有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吗?

    会议持续了大约4个小时,结束的时候,只得出了一点结论,即总统在做出会对美国的国家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时,应该提前告诉内阁成员。

    显然,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决议。

    花了宝贵的4个小时,却没有任何收获,让杜奇威不得不心生感叹。

    会议结束的时候,战场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第八战斗单位杀入土耳其境内,攻占了基利斯的时候,驻扎在阿勒颇省、伊德利卜省与拉塔基亚省的叙利亚国防军全部进入防御阵地,做好了抵挡入侵的准备工作。更加重要的是,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叙利亚军队开始在国境线叙利亚一方布设地雷,而且动用了大量先进布雷设备。根据大型无人侦察机发回来的情报,在拉塔基亚省北面不到50千米长的边境线上,叙利亚军队就在纵深大约5千米的范围内布设了近30万枚地雷,布雷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千米2000枚。因为叙军大量使用了没有金属零件的塑胶地雷,而且很多地雷都具有抗爆破扫除能力,所以美军别想轻松越过这道地雷防线。

    还没等杜奇威反应过来,情报机构又送来了新的消息。

    围困锡尔特的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已经离开驻地,预计将在6日中午之前发起进攻。同时展开行动的还有驻扎在代胡克省的3个伊拉克陆军旅,按照伊拉克军队的部署情况,这3个旅很有可能前往巴特曼,顶替第十战斗单位守住向西的防线,以便第十战斗单位能够集中力量攻打锡尔特。

    不管怎么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共和国军队压根就不理会南面的战斗,把重点放在了北面战场上,摆明了要抢在美军打到大马士革之前打到安卡拉。

    问题是,第八战斗单位的进攻路线很有问题。

    叙利亚军队在边防线上布设地雷阵,可以用防范美国突然入侵来做解释。问题是,第八战斗单位为什么要稳打稳扎的北上,而不是像第十战斗单位之前做的那样,让先头部队绕过基利斯,由主力部队去收拾那里的土军。虽然第八战斗单位不是第十战斗单位,突击能力肯定不如第十战斗单位,但是作为共和国陆军的精锐部队,第八战斗单位没有理由过分顾虑土军的影响。

    说直接一点,如果第八战斗单位从一开始就大纵深突击,肯定能在美土联军做出反应之前前进数十千米,甚至能够一口气将战线推进到加济安泰普以北的杰伊汉河流域,一举刺穿美土联军的防线,迅速向安卡拉进军。真要这样,杜奇威将别无选择,只能让即将到达的第2装甲师与第4步兵师一道北上,拦截全速突击的第八战斗单位。因为第五战斗单位即将抵达前线,所以裴承毅完全有理由用1个战斗单位牵制住2个美军师,再用另外1个战斗单位攻打安卡拉。

    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杜奇威也“设身处地”的为裴承毅考虑了一下。

    在他看来裴承毅没有让第八战斗单位全速北上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后勤保障跟不上作战需求,如果第八战斗单位身陷敌后的话,很有可能无法冲出美军的包围圈,将成为攻打安卡拉的牺牲品;毫无疑问,一位优秀的指挥官肯定不会轻易牺牲掉1支拥有2万名官兵的部队。二是第五战斗单位很难单独打下安卡拉,土耳其首都距离前线大约600千米,行军里程接近1500千米,第五战斗单位再强悍,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就算到了安卡拉,也会因为筋疲力尽而无法打下安卡拉。

    显然,杜奇威考虑得比较全面。

    想明白这个问题,不等于解决了眼前的威胁。

    以杜奇威的才能,他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不向安卡拉进军,就得在其他方向上找回损失。

    毫无疑问,伊斯肯德伦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八战斗单位从基利斯杀入土耳其,肯定与攻打伊斯肯德伦有关。

    也就在这个时候,杜奇威想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裴承毅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攻打安卡拉,而是一直在打伊斯肯德伦的主意。

    果真如此的话,杜奇威就得考虑退路了。

    因为与前线战斗有关的信息还在源源不断的送过来,所以杜奇威没有调整部署,而是让自己冷静了下来,重新考虑了战局。

    当他翻开纸质的土耳其地区,立即发现了之前早就考虑到,却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

    就算从基利斯北上,共和国军队都要突击上千千米才能到达安卡拉。因为叙利亚北部地区在美国海军大型战舰上的电磁炮的打击范围之内,所以共和国军队的物资囤积中心一直设在伊拉克境内,没有放在叙利亚。也就是说,从伊拉克的代胡克省出发,到安卡拉的后勤保障线超过了1000千米。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以共和国陆军的投入,根本不可能建立地面保障通道。即便算上叙利亚、伊拉克与伊朗军队,也无法建立起一条从摩苏尔到安卡拉的交通线,更加无法确保这条生命保障线的安全。也就是说,向安卡拉进军的共和国部队只能把后勤保障的希望寄托在那些垂直起降运输机的身上。能在摩苏尔与安卡拉之间飞个来回而不需要补充电能的,只有dz-25e,而按照cia提供的情报,共和国陆军拥有的dz-25e最多只能支持1个战斗单位在1000千米以外的地区作战。不管怎么样,裴承毅都不可能把2个战斗单位派往安卡拉。

    当然,还可以通过别的办法解决问题,比如攻占沿途的某处空军基地或者大型民用机场,用战略运输机为作战部队运送作战物资,或者干脆为作战部队空投物资。问题是,空投的效率肯定高不到哪里去,某些物资还不能空投。攻占机场既耗费时间、又浪费兵力,在只能投入2个战斗单位,而且得避免被美土联军包围的情况下,没有理由在快速突击作战中去攻占根本守不住的机场。说直接一点,只有当突击行动失败,需要撤出作战部队的时候,才有必要占领某座大型机场。

    显然,裴承毅不可能不清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打算攻打安卡拉,只是摆出了攻打安卡拉的架势,让对方认为他会攻打安卡拉。

    果真如此的话,裴承毅就别有所图。

    目光落到伊斯肯德伦的时候,杜奇威倒吸了口冷气。

    裴承毅的目标不是安卡拉,而是伊斯肯德伦。

    第八战斗单位在占领了基利斯之后,没有急着挺进,就是要稳住阵线,一步一步的建立起足以让任何一支部队望而却步的防线。要知道,第八战斗单位的前身就是共和国陆军三大主力重装甲军之一的38军,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王牌部队之一。如果让这支部队打到了伊斯肯德伦,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是,第八战斗单位的任务不是攻打伊斯肯德伦,而是包围伊斯肯德伦。

    如果第八战斗单位顺利包围了伊斯肯德伦,也就是打下了位于伊斯肯德伦湾北面的奥斯曼尼耶,切断了哈塔伊省的对外通道,美土联军就将失去所有主动权。到时候,就算两个美军师到了伊斯肯德伦,杜奇威也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让第2装甲师与第4步兵师强攻第八战斗单位的防线,二是让2个师向西转移,从梅尔辛上岸。毋庸置疑,这两个选择都没有任何好处可言。前者会让美军暴露在共和国陆军的强大炮火面前,就算能够冲破第八战斗单位的防线,也会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使突围行动变得毫无意义。后者将耽搁宝贵时间,就算能够毫发不损的投入战斗,也无法阻止美土联军战败。

    更加重要的是,这只是一系列进攻行动的开始。

    等到第八战斗单位消磨掉美军的斗志,裴承毅就会用刚刚抵达战场第五战斗单位攻打伊斯肯德伦,控制这座极为重要的港口城市。与此同时,东面的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不但会猛攻锡尔特,还会顺势攻打迪亚巴克尔,一直向西推进,最终将土耳其的整个东南安纳托利亚地区分割出来。打到这一步,就算共和国军队没有打下安卡拉,也能迫使美国与土耳其承认战败。

    想明白这一点,杜奇威不得不联系达扬。

    第2装甲师与第4步兵师要死守伊斯肯德伦,要想堵住迪亚巴克尔那边的漏洞,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唯一能够及时到达的部队身上,也就是答应派往以色列的第7步兵师。

    万幸的是,南面的战斗还算顺利,而且达扬也是个非常有大局观的将领。

    虽然杜奇威知道出尔反尔会让达扬非常反感,而且会让他背上全部责任,但是在这个时候,杜奇威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当然,他没有忘记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通信参谋建立保密通信线路的时候,把他的想法告诉洛布林夫人。不管怎么说,如果需要有人为最后的结果承担责任,杜奇威绝对不希望是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