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波澜不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六章 波澜不惊
如果说在2055年之前,共和国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以巨额国防开支的军事现代化建设为主,那么从2055年下半年开始,军备竞赛的重点就转向了经济领域,特别是与战争息息相关的军工领域。
2055年7月,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就在审议中央财政预算的时候,批准了几笔与军事工业体系有关的费用,其中就包括以国家担保的方式,让20多家主要军工企业提前按照战时标准扩充生产人员,以确保在战争爆发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动员,将军火生产能力提高好几倍。到了2056年初,在军事委员会的提议下,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旨在确保军工企业的法案,即在得到特别授权之后,政府可以动用行政权,扩大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量,并且优先为军工企业提供生产原料。到2056年7月,全体代表大会再次通过了一项给军工企业带来巨大优惠的政策,即军工企业在按照战时标准招募工人之后,政府将在提供财政补助之外,给予同等规模的减税,以促进军火企业扩大产生、提升生产效率、培养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到2057年初,军事委员会通过了一项重要的临时性法案,即在对国家的军火储备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份新的战争储备方案,以提升国家在突然爆发战争的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总而言之,在短短两年内,共和国当局通过了众多与提升国家战争潜力有关的法案,使国家经济加速转入战时轨道。
与共和国相比,美国的举措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众所周知,在综合国力不如共和国的情况下,美国的胜算并不大,因此在战争准备阶段,美国不但更加积极,也更加卖力。虽然与共和国当局一样,美国从未承认在为战争做准备,但是从美国的政坛局势来看,早在2040年,也就是兰德斯领导的共和党在大选中击败了民主党之后,美国的利益集团就明确了方向,即美国必须提前为战争做准备,而且得投入更多力气,才有可能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仅仅1年之后,中东战争就让美国的利益集团认识到,在与共和国的较量中,美国各界只有团结一致,才有可能战胜这个自立国以来最为强大的对手。在此之后,连续16年,哪怕期间发生了民主党解体等重大事件,在美国执政的仍然是共和党,直到2056年,由杜奇威担纲的民新党才在大选中胜出,足以说明,美国上下、至少是美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团结一致。
毫无疑问,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由利益集团控制的国家。
当然,这里所说的利益集团,即有代表大财团、大资本家与大家族的各种产业联盟与利益联盟,也有代表中产阶级的国会游说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医师国会游说团与律师国会游说团),还有代表广大工人的各大工会,以及一些为底层民众说话的公益组织,因此美国的利益集团,实际上代表了整个美国。
利益集团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美国的政治风向上。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提前将经济转向战时轨道的情况下,美国当局没有丝毫耽搁,迅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严格的说,应该是美国首先迈出这一步,因为在2055年5月,即美国国会开始审议2055到2056财年度联邦预算的时候,美国当局就提出为军火企业提供额外财政补贴,以便保住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因为共和国与美国的年度财政预算都是在每年的3月份起草,而美国是在每年的5月初就得提交给国会,让国会有充足时间审议,而共和国则只要求在6月底提交给全体代表大会,所以从时间上看,无法确定到底是共和国先为军火企业提供补助,还是美国先。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也许双方同时做出了这一决定。
原因非常简单,经过长达5年的军备竞赛,到2055年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已经漏洞百出,国家在各个层面上面临着考验,如果不能给予军工产业足够的支持,各种军事项目肯定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在2055年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征兆,比如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斗机项目的开发费用就由最初立项时的2500亿元提高到了5500亿元,美国类似项目的开发经费也暴增一倍以上。开发经费暴涨的直接结果就是,如果两国的立法机构不能批准相应的款项,就得以别的方式来弥补军火企业的亏损。换句话说,如果两国当局不能当机立断的采取行动,恐怕大部分军备计划都得搁浅,甚至会夭折。
当然,提前进入战时轨道,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归根结底,就是共和国与美国的政治局势完全明朗化。2055年,杜奇威以民新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并且提出了以稳固美国国际地位、增强美国国家实力的竞选纲领,其当选就成定局。与之相比,裴承毅在2052年出任共和国国家副元首,并且专门负责共和国的安全事务,也足以证明,他将在5年后竞选国家元首,而且当选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这个时候杜奇威与裴承毅不再是战场上的死敌,甚至不是现役军人,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两人绝对是死敌,而且是货真价实的军人。美国与共和国先后将两位最有才华、也最有战争经验的军人推上前台,足以证明美国与共和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对和平失去信心,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积聚起来的战争力量爆发出来。
受此影响,双方提前进行经济调整,自然不足为怪。
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带来了很多好处。
经济上,早在2056年初,美国的总体经济情况就出现了好转。虽然这一好转现象被很多人认为是“回光返照”,而且不可持续,因为导致经济好转的直接原因不是社会消费力量提升,而是军工企业得到扶持之后,对矿产、材料、设备等等行业产生的拉动效果,使得社会总消费提高,从而使经济出现好转。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最后一支吗啡,在此之后,美国已经别无退路。到2057年初,即裴承毅正式参选,且当选大局已定的时候,共和国的经济情况也开始好转,出现了与美国类似的情况,即在军工产业大调整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虽然这是回光返照,但是对于已经在军备竞赛中煎熬了好几年的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两国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最后一次全民动员,或者说是最后一次战争鼓动,让更多的民众站在了战争的一边。
政治上来看,前期的准备,等于为两国的新统帅扫除了通往战争道路上的障碍。
从根本上讲,如果不是美国的军火企业在2056年之前就进入战时状态,得到了联邦政府提供的巨额援助,美国当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暗中支持俄罗斯,让这个不太可靠的盟国在中亚地区挑衅共和国的霸权。战争美国的立场上,随着军火企业进行动员之后,下一步就是按照战时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即以战时[配给的方式,确保让军火企业、以及与军火生产有关的企业全速运转,而其他社会产业则要受到限制。如此一来,以市场为主的美国经济必然全面动荡。按照美国的法律,即便联邦政府得到了国会授权,最高法院也可以否决与之有关的动员法案。总而言之,美国要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战争动员,只能等到战争爆发之后,不可能在战前做更多的准备了。换句话说,走到这一步,美国基本上完成了战争爆发前的准备工作,至少在经济领域,美国已经准备妥当了。虽然在其他领域仍然有所欠缺,比如美国的陆军大换装就没有完成,但是对于美国当局来说,如果等到全部工作到位,等于让对手也做好了全面战争准备,美国获胜的希望反而不会太大。如果能够在对手做好准备前,迫使对手卷入战争,美国就能占据先机。
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事件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在2056年的时候,共和国选择了隐忍,实际上也是一种战略对策。
问题是,到了2057年,让共和国继续隐忍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战争准备方面,共和国也已经全部到位。虽然按照共和国的相关法律,只要国家元首能够得到全体代表大会的授权,就能在和平时期对军火之外的某些行业,比如资源、交通等等行业进行管制,以确保国家能够在战争爆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战争动员,但是共和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必然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社会徒生动荡。从这个角度看,共和国没有必要扩大动员范围。
如此一来,共和国自然有条件向俄罗斯发难。
正是如此,在2057年7月30日,全世界才会如此关注共和国,关注共和国新都的全体代表大会会场,关注即将宣誓就职的国家元首。
在做前期报道的时候,n就预测,7月30日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纪念日。
当然,也有一些新闻媒体比较保守,但是包括共和国新闻媒体在内的,全世界的所有新闻媒体都相信,即便共和国国家元首裴承毅不会在宣誓就职的当天向俄罗斯宣战、或者发表类似的能够引发战争的声明,共和国当局也不会继续拖下去,肯定会在年内,以实际行动打破已经维持了7年的僵局。
也就是说,全世界都相信,引发世界大战的不会是美国,而是共和国。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到2057年的时候,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而且在未来10年之内,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
前面已经提到,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以维持现状为根本。
准确的说,只要美国的经济还承受得住,美国当局就不会在没有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战争。
事实上,2050年以来,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当局一直妥协让步。
别的不说,2052年,中非国家乍得发生政变,亲近西方国家的总统在逃亡的途中被政变军队逮捕,并且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被秘密处决。短短2个月后,共和国就公开承认了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乍得新政权,并且签署了援助协议,以帮助乍得完善国内基础建设的名义修建从苏丹通往尼日利亚的铁路线,将这两个共和国的重要盟国联系了起来,也使共和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影响力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当局除了发表过几次抗议之外,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要知道,如果放在10年前,美国当局不但会采取行动,甚至有可能在这个被上帝遗忘了的国度与共和国干上一场,以确定谁才是非洲大陆的霸主。
与之相对的,则是共和国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
虽然在2041年之后,共和国再也没有卷入过大规模局部战争,但是与美国相比,共和国在国际上的活动更加频繁,几乎年年都会卷入国家冲突。用美国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共和国当局正在利用最后的和平曙光进行战略布局,而无能的美国联邦政府却在处处避战,其所作所为与1939年之前的英法并无差异。也就是说,美国的新闻媒体将美国联邦政府的避战行为比作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
受此影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终引发战争的,肯定是共和国。
显然,真要如此的话,美国就取得了第一场胜利,即美国在舆论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要知道,世界大战绝非局部战争,虽然决定胜负的仍然是国家实力,或者是国家集团的实力,但是战争的正义性,特别是在谁制造了战争这个问题,仍然会对战争的总体局势产生影响。不管怎么说,到2057年,仍然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家保持中立,而这些国家的态度肯定会影响到战争结果。
美国的新闻媒体不遗余力的指责联邦政府无能,宣扬共和国扩张论,摆明了就是想让全世界的民众都认为,正在制造战争的、而且即将破坏和平的不会是美国,而是妄图称霸全球的共和国。
实事求是的讲,共和国主动挑起战争的可能性确实更大一些。
问题是,共和国能够承担这样的责任吗?
哪怕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共和国当局也应该首先考虑如何才能成为胜利者,而不是盲目满足于强大的实力,疏忽了谋略,最终遭受惨败。
正是如此,做宣传的时候,共和国的新闻媒体没有否认战争在年内爆发的可能性,但是在报道中,共和国的新闻媒体更加强调美国的经济问题,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美国的经济已经出了问题,即便共和国不会主动挑起战争,美国当局也会在经济崩溃之前,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全世界对裴承毅宣誓就职的关注,实际上就是一场舆论宣传战。
美国的新闻媒体一直鼓吹裴承毅会在宣誓就职之后就发起战争,为此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甚至对共和国的战争行动做了预测。共和国的新闻媒体表现得更加客观,在承认了新任国家元首有可能出于捍卫国家利益,会在宣誓就职之后,采取包括战争在内的、更加强硬的对外政策之后,还着重强调,共和国不但不会贸然破坏和平,还一直在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由此可见,7月30日这天,绝不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虽然受直选影响,裴承毅是第一个在全体代表大会宣誓就职的国家元首,也是第一个在宣誓就职的同时宣布国策的国家领导人,但是直到就职典礼结束,裴承毅都没有提到与战争有关的任何事情,甚至一再宣称,他将竭力维护和平。
按照安排,裴承毅还将在返回元首府之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基本国策。
到了当天傍晚,元首府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聚集在共和国新都的记者都没有获得任何足以称得上是新闻的新闻。
当然,记者们并没死心,因为裴承毅将在夜间举行国宴,招待包括国家副元首、国务院部长级以上官员、全体代表大会各职能委员会主席、军队高级将领、全国性产业与行业组织、各主要工会代表在内的各届人士。也就是说,裴承毅很有可能在晚宴期间或者之后做出战争部署。
要知道,共和国领导人一直有这种习惯。
第六章 波澜不惊
如果说在2055年之前,共和国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以巨额国防开支的军事现代化建设为主,那么从2055年下半年开始,军备竞赛的重点就转向了经济领域,特别是与战争息息相关的军工领域。
2055年7月,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就在审议中央财政预算的时候,批准了几笔与军事工业体系有关的费用,其中就包括以国家担保的方式,让20多家主要军工企业提前按照战时标准扩充生产人员,以确保在战争爆发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动员,将军火生产能力提高好几倍。到了2056年初,在军事委员会的提议下,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旨在确保军工企业的法案,即在得到特别授权之后,政府可以动用行政权,扩大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量,并且优先为军工企业提供生产原料。到2056年7月,全体代表大会再次通过了一项给军工企业带来巨大优惠的政策,即军工企业在按照战时标准招募工人之后,政府将在提供财政补助之外,给予同等规模的减税,以促进军火企业扩大产生、提升生产效率、培养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到2057年初,军事委员会通过了一项重要的临时性法案,即在对国家的军火储备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份新的战争储备方案,以提升国家在突然爆发战争的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总而言之,在短短两年内,共和国当局通过了众多与提升国家战争潜力有关的法案,使国家经济加速转入战时轨道。
与共和国相比,美国的举措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众所周知,在综合国力不如共和国的情况下,美国的胜算并不大,因此在战争准备阶段,美国不但更加积极,也更加卖力。虽然与共和国当局一样,美国从未承认在为战争做准备,但是从美国的政坛局势来看,早在2040年,也就是兰德斯领导的共和党在大选中击败了民主党之后,美国的利益集团就明确了方向,即美国必须提前为战争做准备,而且得投入更多力气,才有可能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仅仅1年之后,中东战争就让美国的利益集团认识到,在与共和国的较量中,美国各界只有团结一致,才有可能战胜这个自立国以来最为强大的对手。在此之后,连续16年,哪怕期间发生了民主党解体等重大事件,在美国执政的仍然是共和党,直到2056年,由杜奇威担纲的民新党才在大选中胜出,足以说明,美国上下、至少是美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团结一致。
毫无疑问,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由利益集团控制的国家。
当然,这里所说的利益集团,即有代表大财团、大资本家与大家族的各种产业联盟与利益联盟,也有代表中产阶级的国会游说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医师国会游说团与律师国会游说团),还有代表广大工人的各大工会,以及一些为底层民众说话的公益组织,因此美国的利益集团,实际上代表了整个美国。
利益集团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美国的政治风向上。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提前将经济转向战时轨道的情况下,美国当局没有丝毫耽搁,迅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严格的说,应该是美国首先迈出这一步,因为在2055年5月,即美国国会开始审议2055到2056财年度联邦预算的时候,美国当局就提出为军火企业提供额外财政补贴,以便保住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因为共和国与美国的年度财政预算都是在每年的3月份起草,而美国是在每年的5月初就得提交给国会,让国会有充足时间审议,而共和国则只要求在6月底提交给全体代表大会,所以从时间上看,无法确定到底是共和国先为军火企业提供补助,还是美国先。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也许双方同时做出了这一决定。
原因非常简单,经过长达5年的军备竞赛,到2055年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已经漏洞百出,国家在各个层面上面临着考验,如果不能给予军工产业足够的支持,各种军事项目肯定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在2055年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征兆,比如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斗机项目的开发费用就由最初立项时的2500亿元提高到了5500亿元,美国类似项目的开发经费也暴增一倍以上。开发经费暴涨的直接结果就是,如果两国的立法机构不能批准相应的款项,就得以别的方式来弥补军火企业的亏损。换句话说,如果两国当局不能当机立断的采取行动,恐怕大部分军备计划都得搁浅,甚至会夭折。
当然,提前进入战时轨道,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归根结底,就是共和国与美国的政治局势完全明朗化。2055年,杜奇威以民新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并且提出了以稳固美国国际地位、增强美国国家实力的竞选纲领,其当选就成定局。与之相比,裴承毅在2052年出任共和国国家副元首,并且专门负责共和国的安全事务,也足以证明,他将在5年后竞选国家元首,而且当选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这个时候杜奇威与裴承毅不再是战场上的死敌,甚至不是现役军人,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两人绝对是死敌,而且是货真价实的军人。美国与共和国先后将两位最有才华、也最有战争经验的军人推上前台,足以证明美国与共和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对和平失去信心,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积聚起来的战争力量爆发出来。
受此影响,双方提前进行经济调整,自然不足为怪。
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带来了很多好处。
经济上,早在2056年初,美国的总体经济情况就出现了好转。虽然这一好转现象被很多人认为是“回光返照”,而且不可持续,因为导致经济好转的直接原因不是社会消费力量提升,而是军工企业得到扶持之后,对矿产、材料、设备等等行业产生的拉动效果,使得社会总消费提高,从而使经济出现好转。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最后一支吗啡,在此之后,美国已经别无退路。到2057年初,即裴承毅正式参选,且当选大局已定的时候,共和国的经济情况也开始好转,出现了与美国类似的情况,即在军工产业大调整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虽然这是回光返照,但是对于已经在军备竞赛中煎熬了好几年的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两国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最后一次全民动员,或者说是最后一次战争鼓动,让更多的民众站在了战争的一边。
政治上来看,前期的准备,等于为两国的新统帅扫除了通往战争道路上的障碍。
从根本上讲,如果不是美国的军火企业在2056年之前就进入战时状态,得到了联邦政府提供的巨额援助,美国当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暗中支持俄罗斯,让这个不太可靠的盟国在中亚地区挑衅共和国的霸权。战争美国的立场上,随着军火企业进行动员之后,下一步就是按照战时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即以战时[配给的方式,确保让军火企业、以及与军火生产有关的企业全速运转,而其他社会产业则要受到限制。如此一来,以市场为主的美国经济必然全面动荡。按照美国的法律,即便联邦政府得到了国会授权,最高法院也可以否决与之有关的动员法案。总而言之,美国要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战争动员,只能等到战争爆发之后,不可能在战前做更多的准备了。换句话说,走到这一步,美国基本上完成了战争爆发前的准备工作,至少在经济领域,美国已经准备妥当了。虽然在其他领域仍然有所欠缺,比如美国的陆军大换装就没有完成,但是对于美国当局来说,如果等到全部工作到位,等于让对手也做好了全面战争准备,美国获胜的希望反而不会太大。如果能够在对手做好准备前,迫使对手卷入战争,美国就能占据先机。
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事件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在2056年的时候,共和国选择了隐忍,实际上也是一种战略对策。
问题是,到了2057年,让共和国继续隐忍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战争准备方面,共和国也已经全部到位。虽然按照共和国的相关法律,只要国家元首能够得到全体代表大会的授权,就能在和平时期对军火之外的某些行业,比如资源、交通等等行业进行管制,以确保国家能够在战争爆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战争动员,但是共和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必然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社会徒生动荡。从这个角度看,共和国没有必要扩大动员范围。
如此一来,共和国自然有条件向俄罗斯发难。
正是如此,在2057年7月30日,全世界才会如此关注共和国,关注共和国新都的全体代表大会会场,关注即将宣誓就职的国家元首。
在做前期报道的时候,n就预测,7月30日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纪念日。
当然,也有一些新闻媒体比较保守,但是包括共和国新闻媒体在内的,全世界的所有新闻媒体都相信,即便共和国国家元首裴承毅不会在宣誓就职的当天向俄罗斯宣战、或者发表类似的能够引发战争的声明,共和国当局也不会继续拖下去,肯定会在年内,以实际行动打破已经维持了7年的僵局。
也就是说,全世界都相信,引发世界大战的不会是美国,而是共和国。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到2057年的时候,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而且在未来10年之内,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
前面已经提到,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以维持现状为根本。
准确的说,只要美国的经济还承受得住,美国当局就不会在没有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战争。
事实上,2050年以来,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当局一直妥协让步。
别的不说,2052年,中非国家乍得发生政变,亲近西方国家的总统在逃亡的途中被政变军队逮捕,并且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被秘密处决。短短2个月后,共和国就公开承认了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乍得新政权,并且签署了援助协议,以帮助乍得完善国内基础建设的名义修建从苏丹通往尼日利亚的铁路线,将这两个共和国的重要盟国联系了起来,也使共和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影响力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当局除了发表过几次抗议之外,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要知道,如果放在10年前,美国当局不但会采取行动,甚至有可能在这个被上帝遗忘了的国度与共和国干上一场,以确定谁才是非洲大陆的霸主。
与之相对的,则是共和国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
虽然在2041年之后,共和国再也没有卷入过大规模局部战争,但是与美国相比,共和国在国际上的活动更加频繁,几乎年年都会卷入国家冲突。用美国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共和国当局正在利用最后的和平曙光进行战略布局,而无能的美国联邦政府却在处处避战,其所作所为与1939年之前的英法并无差异。也就是说,美国的新闻媒体将美国联邦政府的避战行为比作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
受此影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终引发战争的,肯定是共和国。
显然,真要如此的话,美国就取得了第一场胜利,即美国在舆论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要知道,世界大战绝非局部战争,虽然决定胜负的仍然是国家实力,或者是国家集团的实力,但是战争的正义性,特别是在谁制造了战争这个问题,仍然会对战争的总体局势产生影响。不管怎么说,到2057年,仍然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家保持中立,而这些国家的态度肯定会影响到战争结果。
美国的新闻媒体不遗余力的指责联邦政府无能,宣扬共和国扩张论,摆明了就是想让全世界的民众都认为,正在制造战争的、而且即将破坏和平的不会是美国,而是妄图称霸全球的共和国。
实事求是的讲,共和国主动挑起战争的可能性确实更大一些。
问题是,共和国能够承担这样的责任吗?
哪怕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共和国当局也应该首先考虑如何才能成为胜利者,而不是盲目满足于强大的实力,疏忽了谋略,最终遭受惨败。
正是如此,做宣传的时候,共和国的新闻媒体没有否认战争在年内爆发的可能性,但是在报道中,共和国的新闻媒体更加强调美国的经济问题,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美国的经济已经出了问题,即便共和国不会主动挑起战争,美国当局也会在经济崩溃之前,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全世界对裴承毅宣誓就职的关注,实际上就是一场舆论宣传战。
美国的新闻媒体一直鼓吹裴承毅会在宣誓就职之后就发起战争,为此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甚至对共和国的战争行动做了预测。共和国的新闻媒体表现得更加客观,在承认了新任国家元首有可能出于捍卫国家利益,会在宣誓就职之后,采取包括战争在内的、更加强硬的对外政策之后,还着重强调,共和国不但不会贸然破坏和平,还一直在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由此可见,7月30日这天,绝不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虽然受直选影响,裴承毅是第一个在全体代表大会宣誓就职的国家元首,也是第一个在宣誓就职的同时宣布国策的国家领导人,但是直到就职典礼结束,裴承毅都没有提到与战争有关的任何事情,甚至一再宣称,他将竭力维护和平。
按照安排,裴承毅还将在返回元首府之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基本国策。
到了当天傍晚,元首府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聚集在共和国新都的记者都没有获得任何足以称得上是新闻的新闻。
当然,记者们并没死心,因为裴承毅将在夜间举行国宴,招待包括国家副元首、国务院部长级以上官员、全体代表大会各职能委员会主席、军队高级将领、全国性产业与行业组织、各主要工会代表在内的各届人士。也就是说,裴承毅很有可能在晚宴期间或者之后做出战争部署。
要知道,共和国领导人一直有这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