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节 落户平康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位小郎便是前来买房的人了。名为李志坚,家中大人在将作监做事。”
杜四把一个不过二十的青年和他的随从带到大唐长安城平康坊南门西十字街南面深处的一处宅院门前。
“韦社长,杜坊正,我很满意这处宅子,钱我也带着了,能否现在就立约改契?”
杜老大和韦二相视一眼,心知遇到了有钱人家。这处宅院只是普通的两进屋子,一亩二分地,没有什么精致装修,东西厢房八间屋子,门房,前厅和后院一共十六间大小房间。
每一间房子,大概进深有一尺四尺(4米2,这个距离差不多也是现代一“间”房子的宽度,比如农村里宅基地一间屋就是指4米宽,两间屋就是米宽),宽二丈二尺(六米六),大概二十八平方米。
永宁坊位于长安东半,离东市有两坊的距离。按道理讲,这是属于繁华地段。这么大的一间房子带4平米院落,当时的售价差不多是八贯。
考虑到唐初物价比较低,流通的钱也比较少。因此这个有十六间房大宅子开价九十五贯钱,已经是相当便宜了。如果到了开元年间,这个房子肯定更贵。按照当时政府强制的租金,一间房月租500文,按照租售比50-00(古代利率高,因此租售比的比值要小很多)计算,单间售价就要高达25-50贯。而平康坊后来是著名的红灯区,是教坊司演出的地方。不用说西边是国子监,北边住着长孙无忌,坊内还有一个大名人的宅邸:郑国公李靖。在贞观年买房是绝对升值的。
一贯钱就是000枚铜钱,差不多有6斤四两。如果用丝绢交易,那么一匹绢的价格合00文,换算下来二十八匹,无论怎么算,都是一大堆东西。还好李志坚早有心理准备,他用两匹驮马来拉这些东西。
“这些是全款,那么现在就可以交割吗?”
杜坊正点点头道:“如此正好,各位不嫌弃,便去房里把手续办了。”
于是一行人便打开院落的前门进去,是一个类似于四合院的院落。东西两侧和四合院一样,是连着的厢房。而南面是门房,大门,影壁。背面是一间独立的大房子,是主人家宴会待客的地方。穿过这个中亭再往北走,就是里面的一重院落。同样的,东西两侧都是厢房,而最北面又是一个主卧房,是主人起居的地方。
众人都不是讲究的人,就在门房的桌子上,立约画押。买卖双方和市场的保人纷纷签字画押后,这位小青年的随从便把沉甸甸的八贯钱交割清楚。
见过这么一大笔钱,让众人都对这个小青年刮目相。年纪轻轻,便被家中大人授予这样的重任,可相当的不多见。
杜坊正和卖房人家的人见礼便告辞了。韦二郎便热情的和这个小年轻攀谈起来。
“李家小郎,你们家从赵州过来,有没有带来家仆?需要使唤的小厮,我便一并带你买来,如何?”
韦二郎年纪不过二十出头,是个红脸膛热心汉子。原先社长韦仁义过世以后,因为韦二郎向来办事靠谱,大家都信服,因此也就让他袭了平康坊内青竹社的社长之职务。
“今日却不办了,家父还要两日才能到任,我先在客栈整肃一番,明日再来叨扰韦二郎可好?”
“那自然不在话下,小郎君来的也是正巧,过几日正是青竹坊的春社,到时候一定喝个痛快,顺便,把社内的青年才俊给你介绍认识认识。”
两人详谈十分投机,相约了时辰明日再会才告辞而去。
青竹社却是当时百姓乡里很常见的组织,大概有一百来户人,每逢嫁娶丧葬等事,社里的百姓都会互助出力,有点像合作互助社。到元代,编户入社就是社会的基层组织,由50户人家编成。如果说里长是政府收税,征丁的基层组织,那村社就是居民自发组成的基层组织。现在的社戏,就是这种组织活动的沿袭。唐代社的活动叫做“坐社”,敦煌文献记载了一个坐社活动通知:
p45《戊子年闰五月春座局席转帖》:
社司转帖
右缘年支春座局廗(席),次至曹保奴家。人各粟壹,面一斤,油半升。幸请诸公等,帖至,限今月十七日卯时于主人家送纳。捉二人后到,罚酒一角;全不来者,罚酒半瓮。其帖速递相分付,不得停滞。如滞帖者,准条科罚。帖周却赴(付)本司,用凭告罚。
戊子年润(闰)五月录事张[帖]。
(名单)景庆进梁继绍胡丑挞窦不藉奴……
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一场**社交活动。一般是春秋各一次。
~~分割线~~
与平康坊一路之隔的崇仁坊,赵国公府。
“今日太子回京了,此时应已经回到东宫了。”
赵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在书房里闭目养神,吐出这么一句话,兵部侍郎韩瑗紧张道:“太子回来了,有什么事要发生吗?”
“不,没有事。梁国公也知道了吗?”
“下官已差人送过消息了。”
“眼下北方平定,太子回京,圣人的心愿也只剩下一件了。”
“可是泰山封禅?”
“不错。”
“尚书大人无需忧心,那人的事,我等一直盯着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什么把柄罢了。”
“有消息马上告诉我。现在老夫进宫一趟,去外甥回来什么样了。你路上小心,莫要被人见了。”
韩瑗便告辞,他没有走大门,从侧门上了早早等候的轻车,遮住容貌悄悄的离开。
太子的车驾从长安城西开元门进城,经过义宁,金城,颁政坊,从皇城的西门安福门进来。
一进安福门,就是著名的横街,街北从西往东依次是掖庭宫,太极宫和东宫,而街南边就是唐朝朝廷的办公场所,依次是将作监,右卫,中书外省,门下外省,东宫六卫率府,更多的机关在皇城的南部依次排开。
太子李治却没有随车队前往东宫卫率所在,他是很孝顺的孩子,在太极宫的永安门便带着几个侍从,先去向李世民报道。
太极宫的所在,就是一个放大版本的唐代人的居所的布局,它基本是左右对称的。南面是横街,从西往东依次开了永安门,承天门,长乐门。承天门坐落在中轴线上。
从承天门沿着中轴线往北走,穿过太极门,这里左边坐落着中书省和舍人院,右边坐落着门下省和弘文馆。
弘文馆是当时最高的学堂,由此可见地位有多尊崇了。尚书省的办公人员可都是都进不来皇宫的。
从这里再往北走,就是太极殿了。这里正是皇帝的朝会的正殿。太极殿就是太极宫外朝的终点。从这里往北进入两仪门,就进入了内朝,也就是相当于普通人家主人居住的内院了。
但两仪门内的两仪殿,又不算真正的皇帝起居的宫殿。这里其实相当于皇帝私人社交的客厅。因为是私人宴会,所以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李世民经常和大臣们喝酒,喝完酒就写字赏给他们。有一次刘洎着急了没有抢到,就爬到御座上,等李世民一停比,就伸手抓过来。
两亿殿往北,穿过甘露门进入甘露殿,这里是第三大殿,是皇帝的书房。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一直不愿意留在东宫,宁可在李世民的甘露殿附近搭个“小房子”住。可能是害怕东宫前任主人李承乾的悲惨遭遇吧,当然也可能是父子关系真的很好。
两仪殿和两仪门之间,还有百福殿,千秋殿,万春殿和立政殿,立政殿就是长孙皇后的居所。从这里往东走是大吉殿和武德殿。武德殿接近东宫,曾经是齐王李元吉居住的地方。与之对称的西边的承乾殿则是当时李世民曾居住的地方。而甘露殿西有彩丝院,归真观。
太子李治一路穿过了数道宫门,终于来到了两仪殿外。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早已有宫人在此等着,见到李治来便道:“圣人在立政殿等殿下。”
自从长孙皇后过世以后,睹物思人,李世民很少在此停留。李治知道李世民在这里见他,定是要翻旧帐了。
踏进殿门,冷清的大殿内空荡荡的,只有正中央的一个寝床。帐帷和香烛仍旧是十年前的模样。有一个威严庞大的身影,就坐在床前一个步辇上。
“耶耶(父亲)……”李治本性流露,噗通一声跪在李世民身旁。
李世民把眼神从十年前那个寝床上移开,慈祥的着这个皮肤晒黑,倍添许多男儿气息的儿子,叹道:“你母后过世也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我一直都很孤独。长乐死了,城阳嫁了,我一直不敢让新城出嫁。我担心,一旦她们离开,就再也回不到我身边。”
“耶耶,是孩儿任性了,不该出去那么久。”
“雉儿,这些事,本来不是你要做的。这样又是何必呢,为人君主,不必凡事亲为,要懂得御使臣下。”
“耶耶,此事却只有孩儿一人能完成。不然突厥之害,一日不平,耶耶就不得去封禅。”
“我的好雉儿……”李世民张开双臂,把李治拥入怀中。“现在你可满意了,你不会再到处乱跑了吧?”
“我哪儿也不去,我要天天侍奉在耶耶身侧。”
为了上演一个软弱少年的形象,李治可说使出了全身解数。能不能糊弄过李世民,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这位小郎便是前来买房的人了。名为李志坚,家中大人在将作监做事。”
杜四把一个不过二十的青年和他的随从带到大唐长安城平康坊南门西十字街南面深处的一处宅院门前。
“韦社长,杜坊正,我很满意这处宅子,钱我也带着了,能否现在就立约改契?”
杜老大和韦二相视一眼,心知遇到了有钱人家。这处宅院只是普通的两进屋子,一亩二分地,没有什么精致装修,东西厢房八间屋子,门房,前厅和后院一共十六间大小房间。
每一间房子,大概进深有一尺四尺(4米2,这个距离差不多也是现代一“间”房子的宽度,比如农村里宅基地一间屋就是指4米宽,两间屋就是米宽),宽二丈二尺(六米六),大概二十八平方米。
永宁坊位于长安东半,离东市有两坊的距离。按道理讲,这是属于繁华地段。这么大的一间房子带4平米院落,当时的售价差不多是八贯。
考虑到唐初物价比较低,流通的钱也比较少。因此这个有十六间房大宅子开价九十五贯钱,已经是相当便宜了。如果到了开元年间,这个房子肯定更贵。按照当时政府强制的租金,一间房月租500文,按照租售比50-00(古代利率高,因此租售比的比值要小很多)计算,单间售价就要高达25-50贯。而平康坊后来是著名的红灯区,是教坊司演出的地方。不用说西边是国子监,北边住着长孙无忌,坊内还有一个大名人的宅邸:郑国公李靖。在贞观年买房是绝对升值的。
一贯钱就是000枚铜钱,差不多有6斤四两。如果用丝绢交易,那么一匹绢的价格合00文,换算下来二十八匹,无论怎么算,都是一大堆东西。还好李志坚早有心理准备,他用两匹驮马来拉这些东西。
“这些是全款,那么现在就可以交割吗?”
杜坊正点点头道:“如此正好,各位不嫌弃,便去房里把手续办了。”
于是一行人便打开院落的前门进去,是一个类似于四合院的院落。东西两侧和四合院一样,是连着的厢房。而南面是门房,大门,影壁。背面是一间独立的大房子,是主人家宴会待客的地方。穿过这个中亭再往北走,就是里面的一重院落。同样的,东西两侧都是厢房,而最北面又是一个主卧房,是主人起居的地方。
众人都不是讲究的人,就在门房的桌子上,立约画押。买卖双方和市场的保人纷纷签字画押后,这位小青年的随从便把沉甸甸的八贯钱交割清楚。
见过这么一大笔钱,让众人都对这个小青年刮目相。年纪轻轻,便被家中大人授予这样的重任,可相当的不多见。
杜坊正和卖房人家的人见礼便告辞了。韦二郎便热情的和这个小年轻攀谈起来。
“李家小郎,你们家从赵州过来,有没有带来家仆?需要使唤的小厮,我便一并带你买来,如何?”
韦二郎年纪不过二十出头,是个红脸膛热心汉子。原先社长韦仁义过世以后,因为韦二郎向来办事靠谱,大家都信服,因此也就让他袭了平康坊内青竹社的社长之职务。
“今日却不办了,家父还要两日才能到任,我先在客栈整肃一番,明日再来叨扰韦二郎可好?”
“那自然不在话下,小郎君来的也是正巧,过几日正是青竹坊的春社,到时候一定喝个痛快,顺便,把社内的青年才俊给你介绍认识认识。”
两人详谈十分投机,相约了时辰明日再会才告辞而去。
青竹社却是当时百姓乡里很常见的组织,大概有一百来户人,每逢嫁娶丧葬等事,社里的百姓都会互助出力,有点像合作互助社。到元代,编户入社就是社会的基层组织,由50户人家编成。如果说里长是政府收税,征丁的基层组织,那村社就是居民自发组成的基层组织。现在的社戏,就是这种组织活动的沿袭。唐代社的活动叫做“坐社”,敦煌文献记载了一个坐社活动通知:
p45《戊子年闰五月春座局席转帖》:
社司转帖
右缘年支春座局廗(席),次至曹保奴家。人各粟壹,面一斤,油半升。幸请诸公等,帖至,限今月十七日卯时于主人家送纳。捉二人后到,罚酒一角;全不来者,罚酒半瓮。其帖速递相分付,不得停滞。如滞帖者,准条科罚。帖周却赴(付)本司,用凭告罚。
戊子年润(闰)五月录事张[帖]。
(名单)景庆进梁继绍胡丑挞窦不藉奴……
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一场**社交活动。一般是春秋各一次。
~~分割线~~
与平康坊一路之隔的崇仁坊,赵国公府。
“今日太子回京了,此时应已经回到东宫了。”
赵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在书房里闭目养神,吐出这么一句话,兵部侍郎韩瑗紧张道:“太子回来了,有什么事要发生吗?”
“不,没有事。梁国公也知道了吗?”
“下官已差人送过消息了。”
“眼下北方平定,太子回京,圣人的心愿也只剩下一件了。”
“可是泰山封禅?”
“不错。”
“尚书大人无需忧心,那人的事,我等一直盯着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什么把柄罢了。”
“有消息马上告诉我。现在老夫进宫一趟,去外甥回来什么样了。你路上小心,莫要被人见了。”
韩瑗便告辞,他没有走大门,从侧门上了早早等候的轻车,遮住容貌悄悄的离开。
太子的车驾从长安城西开元门进城,经过义宁,金城,颁政坊,从皇城的西门安福门进来。
一进安福门,就是著名的横街,街北从西往东依次是掖庭宫,太极宫和东宫,而街南边就是唐朝朝廷的办公场所,依次是将作监,右卫,中书外省,门下外省,东宫六卫率府,更多的机关在皇城的南部依次排开。
太子李治却没有随车队前往东宫卫率所在,他是很孝顺的孩子,在太极宫的永安门便带着几个侍从,先去向李世民报道。
太极宫的所在,就是一个放大版本的唐代人的居所的布局,它基本是左右对称的。南面是横街,从西往东依次开了永安门,承天门,长乐门。承天门坐落在中轴线上。
从承天门沿着中轴线往北走,穿过太极门,这里左边坐落着中书省和舍人院,右边坐落着门下省和弘文馆。
弘文馆是当时最高的学堂,由此可见地位有多尊崇了。尚书省的办公人员可都是都进不来皇宫的。
从这里再往北走,就是太极殿了。这里正是皇帝的朝会的正殿。太极殿就是太极宫外朝的终点。从这里往北进入两仪门,就进入了内朝,也就是相当于普通人家主人居住的内院了。
但两仪门内的两仪殿,又不算真正的皇帝起居的宫殿。这里其实相当于皇帝私人社交的客厅。因为是私人宴会,所以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李世民经常和大臣们喝酒,喝完酒就写字赏给他们。有一次刘洎着急了没有抢到,就爬到御座上,等李世民一停比,就伸手抓过来。
两亿殿往北,穿过甘露门进入甘露殿,这里是第三大殿,是皇帝的书房。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一直不愿意留在东宫,宁可在李世民的甘露殿附近搭个“小房子”住。可能是害怕东宫前任主人李承乾的悲惨遭遇吧,当然也可能是父子关系真的很好。
两仪殿和两仪门之间,还有百福殿,千秋殿,万春殿和立政殿,立政殿就是长孙皇后的居所。从这里往东走是大吉殿和武德殿。武德殿接近东宫,曾经是齐王李元吉居住的地方。与之对称的西边的承乾殿则是当时李世民曾居住的地方。而甘露殿西有彩丝院,归真观。
太子李治一路穿过了数道宫门,终于来到了两仪殿外。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早已有宫人在此等着,见到李治来便道:“圣人在立政殿等殿下。”
自从长孙皇后过世以后,睹物思人,李世民很少在此停留。李治知道李世民在这里见他,定是要翻旧帐了。
踏进殿门,冷清的大殿内空荡荡的,只有正中央的一个寝床。帐帷和香烛仍旧是十年前的模样。有一个威严庞大的身影,就坐在床前一个步辇上。
“耶耶(父亲)……”李治本性流露,噗通一声跪在李世民身旁。
李世民把眼神从十年前那个寝床上移开,慈祥的着这个皮肤晒黑,倍添许多男儿气息的儿子,叹道:“你母后过世也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我一直都很孤独。长乐死了,城阳嫁了,我一直不敢让新城出嫁。我担心,一旦她们离开,就再也回不到我身边。”
“耶耶,是孩儿任性了,不该出去那么久。”
“雉儿,这些事,本来不是你要做的。这样又是何必呢,为人君主,不必凡事亲为,要懂得御使臣下。”
“耶耶,此事却只有孩儿一人能完成。不然突厥之害,一日不平,耶耶就不得去封禅。”
“我的好雉儿……”李世民张开双臂,把李治拥入怀中。“现在你可满意了,你不会再到处乱跑了吧?”
“我哪儿也不去,我要天天侍奉在耶耶身侧。”
为了上演一个软弱少年的形象,李治可说使出了全身解数。能不能糊弄过李世民,他自己心里也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