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最后一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给予足够的势力范围,扩建护卫,这几乎是郝家梦寐已经,对于朝廷或者对于朱棣来说,定南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化外之地,可是对于郝家,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交趾和定南人口如今高达两千万,汉人人丁亦是有七百万之多,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这在整个西洋,已经成为了一支超强的势力,一旦朝廷委托了这等大权,其实就相当于将整个西洋放在郝家的手里了。
自然,金陵中的人,绝大多数目光都有局限,无论暹罗交趾,在他们眼里,却是一钱不值。
这当然不是朱棣没有那种洞悉到那里的重要性,实际原因却十分简单,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以他们眼下的生产水平,根本就不足以妥善的消化掉暹罗。
暹罗距离大明足有数千里之遥,也就是说,无论是政令传达、派驻官员、派驻兵马镇守,其实都划不来,更何况即便从定南收了再多的粮赋,这沿途押解入京的损耗,也是天文数字,可能到了最后,粮赋还没到,朝廷就已经亏本了,帝国的版图,终究还是受限于生产水平,大明不可能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去倾注什么心血。
而现在的模式,倒是颇有些像是承包商,郝家就是包工头,他们做的,就是为朝廷坐镇定南和交趾,按时缴纳赋税,并且为朝廷加强在西洋的影响和控制,使朝廷没有南顾之忧。
朱棣拿出这个甜头出来。无非就是告诉郝风楼,你放心为朕办事,真要等到朕有个三长两短。你自回去谅山做你的安乐公,太子终究不是文治武功之人,你只要回了谅山,难道为了报复,当真要发动战争不成?
朱棣如此做,似也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他虽是武功赫赫,可实际上,却一直没有得到人心。这个人,当然是一个狭隘的范畴,因为在大明朝能当得起人这个字眼的,无非就是读书人和士绅而已。至于其他。连真正的公民资格都没有,武人是匹夫,是可以随意驱使的猪狗,大致和沙皇时代那些灰皮畜生之称的俄国士兵差不多。至于寻常的百姓,看上去,看上去当年太祖确实给予了他们优渥的地位,终究士农工商,这农人的地位。只在士人之下,可这其实就是个笑话。因为这些人没有任何家财,目不识丁,且绝大多数都是负债累累,连饭都吃不饱,还奢谈什么‘人’。
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是士大夫把持的,朱棣当然知道,士大夫把持的江山,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方能长治久安,才能江山永固,所以即便他可以杀方孝孺,却绝不可能抛弃‘士’,他可以龙颜震怒,诛杀几个大臣,却永远不可能埋葬所有读书人,这便是他的矛盾所在,他清楚自己的子孙,必须依靠士大夫去治理国家,也知道太子得到人心,得到读书人的支持不是什么坏事,自己的这个儿子,必定能守住家业,延续自己得之不易的社稷。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是这些人眼里的公敌,此次行刺,让他更加意识到,在这矛盾背后所潜藏的危机,所以他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遏制太子,可是又不得不对太子妥协,遏制太子,就必须用忠心耿耿的人,可是纵观这天下,又有几人能忠心耿耿?
他的身边,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读书人,这些人,早和太子穿了一条裤子,怕是有不知多少人,恨不得自己早日驾崩,而后愉快的与太子一起营造太平盛世。另外一种,即所谓的靖难功臣,这些人,有不少都是朱棣的老兄弟,是朱棣的好朋友,可是朱棣悲哀的发现,这些人,其实也未必可靠,理由说出来也是可笑,他们立了大功,功成名就,如今已有了爵位,有了田庄,膝下儿孙环绕,与大明朝共享太平,可是大明朝固然是朱棣的,可是将来,这天下终究还是太子的,眼下为皇上去遏制太子,自己这辈子,自然也没什么活头了,可是自己的儿孙,怎么办?所以他们固然能有义气,却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儿孙谋划长远一些的路,无论是朱家、张家、周家,他们往往对于朝中的诸多争斗,往往采取的是漠视的态度,恪守着中立,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两面讨好,这等心思,更让朱棣感觉到寒心。
郝风楼不同,郝风楼的性子素来大胆,况且他和太子本有仇怨,他家的家业,也在千里之外的谅山,再加上他的能力本就不俗,自是朱棣唯一拉拢的对象。
听了朱棣的话,郝风楼倒是没有扭捏,立即道:“微臣谢恩。”
………………………………………………………………………………………………………………………………………………………………………………………………………………………………………………………………………………………………………………………………
兰若寺。
一个小沙弥快步走进了禅房。
弥留之际的姚广孝此时此刻,已是陷入昏迷,可是当小沙弥低声在他耳畔说了一些话之后,那一双眼眸却陡然的张开,姚广孝的脸色晕红,在拼命咳嗽之后,道:“咳咳……咳咳……成了……看来是成了,不过这份礼,却还不够,还有一堂课,却还需要给他上一上,他终究年轻,不知痛打落水狗的道理……咳咳……这是最后一课,但愿他知道什么叫做除恶务尽,什么叫斩尽杀绝……你……你去给春生传令吧,去……”
这里的小沙弥,一辈子都不可能离开紫金山,离不开兰若寺,说是沙弥,不如说是神武卫的人,这些年,神武卫的中枢都在兰若寺,也就使得神武卫的经营,绝大多数,都受姚广孝的影响。
小沙弥点了点头,快步离去。
姚广孝已经真正的不成了,他脸上却是露出微笑,这个笑容,并不曾带着痛苦,反而是知足。
他曾运筹帷幄,创造了时势,改变了整个大明的方向,而现在,即便是现在,即便是在他垂垂老矣,接近油尽灯枯的几年,他却依旧要为这个天下,为这天下的芸芸众生,再一次改变方向,世人数十年乃至于数百年的命运,居然都如棋子一般,任他摆布,他一个念想,乃至于一个谐趣的怪诞想法,都可改变无数个人,去影响每一个家族的兴衰,每一个人的生死荣辱。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就在这小小的禅房里,这不起眼的和尚,在露出了最后一个微笑的时候,终于真正的闭上了眼睛,世界清净了,可是整个天下,却仿佛如一个被他改变了轨道的火车头,重新又一次调整了方向,它会往何处去,又会有何改变,是太平盛世,是皇道乐土,又或者,是处处蕴藏着杀戮,是无数人颠沛流离,是人命如草介,这些,和尚从不去想,他只下棋,下棋是他的乐趣,他一辈子,只深谙此道,关心的也只是这个局,棋子的命运,离他太远太远。
正如一个在花园里放火的孩童,这只是他的乐趣,他的乐趣只在于玩火,可是在园中无数虫蚁,与他何干,他看不到,看不到,就不会有悲天怜悯,因为他只负责放火,在火中寻到乐趣,享受一时的欢愉。
…………………………………………………………………………………………………………………………………………………………………………………………………………………………………………………………………………………………………………
作为一个纵火份子的姚广孝已然仙去,可就在一个时辰之后,京师居然起火了。
东宫库房燃起大火,火势惊人,东宫之内,无数人乱作了一团,连太子朱高炽,也是大吃一惊,在众多护卫和宫人的拥簇下,火速远离了火点,其实这个火势,相比于寻常的大火,未必是大,因为这个火,只不过烧毁了几栋的屋宇,只不过烧掉了半边的庭院,可是引发的混乱和遐想,却是惊人。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陛下遇刺,而现在,竟连太子也已‘遇刺’了,太子殿下可谓惊魂未定,其他宫人和护卫亦是心有余悸。护卫们四处缉拿刺客,得到的,却不过是几具烧焦和不可辨认的尸首,显然,这里有故意纵火的痕迹,可是纵火者是谁,又是天知道的事。
若是以往,这个消息,当然会引来不小的震动,可是现在,却又大大不同了,于是立即有人火速入宫禀报,而在暖阁里,天子还在与郝风楼商谈‘宫禁防备’之事,那蹑手蹑脚的太监上气不接下气的拜倒在暖阁里,将东宫的情况说了出来。
朱棣的脸色,没有任何的反应。(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给予足够的势力范围,扩建护卫,这几乎是郝家梦寐已经,对于朝廷或者对于朱棣来说,定南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化外之地,可是对于郝家,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交趾和定南人口如今高达两千万,汉人人丁亦是有七百万之多,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这在整个西洋,已经成为了一支超强的势力,一旦朝廷委托了这等大权,其实就相当于将整个西洋放在郝家的手里了。
自然,金陵中的人,绝大多数目光都有局限,无论暹罗交趾,在他们眼里,却是一钱不值。
这当然不是朱棣没有那种洞悉到那里的重要性,实际原因却十分简单,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以他们眼下的生产水平,根本就不足以妥善的消化掉暹罗。
暹罗距离大明足有数千里之遥,也就是说,无论是政令传达、派驻官员、派驻兵马镇守,其实都划不来,更何况即便从定南收了再多的粮赋,这沿途押解入京的损耗,也是天文数字,可能到了最后,粮赋还没到,朝廷就已经亏本了,帝国的版图,终究还是受限于生产水平,大明不可能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去倾注什么心血。
而现在的模式,倒是颇有些像是承包商,郝家就是包工头,他们做的,就是为朝廷坐镇定南和交趾,按时缴纳赋税,并且为朝廷加强在西洋的影响和控制,使朝廷没有南顾之忧。
朱棣拿出这个甜头出来。无非就是告诉郝风楼,你放心为朕办事,真要等到朕有个三长两短。你自回去谅山做你的安乐公,太子终究不是文治武功之人,你只要回了谅山,难道为了报复,当真要发动战争不成?
朱棣如此做,似也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他虽是武功赫赫,可实际上,却一直没有得到人心。这个人,当然是一个狭隘的范畴,因为在大明朝能当得起人这个字眼的,无非就是读书人和士绅而已。至于其他。连真正的公民资格都没有,武人是匹夫,是可以随意驱使的猪狗,大致和沙皇时代那些灰皮畜生之称的俄国士兵差不多。至于寻常的百姓,看上去,看上去当年太祖确实给予了他们优渥的地位,终究士农工商,这农人的地位。只在士人之下,可这其实就是个笑话。因为这些人没有任何家财,目不识丁,且绝大多数都是负债累累,连饭都吃不饱,还奢谈什么‘人’。
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是士大夫把持的,朱棣当然知道,士大夫把持的江山,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方能长治久安,才能江山永固,所以即便他可以杀方孝孺,却绝不可能抛弃‘士’,他可以龙颜震怒,诛杀几个大臣,却永远不可能埋葬所有读书人,这便是他的矛盾所在,他清楚自己的子孙,必须依靠士大夫去治理国家,也知道太子得到人心,得到读书人的支持不是什么坏事,自己的这个儿子,必定能守住家业,延续自己得之不易的社稷。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是这些人眼里的公敌,此次行刺,让他更加意识到,在这矛盾背后所潜藏的危机,所以他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遏制太子,可是又不得不对太子妥协,遏制太子,就必须用忠心耿耿的人,可是纵观这天下,又有几人能忠心耿耿?
他的身边,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读书人,这些人,早和太子穿了一条裤子,怕是有不知多少人,恨不得自己早日驾崩,而后愉快的与太子一起营造太平盛世。另外一种,即所谓的靖难功臣,这些人,有不少都是朱棣的老兄弟,是朱棣的好朋友,可是朱棣悲哀的发现,这些人,其实也未必可靠,理由说出来也是可笑,他们立了大功,功成名就,如今已有了爵位,有了田庄,膝下儿孙环绕,与大明朝共享太平,可是大明朝固然是朱棣的,可是将来,这天下终究还是太子的,眼下为皇上去遏制太子,自己这辈子,自然也没什么活头了,可是自己的儿孙,怎么办?所以他们固然能有义气,却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儿孙谋划长远一些的路,无论是朱家、张家、周家,他们往往对于朝中的诸多争斗,往往采取的是漠视的态度,恪守着中立,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两面讨好,这等心思,更让朱棣感觉到寒心。
郝风楼不同,郝风楼的性子素来大胆,况且他和太子本有仇怨,他家的家业,也在千里之外的谅山,再加上他的能力本就不俗,自是朱棣唯一拉拢的对象。
听了朱棣的话,郝风楼倒是没有扭捏,立即道:“微臣谢恩。”
………………………………………………………………………………………………………………………………………………………………………………………………………………………………………………………………………………………………………………………………
兰若寺。
一个小沙弥快步走进了禅房。
弥留之际的姚广孝此时此刻,已是陷入昏迷,可是当小沙弥低声在他耳畔说了一些话之后,那一双眼眸却陡然的张开,姚广孝的脸色晕红,在拼命咳嗽之后,道:“咳咳……咳咳……成了……看来是成了,不过这份礼,却还不够,还有一堂课,却还需要给他上一上,他终究年轻,不知痛打落水狗的道理……咳咳……这是最后一课,但愿他知道什么叫做除恶务尽,什么叫斩尽杀绝……你……你去给春生传令吧,去……”
这里的小沙弥,一辈子都不可能离开紫金山,离不开兰若寺,说是沙弥,不如说是神武卫的人,这些年,神武卫的中枢都在兰若寺,也就使得神武卫的经营,绝大多数,都受姚广孝的影响。
小沙弥点了点头,快步离去。
姚广孝已经真正的不成了,他脸上却是露出微笑,这个笑容,并不曾带着痛苦,反而是知足。
他曾运筹帷幄,创造了时势,改变了整个大明的方向,而现在,即便是现在,即便是在他垂垂老矣,接近油尽灯枯的几年,他却依旧要为这个天下,为这天下的芸芸众生,再一次改变方向,世人数十年乃至于数百年的命运,居然都如棋子一般,任他摆布,他一个念想,乃至于一个谐趣的怪诞想法,都可改变无数个人,去影响每一个家族的兴衰,每一个人的生死荣辱。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就在这小小的禅房里,这不起眼的和尚,在露出了最后一个微笑的时候,终于真正的闭上了眼睛,世界清净了,可是整个天下,却仿佛如一个被他改变了轨道的火车头,重新又一次调整了方向,它会往何处去,又会有何改变,是太平盛世,是皇道乐土,又或者,是处处蕴藏着杀戮,是无数人颠沛流离,是人命如草介,这些,和尚从不去想,他只下棋,下棋是他的乐趣,他一辈子,只深谙此道,关心的也只是这个局,棋子的命运,离他太远太远。
正如一个在花园里放火的孩童,这只是他的乐趣,他的乐趣只在于玩火,可是在园中无数虫蚁,与他何干,他看不到,看不到,就不会有悲天怜悯,因为他只负责放火,在火中寻到乐趣,享受一时的欢愉。
…………………………………………………………………………………………………………………………………………………………………………………………………………………………………………………………………………………………………………
作为一个纵火份子的姚广孝已然仙去,可就在一个时辰之后,京师居然起火了。
东宫库房燃起大火,火势惊人,东宫之内,无数人乱作了一团,连太子朱高炽,也是大吃一惊,在众多护卫和宫人的拥簇下,火速远离了火点,其实这个火势,相比于寻常的大火,未必是大,因为这个火,只不过烧毁了几栋的屋宇,只不过烧掉了半边的庭院,可是引发的混乱和遐想,却是惊人。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陛下遇刺,而现在,竟连太子也已‘遇刺’了,太子殿下可谓惊魂未定,其他宫人和护卫亦是心有余悸。护卫们四处缉拿刺客,得到的,却不过是几具烧焦和不可辨认的尸首,显然,这里有故意纵火的痕迹,可是纵火者是谁,又是天知道的事。
若是以往,这个消息,当然会引来不小的震动,可是现在,却又大大不同了,于是立即有人火速入宫禀报,而在暖阁里,天子还在与郝风楼商谈‘宫禁防备’之事,那蹑手蹑脚的太监上气不接下气的拜倒在暖阁里,将东宫的情况说了出来。
朱棣的脸色,没有任何的反应。(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