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大动3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会开始!”
随着刘若愚悠长高亢的喊声,五日一次的早朝开始了。
“今日早朝主题,商议左都御史、大理寺卿、警部尚书、河北巡抚等诸多职位人选。”看着下面肃穆站立的百官,刘若愚不疾不徐的宣布了今天的主题。
从元宵过后的恢复办公,到今天三月初一,早朝也举行了几次了,一些新的规矩已经慢慢约定成俗,定了下来。
朝会主题是每天要讨论商议的事情,这个由内阁前一天下发到各部去,然后让百官们自己决议,于第二天提出来。
虽说内给如今成了中央政府,但权力在天启的压制下,也没那么大,只能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像巡抚尚书左都御史这类的二品高官,只能皇帝来做决定。
而这些事情,朱由校更喜欢用在早朝上讨论,哪怕这些事已经心中有数,早有定论。这是他行使皇帝权威的方法,或许也是受到了后世喜欢开会习惯的影响,重大的事情还是要在全体大会上提出。
“早朝开始,百官安坐。”念完主题后,刘若愚开始了早朝的程序。
轰隆一声嘈杂的声音后,所有官员都坐了下去,大殿中再怎么铺了地毯,声音还是有的,不过很快,声音就迅速的小了下去,然后消失。
所有官员都正襟危坐,等着朝会按照以往的程序进行。每次早朝虽然都有主题,这主题也是今天讨论的重点,但却不是直接进入的,之前还有一些例行的工作汇报。
首先就是首辅汇报工作。
内阁彻底成为了中央政务中枢,地方的公文也都是送往这里,再有内阁分派下去,六部的工作情况也是如此,具都要汇总到内阁。
所有的政务信息,内阁最为清楚了,因而每次早朝时,都要进行一番大致的报告,让底下的官员了解各项政务的进行情况,同时还会通报接下来的工作,让各部门做好准备。
作为内阁首辅,这项工作自然是中阁大学士李汝华来进行的,之间老人家有些虚弱的站了其,拿着报告,一字一顿的念着,他人虽然年纪大了,但说话声音还是很清晰的,音调也大,在大殿特殊的结构下,让每个官员都能听清。
“警部基本组建完毕,人员和场地已经到位。京师警察局也设立完毕,捕快和场地已经交割完毕………”李汝华简洁无比的汇报着工作,每一条只有个完成状况,更具体的就没了。
不过各个官员依然认真的听着,从这些简单的动态当中,聪明人能够了解帝国的动态,同时这也是培养一种大局观的好方法,任何一个有志于仕途的人都不会对这些东西轻忽。
五名内阁大学士一字并排,坐在百官的最前列,在中阁大学士之下,以东南西北的顺序排列着。这几人也是面无表情,一脸严肃端庄的样子。
“陛下,老臣汇报完毕。”李汝华行了一礼,便坐了回去。
随后,便是各部尚书汇报工作,他们一一起身,也是用简洁的语言,三言两语的说明自己部门工作进展的情况。
随着这两步的进行,整个大明帝国的情况霎时间历历在目,哪里发生了什么,最近帝国有什么新的举措,都一清二楚,庞大的地域仿佛出现在百官面前,让他们清楚明白。
“事毕,进入主题。”刘若愚又扯着嗓子喊了一句。
这句话一出口,在前排的那些高官们瞬时间身体抖了下,整个人都精神起来,这个才是今天早朝的正餐。
“请首辅发言。”刘若愚按照既定的程序开始。
“老臣并无良好人选,请陛下定夺。”李汝华起身行了一礼,便又做下去。
“老狐狸!”
看到这一幕,其他几个内阁大学士以及各部尚书都是心中暗骂一声,李汝华年岁已大,他如今的策略就是维稳,直到自己安全退休,要知道,在皇帝定下的内阁规章里面,可是有首辅辞职这一项,当国家出现巨大问题时,首辅是要背锅的。
当了第一任宰相后,自己的名声怎么也会在史书上有名,这就够了,其他的他人老了,也不在奢求,只要不是第一任背锅宰相李汝华就心满意足。至于皇帝交待的各种变革事宜,他全都以锻炼年轻人的名义,甩给了四名大学士。
他自己只做些盖章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其他的一律不沾,就算是皇帝询问,他也几乎不提,一句皇帝定夺就了事。
对于李汝华的表现,朱由校丝毫不以为,当初决定以他为第一人首辅时,就有这方面的考量,第一届内阁班子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是自己改革步伐最大的时候,哪怕选一个平庸的首辅,也不要选个能力强,但总和皇帝对着干的。不然工作开展不了。
这种情况下,年级大到快退休的李汝华进入了朱由校的眼线。
朱由校视线越过李汝华后,停留在孙承宗身上,也许他会给自己一点建议。对于这几个二品大员的人选,朱由校也不好确定,毕竟他身上只有技术资料,没有这个时代官员的履历表。
至于吏部中的考评表,不提也罢,和他关注点根本就不是一个标准,根本不能作为官员能力的参考。
“臣举荐李邦华为河北巡抚。”孙承宗开口说了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个名字确实让朱由校一愣,他回忆了一下,确定自己没在当朝官职列表上看到过这个人。
好在,这个疑问他没有持续很久,孙承宗很快就解释道,“李邦华,字孟暗,江西吉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现为山东参议。”
原来是个地方官,朱由校稍微释然,不过这看孙承宗这简单介绍的样子,他还是不明白这个人的具体情况。不过他也不急,等下自然有资料送过来。
孙承宗之后是南阁大学士崔景荣,他之前是兵部尚书,这次举荐的是大理寺少卿李若星,至于官位,自然瞄准的是大理寺卿。
【作者题外话】:继续防洪去了,困。
“朝会开始!”
随着刘若愚悠长高亢的喊声,五日一次的早朝开始了。
“今日早朝主题,商议左都御史、大理寺卿、警部尚书、河北巡抚等诸多职位人选。”看着下面肃穆站立的百官,刘若愚不疾不徐的宣布了今天的主题。
从元宵过后的恢复办公,到今天三月初一,早朝也举行了几次了,一些新的规矩已经慢慢约定成俗,定了下来。
朝会主题是每天要讨论商议的事情,这个由内阁前一天下发到各部去,然后让百官们自己决议,于第二天提出来。
虽说内给如今成了中央政府,但权力在天启的压制下,也没那么大,只能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像巡抚尚书左都御史这类的二品高官,只能皇帝来做决定。
而这些事情,朱由校更喜欢用在早朝上讨论,哪怕这些事已经心中有数,早有定论。这是他行使皇帝权威的方法,或许也是受到了后世喜欢开会习惯的影响,重大的事情还是要在全体大会上提出。
“早朝开始,百官安坐。”念完主题后,刘若愚开始了早朝的程序。
轰隆一声嘈杂的声音后,所有官员都坐了下去,大殿中再怎么铺了地毯,声音还是有的,不过很快,声音就迅速的小了下去,然后消失。
所有官员都正襟危坐,等着朝会按照以往的程序进行。每次早朝虽然都有主题,这主题也是今天讨论的重点,但却不是直接进入的,之前还有一些例行的工作汇报。
首先就是首辅汇报工作。
内阁彻底成为了中央政务中枢,地方的公文也都是送往这里,再有内阁分派下去,六部的工作情况也是如此,具都要汇总到内阁。
所有的政务信息,内阁最为清楚了,因而每次早朝时,都要进行一番大致的报告,让底下的官员了解各项政务的进行情况,同时还会通报接下来的工作,让各部门做好准备。
作为内阁首辅,这项工作自然是中阁大学士李汝华来进行的,之间老人家有些虚弱的站了其,拿着报告,一字一顿的念着,他人虽然年纪大了,但说话声音还是很清晰的,音调也大,在大殿特殊的结构下,让每个官员都能听清。
“警部基本组建完毕,人员和场地已经到位。京师警察局也设立完毕,捕快和场地已经交割完毕………”李汝华简洁无比的汇报着工作,每一条只有个完成状况,更具体的就没了。
不过各个官员依然认真的听着,从这些简单的动态当中,聪明人能够了解帝国的动态,同时这也是培养一种大局观的好方法,任何一个有志于仕途的人都不会对这些东西轻忽。
五名内阁大学士一字并排,坐在百官的最前列,在中阁大学士之下,以东南西北的顺序排列着。这几人也是面无表情,一脸严肃端庄的样子。
“陛下,老臣汇报完毕。”李汝华行了一礼,便坐了回去。
随后,便是各部尚书汇报工作,他们一一起身,也是用简洁的语言,三言两语的说明自己部门工作进展的情况。
随着这两步的进行,整个大明帝国的情况霎时间历历在目,哪里发生了什么,最近帝国有什么新的举措,都一清二楚,庞大的地域仿佛出现在百官面前,让他们清楚明白。
“事毕,进入主题。”刘若愚又扯着嗓子喊了一句。
这句话一出口,在前排的那些高官们瞬时间身体抖了下,整个人都精神起来,这个才是今天早朝的正餐。
“请首辅发言。”刘若愚按照既定的程序开始。
“老臣并无良好人选,请陛下定夺。”李汝华起身行了一礼,便又做下去。
“老狐狸!”
看到这一幕,其他几个内阁大学士以及各部尚书都是心中暗骂一声,李汝华年岁已大,他如今的策略就是维稳,直到自己安全退休,要知道,在皇帝定下的内阁规章里面,可是有首辅辞职这一项,当国家出现巨大问题时,首辅是要背锅的。
当了第一任宰相后,自己的名声怎么也会在史书上有名,这就够了,其他的他人老了,也不在奢求,只要不是第一任背锅宰相李汝华就心满意足。至于皇帝交待的各种变革事宜,他全都以锻炼年轻人的名义,甩给了四名大学士。
他自己只做些盖章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其他的一律不沾,就算是皇帝询问,他也几乎不提,一句皇帝定夺就了事。
对于李汝华的表现,朱由校丝毫不以为,当初决定以他为第一人首辅时,就有这方面的考量,第一届内阁班子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是自己改革步伐最大的时候,哪怕选一个平庸的首辅,也不要选个能力强,但总和皇帝对着干的。不然工作开展不了。
这种情况下,年级大到快退休的李汝华进入了朱由校的眼线。
朱由校视线越过李汝华后,停留在孙承宗身上,也许他会给自己一点建议。对于这几个二品大员的人选,朱由校也不好确定,毕竟他身上只有技术资料,没有这个时代官员的履历表。
至于吏部中的考评表,不提也罢,和他关注点根本就不是一个标准,根本不能作为官员能力的参考。
“臣举荐李邦华为河北巡抚。”孙承宗开口说了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个名字确实让朱由校一愣,他回忆了一下,确定自己没在当朝官职列表上看到过这个人。
好在,这个疑问他没有持续很久,孙承宗很快就解释道,“李邦华,字孟暗,江西吉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现为山东参议。”
原来是个地方官,朱由校稍微释然,不过这看孙承宗这简单介绍的样子,他还是不明白这个人的具体情况。不过他也不急,等下自然有资料送过来。
孙承宗之后是南阁大学士崔景荣,他之前是兵部尚书,这次举荐的是大理寺少卿李若星,至于官位,自然瞄准的是大理寺卿。
【作者题外话】:继续防洪去了,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