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官 > 5.军队须回商

5.军队须回商

作者:幸运的苏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众人如此的反应也属正常,因官田、公廨田和职田等,在官员的眼中向来属于和俸料钱地位对等的“福利”,如果全部把它们授予民众当永业田,那么官员的心中就会惶惶。

    可高岳却不这么看。

    所谓官田,即是官府所属的田产,有驿田、亭田、宴设田等。

    公廨田分为“京司公廨田”和“外司公廨田”,朝廷给台省各官司都分配了田产,这便是公廨田,比如司农寺有二十六顷田,大理寺有十二顷田,光禄寺、太仆寺和秘书省有九顷田,这些都属京司,整个京司的公廨田共有五百五十二顷;当然地方上也有公廨田,即“外司公廨田”,从大都督府的四十顷标准,到下县的六顷,依次有差。

    职田最为特殊,它其实是官禄的一部分,按照官员不同品级分配,生产出来的粮食,当然部分(不是全部)归所有的官员享有。

    这三种田产,无一例外都是采用的租佃制,有时官府还占有百姓用的徭役来耕作它们,而随着时代发展,正如刘德室所汇报的那般,而今三种田产全都经营不善,佃户逃避,田地抛荒,产出低得可怜。

    所以高岳索性对众人说,与其强逆,不如顺应潮流:

    “将兴元府当州所有公廨田、官田、驿田、职田给予百姓为永业,随后这些田地登记在簿后,依正税规定纳税,每亩地加七合的税米,一分的税草就行。”

    也即是说,诸色的公田,全部给百姓为产业,那么百姓对待自己的产业经营得自然尽力,其后对这些公田按公制征税,不过每亩加征七合的粟米(一石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为十合),及一分的税草,这样来保障公田产出的同时,也能稳定地获取收入。

    公田这个包袱,高岳是彻底扔了,可他却把兴元府“回易”、“回商”抓得更紧,此刻他直接对刘德室说,“这两年,兴元府商市里所得的条租、除陌钱,大约有十数万贯钱?”

    刘德室回答说是。

    “那用这笔钱,沿兴元府城南墙临汉川处,增修转输厅、邸舍、商肆、楼店,扩增我兴元府对诸道的回商、回易。”

    听到这话,几位县令无不比先前更加愕然,可高岳下面的话更是语出惊人:“韦平兄,你随后支会兵马使高固,和中虞侯郭再贞,在白草军、淮西新营当中挑选批眼疾手快、心思活络的押官、牙兵、小校之类的,把新增的这些邸肆交给他们掌管,从兴元府本地或其他地方得到的好货物,再交给他们送到其他方道去售卖,从中得利助军。”

    高岳说的,便是“回商”,即节度使直接让麾下军人出去做买卖。

    而“回易”其实也在高岳的话里头,节度使修邸舍,供来往商贾囤货所用,从中抽取费用,便是“回易”。

    以前高岳在百里城营田时,搞邸肆还是遮遮掩掩,外面蒙层“商用”的马甲,可现在他就毫不避讳了。

    甚至连刘德室都劝诫说:“少尹,大历五年时先睿文圣武皇帝(代宗)就曾在制文里要求,诸司使回易,一切并停;大历十二年今圣主刚刚践祚时,即下诏禁毁诸道各镇于扬州陈少游处所置的邸肆。二代天子的圣意再清楚不过,军队一律不准回易、回商啊!”

    高岳笑起来,笑芳斋兄不知“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同棚于淮南幕府里为支度官的顾秀早就告诉我,陈少游在建中二年后,就悄悄增修了扬州东关街,邸肆数量比禁毁前更加一倍,如此大好形势,我兴元府岂能甘于人后。你觉得本尹煞费苦心,用桔槔凿毁涝、净二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想把兴元府里的好东西给售卖出去,富民赡军,稳定局势,精锐军器,这样才能为圣主守土拓疆,不是吗!”

    这番话,说得刘德室等人也哑口无言。

    就这样,兴元府的首次“县令集体会议”便在护国寺圆满落下了帷幕,会议达成两个微小目标:

    兴元府各司各县诸色公田,统一无偿授予百姓耕殖,记为百姓的永业,每年按规定缴两税斛斗米;

    兴元府军队,一律要经商的说。

    等到晚膳结束后,诸人索性就留宿于寺中一晚,就着满天垂着的星斗,和山间刮来的习习凉风,摇着蒲扇,各自躺在绳床上,和明玄等数位僧侣一道,畅谈着志向理想,或朝野故实,或佛经变文。

    他们当中,除去刘德室和明玄年龄较大外,其余的包括高岳在内,其实都是特别年轻的俊杰。

    高岳能在三十二岁时,就任兴元少尹,检校台省头司郎中,已是超人的成就。

    所以口才最好的韦执谊便对他特别崇拜,并也雄心勃勃,称要在三十岁后,也要取得和高少尹相同的成就。

    众人欢声笑语不断......

    次日,从护国寺那里回来就坐衙处断公事的高岳,被长史韦平给找到,接着两人踱到府堂的东轩下,在那里韦平小声对高岳说,凤州那边韦皋递送来消息——陛下派来的中使霍忠唐正沿着兴州略阳,往兴元府而来。

    高岳颔首,“七郎在出京师后,就在驿站里给我送来消息。”

    接着高岳就问韦平,还做出个手势,“城武这次,给了霍七郎多少进奉?”

    韦平轻咳两声,望望四下,随即举起两个指头,“两万贯,城武还对霍忠唐说,明年他的进奉要涨到两万五千贯。”

    吓!韦皋这家伙,辖境也就凤州、兴州两地而已,经济比自己还穷,居然眼都不眨,就给皇帝中使两万贯的进奉——霍忠唐一路跑来,就是代理李适来“宣索”的,即要求地方各节帅、廉使额外临时上贡,而地方上给的钱,全部都要入李适的私库,像韦皋这样的,答应每年按时给钱的,便是“进奉”。

    韦皋啊韦皋,你也真是个会来事的。

    韦平还告诉高岳说,韦皋在进奉后,霍忠唐特别满意,于是韦皋也很直接,告诉霍忠唐,“只要圣主可皋镇淮南,每年进奉钱能到三十万贯。”

    “啧。”高岳捻起手指,摸了摸自己的一字胡。

    他又问韦平,泾原和凤翔呢?

    得到的回答是,泾原的留后刘海宾给了一万贯,凤翔的段秀实也给了两万贯,至于周围的邠宁、渭北、朔方都进奉不等,他岳父崔宁更是给了三万贯钱。

    “连段太尉都!”高岳万万没想到,段秀实也不得不屈从这种宣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