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庆 元 党 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渐升级压制论争
仿元佑诏籍伪学
谢渊明在信州已满四年,升任知绍兴府,离别之时,辛弃疾前来送行。酒酣耳热之时,谈起朝堂政事。
本亮老弟,现在朝堂怎么啦,斗来斗去,乱哄哄的,一会儿伪学,一会儿又是逆党,到底怎么回事?
稼轩兄,说起来话就长啦。在绍熙内禅中,赵汝愚和韩侂胄联手,嘉王即位登基,二人都因此得以擢升,这个你是知道的。
但是姓韩的不满意,姓赵的又不予满足,矛盾就出来了。留正出朝后,赵成了首相,又重用了一批有学养的官员和朱熹的道学门徒,好象形成人才济济、励精图治的局面。
可是韩呢,也不是凡人,他自小出入宫廷,与皇家有重多的联系,还在阁门司供职数年,因此新皇上特别信任他。依仗着这一层关系,韩进行反击。将道学定为伪学,并以此搜罗赵汝愚、朱熹门下的知名之士。起用吴伯刚、胡英元为台谏。李石章弹劾赵有不臣之心,吴伯刚上奏说,赵汝愚是伪学泛滥的罪魁;胡又列举赵汝愚有十不逊之罪,并累及徐平阳。此时,刘德秀弹劾留正荐用伪党,留正被罢退。吏部尚书叶翥让吏部侍郎李思上疏议论伪学,李思不愿意,韩胄就提升叶翥为执政而免倪思的官。韩侂胄被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当时台谏官都上书攻击伪学,但害怕清正的言论,不想明显地指斥朱熹。沈光祖在韩的怂恿下,拟定了弹劾朱的奏章,奏章还未发,就调出了御史台,监察御史胡英元与朱熹有过节,就将沈的奏章拿过来,略加修改,直接递了上去。就这样,赵汝愚、朱熹、徐平阳、彭自寿等都被驱逐出京,京城和地方上的官员,凡为他们说话的,都被罢职贬官。
赵汝愚倒了,韩侂胄得胜了,那就到此为止吧,还斗什么呢?
自赵朱二人被罢出朝,朝野反对之声不绝,就连太学生都伏阙上书。赵汝愚暴死衡州,其棺柩归葬故里江西余干,所经之地,父老乡亲都在道旁焚香泣拜。萍乡全城的老百姓用竹枝把纸钱挑挂门前,灵车行经时便焚化纸钱,整个萍乡城为之烟焰蔽空。甚至远在四川、福建的深山穷谷,寡妇稚子闻讣莫不愤叹,以至流涕。
讣闻传到临安,正直人士不顾高压淫威,多为挽章,私相吊哭,至大书揭于都城观阙之上”。大内宫墙外与行在城门下,几乎每天都有悼念诗文张贴出来。流传最广的是太学生敖陶孙在临安酒楼上的一首题诗。
这首诗是怎么写的?
左手旋乾右转坤,如何群小咨流言?
狼胡无地居姬旦,鱼腹终天吊屈原。
一死固知公所欠,孤忠幸有史长存。
九原若见韩忠献,休说渠家末代孙!
辛弃疾明白了,诗篇肯定赵汝愚扭转危局的定策之功,将其比作辅佐成王的周公,被怀王贬逐的屈原,痛斥韩侂胄之丑行,说他将无颜面去见其先祖。这最末一句,触动了这位纠纠武夫的神经。
前年秋,明确宣布:朱熹的理学为伪学,朱熹及其门徒等为伪党。并规定,伪学之党,不得在朝差遣,科举考试中也不得涉及伪学内容,凡引用的一律不予录取,及第人员任职时,均应申明不在伪党之列。
要求官员迁转、学生科考时必须具结表态,如是伪学,甘伏朝典;继而又将“伪党”升格为“逆党”,
去年夏天,朝敢大夫刘三杰入朝奏对,说先前的伪党,现在变成了逆党。韩听后十分高兴,当天就任命刘三杰为右正言;绵州知事王礼献计说,应命令省部登记伪学姓名;司农寺少卿姚愈请求下诏严禁伪学,二人都因此升官。施康年、邓友龙、林采都因为攻击伪学而久任台谏官,而张釜、张岩、程松也因此而升为执政。
朝廷模仿元佑党人碑,诏籍伪学,列籍五十九人,一并生罪。这五十九人中,宰执以赵汝愚为首,宰执以下至待制等侍从官员,朱熹占先,武官有皇甫斌,其他文官刘光祖领衙,士人以杨宏中为头。
你有五十九人名单吗。
有,我叫人拿给你看。
人员姓名之后,是之前职差和出生籍贯。
宰執四人:趙汝愚(右丞相饶州),留正(少保观文殿大学士泉州),王蔺(观文殿学士知潭州庐江),周必大(少傳,观文殿大学士吉州)。
待制已上十三人:朱熹(焕章阁待制兼侍制建宁),徐谊(权工部侍郎温州),彭龟年(吏部侍郎台州),陈傅良(中书舍人兼侍读兼直学士院温州),薛叔似(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永嘉),章颖(权兵部侍郎兼侍讲婺州),郑湜(权刑部侍郎福州),楼钥(权吏部尚书明州),林大中(吏部侍郎婺州),黄由(权礼部尚书平江),黄黼(权兵部侍郎临安),何异(权礼部侍郎抚州),孙逢吉(权吏部侍郎吉州)。
余官三十一人:刘光祖(起居郎兼侍读CD),吕祖俭(太府寺丞婺州),叶适(太府少卿总领淮东财赋温州),楊芳(秘书郎汀州),项安世(校书郎荆南),沈有开(起居郎常州),曽三聘(知郢州临江军),游仲鸿(军器监簿果州),吴猎(监察御史潭州),李祥(国子监祭酒常州),杨简(国子博士明州),赵汝谠(添差监左西库),赵汝琰(前淮西安抚司推官),陈岘(校书郎温州),范仲黼(著作郎兼权礼部郎官CD),汪逵(国子司业信州),孙元卿(国子博士),袁燮(太学博士眀州),陈武(国子正温州),田澹(宗正丞兼权工部郎官南剑),黄度(右正言绍兴),詹体仁(太府卿),蔡幼学(福建提举温州),黄灝(浙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周南(池州教授平江)吴柔胜(新嘉兴府教授宣州),李植(校书郎蜀),王厚之(直显谟阁江东提刑紹兴),孟浩(知湖州袁州),赵巩(秘阁修撰知扬州)
白炎震(新通判CD府普州)。
武臣三人:皇甫斌(池州都统制),范仲壬(知金州),张致远(江西兵马钤辖南剑)。
太学生六人:杨宏中,周端朝,张道,林仲鳞,蒋傅,徐范。
士人二人:蔡元定,吕祖泰。
据我所知,这其中不全是道学之人。
然也,只要是为赵朱等人说话,反对韩侂胄一派的,都在上面。
这个韩太尉呀,缺乏宰相应有的肚量和必要的政治智慧。
何以见得?
一个人无论怎么做,都不会令所有人满意,尤其是官员,即便是皇上支持,也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这个时候作为当权者,千万不要当刺猬,谁反对刺谁。尤其不能把矛头指向一类人,一个学派,更不能是流传千年的儒家道统。只要不影响大局,谁愿意说,就让他去说吧。是非自有公道,你把事情做好了,谣言不攻自破。我可以断言,搞的这个党禁,将会给这个韩太尉带来不可估量的恶果。
稼轩说的极是。听说你认识姓韩的。
前几年,来铅山宣旨认识的,后来在京也见过两次,没有什么个人交往。
渐升级压制论争
仿元佑诏籍伪学
谢渊明在信州已满四年,升任知绍兴府,离别之时,辛弃疾前来送行。酒酣耳热之时,谈起朝堂政事。
本亮老弟,现在朝堂怎么啦,斗来斗去,乱哄哄的,一会儿伪学,一会儿又是逆党,到底怎么回事?
稼轩兄,说起来话就长啦。在绍熙内禅中,赵汝愚和韩侂胄联手,嘉王即位登基,二人都因此得以擢升,这个你是知道的。
但是姓韩的不满意,姓赵的又不予满足,矛盾就出来了。留正出朝后,赵成了首相,又重用了一批有学养的官员和朱熹的道学门徒,好象形成人才济济、励精图治的局面。
可是韩呢,也不是凡人,他自小出入宫廷,与皇家有重多的联系,还在阁门司供职数年,因此新皇上特别信任他。依仗着这一层关系,韩进行反击。将道学定为伪学,并以此搜罗赵汝愚、朱熹门下的知名之士。起用吴伯刚、胡英元为台谏。李石章弹劾赵有不臣之心,吴伯刚上奏说,赵汝愚是伪学泛滥的罪魁;胡又列举赵汝愚有十不逊之罪,并累及徐平阳。此时,刘德秀弹劾留正荐用伪党,留正被罢退。吏部尚书叶翥让吏部侍郎李思上疏议论伪学,李思不愿意,韩胄就提升叶翥为执政而免倪思的官。韩侂胄被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当时台谏官都上书攻击伪学,但害怕清正的言论,不想明显地指斥朱熹。沈光祖在韩的怂恿下,拟定了弹劾朱的奏章,奏章还未发,就调出了御史台,监察御史胡英元与朱熹有过节,就将沈的奏章拿过来,略加修改,直接递了上去。就这样,赵汝愚、朱熹、徐平阳、彭自寿等都被驱逐出京,京城和地方上的官员,凡为他们说话的,都被罢职贬官。
赵汝愚倒了,韩侂胄得胜了,那就到此为止吧,还斗什么呢?
自赵朱二人被罢出朝,朝野反对之声不绝,就连太学生都伏阙上书。赵汝愚暴死衡州,其棺柩归葬故里江西余干,所经之地,父老乡亲都在道旁焚香泣拜。萍乡全城的老百姓用竹枝把纸钱挑挂门前,灵车行经时便焚化纸钱,整个萍乡城为之烟焰蔽空。甚至远在四川、福建的深山穷谷,寡妇稚子闻讣莫不愤叹,以至流涕。
讣闻传到临安,正直人士不顾高压淫威,多为挽章,私相吊哭,至大书揭于都城观阙之上”。大内宫墙外与行在城门下,几乎每天都有悼念诗文张贴出来。流传最广的是太学生敖陶孙在临安酒楼上的一首题诗。
这首诗是怎么写的?
左手旋乾右转坤,如何群小咨流言?
狼胡无地居姬旦,鱼腹终天吊屈原。
一死固知公所欠,孤忠幸有史长存。
九原若见韩忠献,休说渠家末代孙!
辛弃疾明白了,诗篇肯定赵汝愚扭转危局的定策之功,将其比作辅佐成王的周公,被怀王贬逐的屈原,痛斥韩侂胄之丑行,说他将无颜面去见其先祖。这最末一句,触动了这位纠纠武夫的神经。
前年秋,明确宣布:朱熹的理学为伪学,朱熹及其门徒等为伪党。并规定,伪学之党,不得在朝差遣,科举考试中也不得涉及伪学内容,凡引用的一律不予录取,及第人员任职时,均应申明不在伪党之列。
要求官员迁转、学生科考时必须具结表态,如是伪学,甘伏朝典;继而又将“伪党”升格为“逆党”,
去年夏天,朝敢大夫刘三杰入朝奏对,说先前的伪党,现在变成了逆党。韩听后十分高兴,当天就任命刘三杰为右正言;绵州知事王礼献计说,应命令省部登记伪学姓名;司农寺少卿姚愈请求下诏严禁伪学,二人都因此升官。施康年、邓友龙、林采都因为攻击伪学而久任台谏官,而张釜、张岩、程松也因此而升为执政。
朝廷模仿元佑党人碑,诏籍伪学,列籍五十九人,一并生罪。这五十九人中,宰执以赵汝愚为首,宰执以下至待制等侍从官员,朱熹占先,武官有皇甫斌,其他文官刘光祖领衙,士人以杨宏中为头。
你有五十九人名单吗。
有,我叫人拿给你看。
人员姓名之后,是之前职差和出生籍贯。
宰執四人:趙汝愚(右丞相饶州),留正(少保观文殿大学士泉州),王蔺(观文殿学士知潭州庐江),周必大(少傳,观文殿大学士吉州)。
待制已上十三人:朱熹(焕章阁待制兼侍制建宁),徐谊(权工部侍郎温州),彭龟年(吏部侍郎台州),陈傅良(中书舍人兼侍读兼直学士院温州),薛叔似(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永嘉),章颖(权兵部侍郎兼侍讲婺州),郑湜(权刑部侍郎福州),楼钥(权吏部尚书明州),林大中(吏部侍郎婺州),黄由(权礼部尚书平江),黄黼(权兵部侍郎临安),何异(权礼部侍郎抚州),孙逢吉(权吏部侍郎吉州)。
余官三十一人:刘光祖(起居郎兼侍读CD),吕祖俭(太府寺丞婺州),叶适(太府少卿总领淮东财赋温州),楊芳(秘书郎汀州),项安世(校书郎荆南),沈有开(起居郎常州),曽三聘(知郢州临江军),游仲鸿(军器监簿果州),吴猎(监察御史潭州),李祥(国子监祭酒常州),杨简(国子博士明州),赵汝谠(添差监左西库),赵汝琰(前淮西安抚司推官),陈岘(校书郎温州),范仲黼(著作郎兼权礼部郎官CD),汪逵(国子司业信州),孙元卿(国子博士),袁燮(太学博士眀州),陈武(国子正温州),田澹(宗正丞兼权工部郎官南剑),黄度(右正言绍兴),詹体仁(太府卿),蔡幼学(福建提举温州),黄灝(浙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周南(池州教授平江)吴柔胜(新嘉兴府教授宣州),李植(校书郎蜀),王厚之(直显谟阁江东提刑紹兴),孟浩(知湖州袁州),赵巩(秘阁修撰知扬州)
白炎震(新通判CD府普州)。
武臣三人:皇甫斌(池州都统制),范仲壬(知金州),张致远(江西兵马钤辖南剑)。
太学生六人:杨宏中,周端朝,张道,林仲鳞,蒋傅,徐范。
士人二人:蔡元定,吕祖泰。
据我所知,这其中不全是道学之人。
然也,只要是为赵朱等人说话,反对韩侂胄一派的,都在上面。
这个韩太尉呀,缺乏宰相应有的肚量和必要的政治智慧。
何以见得?
一个人无论怎么做,都不会令所有人满意,尤其是官员,即便是皇上支持,也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这个时候作为当权者,千万不要当刺猬,谁反对刺谁。尤其不能把矛头指向一类人,一个学派,更不能是流传千年的儒家道统。只要不影响大局,谁愿意说,就让他去说吧。是非自有公道,你把事情做好了,谣言不攻自破。我可以断言,搞的这个党禁,将会给这个韩太尉带来不可估量的恶果。
稼轩说的极是。听说你认识姓韩的。
前几年,来铅山宣旨认识的,后来在京也见过两次,没有什么个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