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孤 愤 而 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诚斋孤愤离世
韩仕鹏请求从戎
这几日,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史弥远的心情颇不宁静。
朝廷上韩侂胄独断专行,脑子发热,试图通过北伐而建奇功,在未作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出兵。此前,他曾三次向这位平章建议:举兵易,解祸难。万不可挑起两国争端,置民众于水火。他还举例说,乾道三年冬,孝宗皇帝召见同知枢密院事刘珙,问其恢复故土之事,刘知道皇上不甘心隆兴北伐之失利,仍欲北伐,于是答曰:复仇雪耻,诚乃当今之要务,但臣以为,若非积十年之功内修政事,恐怕未可轻动。而今更是如此,要做到内修外攘进战退守,少说要准备二十年。
姓韩的高高在上,根本不听。
上个月,边境上不宣而战,取得小胜,进而颁布诏令,宣布正式全线北伐。当时,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鸿胪寺少卿李志纯私下告诉他:官军进攻宿唐蔡邓等数州,均遭败绩。这李少卿是李太后的胞弟,也是当今皇上的舅舅,他的次子李刚在前线,想必假不了。
左司郎官张慈也透露:他的女婿陆子虞在王甫斌帐下当机宜文字,正发愁怎么向京都报告战况。张慈还说起那位可笑的亲家陆游。去年,韩平章过生日,陆游写诗祝贺,神皇外孙风骨殊,什么凜然英姿不可画,还有身际风云手扶日,异姓真王功第一。
侍郎,你说诺大年纪,如此献媚,可不可笑。
史弥远心中暗笑,不要耻笑别人,你为了巴结苏师成,不也硬逼着亲侄女,嫁给苏家的那个浪荡公子吗?五十步笑百步,彼此彼此吧,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对他们两人,他没多说,只是问,你们如实说,不论是官是民,大家愿不愿意打仗?二人都回答,当然不愿意,宁作太平犬,不作离乱人,即便是胜了,夺回了一些国土,那又与我何干?若是败了,花钱费力,家破人亡,更不得了。
是啊,天下士庶,需要的是和平的生活,而不是空图虚名的穷兵黩武,如果帝国不具备以战屈人的实力,和谈即使有苟且、脆弱之嫌,则亦是不得以的惟一选项。
他刚从吉州回来。他的舅舅,宝漠阁学士庐陵郡开国侯食邑三百户杨万里仙逝了。按说,老人家八十岁离世,也是寿终正寝。可当他从表兄处得知其去世前的一些详情,就有些惊异了。
老人是庆元五年春,以宝文阁待制致仕的。由于其文笔好人品佳,尽管致仕返乡,却屡诏起用,加官进爵,深受优待。那日,一个侄子从京城回来,拜见杨万里,无意间,谈起邸报上所载韩侂胄出兵北伐的事情,哪知,杨万里听后太息久之,而后痛哭失声,愤然地大叫道:怎么能让奸臣如此胡为!
儿子问他,听说已经打了胜仗,为何还如此痛心疾首?杨万里告诉儿子:韩侂胄虽深居高位,爱谈恢复,但此人才疏学浅,行事张扬,宠信小人,轻举妄动。此番北伐定意存侥幸,必然会遭到失败,贻害国家。老人当晚彻夜不眠。第二天早晨,又不肯进食,兀坐书斋中,呼纸手书云:
吾年八秩,官三品爵通侯,子孙满前,夫复何憾?老而不死,恶况难堪,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狼子野心,谋危社稷,吾头胪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不免逊移。今日遂行,书此为别,汝等好将息,万古万万古。
到此掷笔,伏案而亡。
想了许多,决定向皇上上疏,指责韩侂胄轻起兵端,上危宗社,下害黎民,应将他罢免,编管广南,以此安定边境。考虑到韩的势力,此奏不宜公开,只能秘密进行。
于是,他求到了学生荣王头上。
十四岁的太子荣王进宫请示,皇上赵扩在便殿召见史弥远。史弥远便将奏书上的内容,向皇上陈述了一番,皇上听后,并无异常,盯着他看了一会,只说了一句:“朕知道了。”
皇城司亲事官韩仕鹏来到南园,看望舅姥爷韩侂胄。巧了,这天,韩侂胄的事不多,见到四姐的孙子分外高兴,爷孙俩唠起了家常。
韩仕鹏轻声地:“七爷爷,仕鹏今儿求您个事呗。”
韩侂胄笑了,“这么长时间,仕鹏从不开口,好,想要什么,七爷爷都答应你,说吧。”
“七爷爷,我要上前线,带兵打仗,杀金贼,为太爷爷报仇。”韩仕鹏认真地说。自懂事起,他就知道,太爷爷是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上万金兵的包围下,不屈不饶,拚死反抗。暗自发誓,长大以后,定要象太爷爷那样杀金贼,长汉人的志气。如今,七爷爷发号施令,北伐中原,雪耻复国,正是实现愿望的大好时机。
韩侂胄说:“仕鹏,有这个愿望很好,不过,我问你。你会骑马射箭吗,会使用刀枪吗?”
“仕鹏回七爷爷,我会骑马,也会射箭,大刀也能使几下。”
“你这样跟一般人打架可以,上战场当兵可不行呀。你看,如果让你上前线,当统帅排兵布阵,指挥千军万马,你行吗?让你做一个带三百人左右的副将,你懂兵法吗,遇到紧急情况,会设法应对吗?与金贼相遇,你能骑在马上,拉开二石的弓射中百步以外的敌人吗,与金贼面对面,你能手持钢刀,有板有眼,在三五个回合中,斩敌于马下吗?如若这些都不能,自身都难保,更成不了英雄报不了仇,那让你上战场干嘛?”
韩仕鹏哑口无言,韩侂胄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灰心,报仇和做英雄,不一定要上战场。七爷爷来告诉你,一定要多读书,要有真学问真本领。”
“禀告七爷爷,小时候,奶奶要我好好读书,我也读了不少书,三年前中过举。到京都以后,又把书拾起来了。下届科举,一定参加,争取弄个进士及第。”韩仕鹏充满自信。
“对了,这才是好孩子。你知道吗,这辈子七爷爷最遗憾的是什么吗?就是家有好书万卷,却没能夺取功名。让那些有出身的瞧不起。”
“没人瞧不起,大家都夸你。说你有能力有气魄,做了许多人想做而未能做的事。”
听韩仕鹏这么说,韩侂胄问朝野对北伐有哪些反映。
对这场战争,士大夫贫民百姓反映不一,有些人对兴兵北伐是支持的,赞成的,有些人觉得与己无关,也有些人觉得劳民伤财。不过,这些并不重要。接着,他向韩侂胄讲了个事例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蒙蔽;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蒙冤受难;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因此,做人就是尽己力,听天命。无愧于心,不惑于情。顺势而为,随遇而安!
韩侂胄眉开眼笑,仕鹏真的长大了,懂得怎样看待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遂嘱咐道:
“你回黄州一趟,将七爷爷给你奶奶的东西带回去,代我看看老姐姐,去二伯伯坟上烧个香。奶奶要是能走动的话,将她带来,就说七爷爷想她哪。”
韩仕鹏点头,“我明儿就走,给太爷爷报个喜,就说七爷爷给他老人家报仇啦,从此北伐捷报频传,我大宋定能收复中原,再现我中华之神威。”
杨诚斋孤愤离世
韩仕鹏请求从戎
这几日,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史弥远的心情颇不宁静。
朝廷上韩侂胄独断专行,脑子发热,试图通过北伐而建奇功,在未作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出兵。此前,他曾三次向这位平章建议:举兵易,解祸难。万不可挑起两国争端,置民众于水火。他还举例说,乾道三年冬,孝宗皇帝召见同知枢密院事刘珙,问其恢复故土之事,刘知道皇上不甘心隆兴北伐之失利,仍欲北伐,于是答曰:复仇雪耻,诚乃当今之要务,但臣以为,若非积十年之功内修政事,恐怕未可轻动。而今更是如此,要做到内修外攘进战退守,少说要准备二十年。
姓韩的高高在上,根本不听。
上个月,边境上不宣而战,取得小胜,进而颁布诏令,宣布正式全线北伐。当时,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鸿胪寺少卿李志纯私下告诉他:官军进攻宿唐蔡邓等数州,均遭败绩。这李少卿是李太后的胞弟,也是当今皇上的舅舅,他的次子李刚在前线,想必假不了。
左司郎官张慈也透露:他的女婿陆子虞在王甫斌帐下当机宜文字,正发愁怎么向京都报告战况。张慈还说起那位可笑的亲家陆游。去年,韩平章过生日,陆游写诗祝贺,神皇外孙风骨殊,什么凜然英姿不可画,还有身际风云手扶日,异姓真王功第一。
侍郎,你说诺大年纪,如此献媚,可不可笑。
史弥远心中暗笑,不要耻笑别人,你为了巴结苏师成,不也硬逼着亲侄女,嫁给苏家的那个浪荡公子吗?五十步笑百步,彼此彼此吧,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对他们两人,他没多说,只是问,你们如实说,不论是官是民,大家愿不愿意打仗?二人都回答,当然不愿意,宁作太平犬,不作离乱人,即便是胜了,夺回了一些国土,那又与我何干?若是败了,花钱费力,家破人亡,更不得了。
是啊,天下士庶,需要的是和平的生活,而不是空图虚名的穷兵黩武,如果帝国不具备以战屈人的实力,和谈即使有苟且、脆弱之嫌,则亦是不得以的惟一选项。
他刚从吉州回来。他的舅舅,宝漠阁学士庐陵郡开国侯食邑三百户杨万里仙逝了。按说,老人家八十岁离世,也是寿终正寝。可当他从表兄处得知其去世前的一些详情,就有些惊异了。
老人是庆元五年春,以宝文阁待制致仕的。由于其文笔好人品佳,尽管致仕返乡,却屡诏起用,加官进爵,深受优待。那日,一个侄子从京城回来,拜见杨万里,无意间,谈起邸报上所载韩侂胄出兵北伐的事情,哪知,杨万里听后太息久之,而后痛哭失声,愤然地大叫道:怎么能让奸臣如此胡为!
儿子问他,听说已经打了胜仗,为何还如此痛心疾首?杨万里告诉儿子:韩侂胄虽深居高位,爱谈恢复,但此人才疏学浅,行事张扬,宠信小人,轻举妄动。此番北伐定意存侥幸,必然会遭到失败,贻害国家。老人当晚彻夜不眠。第二天早晨,又不肯进食,兀坐书斋中,呼纸手书云:
吾年八秩,官三品爵通侯,子孙满前,夫复何憾?老而不死,恶况难堪,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狼子野心,谋危社稷,吾头胪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不免逊移。今日遂行,书此为别,汝等好将息,万古万万古。
到此掷笔,伏案而亡。
想了许多,决定向皇上上疏,指责韩侂胄轻起兵端,上危宗社,下害黎民,应将他罢免,编管广南,以此安定边境。考虑到韩的势力,此奏不宜公开,只能秘密进行。
于是,他求到了学生荣王头上。
十四岁的太子荣王进宫请示,皇上赵扩在便殿召见史弥远。史弥远便将奏书上的内容,向皇上陈述了一番,皇上听后,并无异常,盯着他看了一会,只说了一句:“朕知道了。”
皇城司亲事官韩仕鹏来到南园,看望舅姥爷韩侂胄。巧了,这天,韩侂胄的事不多,见到四姐的孙子分外高兴,爷孙俩唠起了家常。
韩仕鹏轻声地:“七爷爷,仕鹏今儿求您个事呗。”
韩侂胄笑了,“这么长时间,仕鹏从不开口,好,想要什么,七爷爷都答应你,说吧。”
“七爷爷,我要上前线,带兵打仗,杀金贼,为太爷爷报仇。”韩仕鹏认真地说。自懂事起,他就知道,太爷爷是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上万金兵的包围下,不屈不饶,拚死反抗。暗自发誓,长大以后,定要象太爷爷那样杀金贼,长汉人的志气。如今,七爷爷发号施令,北伐中原,雪耻复国,正是实现愿望的大好时机。
韩侂胄说:“仕鹏,有这个愿望很好,不过,我问你。你会骑马射箭吗,会使用刀枪吗?”
“仕鹏回七爷爷,我会骑马,也会射箭,大刀也能使几下。”
“你这样跟一般人打架可以,上战场当兵可不行呀。你看,如果让你上前线,当统帅排兵布阵,指挥千军万马,你行吗?让你做一个带三百人左右的副将,你懂兵法吗,遇到紧急情况,会设法应对吗?与金贼相遇,你能骑在马上,拉开二石的弓射中百步以外的敌人吗,与金贼面对面,你能手持钢刀,有板有眼,在三五个回合中,斩敌于马下吗?如若这些都不能,自身都难保,更成不了英雄报不了仇,那让你上战场干嘛?”
韩仕鹏哑口无言,韩侂胄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灰心,报仇和做英雄,不一定要上战场。七爷爷来告诉你,一定要多读书,要有真学问真本领。”
“禀告七爷爷,小时候,奶奶要我好好读书,我也读了不少书,三年前中过举。到京都以后,又把书拾起来了。下届科举,一定参加,争取弄个进士及第。”韩仕鹏充满自信。
“对了,这才是好孩子。你知道吗,这辈子七爷爷最遗憾的是什么吗?就是家有好书万卷,却没能夺取功名。让那些有出身的瞧不起。”
“没人瞧不起,大家都夸你。说你有能力有气魄,做了许多人想做而未能做的事。”
听韩仕鹏这么说,韩侂胄问朝野对北伐有哪些反映。
对这场战争,士大夫贫民百姓反映不一,有些人对兴兵北伐是支持的,赞成的,有些人觉得与己无关,也有些人觉得劳民伤财。不过,这些并不重要。接着,他向韩侂胄讲了个事例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蒙蔽;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蒙冤受难;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因此,做人就是尽己力,听天命。无愧于心,不惑于情。顺势而为,随遇而安!
韩侂胄眉开眼笑,仕鹏真的长大了,懂得怎样看待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遂嘱咐道:
“你回黄州一趟,将七爷爷给你奶奶的东西带回去,代我看看老姐姐,去二伯伯坟上烧个香。奶奶要是能走动的话,将她带来,就说七爷爷想她哪。”
韩仕鹏点头,“我明儿就走,给太爷爷报个喜,就说七爷爷给他老人家报仇啦,从此北伐捷报频传,我大宋定能收复中原,再现我中华之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