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节 天子大点兵(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乡兵的财政供应,最开始有很大的争议。
800万人,光是粮食、服装和武器弹药,就是一笔十分庞大的开支。传统农业社会,是不可能支撑这么庞大的开支的。唐朝时代的府兵制度能运行相当长一段时间,靠的是唐初较为充足的土地储备,谁服役,谁拥有土地,这种政策下,能够极大的激励士兵的斗志,而且唐兵很有荣誉感,他们是一群有产阶级组成的軍队,他们是国家最基层的既得利益者。而且因为服役,加上轻徭薄赋政策,他们的收入都能踹到自己腰包里。而相应的,辅兵的武器装备,都得自备。
唐朝的府兵原则五代十国时期的军制,这一时期的木兰辞中描写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花木兰出征前,连马匹都自备,一来说明府兵自备武器的原则,二来也反映出府兵经济条件相对优渥,有钱的府兵连战马都能买得起。
这套原则用在中国乡兵身上则不合适,让农民担负这些开支,一来增加他们的压力,未必人人都买得起,二来会影响到他们参军的热情,军方建议强征,按照法国的制度,将兵役看作每个人的义务。这勉强算是一个解决方案,但这样一来,会让人将为国家服役,看作是一种苦役,既要出钱,还要出力,影响士兵的士气。培养军人的荣誉感,周琅一直认为很有必要,将其视作现代軍队的特征。
所以这笔钱得国家出,可即便按照辅兵一个月五两的月饷,800万人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根本无从划拨。但周琅依然坚持由国家出这笔钱,这不是钱的问题,是钱买不来的尊严感的问题。你强征他们入伍,还要逼迫他们花钱买武器装备,人性本私,自然不高兴。对于国家来说,捞钱哪里不能捞,强压作为国家支柱的軍队的支出,这是自掘坟墓。
明朝就是前车之鉴,朱元璋以农民式的精明,发明了军户制度,以为可以不掏军饷就能养兵。对军户又过于严苛,不但服兵役,还要纳税,导致军户普遍穷困,甚至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到了最后,军户甚至被民户歧视。这样的軍队当然无法打仗,别说打八旗了,农民军都打不过。
周琅宁可从其他百姓身上加重税赋,也要支付足额的军饷,这是讲得通的道理。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而且经过审慎的预算,其实这笔支出并不是庞大到国家无法支撑的地步,乡兵跟辅兵不一样,辅兵是常备兵,乡兵是后备兵,不需要常年服役,只需要在农闲时期,进行短时间的训练罢了。如果只以他们作训时间为服役期计算军饷的话,每年也只需要在冬季的两个多月时间,支付军饷。
被抽中入伍的青壮农村子弟,他们的家庭不但免除赋税,在受训期间,还能拿到辅兵的相当于每个月5千文钱的军饷。这对于农村地区,平均短工价格700到800文的水平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免除赋税,加上这笔额外的收入,只要选中乡兵的家庭,他们的收入水平很容易就上一个档次。
因此老百姓对这种农闲时期参加训练的乡兵制度,很容易接受,甚至欢迎,推行起来非常顺利。标准作训时间是三个月,但不固定日期,而是各地根据当地的农产品,最多可以分为三个周期进行集训,每次一个月时间。
古语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指的是农业的四时规律,但那是传统农耕技术,种植单季作物的情况,事实上,中国早就开始轮种模式,北方地区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南方有双季稻。秋收之后直接秋种,等不到春天。
因此很少能有连续三个月的农闲时间,大多数地方都是在种收之间抽出一个月时间,冬季抽出两个月时间。收种之间的农田日常维护,则都是由家庭中的其他劳动力承担,除草、翻耕之类的工作,妇女和老人也能干,灌溉等种体力劳动,对大多数不止一个男丁的家庭来说,也不是困难事。而乡兵征召的一个原则就是,不招独生子。因此尽可能规避了一切影响农耕的弊端,战场上也基本不可能出现那种临战前,让独子留守为家庭保留种子的狗血剧情了。
对政府来说,支持800万人每年三个月的军饷,平均每人15千文,依然是沉重的负担,所以为了建立这个后备兵役制度,还是增收了一些税收,而且是按照人头来算,男女都要纳税,就叫兵役税,为什么连女人都要纳税,原因很简单,因为周琅认为女人也有服役义务,他的军队中可是有女兵的,女兵同样免税,同样拿军饷,目的还是鼓励更多家庭将女子送入軍队,因为女兵长期短缺的现象一直都没有解决。
总计12000千文的开支,平摊到4亿人口头上,没人不过300多文钱而已,其实也算不得沉重,但依然开始出现隐匿人口现象,这是周琅开始第一次直接向人收直接税,投入的力量很大,严重打击这种隐匿人口现象,一旦查出来,后果十分严重,父亲不给女儿报户口的,可以流放。
一边是高压打击隐匿逃税现象,一边是高收入吸引,女性兵员的问题竟然解决了。
当然对那些确实贫困到拿不出300文钱的家庭,也是可以免税的,这样的家庭确实有,除了极个别是因为自身懒惰原因造成的之外,那些因为意外,比如主要劳动力意外死亡,病故,家中只有孤老妇孺的家庭,不但免除这些税收,甚至还有救济。不过在目前的社会管理程度上,不可能兼顾到所有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让该受救济的人得不到救济,不该得到照顾的人享受照顾,这是社会公平问题,是行政层面的问题。
自从建立起这套乡兵制度,已经过去近十年,乡兵一直训练,却从未真正的动员过。
因此这套制度的力量还没有经过考验,周琅之前也一直按捺着没有命令总动员,只是对西北地区,包括伊犁和哈萨克在内的地区,实行的动员。战兵陈兵边境、辅兵入驻边防要塞,乡兵在后方武装起来,仅仅是陕甘、蒙古和伊犁、哈萨克五地,动员起来的乡兵就高达五十万人,加上战兵、辅兵,足以应对俄国人的挑战。
之前一直没有进行更大范围的动员,一来是认为不需要,二来是因为不想刺激俄国人。
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周琅知道,俄国这匹脱缰的野马,已经拉不住了。
俄国不是满清,俄国人的政治头脑中进行的是短期的计算,而且跟西方一样,不会将感情计算在政治计算之内,凭借简单的利益和力量对比,他们认为自己有取胜的希望,在英国的游说下,俄国参战已经是定局。
他先是要求中国将俄国境内的铁路和矿产交还俄国,中国外交官答应了,但提出要在战后,或者俄国支付补偿,俄国却强行查封了这些资产,中国开始进行外交抗议等程序。接着俄国继续进逼,派兵控制了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火车站,对外宣称担心因为英国和中国的战争,导致这里被英国海军侵犯。
这两个火车站就位于港口附近,确实是俄国领土,但一直都是中国铁路公司在经营,负责治安的是铁路警察,而不是俄国軍队,现在俄国軍队控制这里,暂时还没有中断铁路运输,但他们到底是为了防备英国进攻,还是为了给英军登陆提供方便,周琅有自己的判断。
俄国人的行动已经表明了态度,就差一个宣战而已,他们之所以不宣战,只是不想把挑起战争的责任承担起来。
“总动员吧!”
周琅下这个决定十分沉重,因为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算的軍队将被征召起来,未来将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血洒疆场。
总动员令,由内阁起草,兵部核准,皇帝签署之后,迅速传递到各个地方。
无数信使从南京出发,沿着驿站,马不停蹄,手持令箭,人不离鞍,穿州过县,一进城门,信使先高喊一声:“天子大点兵!”
直奔县衙,投下公文,拔马就走!
各县官吏,马上将工作重点转向招兵上来,根据最高行政级别的皇命来运作,他们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将全县的乡兵集结起来。
然后县乡兵向府城集结,府城再向省城集结,然后集中起来受训,尽快让他们的军事技能满足战争的需要。
中国的总动员马上就让俄国人紧张起来,他们的外交官马上来询问中国的动员针对谁。
俄国人这是明知故问,不过他们可以打着防备英国进犯本国港口的名义,控制中国铁路公司管理的火车站等地方,周琅立刻还了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告诉俄国人,调兵西进,是为了防止英国人从黑海方向发动攻击,俄国不也有此担心,才派兵控制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火车站吗?
同时中国外交部门顺势要求俄国放开边境,中国将会为了保护自己的铁路资产,跟英夷死战到底!
俄国人顿时傻眼了,他们一步步找各种借口进逼,不是怕开战,而是不想背上率先挑起战争的责任,现在中国軍队却要通过俄国国土,这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于是俄国人表示他们可以保护自己的领土,以及领土上的中国商业资产,请中国放心,俄国是不会让一个英国士兵踏上俄国领土的。
但中国軍队强行穿越了边境。
俄国终于找到了理由,以此为名,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通牒时限一过,俄国向中国宣战了!
至此,中国的敌国增加到了四个,英美俄西。
因美洲金矿而起的战争,朝着世界大战又迈进了一步!
乡兵的财政供应,最开始有很大的争议。
800万人,光是粮食、服装和武器弹药,就是一笔十分庞大的开支。传统农业社会,是不可能支撑这么庞大的开支的。唐朝时代的府兵制度能运行相当长一段时间,靠的是唐初较为充足的土地储备,谁服役,谁拥有土地,这种政策下,能够极大的激励士兵的斗志,而且唐兵很有荣誉感,他们是一群有产阶级组成的軍队,他们是国家最基层的既得利益者。而且因为服役,加上轻徭薄赋政策,他们的收入都能踹到自己腰包里。而相应的,辅兵的武器装备,都得自备。
唐朝的府兵原则五代十国时期的军制,这一时期的木兰辞中描写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花木兰出征前,连马匹都自备,一来说明府兵自备武器的原则,二来也反映出府兵经济条件相对优渥,有钱的府兵连战马都能买得起。
这套原则用在中国乡兵身上则不合适,让农民担负这些开支,一来增加他们的压力,未必人人都买得起,二来会影响到他们参军的热情,军方建议强征,按照法国的制度,将兵役看作每个人的义务。这勉强算是一个解决方案,但这样一来,会让人将为国家服役,看作是一种苦役,既要出钱,还要出力,影响士兵的士气。培养军人的荣誉感,周琅一直认为很有必要,将其视作现代軍队的特征。
所以这笔钱得国家出,可即便按照辅兵一个月五两的月饷,800万人也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根本无从划拨。但周琅依然坚持由国家出这笔钱,这不是钱的问题,是钱买不来的尊严感的问题。你强征他们入伍,还要逼迫他们花钱买武器装备,人性本私,自然不高兴。对于国家来说,捞钱哪里不能捞,强压作为国家支柱的軍队的支出,这是自掘坟墓。
明朝就是前车之鉴,朱元璋以农民式的精明,发明了军户制度,以为可以不掏军饷就能养兵。对军户又过于严苛,不但服兵役,还要纳税,导致军户普遍穷困,甚至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到了最后,军户甚至被民户歧视。这样的軍队当然无法打仗,别说打八旗了,农民军都打不过。
周琅宁可从其他百姓身上加重税赋,也要支付足额的军饷,这是讲得通的道理。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而且经过审慎的预算,其实这笔支出并不是庞大到国家无法支撑的地步,乡兵跟辅兵不一样,辅兵是常备兵,乡兵是后备兵,不需要常年服役,只需要在农闲时期,进行短时间的训练罢了。如果只以他们作训时间为服役期计算军饷的话,每年也只需要在冬季的两个多月时间,支付军饷。
被抽中入伍的青壮农村子弟,他们的家庭不但免除赋税,在受训期间,还能拿到辅兵的相当于每个月5千文钱的军饷。这对于农村地区,平均短工价格700到800文的水平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免除赋税,加上这笔额外的收入,只要选中乡兵的家庭,他们的收入水平很容易就上一个档次。
因此老百姓对这种农闲时期参加训练的乡兵制度,很容易接受,甚至欢迎,推行起来非常顺利。标准作训时间是三个月,但不固定日期,而是各地根据当地的农产品,最多可以分为三个周期进行集训,每次一个月时间。
古语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指的是农业的四时规律,但那是传统农耕技术,种植单季作物的情况,事实上,中国早就开始轮种模式,北方地区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南方有双季稻。秋收之后直接秋种,等不到春天。
因此很少能有连续三个月的农闲时间,大多数地方都是在种收之间抽出一个月时间,冬季抽出两个月时间。收种之间的农田日常维护,则都是由家庭中的其他劳动力承担,除草、翻耕之类的工作,妇女和老人也能干,灌溉等种体力劳动,对大多数不止一个男丁的家庭来说,也不是困难事。而乡兵征召的一个原则就是,不招独生子。因此尽可能规避了一切影响农耕的弊端,战场上也基本不可能出现那种临战前,让独子留守为家庭保留种子的狗血剧情了。
对政府来说,支持800万人每年三个月的军饷,平均每人15千文,依然是沉重的负担,所以为了建立这个后备兵役制度,还是增收了一些税收,而且是按照人头来算,男女都要纳税,就叫兵役税,为什么连女人都要纳税,原因很简单,因为周琅认为女人也有服役义务,他的军队中可是有女兵的,女兵同样免税,同样拿军饷,目的还是鼓励更多家庭将女子送入軍队,因为女兵长期短缺的现象一直都没有解决。
总计12000千文的开支,平摊到4亿人口头上,没人不过300多文钱而已,其实也算不得沉重,但依然开始出现隐匿人口现象,这是周琅开始第一次直接向人收直接税,投入的力量很大,严重打击这种隐匿人口现象,一旦查出来,后果十分严重,父亲不给女儿报户口的,可以流放。
一边是高压打击隐匿逃税现象,一边是高收入吸引,女性兵员的问题竟然解决了。
当然对那些确实贫困到拿不出300文钱的家庭,也是可以免税的,这样的家庭确实有,除了极个别是因为自身懒惰原因造成的之外,那些因为意外,比如主要劳动力意外死亡,病故,家中只有孤老妇孺的家庭,不但免除这些税收,甚至还有救济。不过在目前的社会管理程度上,不可能兼顾到所有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让该受救济的人得不到救济,不该得到照顾的人享受照顾,这是社会公平问题,是行政层面的问题。
自从建立起这套乡兵制度,已经过去近十年,乡兵一直训练,却从未真正的动员过。
因此这套制度的力量还没有经过考验,周琅之前也一直按捺着没有命令总动员,只是对西北地区,包括伊犁和哈萨克在内的地区,实行的动员。战兵陈兵边境、辅兵入驻边防要塞,乡兵在后方武装起来,仅仅是陕甘、蒙古和伊犁、哈萨克五地,动员起来的乡兵就高达五十万人,加上战兵、辅兵,足以应对俄国人的挑战。
之前一直没有进行更大范围的动员,一来是认为不需要,二来是因为不想刺激俄国人。
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周琅知道,俄国这匹脱缰的野马,已经拉不住了。
俄国不是满清,俄国人的政治头脑中进行的是短期的计算,而且跟西方一样,不会将感情计算在政治计算之内,凭借简单的利益和力量对比,他们认为自己有取胜的希望,在英国的游说下,俄国参战已经是定局。
他先是要求中国将俄国境内的铁路和矿产交还俄国,中国外交官答应了,但提出要在战后,或者俄国支付补偿,俄国却强行查封了这些资产,中国开始进行外交抗议等程序。接着俄国继续进逼,派兵控制了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火车站,对外宣称担心因为英国和中国的战争,导致这里被英国海军侵犯。
这两个火车站就位于港口附近,确实是俄国领土,但一直都是中国铁路公司在经营,负责治安的是铁路警察,而不是俄国軍队,现在俄国軍队控制这里,暂时还没有中断铁路运输,但他们到底是为了防备英国进攻,还是为了给英军登陆提供方便,周琅有自己的判断。
俄国人的行动已经表明了态度,就差一个宣战而已,他们之所以不宣战,只是不想把挑起战争的责任承担起来。
“总动员吧!”
周琅下这个决定十分沉重,因为这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算的軍队将被征召起来,未来将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血洒疆场。
总动员令,由内阁起草,兵部核准,皇帝签署之后,迅速传递到各个地方。
无数信使从南京出发,沿着驿站,马不停蹄,手持令箭,人不离鞍,穿州过县,一进城门,信使先高喊一声:“天子大点兵!”
直奔县衙,投下公文,拔马就走!
各县官吏,马上将工作重点转向招兵上来,根据最高行政级别的皇命来运作,他们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将全县的乡兵集结起来。
然后县乡兵向府城集结,府城再向省城集结,然后集中起来受训,尽快让他们的军事技能满足战争的需要。
中国的总动员马上就让俄国人紧张起来,他们的外交官马上来询问中国的动员针对谁。
俄国人这是明知故问,不过他们可以打着防备英国进犯本国港口的名义,控制中国铁路公司管理的火车站等地方,周琅立刻还了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告诉俄国人,调兵西进,是为了防止英国人从黑海方向发动攻击,俄国不也有此担心,才派兵控制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火车站吗?
同时中国外交部门顺势要求俄国放开边境,中国将会为了保护自己的铁路资产,跟英夷死战到底!
俄国人顿时傻眼了,他们一步步找各种借口进逼,不是怕开战,而是不想背上率先挑起战争的责任,现在中国軍队却要通过俄国国土,这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于是俄国人表示他们可以保护自己的领土,以及领土上的中国商业资产,请中国放心,俄国是不会让一个英国士兵踏上俄国领土的。
但中国軍队强行穿越了边境。
俄国终于找到了理由,以此为名,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通牒时限一过,俄国向中国宣战了!
至此,中国的敌国增加到了四个,英美俄西。
因美洲金矿而起的战争,朝着世界大战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