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出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叶邑辰回到王府之后,没来得及去看女儿,先去了前院的书房。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吩咐的,下头的人忙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正统用过了早膳。问侍立在一旁的陈嘉道:“今天可有什么重要的奏折?”
陈嘉脸色不是很好看:“今天的奏折特别重要倒也没有,就是有些……多!”
正统并没当成一回事,道:“叫他们搬上来吧!”
陈嘉拍拍手,两个年轻力壮的太监便抬了一个大箱子进来,满满一箱子都是大臣们呈上来的奏折。
正统终于明白陈嘉为什么要说今天的奏折有点儿“多”了!这不是一般的多啊!
正统当皇帝这么多年,还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刚才陈嘉又说没有什么重要的奏折,正统就没有多想,叫人将奏折摆到了御书案上面,摆了厚厚的几大摞,正统看着就有些皱眉。
他不是一个勤政的皇帝,近年来,年纪大了,精力越发不济,就更加地不爱看折子了。不过最近太子刚刚废了,朝中一片动荡,这等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再不想看折子也必须得看。
随便抽出一本,看了看,是工部一个六品主事写来的。洋洋洒洒一大篇,说得只有一个意思:原来的太子已经废了,咱们的头顶上忽然少了一位主子实在是有些不习惯,请皇帝老大给我们立一个新的二主子。皇四子咱们瞧着不错,要不您老人家就凑合着,立他当太子算了。
正六品在正统皇帝的眼里不过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正统并未放在眼里。立太子的事情正统皇帝也在考虑,老大叶敏舒完蛋了,论长论贵,都应该由叶敏瑜接班,这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叶敏昭虽然最近很讨他喜欢,毕竟年纪太小,虽也叫他执掌了内务府,对于国家社稷毕竟没有大的功劳,不像叶敏瑜,不但在北京保卫战中有过出色表现,还出过兵放过马,带过兵打过仗,若论功劳,倒比倒台的废太子更适合做皇储。
正统没把这折子当成一回事,就把折子放到了一边,拿起另一本看了起来。翻开一看,这次是户部的一个小官,内容和上一本大同小异,也是请立叶敏瑜为太子的。
第三本、第四本……正统一本本翻下去,上百份折子,六部九卿,督抚大员,十八衙门,几乎把朝中的官员一网打尽了,说得全是这一回事儿,都希望马上立赵王太子。有几个臣子还写得十分慷慨激昂,不但把叶敏瑜夸得天花乱坠,最后甚至说,若是赵王不能当太子,恐怕陛下的花花江山即将断送了啊!
正统越看脸色越沉。先是生气,继而愤怒,最后简直变成了恐惧。
他哆嗦着手,指着满满一桌子的奏折,嘶声道:“这帮乱臣贼子,朕还没死呢!他们就要逼宫了!”
“皇上息怒!”陈嘉上前既抚胸又搓背的,忙活了好半天,正统才终于勉强冷静了下来。
陈嘉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由为暗暗为叶敏瑜点一根蜡。本来这老大被废了,这皇太子之位怎么都跑不掉就是他的,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昏了头了,竟然串联了数百位大臣联名推举他当太子。
要知道皇帝自己想给你和别人逼着皇上给你完全就是两码事!
现在你的太子之位还没有到手呢,就联合了这么多朝臣逼着皇上让你当太子,你这不是形同造反吗?
但是这几百份折子同一时间递上来,确实能给皇帝无与伦比的压力,可也足够说明叶敏瑜拉拢朝臣,结党营私了。
陈嘉一直在正统身边侍候,最是明白皇上此时的心思,因为太子和皇后的背叛,皇上本来就猜疑之心日重,现在见此情形,怎么可能不生气,怎么可能还顺利地立赵王为太子!
这事儿当然不是叶敏瑜做的,叶敏瑜没有这么傻。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正是叶邑辰。太子下台对叶邑辰来说不是坏事,可是赵王太快当上太子,并不符合他的利益,最好是太子和赵王相互牵制,相互消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他这才一手推动了今天这件事情的发生。上百名大臣同时上书造成群情汹涌形如逼宫的假象,让皇帝感受到自己的权位受到威胁,离间了父子之间的感情。
其实他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将这份奏折的内容悄悄泄露了出去。因为人人都知道接下来接班的必然是叶敏瑜,谁都不想落于人后,谁都想在未来的新君面前卖给好,自然大家就一窝蜂地上书,推举叶敏瑜当太子。
这,就是人性!
正统皇帝正自怒不可遏。就有内侍通传说前内阁首辅杨培实求见。陈嘉听了大吃一惊,正统却是颇为欢喜。
杨培实在位的时候能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制衡和威胁,那时候国家大政与其说是操控在他这个皇帝之手,倒不如说是操控在杨培实这个内阁首辅之手。只要是他想干的事情,他总有办法说服正统皇帝,叫他同意自己的政-策。
所以杨培实去位的时候,他心里也是有些高兴的,觉得以后自己想干什么都没人能制约自己了。结果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的自由度是大了,可是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了。以前杨培实在的时候,他这个帝国的大管家将内阁和六部全都打理得妥妥当当的,他这个皇帝可以悠哉游哉地享受生活。
可是换了一个首辅,威望、资历、能力没一样比得上杨培实的,大事小事什么都要拿来请示正统,正统皇帝郁闷得要死。一天千头万绪的简直叫他焦头烂额。
他这又慢慢想起杨培实的好处来了,也慢慢想起了杨培实当过自己的老师,曾经悉心教导自己的情形。
总而言之距离产生美!距离有了,美就来了。
所以一听杨培实来了,皇上十分高兴。立刻命令陈嘉亲自去神武门迎接。
陈嘉只能捏着鼻子去了。两个冤家对头见了面,不但没有丝毫的火药味,还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相谈甚欢。
一个说:“您老人家老当益壮,风采更胜往昔,真是可喜可贺!”
一个说:“陈公公您统领大内,侍候皇上,内外交口称赞,真是辛苦辛苦!”
两人一路上虚与委蛇,相互吹捧,实际上肚子里恨不得将对方掐死,脸上偏偏带着极为真挚的笑容。
陈嘉将老太爷引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皇帝已经换了一件正式的龙袍等在这里了。穿得正式也是表示对杨培实这位三朝元老的尊重。
老太爷对着皇上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正统皇帝亲自走下御座将老太爷扶起来,十分动-情地道:“多日不见,杨卿白发多了不少,你也见老了!”正统这一点上倒比陈嘉真诚多了,老太爷去了一趟山东,一路风餐露宿的,人确实老了不少。
老太爷谦恭地道:“多谢陛下挂念!人生七十古来稀,老臣今年已经七十有二了,能够活到如今这个年纪还是多年感沐皇恩的结果呢!”
正统听了这话十分高兴,“爱卿快请坐请坐!”
小太监搬了椅子进来,老太爷告罪一声,坐了下来。自有小太监端了茶点上来。正统关心了几句老太爷的生活情况,便说到了正题,十分和蔼地道:“不知爱卿这次前来见朕,可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你尽管告诉朕,朕一定帮你解决。”
这句话的分量可是不小。
老太爷先是谢过皇帝的隆恩,这才笑着道:“启禀皇上,老臣这次前来见驾,一是多日不见,想要一瞻圣颜,二是臣编了一本《大雍为政得失》,想借此机会将这本书献给皇上。”
大雍是大楚之前的一个朝代,延续了三百多年才宣告覆灭。整个朝廷分崩离析,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太-祖适逢其会,一步一步建立起如今的大楚。
杨培实道:“大雍三百年的历史中有无数的历史事件,很多都值得我朝警醒和学习,老臣很早就想编这样一部书,只是当时政务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现在退了下来,终于将这本书编完,还请皇上过目!”
他来的时候已经将书交给了陈嘉。进入皇帝手里的东西都要经过陈嘉检查的,陈嘉便将厚厚的一本书递给了正统皇帝。
正统早就知道了老太爷想要编书的事情,也就好奇地拿过来翻了翻,道:“凭您的见识和学问,这本书必定是好的。等朕有时间,必定通读!”这话倒也是发自真心的,这段时间他越发感觉杨培实主政时国家运转有序,有条不紊。
话题便自然而然说到了大雍的一些事情。老太爷道:“世人都说大雍最圣明的天子乃是第二代皇帝雍太宗,微臣却是不敢苟同!雍太宗杀兄屠弟,逼其父皇让位,单是德字一项上就差了许多。”
大雍开国皇帝雍太-祖立其长子为太子,次子亦即后来的雍太宗与太子争位多年,始终处于下风。史书上说后来太子在广安门设下埋伏,企图发动政变杀死雍太宗,反而被太宗一箭射死。太宗又杀了跟随哥哥一同参与政变的弟弟,逼迫父皇让出了皇位,开国皇帝做了太上皇,而他却做了皇帝。后来开创了一代极盛之世,后世对他溢美之词颇多。
当年这段历史正统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便笑道:“雍太子暴虐残酷,乃是庸劣之辈,远没有太宗众望所归!广安门之变,太宗也是迫不得已才奋起反抗!”陈嘉也跟着点头,史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老太爷侃侃而谈道:“臣一直觉得奇怪,雍太子本来就是太子,将来天下注定要是他的,他为什么急不可耐地发动兵变,非得要杀死自己的弟弟呢?何况按照史书所载,雍太子蓄谋已久的政变反而反应无措,被弟弟一箭射死!倒是仓促应战的雍太宗不但毫发无伤,还将太子以及拥护太子的齐王杀死,并且趁着这个机会,将太子和齐王的十几个儿子全部杀得一干二净,永除了后患,到底谁是有备而来,实在耐人寻味!”
正统皇帝想了想,也觉得这件事其中有着很大的蹊跷。“您的意思是,太宗皇帝叫人篡改了史书?”
“皇上果然天纵英明。臣翻阅史料,雍太宗干预修史,野史笔记的记载十分繁多。就是官方的记录里,雍太宗曾任《太-祖实录》编纂机构的正总裁,他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纡尊降贵地做这个总裁官,里头的意义自然不言自明。”
“不但如此,臣还怀疑,干预修史,刻意夸大了他在建国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证明他宫门之变,夺取政权的合法性!臣遍查史料,有理由相信,当年的雍太子其实并不像史书上描述的那样昏庸暴虐、难堪大任,实际上,他是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优秀帝位继承人。”
听到这里,正统皇帝心中微微一动,当年的雍太子、雍太宗,不正好有点像今天的太子和赵王吗?
杨培实像是没看见正统皇帝的脸色一般,继续说道:“臣一直觉得怀疑,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每一个都是雄才大略,为何单单这个雍太-祖,这般昏庸无能,不但错选太子,被迫退位,光芒甚至完全被太宗所掩盖!”
听到这里,正统已经是脸色微变了。杨培实说得再有道理不过了,其实这个问题就连正统以前也考虑过,真实的历史必然是太宗即位之后歪曲篡改了历史,夸大自己的作用,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他陡然出了一身冷汗,太子刚刚废掉,赵王就敢联络大臣逼自己立他当太子。若是自己真的答应了他的要求,岂不是有朝一日,也有可能像是雍太-祖一样被迫退位,做那有名无实的太上皇。
正统皇帝想到这里已经心中警铃大作!
正统皇帝神色凝重地看着杨培实道:“若是爱卿站在宫门之变以前的立场上,会如何处置两个儿子夺嫡之争?”
老太爷拈须微笑道:“这件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惟其在‘平衡’二字而已!”
平衡!正是杨培实昔日作为帝师的时候,给他讲过的为君之道最重要的一课!
杨培实说完了最重要的几句话,又和皇帝说了几句闲话,就起身告退了。陈嘉送他出来,心里暗暗嘀咕,这个老狐狸,从头到尾仿佛没有一句话是涉及朝政的,可是实际上句句话都暗有所指,偏偏谁也拿不住他的把柄,实在太过老奸巨猾了。
杨培实走了,正统却长时间地陷入了思考。
他在暖阁里想了一个下午,终于下定决心。“陈嘉,你来拟旨!”
“第一道旨意:立刻将废太子叶敏舒从刑部天牢中释放!圈禁在毓庆宫中,由……”皇帝想了想,最终决定道:“由潞王叶敏昭负责看守!”
“第二道旨意:户部主事程大全等七人结党营私,即刻锁拿入狱,交部议处!”正统提到的七个人,正是拥立赵王事件中叫得最欢的几个。正统并不想牵连太广,导致朝野震动。就把这几个官不算太大,但叫得最欢的家伙给拎出来了,杀鸡儆猴。他们倒也未必就是赵王的死党,本来想拍拍未来新君的马屁,没想到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不但一点儿好处没得到,反而锒铛入狱了。
“第三道旨意:免去赵王叶敏瑜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一切职务,命令其到吏部行走!”免去叶敏瑜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一切职务,就是彻底把他和兵权隔离开了,正统这是怕他起兵逼宫啊!叶敏瑜本来是军功起家,正统这一道旨意可见他对叶敏瑜的防范之心了。
调他到吏部去,表面上看似乎是弥补抹去他军权的损失,实际上吏部本来就是萧家的一亩三分地,而萧家作为赵王的外家,本来一向就是赵王的铁杆支持者,所以最后,叶敏瑜还是吃了大亏!
陈嘉心知肚明:平衡平衡!杨老太爷两个字就救了废太子叶敏舒的一条命!
叶邑辰回到王府之后,没来得及去看女儿,先去了前院的书房。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吩咐的,下头的人忙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正统用过了早膳。问侍立在一旁的陈嘉道:“今天可有什么重要的奏折?”
陈嘉脸色不是很好看:“今天的奏折特别重要倒也没有,就是有些……多!”
正统并没当成一回事,道:“叫他们搬上来吧!”
陈嘉拍拍手,两个年轻力壮的太监便抬了一个大箱子进来,满满一箱子都是大臣们呈上来的奏折。
正统终于明白陈嘉为什么要说今天的奏折有点儿“多”了!这不是一般的多啊!
正统当皇帝这么多年,还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刚才陈嘉又说没有什么重要的奏折,正统就没有多想,叫人将奏折摆到了御书案上面,摆了厚厚的几大摞,正统看着就有些皱眉。
他不是一个勤政的皇帝,近年来,年纪大了,精力越发不济,就更加地不爱看折子了。不过最近太子刚刚废了,朝中一片动荡,这等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再不想看折子也必须得看。
随便抽出一本,看了看,是工部一个六品主事写来的。洋洋洒洒一大篇,说得只有一个意思:原来的太子已经废了,咱们的头顶上忽然少了一位主子实在是有些不习惯,请皇帝老大给我们立一个新的二主子。皇四子咱们瞧着不错,要不您老人家就凑合着,立他当太子算了。
正六品在正统皇帝的眼里不过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正统并未放在眼里。立太子的事情正统皇帝也在考虑,老大叶敏舒完蛋了,论长论贵,都应该由叶敏瑜接班,这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叶敏昭虽然最近很讨他喜欢,毕竟年纪太小,虽也叫他执掌了内务府,对于国家社稷毕竟没有大的功劳,不像叶敏瑜,不但在北京保卫战中有过出色表现,还出过兵放过马,带过兵打过仗,若论功劳,倒比倒台的废太子更适合做皇储。
正统没把这折子当成一回事,就把折子放到了一边,拿起另一本看了起来。翻开一看,这次是户部的一个小官,内容和上一本大同小异,也是请立叶敏瑜为太子的。
第三本、第四本……正统一本本翻下去,上百份折子,六部九卿,督抚大员,十八衙门,几乎把朝中的官员一网打尽了,说得全是这一回事儿,都希望马上立赵王太子。有几个臣子还写得十分慷慨激昂,不但把叶敏瑜夸得天花乱坠,最后甚至说,若是赵王不能当太子,恐怕陛下的花花江山即将断送了啊!
正统越看脸色越沉。先是生气,继而愤怒,最后简直变成了恐惧。
他哆嗦着手,指着满满一桌子的奏折,嘶声道:“这帮乱臣贼子,朕还没死呢!他们就要逼宫了!”
“皇上息怒!”陈嘉上前既抚胸又搓背的,忙活了好半天,正统才终于勉强冷静了下来。
陈嘉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由为暗暗为叶敏瑜点一根蜡。本来这老大被废了,这皇太子之位怎么都跑不掉就是他的,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昏了头了,竟然串联了数百位大臣联名推举他当太子。
要知道皇帝自己想给你和别人逼着皇上给你完全就是两码事!
现在你的太子之位还没有到手呢,就联合了这么多朝臣逼着皇上让你当太子,你这不是形同造反吗?
但是这几百份折子同一时间递上来,确实能给皇帝无与伦比的压力,可也足够说明叶敏瑜拉拢朝臣,结党营私了。
陈嘉一直在正统身边侍候,最是明白皇上此时的心思,因为太子和皇后的背叛,皇上本来就猜疑之心日重,现在见此情形,怎么可能不生气,怎么可能还顺利地立赵王为太子!
这事儿当然不是叶敏瑜做的,叶敏瑜没有这么傻。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正是叶邑辰。太子下台对叶邑辰来说不是坏事,可是赵王太快当上太子,并不符合他的利益,最好是太子和赵王相互牵制,相互消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他这才一手推动了今天这件事情的发生。上百名大臣同时上书造成群情汹涌形如逼宫的假象,让皇帝感受到自己的权位受到威胁,离间了父子之间的感情。
其实他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将这份奏折的内容悄悄泄露了出去。因为人人都知道接下来接班的必然是叶敏瑜,谁都不想落于人后,谁都想在未来的新君面前卖给好,自然大家就一窝蜂地上书,推举叶敏瑜当太子。
这,就是人性!
正统皇帝正自怒不可遏。就有内侍通传说前内阁首辅杨培实求见。陈嘉听了大吃一惊,正统却是颇为欢喜。
杨培实在位的时候能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制衡和威胁,那时候国家大政与其说是操控在他这个皇帝之手,倒不如说是操控在杨培实这个内阁首辅之手。只要是他想干的事情,他总有办法说服正统皇帝,叫他同意自己的政-策。
所以杨培实去位的时候,他心里也是有些高兴的,觉得以后自己想干什么都没人能制约自己了。结果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的自由度是大了,可是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了。以前杨培实在的时候,他这个帝国的大管家将内阁和六部全都打理得妥妥当当的,他这个皇帝可以悠哉游哉地享受生活。
可是换了一个首辅,威望、资历、能力没一样比得上杨培实的,大事小事什么都要拿来请示正统,正统皇帝郁闷得要死。一天千头万绪的简直叫他焦头烂额。
他这又慢慢想起杨培实的好处来了,也慢慢想起了杨培实当过自己的老师,曾经悉心教导自己的情形。
总而言之距离产生美!距离有了,美就来了。
所以一听杨培实来了,皇上十分高兴。立刻命令陈嘉亲自去神武门迎接。
陈嘉只能捏着鼻子去了。两个冤家对头见了面,不但没有丝毫的火药味,还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相谈甚欢。
一个说:“您老人家老当益壮,风采更胜往昔,真是可喜可贺!”
一个说:“陈公公您统领大内,侍候皇上,内外交口称赞,真是辛苦辛苦!”
两人一路上虚与委蛇,相互吹捧,实际上肚子里恨不得将对方掐死,脸上偏偏带着极为真挚的笑容。
陈嘉将老太爷引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皇帝已经换了一件正式的龙袍等在这里了。穿得正式也是表示对杨培实这位三朝元老的尊重。
老太爷对着皇上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正统皇帝亲自走下御座将老太爷扶起来,十分动-情地道:“多日不见,杨卿白发多了不少,你也见老了!”正统这一点上倒比陈嘉真诚多了,老太爷去了一趟山东,一路风餐露宿的,人确实老了不少。
老太爷谦恭地道:“多谢陛下挂念!人生七十古来稀,老臣今年已经七十有二了,能够活到如今这个年纪还是多年感沐皇恩的结果呢!”
正统听了这话十分高兴,“爱卿快请坐请坐!”
小太监搬了椅子进来,老太爷告罪一声,坐了下来。自有小太监端了茶点上来。正统关心了几句老太爷的生活情况,便说到了正题,十分和蔼地道:“不知爱卿这次前来见朕,可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你尽管告诉朕,朕一定帮你解决。”
这句话的分量可是不小。
老太爷先是谢过皇帝的隆恩,这才笑着道:“启禀皇上,老臣这次前来见驾,一是多日不见,想要一瞻圣颜,二是臣编了一本《大雍为政得失》,想借此机会将这本书献给皇上。”
大雍是大楚之前的一个朝代,延续了三百多年才宣告覆灭。整个朝廷分崩离析,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太-祖适逢其会,一步一步建立起如今的大楚。
杨培实道:“大雍三百年的历史中有无数的历史事件,很多都值得我朝警醒和学习,老臣很早就想编这样一部书,只是当时政务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现在退了下来,终于将这本书编完,还请皇上过目!”
他来的时候已经将书交给了陈嘉。进入皇帝手里的东西都要经过陈嘉检查的,陈嘉便将厚厚的一本书递给了正统皇帝。
正统早就知道了老太爷想要编书的事情,也就好奇地拿过来翻了翻,道:“凭您的见识和学问,这本书必定是好的。等朕有时间,必定通读!”这话倒也是发自真心的,这段时间他越发感觉杨培实主政时国家运转有序,有条不紊。
话题便自然而然说到了大雍的一些事情。老太爷道:“世人都说大雍最圣明的天子乃是第二代皇帝雍太宗,微臣却是不敢苟同!雍太宗杀兄屠弟,逼其父皇让位,单是德字一项上就差了许多。”
大雍开国皇帝雍太-祖立其长子为太子,次子亦即后来的雍太宗与太子争位多年,始终处于下风。史书上说后来太子在广安门设下埋伏,企图发动政变杀死雍太宗,反而被太宗一箭射死。太宗又杀了跟随哥哥一同参与政变的弟弟,逼迫父皇让出了皇位,开国皇帝做了太上皇,而他却做了皇帝。后来开创了一代极盛之世,后世对他溢美之词颇多。
当年这段历史正统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便笑道:“雍太子暴虐残酷,乃是庸劣之辈,远没有太宗众望所归!广安门之变,太宗也是迫不得已才奋起反抗!”陈嘉也跟着点头,史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老太爷侃侃而谈道:“臣一直觉得奇怪,雍太子本来就是太子,将来天下注定要是他的,他为什么急不可耐地发动兵变,非得要杀死自己的弟弟呢?何况按照史书所载,雍太子蓄谋已久的政变反而反应无措,被弟弟一箭射死!倒是仓促应战的雍太宗不但毫发无伤,还将太子以及拥护太子的齐王杀死,并且趁着这个机会,将太子和齐王的十几个儿子全部杀得一干二净,永除了后患,到底谁是有备而来,实在耐人寻味!”
正统皇帝想了想,也觉得这件事其中有着很大的蹊跷。“您的意思是,太宗皇帝叫人篡改了史书?”
“皇上果然天纵英明。臣翻阅史料,雍太宗干预修史,野史笔记的记载十分繁多。就是官方的记录里,雍太宗曾任《太-祖实录》编纂机构的正总裁,他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纡尊降贵地做这个总裁官,里头的意义自然不言自明。”
“不但如此,臣还怀疑,干预修史,刻意夸大了他在建国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证明他宫门之变,夺取政权的合法性!臣遍查史料,有理由相信,当年的雍太子其实并不像史书上描述的那样昏庸暴虐、难堪大任,实际上,他是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优秀帝位继承人。”
听到这里,正统皇帝心中微微一动,当年的雍太子、雍太宗,不正好有点像今天的太子和赵王吗?
杨培实像是没看见正统皇帝的脸色一般,继续说道:“臣一直觉得怀疑,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每一个都是雄才大略,为何单单这个雍太-祖,这般昏庸无能,不但错选太子,被迫退位,光芒甚至完全被太宗所掩盖!”
听到这里,正统已经是脸色微变了。杨培实说得再有道理不过了,其实这个问题就连正统以前也考虑过,真实的历史必然是太宗即位之后歪曲篡改了历史,夸大自己的作用,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他陡然出了一身冷汗,太子刚刚废掉,赵王就敢联络大臣逼自己立他当太子。若是自己真的答应了他的要求,岂不是有朝一日,也有可能像是雍太-祖一样被迫退位,做那有名无实的太上皇。
正统皇帝想到这里已经心中警铃大作!
正统皇帝神色凝重地看着杨培实道:“若是爱卿站在宫门之变以前的立场上,会如何处置两个儿子夺嫡之争?”
老太爷拈须微笑道:“这件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惟其在‘平衡’二字而已!”
平衡!正是杨培实昔日作为帝师的时候,给他讲过的为君之道最重要的一课!
杨培实说完了最重要的几句话,又和皇帝说了几句闲话,就起身告退了。陈嘉送他出来,心里暗暗嘀咕,这个老狐狸,从头到尾仿佛没有一句话是涉及朝政的,可是实际上句句话都暗有所指,偏偏谁也拿不住他的把柄,实在太过老奸巨猾了。
杨培实走了,正统却长时间地陷入了思考。
他在暖阁里想了一个下午,终于下定决心。“陈嘉,你来拟旨!”
“第一道旨意:立刻将废太子叶敏舒从刑部天牢中释放!圈禁在毓庆宫中,由……”皇帝想了想,最终决定道:“由潞王叶敏昭负责看守!”
“第二道旨意:户部主事程大全等七人结党营私,即刻锁拿入狱,交部议处!”正统提到的七个人,正是拥立赵王事件中叫得最欢的几个。正统并不想牵连太广,导致朝野震动。就把这几个官不算太大,但叫得最欢的家伙给拎出来了,杀鸡儆猴。他们倒也未必就是赵王的死党,本来想拍拍未来新君的马屁,没想到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不但一点儿好处没得到,反而锒铛入狱了。
“第三道旨意:免去赵王叶敏瑜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一切职务,命令其到吏部行走!”免去叶敏瑜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一切职务,就是彻底把他和兵权隔离开了,正统这是怕他起兵逼宫啊!叶敏瑜本来是军功起家,正统这一道旨意可见他对叶敏瑜的防范之心了。
调他到吏部去,表面上看似乎是弥补抹去他军权的损失,实际上吏部本来就是萧家的一亩三分地,而萧家作为赵王的外家,本来一向就是赵王的铁杆支持者,所以最后,叶敏瑜还是吃了大亏!
陈嘉心知肚明:平衡平衡!杨老太爷两个字就救了废太子叶敏舒的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