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扬帆出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月的北平郡正是仲春时节,莺飞草长,绿意盎然,一片片茂密的森林覆盖在这片辽阔而又肥沃的原野上,森林边,濡水如一条宽阔的玉带,蜿蜒盘转,流向远方大海。
在濡水两岸,一座座废弃的村庄里又渐渐出现了生机,炊烟袅袅,被废弃的耕地隐约可见忙碌的农人。
在濡水旁的官道上,一队数百人骑兵疾奔而至,激烈的马蹄声惊破了宁静的清晨,远处农人纷纷放下锄头,好奇地望着这队疾奔的骑兵。
经过数天的日夜兼程,杨元庆又再次来到了这片人口稀少的土地,他位于骑兵队的最前方,在五百骑兵队的护卫下疾速向南奔驰。
次日中午,骑兵渐渐抵达了造船所地处的濡水河口,和上一次看到的荒凉相比,这一次造船所四周明显有了生机。
不少南迁的农民特地将家园安在造船所附近,原野里出现了三四个村庄,人口聚集成一片,渐渐形成了一个市镇,叫做濡口镇,周围有大片的农田。
尽管市镇还是比较简陋,但几家商铺已经出现了,卖一些日常用品,造船所的重新开工,给不少人带来了商机。
离市镇约两里,是长长的围墙,大门已重新修缮,原来的铁门不见了,变成了一座城楼似的大门,上面有士兵巡逻,门口也站着几名士兵守卫,不准异常人进入。
在大门两边则摆满了卖菜的农民,[天下枭雄··]各种蔬菜、新鲜的禽蛋以及鸡鸭、还有早晨从濡水中捕来的鱼,以及各种猎物,百余名主妇和老人正拎着篮子买菜,大门口熙熙攘攘,格外热闹。
几名士兵发现了远方有大队骑兵到来,连忙将卖菜的农民驱赶到一边,让出一条道,片刻骑兵队飞驰而至。
由于大门口有不少孩童奔跑,杨元庆放慢了马速,他望着两边热闹的自发丰场,眼中并没有什么恼火之色,相反,这种热闹和生机让人心中生出对未来的希望。
驻防造船所的军队约一千人左右,将领是一名鹰扬郎将,姓虞,他听士兵禀报,楚王殿下到了,吓得他连忙飞奔出来,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卑职虞振伍,参见总管!”
“虞将军免礼!”
虞振伍站起身,他见两边卖菜的人着实有点过多,将道路堵成狭窄一条,他心中有些忐忑,连忙道:“卑职立刻把他们赶走。”
杨元庆摆摆乎,“这倒不用,你们可以在外面搭建一些大棚,让他们在大棚内卖菜,这样既维持了秩序,也方便了造船工匠,而不应粗暴地将他们赶走。”
“卑职明白了,立刻安排士兵搭建棚子。”
杨元庆翻身下马,走进了造船所,负责造船所的署丞赵广才也迎了上来,躬身施礼,“参见楚王殿下!”
赵广才约三十余岁,丰州科举出身,原是罗士信军队中的仓曹参军事,被罗士信推荐为造船所署丞,全再负责造船所的各种事务。
杨元庆笑着点点头,“赵署丞免礼,我接到了你写来的报告,所以赶来巡视船只建造进度。”
赵广才是十天前写的报告,没想到才仅仅十天时间,楚王便赶来了,这让他心中有些紧张,他由此也知道了楚王对造船所的重视。
“卑职愿为楚王殿下详细汇报。”
杨元庆点点头,走进了造船所,远远便看见河口和海岸水面上停泊着的数百艘海船,和上次相比,很多大船都已修复完成,一根根大桅杆竖了起来,上面挂满了船帆。
杨元庆后来才知道,濡河口的船场一共停泊有四百余艘战船,其中一半是未完工船只,而另一半则是参加过高丽之战的船只,有部分破损,便停泊在濡河口船场修理,这部分船只只要稍微修理便可使用,这就是不到两个月,便有大量船只修复好的原因。
远处靠河边一片旷野里修建起了一排排房屋,河边挤满了洗衣服的女人,一群群孩子在河边奔跑嬉戏,再远处几艘大船上,有船匠的身影在忙碌。
“现在有多少船匠?”杨元庆问。
赵广才连忙回答:“回禀总管,一共有一千九百户船匠,工匠二千多人,连同妇孺老人,近六千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东莱、北海和高密三郡。”
“有六千人。”
杨元庆眉头微微一皱,他也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这样就需要派官吏了。”
“是需要派官吏,卑职建议筑城建县,有造船所为依托,县城很快就会繁蕖起来。”
杨元庆沉思片刻,这个确实有必要,他会考虑,这时,张龙和张虎兄弟二人听说楚王到了,立刻飞奔而至,跪下磕头,“小民张龙、张虎参见楚王殿下!……
张龙、张虎兄弟因招募船匠得了巨赏,他们二人人缘极好,颇有管理能力,目前两千船户就由他们兄弟统管。
杨元庆微微一笑,“两位免礼,赵署丞的报告中对两位的配合赞誉有加,辛苦你们了。”
“这是小民应该做的事情。”
兄弟二人对赵广才又是感激又是惭愧,其实他们也并不是配合得很好,刚开始时还因居住矛盾和赵广才大吵一场,后来才慢慢配合默契。
一行人向河口走去,赵广才在一旁低声道:“启禀楚王殿下,现在已经完工船只一百一十四艘,不知几时能成立水军?”
成立水军一直是杨元庆在考虑之事,只是现在没有合适的将领,隋朝最好的水军大将来护儿现在萧铣处,而且已年迈,但他的几个儿子倒继承了父业,颇能率领水军,他已经派人去接触了,应该很快有结果。
杨元庆沉吟一下道:“水军暂时不用急,你们这里可有善于驾船之人。”
“有不少人,张氏兄弟就是驾船的高手,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杨元庆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张氏兄弟,笑道:“等会儿,我想乘船出海,还要烦请你们兄弟二人驾船。”
“愿为殿下驾船!”
众人上了一艘最大的战船,这是一艘体型巨大的运输船,高四丈,长十五夹,可运送士兵八百人,这艘战船也是当年来护儿进攻高丽的旗舰,现已经修缮完毕。
大船上还有几名船匠在忙碌地给船只涂上桐油,船上有三层楼,底舱还可以运载粮食和牲畜,船帆、缆绳、铁锚都已装备完毕,随时可以出海,杨元庆走出船舷边,海风拂面而来,一群群海鸥在水面上鸣叫,令人心旷神怡。
“总管,要不要出海去走一圈?”鹰扬郎将虞振伍在一旁笑着建议道。
杨元庆望着远处无边无际的海洋,心中也勇气一种破风迎浪的冲动。
“好吧!出海走一圈!”
大船上下立刻忙碌起来,赵广才去船匠中找了一百余名优秀的水手,虞振伍率领一百余名水性高强的士兵上船,张龙亲自掌舵,船帆挂上,缆绳解开。
随着一声高喊:“起航!”
大船摇摇晃晃离开了岸边,不多时便驶出了河口,驶进了蔚蓝色的大海,海面上微微有些风浪,大船起伏,在海面上劈波斩浪,一群群海鸥在船尾盘旋。
虞振伍在一旁午绍道:“总管,这里是渤海,向南直走,大约四天后能抵达东莱郡,西面是河间郡,东面数百里外是一座大半岛,最南端是毕奢城。”
杨元庆点点头,毕奢城就是后来的大连,现在整个辽水以东都是高句丽的土地,他回头向北边望去,北面便是辽东湾。
“从这里到平壤还有多远?”杨元庆沉吟一下问道。
“大约要走十几天,向东穿过渤海口,再行驶七八天便可抵达平壤河口。”
虞振伍心中有些激动,难道总管重启造船所是为了攻打高丽吗?但他却不敢问,杨元庆背着手凝视着东方,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
……
燕郡怀远镇,这里曾是杨广东征高丽的后勤重地,建造了数百座仓库,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军械,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巨大的仓库早已被废弃,仓库内空空荡荡,杂草丛生。
而热闹一时怀远镇也变得冷清下来,最繁盛时,这一带曾集中的上百万民夫和军队,而现在只有百余户人家,靠种地和往来的商人谋生。
这几天怀远镇再次热闹起来,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开到怀远镇旁,这是高开道的军队,高开道亲自率领一千亲卫来到怀远镇,和高丽的使者会谈。
由于隋军在河北大胜,使割据辽东的高开道深为恐惧,他知道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为了自保,高开道最终选择投降了高丽。
大营内,高开道忧心忡忡,他得到快报,隋军大将罗士信率军五万屯在临榆关外,很显然,他们即将对辽东发动进攻。
虽然高丽已经答应支持他,但这只是口头上的支持,这远远不够,他要的是高丽国对自己实质上的支持,要出兵来鼻助自己。
但高开道也知道,高丽人是狼,一旦他们的军队进入辽东,就不会再离开,高开道有些迟疑不定,但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他毅然决定,引高丽军入辽东,帮助他对抗隋军。
……
(未完待续)
四月的北平郡正是仲春时节,莺飞草长,绿意盎然,一片片茂密的森林覆盖在这片辽阔而又肥沃的原野上,森林边,濡水如一条宽阔的玉带,蜿蜒盘转,流向远方大海。
在濡水两岸,一座座废弃的村庄里又渐渐出现了生机,炊烟袅袅,被废弃的耕地隐约可见忙碌的农人。
在濡水旁的官道上,一队数百人骑兵疾奔而至,激烈的马蹄声惊破了宁静的清晨,远处农人纷纷放下锄头,好奇地望着这队疾奔的骑兵。
经过数天的日夜兼程,杨元庆又再次来到了这片人口稀少的土地,他位于骑兵队的最前方,在五百骑兵队的护卫下疾速向南奔驰。
次日中午,骑兵渐渐抵达了造船所地处的濡水河口,和上一次看到的荒凉相比,这一次造船所四周明显有了生机。
不少南迁的农民特地将家园安在造船所附近,原野里出现了三四个村庄,人口聚集成一片,渐渐形成了一个市镇,叫做濡口镇,周围有大片的农田。
尽管市镇还是比较简陋,但几家商铺已经出现了,卖一些日常用品,造船所的重新开工,给不少人带来了商机。
离市镇约两里,是长长的围墙,大门已重新修缮,原来的铁门不见了,变成了一座城楼似的大门,上面有士兵巡逻,门口也站着几名士兵守卫,不准异常人进入。
在大门两边则摆满了卖菜的农民,[天下枭雄··]各种蔬菜、新鲜的禽蛋以及鸡鸭、还有早晨从濡水中捕来的鱼,以及各种猎物,百余名主妇和老人正拎着篮子买菜,大门口熙熙攘攘,格外热闹。
几名士兵发现了远方有大队骑兵到来,连忙将卖菜的农民驱赶到一边,让出一条道,片刻骑兵队飞驰而至。
由于大门口有不少孩童奔跑,杨元庆放慢了马速,他望着两边热闹的自发丰场,眼中并没有什么恼火之色,相反,这种热闹和生机让人心中生出对未来的希望。
驻防造船所的军队约一千人左右,将领是一名鹰扬郎将,姓虞,他听士兵禀报,楚王殿下到了,吓得他连忙飞奔出来,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卑职虞振伍,参见总管!”
“虞将军免礼!”
虞振伍站起身,他见两边卖菜的人着实有点过多,将道路堵成狭窄一条,他心中有些忐忑,连忙道:“卑职立刻把他们赶走。”
杨元庆摆摆乎,“这倒不用,你们可以在外面搭建一些大棚,让他们在大棚内卖菜,这样既维持了秩序,也方便了造船工匠,而不应粗暴地将他们赶走。”
“卑职明白了,立刻安排士兵搭建棚子。”
杨元庆翻身下马,走进了造船所,负责造船所的署丞赵广才也迎了上来,躬身施礼,“参见楚王殿下!”
赵广才约三十余岁,丰州科举出身,原是罗士信军队中的仓曹参军事,被罗士信推荐为造船所署丞,全再负责造船所的各种事务。
杨元庆笑着点点头,“赵署丞免礼,我接到了你写来的报告,所以赶来巡视船只建造进度。”
赵广才是十天前写的报告,没想到才仅仅十天时间,楚王便赶来了,这让他心中有些紧张,他由此也知道了楚王对造船所的重视。
“卑职愿为楚王殿下详细汇报。”
杨元庆点点头,走进了造船所,远远便看见河口和海岸水面上停泊着的数百艘海船,和上次相比,很多大船都已修复完成,一根根大桅杆竖了起来,上面挂满了船帆。
杨元庆后来才知道,濡河口的船场一共停泊有四百余艘战船,其中一半是未完工船只,而另一半则是参加过高丽之战的船只,有部分破损,便停泊在濡河口船场修理,这部分船只只要稍微修理便可使用,这就是不到两个月,便有大量船只修复好的原因。
远处靠河边一片旷野里修建起了一排排房屋,河边挤满了洗衣服的女人,一群群孩子在河边奔跑嬉戏,再远处几艘大船上,有船匠的身影在忙碌。
“现在有多少船匠?”杨元庆问。
赵广才连忙回答:“回禀总管,一共有一千九百户船匠,工匠二千多人,连同妇孺老人,近六千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东莱、北海和高密三郡。”
“有六千人。”
杨元庆眉头微微一皱,他也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这样就需要派官吏了。”
“是需要派官吏,卑职建议筑城建县,有造船所为依托,县城很快就会繁蕖起来。”
杨元庆沉思片刻,这个确实有必要,他会考虑,这时,张龙和张虎兄弟二人听说楚王到了,立刻飞奔而至,跪下磕头,“小民张龙、张虎参见楚王殿下!……
张龙、张虎兄弟因招募船匠得了巨赏,他们二人人缘极好,颇有管理能力,目前两千船户就由他们兄弟统管。
杨元庆微微一笑,“两位免礼,赵署丞的报告中对两位的配合赞誉有加,辛苦你们了。”
“这是小民应该做的事情。”
兄弟二人对赵广才又是感激又是惭愧,其实他们也并不是配合得很好,刚开始时还因居住矛盾和赵广才大吵一场,后来才慢慢配合默契。
一行人向河口走去,赵广才在一旁低声道:“启禀楚王殿下,现在已经完工船只一百一十四艘,不知几时能成立水军?”
成立水军一直是杨元庆在考虑之事,只是现在没有合适的将领,隋朝最好的水军大将来护儿现在萧铣处,而且已年迈,但他的几个儿子倒继承了父业,颇能率领水军,他已经派人去接触了,应该很快有结果。
杨元庆沉吟一下道:“水军暂时不用急,你们这里可有善于驾船之人。”
“有不少人,张氏兄弟就是驾船的高手,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杨元庆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张氏兄弟,笑道:“等会儿,我想乘船出海,还要烦请你们兄弟二人驾船。”
“愿为殿下驾船!”
众人上了一艘最大的战船,这是一艘体型巨大的运输船,高四丈,长十五夹,可运送士兵八百人,这艘战船也是当年来护儿进攻高丽的旗舰,现已经修缮完毕。
大船上还有几名船匠在忙碌地给船只涂上桐油,船上有三层楼,底舱还可以运载粮食和牲畜,船帆、缆绳、铁锚都已装备完毕,随时可以出海,杨元庆走出船舷边,海风拂面而来,一群群海鸥在水面上鸣叫,令人心旷神怡。
“总管,要不要出海去走一圈?”鹰扬郎将虞振伍在一旁笑着建议道。
杨元庆望着远处无边无际的海洋,心中也勇气一种破风迎浪的冲动。
“好吧!出海走一圈!”
大船上下立刻忙碌起来,赵广才去船匠中找了一百余名优秀的水手,虞振伍率领一百余名水性高强的士兵上船,张龙亲自掌舵,船帆挂上,缆绳解开。
随着一声高喊:“起航!”
大船摇摇晃晃离开了岸边,不多时便驶出了河口,驶进了蔚蓝色的大海,海面上微微有些风浪,大船起伏,在海面上劈波斩浪,一群群海鸥在船尾盘旋。
虞振伍在一旁午绍道:“总管,这里是渤海,向南直走,大约四天后能抵达东莱郡,西面是河间郡,东面数百里外是一座大半岛,最南端是毕奢城。”
杨元庆点点头,毕奢城就是后来的大连,现在整个辽水以东都是高句丽的土地,他回头向北边望去,北面便是辽东湾。
“从这里到平壤还有多远?”杨元庆沉吟一下问道。
“大约要走十几天,向东穿过渤海口,再行驶七八天便可抵达平壤河口。”
虞振伍心中有些激动,难道总管重启造船所是为了攻打高丽吗?但他却不敢问,杨元庆背着手凝视着东方,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
……
燕郡怀远镇,这里曾是杨广东征高丽的后勤重地,建造了数百座仓库,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军械,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巨大的仓库早已被废弃,仓库内空空荡荡,杂草丛生。
而热闹一时怀远镇也变得冷清下来,最繁盛时,这一带曾集中的上百万民夫和军队,而现在只有百余户人家,靠种地和往来的商人谋生。
这几天怀远镇再次热闹起来,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开到怀远镇旁,这是高开道的军队,高开道亲自率领一千亲卫来到怀远镇,和高丽的使者会谈。
由于隋军在河北大胜,使割据辽东的高开道深为恐惧,他知道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为了自保,高开道最终选择投降了高丽。
大营内,高开道忧心忡忡,他得到快报,隋军大将罗士信率军五万屯在临榆关外,很显然,他们即将对辽东发动进攻。
虽然高丽已经答应支持他,但这只是口头上的支持,这远远不够,他要的是高丽国对自己实质上的支持,要出兵来鼻助自己。
但高开道也知道,高丽人是狼,一旦他们的军队进入辽东,就不会再离开,高开道有些迟疑不定,但随着局势越来越紧张,他毅然决定,引高丽军入辽东,帮助他对抗隋军。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