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待到去邵家吃酒那一日, 褚韶华早早的换好衣裳。如今过年,都时兴穿红, 褚韶华也不能免俗,可为了不被淹没在一群红衣大袄的媳妇里,褚韶华还是做了极精心的打扮的。她里面是一件樱桃红的夹棉旗袍, 外头则是一件新式的烟紫色的呢料大衣,脚下是一双不相宜的自己做的绣花棉鞋,随身却又带着北京自己铺子里卖的外头缀着貂毛的最流行的女式皮鞋, 褚韶华过日子精细,她是打算到邵家再换了皮鞋的。不然,农村这种坑洼不平的土路, 褚韶华舍不得穿自己的皮鞋。
陈老爷很满意褚韶华的体面,认为以后自己的小家族想更进一步,他家老婆子这种窝里老是跟不上时代的, 还得大儿媳这种既会打扮又能交际的才成。
这一二年,陈太太倒也习惯了褚韶华爱打扮的事,知道褚韶华天生的大臭美。当然,这种情绪里有多少是羡慕多少是嫉妒,怕陈太太都不愿多思的。陈太太只管端着婆婆的架式叮嘱了褚韶华一些外出做客的规矩,什么到别人家去要有眼力,人家什么活,要搭把手帮忙什么的老生常谈的那一套, 褚韶华只管坐着听婆婆念叨。直待公公抽完一袋子旱烟, 轻咳一声, “行了,得趁着天早过去,我还有许多话想请教邵东家,这就走吧。”
陈太太意犹未尽的闭嘴,陈老爷就带着二儿子和陈大顺褚韶华夫妻赶着大车往县里去了。
正月天寒,好在太阳不错,拨开前几日有些灰蒙蒙的天,露出一种冻蓝的颜色。土路两畔的榆杨皆已掉光了叶子,唯剩空荡荡的枝桠,偶有风吹过,细枝抖落昨晚一夜染上的青霜,放眼望去的大片苍青的麦田覆着黄色的土地,阳光下闪着霜色银光。呼吸间仿佛都沁着冬天的细碎冰渣,褚韶华精神却是极好,她给大顺哥将脖子里的扎实的毛领子外又围了一条呢料围脖儿,包袱里还有两条藏青的,一条递给陈老爷,一条给了陈二顺。褚韶华道,“爹,二弟,你们都试试这呢料围巾。上回那件呢料爹你给我后,还剩了些,我瞧着料子还齐整,就裁了三条围巾。原是早裁出来了,就是这锁边儿,我一直没空,后来找了处新式的裁缝铺让他们用机器帮着锁的。爹,现在的呢料,国外的呢料一般面料行都没有,就是有,也是中低档的。可就是中低档的也不便宜,国产的略便宜些,可相较于其他的料子,也是贵的。爹,我想着,这呢料,咱们除了卖成衣的大块料子,明年也裁些这样的围巾去卖。有些个买不起大块裁衣裳的客人,买条呢料围巾,也体面。就是这生意不大,可我想着,小件东西收拾的精致些,利也不小。”
陈老爷穿着貂鼠的大皮袄,双手插在貂鼠的手笼里,脖子里除了狐狸毛的大毛领子,还系着褚韶华刚刚拿出的呢料围巾围住嘴搪风,呵呵笑着,“成,明年你记着这事儿,咱们做些试试。要是生意好,给你个大红包。”
褚韶华笑弯了眼,嘴甜甜的,“咱自家的生意,给不给红包,但凡我想到的就跟爹你说。成不成的,是我的心。”
陈二顺赶着大车的都忍不住回头说一句,“嫂子,你怎么这么多的点子啊。”
褚韶华笑,“我们妇道人家,平日里也就是忙活着一家子吃喝穿戴的事。咱家又是做面料行的,我看见什么新式的衣料,新式的衣裳,就爱琢磨。”
陈二顺道,“嫂子你是天生的灵透。”
说来,这围巾也是北京城的新鲜景儿,北京人以前并不流行系围巾,这东西原是打洋人那里传过来的。像北京人冬天都是往衣裳上弄个皮毛大领,或是直接就弄整张的裘皮做活领子,不论穿什么衣裳,往脖子里一围一扣,便暖和的紧。如褚韶华拿出来的长围巾,是洋人的样式。现在什么东西都是跟着洋人学,这围巾也便流行起来。
一家子说着话,待到了邵家的时辰也还早,邵家最得用的李管事已是在门口等着了,李管事与陈家是极熟的,这几年到北京做粮食生意,可是没少来往。老远见着是陈家人赶着大车来了,李管事远远的迎了过去,抱拳打招呼拜年。大家好一番热络,李管事见褚韶华一道过来了,还说,“我们少奶奶年前就念叨了好几遭大少奶奶,就盼着您过来说话儿。”
褚韶华笑,“我也一直想着阿玉姐。”
李管事请陈家一家了进去,心下很是佩服陈家行事,陈老爷陈大爷都是热心又实诚,男人之间生意往来自不消说。这位陈大奶奶亦是个一等一的机伶人,男主外女主内,陈大奶奶则是与女眷交际的一把好手。真不怪陈家这一二年生意愈发兴旺了。
邵家是县里有名的大户,他家的宅子自是极讲究的,一水儿的里外青砖大瓦房,门外的一段路为了便宜行走,也铺就了青砖,待进了邵家的院子,更是一色的方砖漫地的甬道,两畔留有花池水缸之物,如今更是换了县里头一份儿的崭新透亮的玻璃窗。来往的丫环下人都穿一色的土红棉衣,各个都带着新年的喜庆。早有门房跑进去通传,邵东家已是带着儿子迎出垂花门,老远便抱拳笑道,“陈老弟啊,你可是来啦,今儿有上等的老汾酒!”说着哈哈大笑起来,一手拉住陈老爷要还礼的手腕,亲亲热热的一处往屋里走去。
小邵东家笑嘻嘻地同陈家人打招呼,待到了正堂,晚辈们都各给长辈拜了年。邵东家把陈家兄弟都赞了一回,见到褚韶华也很高兴,笑道,“芳姐儿她娘早就念叨侄媳妇,要不是天儿太冷,她都要带芳姐儿去找侄媳妇说话了。”
褚韶华笑,“我心里也一直记挂着。邵伯伯,给您拜年请了安,我这就去后头给伯母请安去,也瞧瞧嫂子侄女,伯伯、伯母每年都能见着,就是我们姐儿俩,足两年未见了。”
邵东家一笑,让丫环带褚韶华去了内宅。
陈家人过来得早,如今邵太太屋里连族亲的太太奶奶们都还没过来,就是婆媳二人带着小闺女玩儿。婆媳俩隔穿就见褚韶华来了,邵太太潘玉都很是高兴,潘玉忙拉她坐到炕上来暖和着,潘玉道,“咱们老家的冬天太冷了,到炕上暖一暖。”
褚韶华见潘玉一身厚实的红底碎花的棉旗袍,脚下穿的是北方乡下最常穿的大棉鞋,要不是她如今留的是齐耳短发,耳上垂的钻石坠子,褚韶华都得以为见了个正经的北方小媳妇。褚韶华一见就笑了,道,“嫂子这是入乡随俗。”
潘玉是极开郎的性子,笑道,“先前听阿初说咱们老家冷的很,我还不信,想着在北京我也过过冬的,就是出门有些冷。回来才知道家里并没有装水汀(民国时暖气的称呼)。虽然有炕也是极暖和的,我还是有些受不住,这是妈妈让丫环给我做的,我亲自挑的衣料子。我看一家子的嫂子妹妹们都这样穿。阿芳也做了一身儿。”
阿芳就是潘小姐与小邵东家的长女,这会儿也是一身孕红底碎花的小棉旗袍,穿着鞋在大炕上跑来跑去的玩儿。褚韶华头一回见邵芳,不禁道,“可真是个漂亮闺女,生得真好。”褚韶华把孩子揽到跟前儿细瞧了一回,愈发喜欢,那孩子也喜欢褚韶华,很乖巧的让褚韶华抱在怀里,很是稀罕了一回,褚韶华直说,“阿芳也就刚刚一周,就跑的这么结实了!唉哟,我见有的孩子一周还不会走哪。”
潘小姐笑道,“都这么说。我小时候是一周才学的迈步,妈妈说阿初十个月就会走了,阿芳约摸是像爸爸。”
邵太太笑,“就是像她爹,没差的。她爹小时候,刚会迈步就想跑,不知摔了多少跤。芳姐儿腿多快呀。”
褚韶华自包里拿了个大红包给孩子,小姑娘已经会严肃着小脸儿,一本正经的说,“谢谢姨姨。”拿了红包跑过去压在炕上的被摞儿底下。
褚韶华见那下头压着七八个红包,潘小姐笑道,“还不让人给她收着,非压被子下。”
褚韶华听的直乐,又将准备好的小坠子拿了出来给潘小姐邵太太看,褚韶华笑,“这是大顺哥偶然得的,宫里的东西。我瞧着还有内务府的标记,又是这样的小首饰,正适合小女孩儿拿着玩儿。头一回见芳姐儿,我这个做姨姨的总得有个见面礼,给芳姐儿拿着玩儿吧,倒是有些个历史的东西。”
邵太太忙道,“给她这么贵重的东西做甚,给萱儿留着戴。”
褚韶华笑,“她还有哪。伯母嫂子就别跟我客气了。”
因两家关系极好,婆媳俩也就没再推辞。潘玉收了褚韶华送给邵芳的红宝坠子,又赏鉴了一回这坠子上錾的内务府的标记,令丫环拿出准备好的给褚韶华闺女的金锁手脚镯,褚韶华直说,“这太贵重了,潘伯母已经给过我们闺女了。”
潘玉笑,“我妈是我妈,我是我,这能一样的。”
褚韶华原是想着潘太太给的金子打的金锁手脚镯未免太贵重,这才想着趁过年给邵家孩子些贵重的见面礼,不想潘小姐这样的客气。褚韶华也只有收了的,大家说起话来,说一回孩子。邵太太便顺嘴儿打听了一句,“侄媳妇,这宫里的东西不都该是皇帝老爷的吗?你们怎么买了来的。”
褚韶华声音放低了些,道,“原我也不晓得,听说有不少太监经常把宫里的东西拿出来倒卖换银子。这对坠子,就是大顺哥偶然得的。哎,要怎么说呢。我看《史记》,里头有一句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说的是天下,如今宫里,皇帝已经不管事了。这宫里的东西,说是皇帝的也是皇帝,可正经说来,若皇帝有德,谁敢把这东西弄出来呢?还是皇帝无德,无福保管这些东西,既到了咱们这里,可见是咱们的缘分。”
邵太太还是头一回听人把“贼赃”说的这般文雅的,其实,潘玉是不在乎什么贼赃不贼赃的,潘玉是在国外留过学的,自有见识。潘玉道,“要不是满人误国,咱们国家说不得也不至如今丧权辱国的颓势。皇宫的东西,都是自百姓那里搜刮来的。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我国百姓在满人面前还在自称奴才。如今皇帝逊位,宫中物件流失,也是皇帝无能。”
潘玉同邵太太道,“妈妈,像韶华这样有见识的人,得了这样的东西,知道这东西珍贵在哪里。我听说还有许多宫人往外倒腾些宫里的金银物什,都只按份量作价给银楼。何其可惜,宫里的东西,这上面錾着的一个‘敕’字,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褚韶华笑,“原我也不懂,后来看了些书方晓得的。”
潘玉端起手边儿的红枣桂圆茶吃了一口,笑道,“我妈给我写信时还说你这几年不间断的阅读,如今越发有学问了。”
“嫂子这是在打趣我。我就是闲来无事翻几页书看看,其实,北京城里也有图书馆可以借书,我还去过一回。图书馆里的书是极多的,我一进去就有些头晕,想看书又没个次序,后来索性还是找潘伯母去借,这样书里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还可以请教潘伯母。”褚韶华说着,又聊起了上海,她是那种天生对新奇的事物、新奇地方充满兴趣的人。
潘玉很开心的与褚韶华聊天,就是潘玉本身也觉着和褚韶华交往是极为舒服的一位事,而且,俩人很有缘份,譬如,两人第一胎都生了女儿。潘玉是新式女性,自然不可能重男轻女,哪怕婆家就丈夫一个独子,潘玉也很看重长女。褚韶华更不必提,为着闺女都能跟魏太太母女俩吵架的性子。而且,褚韶华这两年没断了读书看报,对于社会上一些新鲜事,她也是有所了解的。所以,与潘玉颇能说得来。
其实,潘玉称得上适应性极强的人了,她这样的豪门小姐,到婆家这种北方的小县城过年,也尽量在适应。但是,人都是有喜恶的,相较于婆家族中这些无甚见识的族亲女眷,褚韶华都称得上潘玉的知音了。
一时,待过来的人多了。
果然也有许多大人带着孩子过来,褚韶华见了,都会给个小红包。里头并没有多少钱,一个里面放了一角,这也是褚韶华与丈夫商量过的,这并不是抠。而是老家人自来的讲究,有句话说,礼大断交情。就是说平日间随礼往来,并不讲究大礼,不然,若是遇到些家境寻常的人家,要还礼就殊为不易了。
褚韶华在邵太太这里也认识了不少邵氏族中的太太奶奶们,其他乡里仕绅商家也有受邵东家所邀过来吃酒的,但是,带女眷来的就陈家一家。其他人还是老一派的妇人少出门的讲究,不肯再着家中女眷过来应酬说话。
褚韶华在婆家时,因她时常与周太太、潘太太这样的进步女性来往,再加上褚韶华性情偏于强势,偶也有觉着公公偏于保守的感觉,如今看来,陈家放在县里却还算得上进步人家。
中午褚韶华就与邵太太、潘玉还有几家邵氏族中女眷一起说话谈笑,待到下午男人们告辞,褚韶华也便辞了邵太太潘玉婆媳,回家去了。
男人们吃酒吃的不少,陈老爷只管裹的严严实实的坐在车上,陈大顺陈二顺轮流赶车,看这兄弟俩浑身的酒气,褚韶华都担心他俩把车赶到沟里去。褚韶华让俩人与陈老爷一起在车上歇着,褚韶华赶着大车回去了。
陈太太这回是一个字都没抱怨褚韶华,第二天把父子三人都念叨了一通,着重表扬了褚韶华,“要不是大顺媳妇,我看你们还不得醉死在外头。”
陈老爷轻咳一声,在炕沿儿上敲两下敲袋锅子,“行了,大过年的,什么死不死的,没的不吉利。”
“我说的这个事儿。出去吃酒也不能不要命!”陈太太又说了俩儿子一回,因这就要回北京,陈太太得收拾东西,事务太多,也就没再多说。
倒是陈大顺私下同褚韶华道,“你可真行,还能赶大车。”
褚韶华道,“这有什么难的。无非就是叫牲口如何走如何停如何拐弯罢了,咱家的骡子再稳当不过。”褚韶华这样的胆量,也没谁了。
倒是听闻了褚韶华又从潘小姐那里得了一套金锁的事,陈太太颇是高兴,还叫褚韶华把邵小姐给的金锁拿到她屋里瞧了一回,直说,“小邵奶奶真不愧大户出身,这出手可真大方。”想着褚韶华当真是极能交际的,就生了个丫头,这都得第二套金锁了。
褚韶华笑望着婆婆那比金锁还要金灿灿的双眼,似不经意般道,“我想着潘伯母已是给过咱们萱儿了的,也没想到潘姐姐又给了一套。我想着,以后有机会也得送芳姐儿些东西,这人情来往,向来是得有来有往的才好。”
陈太太一听褚韶华这话,便将想代褚韶华收着金锁的心收了,无他,褚韶华既说要还礼,若是她收着这金锁,怕以后“还礼”的“礼”,褚韶华就要找她来要了。她可没东西给褚韶华,还是让褚韶华自己收着去吧。
待到去邵家吃酒那一日, 褚韶华早早的换好衣裳。如今过年,都时兴穿红, 褚韶华也不能免俗,可为了不被淹没在一群红衣大袄的媳妇里,褚韶华还是做了极精心的打扮的。她里面是一件樱桃红的夹棉旗袍, 外头则是一件新式的烟紫色的呢料大衣,脚下是一双不相宜的自己做的绣花棉鞋,随身却又带着北京自己铺子里卖的外头缀着貂毛的最流行的女式皮鞋, 褚韶华过日子精细,她是打算到邵家再换了皮鞋的。不然,农村这种坑洼不平的土路, 褚韶华舍不得穿自己的皮鞋。
陈老爷很满意褚韶华的体面,认为以后自己的小家族想更进一步,他家老婆子这种窝里老是跟不上时代的, 还得大儿媳这种既会打扮又能交际的才成。
这一二年,陈太太倒也习惯了褚韶华爱打扮的事,知道褚韶华天生的大臭美。当然,这种情绪里有多少是羡慕多少是嫉妒,怕陈太太都不愿多思的。陈太太只管端着婆婆的架式叮嘱了褚韶华一些外出做客的规矩,什么到别人家去要有眼力,人家什么活,要搭把手帮忙什么的老生常谈的那一套, 褚韶华只管坐着听婆婆念叨。直待公公抽完一袋子旱烟, 轻咳一声, “行了,得趁着天早过去,我还有许多话想请教邵东家,这就走吧。”
陈太太意犹未尽的闭嘴,陈老爷就带着二儿子和陈大顺褚韶华夫妻赶着大车往县里去了。
正月天寒,好在太阳不错,拨开前几日有些灰蒙蒙的天,露出一种冻蓝的颜色。土路两畔的榆杨皆已掉光了叶子,唯剩空荡荡的枝桠,偶有风吹过,细枝抖落昨晚一夜染上的青霜,放眼望去的大片苍青的麦田覆着黄色的土地,阳光下闪着霜色银光。呼吸间仿佛都沁着冬天的细碎冰渣,褚韶华精神却是极好,她给大顺哥将脖子里的扎实的毛领子外又围了一条呢料围脖儿,包袱里还有两条藏青的,一条递给陈老爷,一条给了陈二顺。褚韶华道,“爹,二弟,你们都试试这呢料围巾。上回那件呢料爹你给我后,还剩了些,我瞧着料子还齐整,就裁了三条围巾。原是早裁出来了,就是这锁边儿,我一直没空,后来找了处新式的裁缝铺让他们用机器帮着锁的。爹,现在的呢料,国外的呢料一般面料行都没有,就是有,也是中低档的。可就是中低档的也不便宜,国产的略便宜些,可相较于其他的料子,也是贵的。爹,我想着,这呢料,咱们除了卖成衣的大块料子,明年也裁些这样的围巾去卖。有些个买不起大块裁衣裳的客人,买条呢料围巾,也体面。就是这生意不大,可我想着,小件东西收拾的精致些,利也不小。”
陈老爷穿着貂鼠的大皮袄,双手插在貂鼠的手笼里,脖子里除了狐狸毛的大毛领子,还系着褚韶华刚刚拿出的呢料围巾围住嘴搪风,呵呵笑着,“成,明年你记着这事儿,咱们做些试试。要是生意好,给你个大红包。”
褚韶华笑弯了眼,嘴甜甜的,“咱自家的生意,给不给红包,但凡我想到的就跟爹你说。成不成的,是我的心。”
陈二顺赶着大车的都忍不住回头说一句,“嫂子,你怎么这么多的点子啊。”
褚韶华笑,“我们妇道人家,平日里也就是忙活着一家子吃喝穿戴的事。咱家又是做面料行的,我看见什么新式的衣料,新式的衣裳,就爱琢磨。”
陈二顺道,“嫂子你是天生的灵透。”
说来,这围巾也是北京城的新鲜景儿,北京人以前并不流行系围巾,这东西原是打洋人那里传过来的。像北京人冬天都是往衣裳上弄个皮毛大领,或是直接就弄整张的裘皮做活领子,不论穿什么衣裳,往脖子里一围一扣,便暖和的紧。如褚韶华拿出来的长围巾,是洋人的样式。现在什么东西都是跟着洋人学,这围巾也便流行起来。
一家子说着话,待到了邵家的时辰也还早,邵家最得用的李管事已是在门口等着了,李管事与陈家是极熟的,这几年到北京做粮食生意,可是没少来往。老远见着是陈家人赶着大车来了,李管事远远的迎了过去,抱拳打招呼拜年。大家好一番热络,李管事见褚韶华一道过来了,还说,“我们少奶奶年前就念叨了好几遭大少奶奶,就盼着您过来说话儿。”
褚韶华笑,“我也一直想着阿玉姐。”
李管事请陈家一家了进去,心下很是佩服陈家行事,陈老爷陈大爷都是热心又实诚,男人之间生意往来自不消说。这位陈大奶奶亦是个一等一的机伶人,男主外女主内,陈大奶奶则是与女眷交际的一把好手。真不怪陈家这一二年生意愈发兴旺了。
邵家是县里有名的大户,他家的宅子自是极讲究的,一水儿的里外青砖大瓦房,门外的一段路为了便宜行走,也铺就了青砖,待进了邵家的院子,更是一色的方砖漫地的甬道,两畔留有花池水缸之物,如今更是换了县里头一份儿的崭新透亮的玻璃窗。来往的丫环下人都穿一色的土红棉衣,各个都带着新年的喜庆。早有门房跑进去通传,邵东家已是带着儿子迎出垂花门,老远便抱拳笑道,“陈老弟啊,你可是来啦,今儿有上等的老汾酒!”说着哈哈大笑起来,一手拉住陈老爷要还礼的手腕,亲亲热热的一处往屋里走去。
小邵东家笑嘻嘻地同陈家人打招呼,待到了正堂,晚辈们都各给长辈拜了年。邵东家把陈家兄弟都赞了一回,见到褚韶华也很高兴,笑道,“芳姐儿她娘早就念叨侄媳妇,要不是天儿太冷,她都要带芳姐儿去找侄媳妇说话了。”
褚韶华笑,“我心里也一直记挂着。邵伯伯,给您拜年请了安,我这就去后头给伯母请安去,也瞧瞧嫂子侄女,伯伯、伯母每年都能见着,就是我们姐儿俩,足两年未见了。”
邵东家一笑,让丫环带褚韶华去了内宅。
陈家人过来得早,如今邵太太屋里连族亲的太太奶奶们都还没过来,就是婆媳二人带着小闺女玩儿。婆媳俩隔穿就见褚韶华来了,邵太太潘玉都很是高兴,潘玉忙拉她坐到炕上来暖和着,潘玉道,“咱们老家的冬天太冷了,到炕上暖一暖。”
褚韶华见潘玉一身厚实的红底碎花的棉旗袍,脚下穿的是北方乡下最常穿的大棉鞋,要不是她如今留的是齐耳短发,耳上垂的钻石坠子,褚韶华都得以为见了个正经的北方小媳妇。褚韶华一见就笑了,道,“嫂子这是入乡随俗。”
潘玉是极开郎的性子,笑道,“先前听阿初说咱们老家冷的很,我还不信,想着在北京我也过过冬的,就是出门有些冷。回来才知道家里并没有装水汀(民国时暖气的称呼)。虽然有炕也是极暖和的,我还是有些受不住,这是妈妈让丫环给我做的,我亲自挑的衣料子。我看一家子的嫂子妹妹们都这样穿。阿芳也做了一身儿。”
阿芳就是潘小姐与小邵东家的长女,这会儿也是一身孕红底碎花的小棉旗袍,穿着鞋在大炕上跑来跑去的玩儿。褚韶华头一回见邵芳,不禁道,“可真是个漂亮闺女,生得真好。”褚韶华把孩子揽到跟前儿细瞧了一回,愈发喜欢,那孩子也喜欢褚韶华,很乖巧的让褚韶华抱在怀里,很是稀罕了一回,褚韶华直说,“阿芳也就刚刚一周,就跑的这么结实了!唉哟,我见有的孩子一周还不会走哪。”
潘小姐笑道,“都这么说。我小时候是一周才学的迈步,妈妈说阿初十个月就会走了,阿芳约摸是像爸爸。”
邵太太笑,“就是像她爹,没差的。她爹小时候,刚会迈步就想跑,不知摔了多少跤。芳姐儿腿多快呀。”
褚韶华自包里拿了个大红包给孩子,小姑娘已经会严肃着小脸儿,一本正经的说,“谢谢姨姨。”拿了红包跑过去压在炕上的被摞儿底下。
褚韶华见那下头压着七八个红包,潘小姐笑道,“还不让人给她收着,非压被子下。”
褚韶华听的直乐,又将准备好的小坠子拿了出来给潘小姐邵太太看,褚韶华笑,“这是大顺哥偶然得的,宫里的东西。我瞧着还有内务府的标记,又是这样的小首饰,正适合小女孩儿拿着玩儿。头一回见芳姐儿,我这个做姨姨的总得有个见面礼,给芳姐儿拿着玩儿吧,倒是有些个历史的东西。”
邵太太忙道,“给她这么贵重的东西做甚,给萱儿留着戴。”
褚韶华笑,“她还有哪。伯母嫂子就别跟我客气了。”
因两家关系极好,婆媳俩也就没再推辞。潘玉收了褚韶华送给邵芳的红宝坠子,又赏鉴了一回这坠子上錾的内务府的标记,令丫环拿出准备好的给褚韶华闺女的金锁手脚镯,褚韶华直说,“这太贵重了,潘伯母已经给过我们闺女了。”
潘玉笑,“我妈是我妈,我是我,这能一样的。”
褚韶华原是想着潘太太给的金子打的金锁手脚镯未免太贵重,这才想着趁过年给邵家孩子些贵重的见面礼,不想潘小姐这样的客气。褚韶华也只有收了的,大家说起话来,说一回孩子。邵太太便顺嘴儿打听了一句,“侄媳妇,这宫里的东西不都该是皇帝老爷的吗?你们怎么买了来的。”
褚韶华声音放低了些,道,“原我也不晓得,听说有不少太监经常把宫里的东西拿出来倒卖换银子。这对坠子,就是大顺哥偶然得的。哎,要怎么说呢。我看《史记》,里头有一句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说的是天下,如今宫里,皇帝已经不管事了。这宫里的东西,说是皇帝的也是皇帝,可正经说来,若皇帝有德,谁敢把这东西弄出来呢?还是皇帝无德,无福保管这些东西,既到了咱们这里,可见是咱们的缘分。”
邵太太还是头一回听人把“贼赃”说的这般文雅的,其实,潘玉是不在乎什么贼赃不贼赃的,潘玉是在国外留过学的,自有见识。潘玉道,“要不是满人误国,咱们国家说不得也不至如今丧权辱国的颓势。皇宫的东西,都是自百姓那里搜刮来的。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我国百姓在满人面前还在自称奴才。如今皇帝逊位,宫中物件流失,也是皇帝无能。”
潘玉同邵太太道,“妈妈,像韶华这样有见识的人,得了这样的东西,知道这东西珍贵在哪里。我听说还有许多宫人往外倒腾些宫里的金银物什,都只按份量作价给银楼。何其可惜,宫里的东西,这上面錾着的一个‘敕’字,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褚韶华笑,“原我也不懂,后来看了些书方晓得的。”
潘玉端起手边儿的红枣桂圆茶吃了一口,笑道,“我妈给我写信时还说你这几年不间断的阅读,如今越发有学问了。”
“嫂子这是在打趣我。我就是闲来无事翻几页书看看,其实,北京城里也有图书馆可以借书,我还去过一回。图书馆里的书是极多的,我一进去就有些头晕,想看书又没个次序,后来索性还是找潘伯母去借,这样书里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还可以请教潘伯母。”褚韶华说着,又聊起了上海,她是那种天生对新奇的事物、新奇地方充满兴趣的人。
潘玉很开心的与褚韶华聊天,就是潘玉本身也觉着和褚韶华交往是极为舒服的一位事,而且,俩人很有缘份,譬如,两人第一胎都生了女儿。潘玉是新式女性,自然不可能重男轻女,哪怕婆家就丈夫一个独子,潘玉也很看重长女。褚韶华更不必提,为着闺女都能跟魏太太母女俩吵架的性子。而且,褚韶华这两年没断了读书看报,对于社会上一些新鲜事,她也是有所了解的。所以,与潘玉颇能说得来。
其实,潘玉称得上适应性极强的人了,她这样的豪门小姐,到婆家这种北方的小县城过年,也尽量在适应。但是,人都是有喜恶的,相较于婆家族中这些无甚见识的族亲女眷,褚韶华都称得上潘玉的知音了。
一时,待过来的人多了。
果然也有许多大人带着孩子过来,褚韶华见了,都会给个小红包。里头并没有多少钱,一个里面放了一角,这也是褚韶华与丈夫商量过的,这并不是抠。而是老家人自来的讲究,有句话说,礼大断交情。就是说平日间随礼往来,并不讲究大礼,不然,若是遇到些家境寻常的人家,要还礼就殊为不易了。
褚韶华在邵太太这里也认识了不少邵氏族中的太太奶奶们,其他乡里仕绅商家也有受邵东家所邀过来吃酒的,但是,带女眷来的就陈家一家。其他人还是老一派的妇人少出门的讲究,不肯再着家中女眷过来应酬说话。
褚韶华在婆家时,因她时常与周太太、潘太太这样的进步女性来往,再加上褚韶华性情偏于强势,偶也有觉着公公偏于保守的感觉,如今看来,陈家放在县里却还算得上进步人家。
中午褚韶华就与邵太太、潘玉还有几家邵氏族中女眷一起说话谈笑,待到下午男人们告辞,褚韶华也便辞了邵太太潘玉婆媳,回家去了。
男人们吃酒吃的不少,陈老爷只管裹的严严实实的坐在车上,陈大顺陈二顺轮流赶车,看这兄弟俩浑身的酒气,褚韶华都担心他俩把车赶到沟里去。褚韶华让俩人与陈老爷一起在车上歇着,褚韶华赶着大车回去了。
陈太太这回是一个字都没抱怨褚韶华,第二天把父子三人都念叨了一通,着重表扬了褚韶华,“要不是大顺媳妇,我看你们还不得醉死在外头。”
陈老爷轻咳一声,在炕沿儿上敲两下敲袋锅子,“行了,大过年的,什么死不死的,没的不吉利。”
“我说的这个事儿。出去吃酒也不能不要命!”陈太太又说了俩儿子一回,因这就要回北京,陈太太得收拾东西,事务太多,也就没再多说。
倒是陈大顺私下同褚韶华道,“你可真行,还能赶大车。”
褚韶华道,“这有什么难的。无非就是叫牲口如何走如何停如何拐弯罢了,咱家的骡子再稳当不过。”褚韶华这样的胆量,也没谁了。
倒是听闻了褚韶华又从潘小姐那里得了一套金锁的事,陈太太颇是高兴,还叫褚韶华把邵小姐给的金锁拿到她屋里瞧了一回,直说,“小邵奶奶真不愧大户出身,这出手可真大方。”想着褚韶华当真是极能交际的,就生了个丫头,这都得第二套金锁了。
褚韶华笑望着婆婆那比金锁还要金灿灿的双眼,似不经意般道,“我想着潘伯母已是给过咱们萱儿了的,也没想到潘姐姐又给了一套。我想着,以后有机会也得送芳姐儿些东西,这人情来往,向来是得有来有往的才好。”
陈太太一听褚韶华这话,便将想代褚韶华收着金锁的心收了,无他,褚韶华既说要还礼,若是她收着这金锁,怕以后“还礼”的“礼”,褚韶华就要找她来要了。她可没东西给褚韶华,还是让褚韶华自己收着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