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利益分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百九十六章利益分配
二月十五日,国防总动员会议,在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各地方势力派,心里都很清楚,在这种时候,蒋委员长召开会议的目的,老蒋在淞沪和杭州湾地区,和日本人血拼了两场,虽然保住了江南不失,干掉了日本人二十几万兵力,可自己的损失,是日本人的数倍。
拼掉的都是他的嫡系部队,其中十几个德械化师,更是减员过半,日本人退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卷土重来,老蒋的目的,是要各路诸侯伸手帮忙,他有点儿扛不住了,在打下去,多年的家底儿怕是要折腾光了。
既然知道会议的目的,各路诸侯也就打定主意,谁也不先出头,看看形势再说,桂系李宗仁徐州大捷那样的好事儿,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这些人,和蒋委员长斗法多年,基本套路还是了解的,可有一样,老蒋先拿自己的部队和日本人拼,在公理和民心上,抢占了先机,在这种形势下,各路诸侯不出点血是不行的。
区别就在于,出多少血,是啃骨头还是吃肉,的确,蒋委员长现在有些力不从心,两次淞沪会战,中央军消耗极大,要是再有第三次,他不知道胜利的天平,是否还会倾向于自己,以他的直觉判断,日本人是不会罢手的,说不定是在酝酿第三次淞沪会战。
因此,他急需各路诸侯的帮助,因为,这已经不是国民政府一家的事情了,所以,会议的名称就叫做国防总动员会议,目的就是要聚集全国的力量,来一致对付日本人,他也知道,这次会议,必定难度很大,这些地方实力派,都是把家虎,想要他们出兵,比割他们肉还心疼,还是没有切肤之痛啊,要是日本人打到他们的家门口,就知道什么滋味了,蒋委员长一边步入会场,一边暗自想到。
果然,会议一开始,就陷入纠缠不清的扯皮中,现在,战线很清晰,北方战场,是以唐秋离的黄河流域战区为主线,面对六七十万日军,山东,韩复榘被枪毙之后,国府一直没有任命新的省府主席,以独立师副师长,东指总指挥刘铁汉暂代山东的军政,这只是唐秋离的命令。
河南,汤恩伯被唐秋离枪毙,第八军团被遣散,出现权力空缺,独立师的部队,虽然驻守在河南,但是,都集中在豫北郑州至安阳一线,面对日军的压力,恐怕难以兼管民政,陕西,自从张学良北欧软禁,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被唐秋离改编,目前是无主状态,属于独立师代管。
这三个省份,都是一块肥肉,惹得各路诸侯眼红,南方战线,以淞沪地区和杭州湾一代为主线,日本人两次从海上出兵,中央军七十多万兵力,在那严防死守,表面来看,形势没有华北那么紧张,大家都是行伍出身,知道其中的关键,一旦日本人攻破中央军的淞沪和杭州湾防线,往下可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江南水乡。
和日本人打正面消耗战,多少人够填进去的?权衡利弊,如果非要出兵不可的话,华北战场倒是很好的选择,锦上添花,得把花插在正确的位置上,可哪里是唐副委员长的战区,人家打得不错,根本不用帮手,这话有些说不出口。
所以,各路诸侯争论不休,都从自己的利益打算,把台上的蒋委员长气得火冒三丈,却不好发作,面沉似水,一口接一口的喝着白开水,反倒是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云南王龙云,四川王刘湘,神态自若,一言不发。
徐州一战,桂系算是出足了风头,李宗仁成了天下尽人皆知的抗战英雄,打出了桂系的名声,这就是最大的本钱,话不用说,何况,他还有另外的打算,川军也借徐州之战出了名,八个师的部队,那可是和日本人真刀真枪的干过一场的,蒋委员长没做全国总动员之前,川军就开赴了前线,把活儿干到前面,那个人敢说三道四。
刘湘也没有必要参与这样的争论,云南偏居一隅,无论往那个方向出兵,都是最远的路线,并且,云南的军力,在各路诸侯之中,算是比较弱的,龙云还犯不着先出头,逞英雄,所以,龙云打定主意,看看风向再说。
倒是山西王阎锡山阎长官,一反走一步看两步的风格,抢先出头,无形之中成了地方诸侯的代言人,华北战事一结束,阎锡山回到太原,细算一下三个多月以来的细账,一扒拉算盘珠子,把老汉心疼得差点当场吐血。
打了三个多月,晋军主力部队,损失二十余万人,其中包括被唐秋离吞并的五个师,至于白花花的银子,更是流水似的花出去,打仗打得就是人和钱,老汉一边大骂日本人不是东西,吃柿子专挑软的捏,咋就对山西这么用心呢?
一边命令手下,把所有的兵员、武器、装备、物资损耗情况登记造册,准备和蒋委员长讨价还价,他始终认为,自己这是在替他蒋某人挨刀子,国府不能一点血都不出?据说,那几天,老汉全没有打胜仗的高兴劲儿,食不甘昧,嘴里不停的骂着,也不知道在骂谁,老汉着实心疼得要命。
反正他认为,在地方实力派中,自己出力最多,损失最大,这让一贯精于算计的阎锡山,愤愤不平,这次亏大发了,准备去南京讨个说法,恰好,南京来电,请他去参加国防总动员会议,老汉一溜烟似的就赶到南京了。
阎锡山说完一大堆晋军的战果和损失之后,确实没有人反驳他,不过,心里也颇不以为然,你山西处在华北前线,打这些仗是应该的,何况,保卫的是你自己的地盘儿,这话谁也没说出口,犯不着得罪阎锡山,毕竟晋军和日本人实打实的干了几场。
阎锡山说完,见没有人反对自己,尽头更足了,接着说道:“以山西一省之力,对抗日本人华北总兵力三分之二以上,三晋百姓,付出的代价可谓大矣,此战过后,百川彻夜难眠,为国事颇忧,深感以山西一省之力,即便是全民皆兵,也断难有大作为。”
“因此,百川建议国府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定华北战区,以山西、河南、陕西三个毗邻之省份,单独设立一个战区,可集中数省之人力和财力,形成一体,统一军事指挥体系,做到如臂指使,方可与华北近百万日军做长期周旋,阻挡日本人南下,此为上策也!”
本来,阎锡山还打算把山东也划进来,那他的势力范围,就可以扩展到渤海和黄海边上,然而,在会议之前,他找到李宗仁,打算探一下口风,毕竟徐州战区就在苏鲁交界,想要打山东的主意,桂系的首领李宗仁是绕不过的,人家还携有徐州大捷之威,桂系的十几万大军,就驻扎在徐州。
哪知道,他刚露出一点口风,李宗仁就直言不讳的对阎锡山说:“百川兄,以徐州战区的作战范围,必囊括苏鲁皖三省区域,此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若是山东划归其他战区,必会人为造成徐州战区的战略割裂,于大局不利,若是军事委员会有此打算,德邻将不顾一切抗争。”
意思很明显了,山东是我李宗仁的盘中肉,桂军和川军,用几万条性命换来的地盘,岂容他人染指,你阎锡山就别费心机,打什么主意了,阎锡山只好咽下口水,转而和李宗仁达成协议,他不染指山东,李宗仁在会议上,大力支持他的提议,反过来,阎锡山也要支持李宗仁的提议,这是个双赢的协议,只不过,他们都忽略了唐秋离。
阎锡山说完,与会的各路诸侯这才明白阎锡山的真实意图,他了陕西和河南的地盘,借机把势力扩展到中原地区,算盘不错,可这是一厢情愿,唐副委员长的黄河流域战区,已经包括了以上三省,这不是从唐秋离的嘴里抢肉吃吗?这年头,有地盘就有实力。
以唐秋离的实力,断然难以接受阎锡山的建议,等着,一会儿,准有好戏,在座的各路诸侯,大多数还是第一次见到唐秋离,以前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也不知道他的深浅,都带着看好戏的心情,把目光投向主席台上的唐秋离。
主席台上,仅寥寥三五人而已,能做到台上的,都是国府的元老级人物,虽德高望重,却并无实权,也就是象征性的意义,实权都在前排就坐的两位国府巨头手里,一个是南方战线的幕后主帅,国府头号人物蒋委员长,一个是北方战线的统帅,国府二号人物副委员长唐秋离,这两个人,决定着民国的命运。
唐秋离感受到了台下的目光,他从戴笠哪里,已经大致了解了各方诸侯们的想法,对阎锡山的提议,并不感到奇怪,要是阎锡山不趁机伸手捞好处,那到奇怪了,就不是阎锡山了,连蒋委员长也侧脸,看看唐秋离的神色,目光颇为复杂。
唐秋离却不动声色,脸色平静,他很清楚,阎锡山不过是开了个头,接下来,还会有人跳出来,这涉及到利益再分配,那个不想多捞到好处。
果然,在大家都关注唐秋离的时候,又站起一个人,唐秋离不由得微笑起来,料定就会是你,也好,把所有的底子都抖落出来,也省得一个个答对。
(未完待续)ro
第五百九十六章利益分配
二月十五日,国防总动员会议,在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各地方势力派,心里都很清楚,在这种时候,蒋委员长召开会议的目的,老蒋在淞沪和杭州湾地区,和日本人血拼了两场,虽然保住了江南不失,干掉了日本人二十几万兵力,可自己的损失,是日本人的数倍。
拼掉的都是他的嫡系部队,其中十几个德械化师,更是减员过半,日本人退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卷土重来,老蒋的目的,是要各路诸侯伸手帮忙,他有点儿扛不住了,在打下去,多年的家底儿怕是要折腾光了。
既然知道会议的目的,各路诸侯也就打定主意,谁也不先出头,看看形势再说,桂系李宗仁徐州大捷那样的好事儿,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这些人,和蒋委员长斗法多年,基本套路还是了解的,可有一样,老蒋先拿自己的部队和日本人拼,在公理和民心上,抢占了先机,在这种形势下,各路诸侯不出点血是不行的。
区别就在于,出多少血,是啃骨头还是吃肉,的确,蒋委员长现在有些力不从心,两次淞沪会战,中央军消耗极大,要是再有第三次,他不知道胜利的天平,是否还会倾向于自己,以他的直觉判断,日本人是不会罢手的,说不定是在酝酿第三次淞沪会战。
因此,他急需各路诸侯的帮助,因为,这已经不是国民政府一家的事情了,所以,会议的名称就叫做国防总动员会议,目的就是要聚集全国的力量,来一致对付日本人,他也知道,这次会议,必定难度很大,这些地方实力派,都是把家虎,想要他们出兵,比割他们肉还心疼,还是没有切肤之痛啊,要是日本人打到他们的家门口,就知道什么滋味了,蒋委员长一边步入会场,一边暗自想到。
果然,会议一开始,就陷入纠缠不清的扯皮中,现在,战线很清晰,北方战场,是以唐秋离的黄河流域战区为主线,面对六七十万日军,山东,韩复榘被枪毙之后,国府一直没有任命新的省府主席,以独立师副师长,东指总指挥刘铁汉暂代山东的军政,这只是唐秋离的命令。
河南,汤恩伯被唐秋离枪毙,第八军团被遣散,出现权力空缺,独立师的部队,虽然驻守在河南,但是,都集中在豫北郑州至安阳一线,面对日军的压力,恐怕难以兼管民政,陕西,自从张学良北欧软禁,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被唐秋离改编,目前是无主状态,属于独立师代管。
这三个省份,都是一块肥肉,惹得各路诸侯眼红,南方战线,以淞沪地区和杭州湾一代为主线,日本人两次从海上出兵,中央军七十多万兵力,在那严防死守,表面来看,形势没有华北那么紧张,大家都是行伍出身,知道其中的关键,一旦日本人攻破中央军的淞沪和杭州湾防线,往下可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江南水乡。
和日本人打正面消耗战,多少人够填进去的?权衡利弊,如果非要出兵不可的话,华北战场倒是很好的选择,锦上添花,得把花插在正确的位置上,可哪里是唐副委员长的战区,人家打得不错,根本不用帮手,这话有些说不出口。
所以,各路诸侯争论不休,都从自己的利益打算,把台上的蒋委员长气得火冒三丈,却不好发作,面沉似水,一口接一口的喝着白开水,反倒是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云南王龙云,四川王刘湘,神态自若,一言不发。
徐州一战,桂系算是出足了风头,李宗仁成了天下尽人皆知的抗战英雄,打出了桂系的名声,这就是最大的本钱,话不用说,何况,他还有另外的打算,川军也借徐州之战出了名,八个师的部队,那可是和日本人真刀真枪的干过一场的,蒋委员长没做全国总动员之前,川军就开赴了前线,把活儿干到前面,那个人敢说三道四。
刘湘也没有必要参与这样的争论,云南偏居一隅,无论往那个方向出兵,都是最远的路线,并且,云南的军力,在各路诸侯之中,算是比较弱的,龙云还犯不着先出头,逞英雄,所以,龙云打定主意,看看风向再说。
倒是山西王阎锡山阎长官,一反走一步看两步的风格,抢先出头,无形之中成了地方诸侯的代言人,华北战事一结束,阎锡山回到太原,细算一下三个多月以来的细账,一扒拉算盘珠子,把老汉心疼得差点当场吐血。
打了三个多月,晋军主力部队,损失二十余万人,其中包括被唐秋离吞并的五个师,至于白花花的银子,更是流水似的花出去,打仗打得就是人和钱,老汉一边大骂日本人不是东西,吃柿子专挑软的捏,咋就对山西这么用心呢?
一边命令手下,把所有的兵员、武器、装备、物资损耗情况登记造册,准备和蒋委员长讨价还价,他始终认为,自己这是在替他蒋某人挨刀子,国府不能一点血都不出?据说,那几天,老汉全没有打胜仗的高兴劲儿,食不甘昧,嘴里不停的骂着,也不知道在骂谁,老汉着实心疼得要命。
反正他认为,在地方实力派中,自己出力最多,损失最大,这让一贯精于算计的阎锡山,愤愤不平,这次亏大发了,准备去南京讨个说法,恰好,南京来电,请他去参加国防总动员会议,老汉一溜烟似的就赶到南京了。
阎锡山说完一大堆晋军的战果和损失之后,确实没有人反驳他,不过,心里也颇不以为然,你山西处在华北前线,打这些仗是应该的,何况,保卫的是你自己的地盘儿,这话谁也没说出口,犯不着得罪阎锡山,毕竟晋军和日本人实打实的干了几场。
阎锡山说完,见没有人反对自己,尽头更足了,接着说道:“以山西一省之力,对抗日本人华北总兵力三分之二以上,三晋百姓,付出的代价可谓大矣,此战过后,百川彻夜难眠,为国事颇忧,深感以山西一省之力,即便是全民皆兵,也断难有大作为。”
“因此,百川建议国府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定华北战区,以山西、河南、陕西三个毗邻之省份,单独设立一个战区,可集中数省之人力和财力,形成一体,统一军事指挥体系,做到如臂指使,方可与华北近百万日军做长期周旋,阻挡日本人南下,此为上策也!”
本来,阎锡山还打算把山东也划进来,那他的势力范围,就可以扩展到渤海和黄海边上,然而,在会议之前,他找到李宗仁,打算探一下口风,毕竟徐州战区就在苏鲁交界,想要打山东的主意,桂系的首领李宗仁是绕不过的,人家还携有徐州大捷之威,桂系的十几万大军,就驻扎在徐州。
哪知道,他刚露出一点口风,李宗仁就直言不讳的对阎锡山说:“百川兄,以徐州战区的作战范围,必囊括苏鲁皖三省区域,此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若是山东划归其他战区,必会人为造成徐州战区的战略割裂,于大局不利,若是军事委员会有此打算,德邻将不顾一切抗争。”
意思很明显了,山东是我李宗仁的盘中肉,桂军和川军,用几万条性命换来的地盘,岂容他人染指,你阎锡山就别费心机,打什么主意了,阎锡山只好咽下口水,转而和李宗仁达成协议,他不染指山东,李宗仁在会议上,大力支持他的提议,反过来,阎锡山也要支持李宗仁的提议,这是个双赢的协议,只不过,他们都忽略了唐秋离。
阎锡山说完,与会的各路诸侯这才明白阎锡山的真实意图,他了陕西和河南的地盘,借机把势力扩展到中原地区,算盘不错,可这是一厢情愿,唐副委员长的黄河流域战区,已经包括了以上三省,这不是从唐秋离的嘴里抢肉吃吗?这年头,有地盘就有实力。
以唐秋离的实力,断然难以接受阎锡山的建议,等着,一会儿,准有好戏,在座的各路诸侯,大多数还是第一次见到唐秋离,以前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也不知道他的深浅,都带着看好戏的心情,把目光投向主席台上的唐秋离。
主席台上,仅寥寥三五人而已,能做到台上的,都是国府的元老级人物,虽德高望重,却并无实权,也就是象征性的意义,实权都在前排就坐的两位国府巨头手里,一个是南方战线的幕后主帅,国府头号人物蒋委员长,一个是北方战线的统帅,国府二号人物副委员长唐秋离,这两个人,决定着民国的命运。
唐秋离感受到了台下的目光,他从戴笠哪里,已经大致了解了各方诸侯们的想法,对阎锡山的提议,并不感到奇怪,要是阎锡山不趁机伸手捞好处,那到奇怪了,就不是阎锡山了,连蒋委员长也侧脸,看看唐秋离的神色,目光颇为复杂。
唐秋离却不动声色,脸色平静,他很清楚,阎锡山不过是开了个头,接下来,还会有人跳出来,这涉及到利益再分配,那个不想多捞到好处。
果然,在大家都关注唐秋离的时候,又站起一个人,唐秋离不由得微笑起来,料定就会是你,也好,把所有的底子都抖落出来,也省得一个个答对。
(未完待续)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