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四百一十六节 盟友,乔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数风流人物正文卷癸字卷第四百一十六节盟友,乔迁忠顺王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朝廷上下都知道冯紫英一直是坚定地反对与南京媾和的主战派,要求朝廷打过长江去,彻底打垮南京伪朝,将整个江南彻底拿回来,并对江南那些反对朝廷的士绅予以严厉惩戒。
不过朝廷户部的确有些吃不消,加之冯紫英那套主张继续向海通银庄借贷和发行国债来支持朝廷大军收复江南的建议很容易让人觉得是要让其父亲的西北军能继续维持下去,所以最终被搁置了。
但忠顺王也知道虽然是搁置,但是并不代表朝廷就真的有多么支持老大登基了,很大程度还是事急且相随的一种妥协,一旦局面好转,说不清楚朝廷还有什么变化。
老大也肯定知道这一点,登基之后肯定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缓和或者消除这种风险,比如赢得文臣们的认可,又或者在一些条件上做出让步。
忠顺王叹了一口气,
冯紫英哈哈大笑,连连摇头,状极欢愉。
冯紫英的这番话让忠顺王也为之深思。
的确,老大上位,恐怕想的就是要稳固自己的皇位,另外还要想办法把皇位往自己儿子身上传,不能让皇位重新回到老四这一脉,这是首要问题,其他都要摆在其次了。
这种情形下若是针对冯紫英,那无疑会更激化双方关系,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聪明的应该是收买拉拢才对。
尤其是像冯紫英这种年轻俊彦,本来就是北地士人的中坚力量,日后还不知道要在朝中呆多久,比起叶向高、齐永泰这些老女干巨猾之辈,这种人才是最划算拉为己用的。
忠顺王问道。
忠顺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冯紫英也知道忠顺王所言不虚,义忠亲王继位要对付的也肯定是可能危及他和他儿子皇位的永隆诸子,而不是像自己的文臣,因为文臣不是以血脉维系,而是以士人身份来维系,除非杀尽天下士人。
但对永隆诸子就简单了,就那么几个,这年头发生什么意外都正常,用什么手段都可能。
对于自己这个最忠实的盟友,冯紫英还是不吝于表明态度的,
忠顺王全身一震,看着冯紫英。
冯紫英悠悠地道:「关键在于谁
才有立太子这个权力,除了内阁,还能有谁呢?您不会觉得现在内阁同意立义忠亲王世子为太子,就不能换太子了吧?」
忠顺王脸色有些活泛起来了,双目也变得晶亮,
冯紫英不上钩,轻描淡写地道:
轻描淡写但是却格外露骨,却让忠顺王心里踏实放心许多。
作为永隆帝最忠实的支持者,忠顺王很清楚老大登基之后,首先要出手对付的,除了几个侄儿外,恐怕就是自己和忠惠王了。
他现在也是忐忑不安,虽然觉得老大上位未必就会这么快对付自己,但是这种风险却会一直存在,所以他现在急切地要和冯紫英捆绑在一起,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让老大不敢轻易下手对付自己。
想了一想忠顺王才提出另一点,冯紫英更觉好笑:
没说透,但忠顺王却明白了,朝廷不会容许牛王等人的,只怕战事还会重新开打,只是等待一个合适时机罢了。
元熙帝的驾崩就像泥牛入海,看似会掀起巨大风波,但实际上却是无声无息就消失在水下,感受到这份余波的可能也就是朝廷和南京的谈判罢了。
六月初五,冯府乔迁。
拖了这么久,最终还是要搬过去了。
冯紫英费尽心思还是劝说动了老娘她们一道搬过去,否则这寻常问候实在太麻烦,而且荣宁二府打通合并起来之后屋宅连片,冯府这点儿人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宽裕无比,单单是老荣国府的宅邸就容纳冯府这边的所有人都还绰绰有余,这还没算大观园和宁国府那边的屋宅。
虽然一些准备工作早早就开始了,但大的搬迁还是持续了三日。
即便是如此,也只是把最基本的一些家具物件搬了过去,要腾挪得差不多还早得很,起码陆陆续续还得要半个月才够。
三爵街三府也正式定名,而原来荣宁二府的大门也就改成东西门,平素东门不开,只开西门而居所也主要以老荣国府这边为主,而老宁国府那边则大都空闲着,部份用于冯紫英的护卫居住。
踏进府中时,冯紫英才感觉到巨大的变化。
和往日来荣宁二府时比,整个大院的变化不敢说翻天覆地,但也算是脱胎换骨了。
往日荣国府的略显老旧相比,整个宅院都已经粉刷一新,地面都用了青砖或者赭红色的石板面。
以往荣国府多用青石板,而且在后期整个荣宁二府多有破损地面,却因没银子而无法更换,许多地方都是坑坑洼洼,或者就用一些碎石渣随意敷设凑合,但在这一次的修缮粉饰中,整个地面全数进行了维护和整修。
除了保留部分尚好的青石板地面外,略有破损的地段,小处用青砖更换,大处则用赭红色的石板来覆盖更换,这样一来,整个府中原来的冷色调就一下子少了许多,取而代之是暖色调更浓,让整个府邸都显得更为生动和融。
不过在墙面仍然是素白为主,屋脊和墙脊也更换了不少,原来一些破损和脱色的脊面都重新修饰,显得清爽亮丽了不少。
冯紫英没有问题维护修缮花了多少银子,这都是鸳鸯在负责,当然,她也需要请示沈宜修和宝钗黛玉二人,大的花销也都要账目清晰
,这一点冯紫英对鸳鸯倒是十分放心。
现在估摸着肯定花费不小,尤其是还涉及到在后边把荣宁二府大观园和会芳园打通,把整个水面充分用起来,使得不至于太过狭窄,另外也新添置了一些建筑群落,以便于使得整个府邸里边的风格完美一致,不至于残缺不全。
原来两府之间的那条私巷仍然保留了,但是在临街那一处被封了起来,同时私巷里也开了几道门可供两边通行,如贾赦外书房后的三层仪门相对处,打通之后,就直通原来贾氏宗祠黑油栅栏处,现在这里也改成了冯氏宗祠了。还
有就是贾政内书房后院墙也打通了一处门,直通宁国府那边的丛绿堂后,这里可以直抵会芳园的西侧沿湖一线。
整个原来的贾赦院和他的外书房都重新装修之后,成为冯紫英在外院的待客读书所在,而贾母院经过改造整修则成为冯唐的待客和书房所在。
而大小段氏则用了荣禧堂东面原来王夫人、东小院以及赵周两个姨娘的院落作为她们的居所。
至于苏谢二位姨娘则用了原来的王熙凤和贾琏住的小院与薛姨妈住的客居院,这两处宅院都紧挨着大观园不远了。
数风流人物正文卷癸字卷第四百一十六节盟友,乔迁忠顺王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朝廷上下都知道冯紫英一直是坚定地反对与南京媾和的主战派,要求朝廷打过长江去,彻底打垮南京伪朝,将整个江南彻底拿回来,并对江南那些反对朝廷的士绅予以严厉惩戒。
不过朝廷户部的确有些吃不消,加之冯紫英那套主张继续向海通银庄借贷和发行国债来支持朝廷大军收复江南的建议很容易让人觉得是要让其父亲的西北军能继续维持下去,所以最终被搁置了。
但忠顺王也知道虽然是搁置,但是并不代表朝廷就真的有多么支持老大登基了,很大程度还是事急且相随的一种妥协,一旦局面好转,说不清楚朝廷还有什么变化。
老大也肯定知道这一点,登基之后肯定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缓和或者消除这种风险,比如赢得文臣们的认可,又或者在一些条件上做出让步。
忠顺王叹了一口气,
冯紫英哈哈大笑,连连摇头,状极欢愉。
冯紫英的这番话让忠顺王也为之深思。
的确,老大上位,恐怕想的就是要稳固自己的皇位,另外还要想办法把皇位往自己儿子身上传,不能让皇位重新回到老四这一脉,这是首要问题,其他都要摆在其次了。
这种情形下若是针对冯紫英,那无疑会更激化双方关系,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聪明的应该是收买拉拢才对。
尤其是像冯紫英这种年轻俊彦,本来就是北地士人的中坚力量,日后还不知道要在朝中呆多久,比起叶向高、齐永泰这些老女干巨猾之辈,这种人才是最划算拉为己用的。
忠顺王问道。
忠顺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冯紫英也知道忠顺王所言不虚,义忠亲王继位要对付的也肯定是可能危及他和他儿子皇位的永隆诸子,而不是像自己的文臣,因为文臣不是以血脉维系,而是以士人身份来维系,除非杀尽天下士人。
但对永隆诸子就简单了,就那么几个,这年头发生什么意外都正常,用什么手段都可能。
对于自己这个最忠实的盟友,冯紫英还是不吝于表明态度的,
忠顺王全身一震,看着冯紫英。
冯紫英悠悠地道:「关键在于谁
才有立太子这个权力,除了内阁,还能有谁呢?您不会觉得现在内阁同意立义忠亲王世子为太子,就不能换太子了吧?」
忠顺王脸色有些活泛起来了,双目也变得晶亮,
冯紫英不上钩,轻描淡写地道:
轻描淡写但是却格外露骨,却让忠顺王心里踏实放心许多。
作为永隆帝最忠实的支持者,忠顺王很清楚老大登基之后,首先要出手对付的,除了几个侄儿外,恐怕就是自己和忠惠王了。
他现在也是忐忑不安,虽然觉得老大上位未必就会这么快对付自己,但是这种风险却会一直存在,所以他现在急切地要和冯紫英捆绑在一起,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让老大不敢轻易下手对付自己。
想了一想忠顺王才提出另一点,冯紫英更觉好笑:
没说透,但忠顺王却明白了,朝廷不会容许牛王等人的,只怕战事还会重新开打,只是等待一个合适时机罢了。
元熙帝的驾崩就像泥牛入海,看似会掀起巨大风波,但实际上却是无声无息就消失在水下,感受到这份余波的可能也就是朝廷和南京的谈判罢了。
六月初五,冯府乔迁。
拖了这么久,最终还是要搬过去了。
冯紫英费尽心思还是劝说动了老娘她们一道搬过去,否则这寻常问候实在太麻烦,而且荣宁二府打通合并起来之后屋宅连片,冯府这点儿人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宽裕无比,单单是老荣国府的宅邸就容纳冯府这边的所有人都还绰绰有余,这还没算大观园和宁国府那边的屋宅。
虽然一些准备工作早早就开始了,但大的搬迁还是持续了三日。
即便是如此,也只是把最基本的一些家具物件搬了过去,要腾挪得差不多还早得很,起码陆陆续续还得要半个月才够。
三爵街三府也正式定名,而原来荣宁二府的大门也就改成东西门,平素东门不开,只开西门而居所也主要以老荣国府这边为主,而老宁国府那边则大都空闲着,部份用于冯紫英的护卫居住。
踏进府中时,冯紫英才感觉到巨大的变化。
和往日来荣宁二府时比,整个大院的变化不敢说翻天覆地,但也算是脱胎换骨了。
往日荣国府的略显老旧相比,整个宅院都已经粉刷一新,地面都用了青砖或者赭红色的石板面。
以往荣国府多用青石板,而且在后期整个荣宁二府多有破损地面,却因没银子而无法更换,许多地方都是坑坑洼洼,或者就用一些碎石渣随意敷设凑合,但在这一次的修缮粉饰中,整个地面全数进行了维护和整修。
除了保留部分尚好的青石板地面外,略有破损的地段,小处用青砖更换,大处则用赭红色的石板来覆盖更换,这样一来,整个府中原来的冷色调就一下子少了许多,取而代之是暖色调更浓,让整个府邸都显得更为生动和融。
不过在墙面仍然是素白为主,屋脊和墙脊也更换了不少,原来一些破损和脱色的脊面都重新修饰,显得清爽亮丽了不少。
冯紫英没有问题维护修缮花了多少银子,这都是鸳鸯在负责,当然,她也需要请示沈宜修和宝钗黛玉二人,大的花销也都要账目清晰
,这一点冯紫英对鸳鸯倒是十分放心。
现在估摸着肯定花费不小,尤其是还涉及到在后边把荣宁二府大观园和会芳园打通,把整个水面充分用起来,使得不至于太过狭窄,另外也新添置了一些建筑群落,以便于使得整个府邸里边的风格完美一致,不至于残缺不全。
原来两府之间的那条私巷仍然保留了,但是在临街那一处被封了起来,同时私巷里也开了几道门可供两边通行,如贾赦外书房后的三层仪门相对处,打通之后,就直通原来贾氏宗祠黑油栅栏处,现在这里也改成了冯氏宗祠了。还
有就是贾政内书房后院墙也打通了一处门,直通宁国府那边的丛绿堂后,这里可以直抵会芳园的西侧沿湖一线。
整个原来的贾赦院和他的外书房都重新装修之后,成为冯紫英在外院的待客读书所在,而贾母院经过改造整修则成为冯唐的待客和书房所在。
而大小段氏则用了荣禧堂东面原来王夫人、东小院以及赵周两个姨娘的院落作为她们的居所。
至于苏谢二位姨娘则用了原来的王熙凤和贾琏住的小院与薛姨妈住的客居院,这两处宅院都紧挨着大观园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