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陇右,新的舞台(十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河北之战五年后,也就是兴平六年,河北五镇之一,齐州节度使徐国汉病死,其弟徐国维趁机夺权上位,徐国汉之子徐贤达不服,由此引起叔侄争权,导致整个齐州陷入内『乱』。
随后,徐贤达得到其余四大藩镇的一致支持,徐国维走投无路,派密使觐见平宗,表示愿意纳土归降,只求保住全家『性』命。
徐国维的投诚,让平宗欣喜若狂,这让平宗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里应外合,彻底解决河北藩镇长年割据的最佳良机,至少,在平宗看来,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
平宗当即召集心腹重臣商议,那个时候,政事堂的相国宰相,多是阿谀奉承之人,自是顺着平宗的心意去说话做事,刚刚以吏部右侍郎入职政事堂为相的杨道嗣,直言劝谏了一番,当即遭到平宗的不悦与斥责,为此险些丢掉相位。
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节度使,也是纷纷出言怂恿平宗,并表示愿意出兵,为平宗效力,平宗由此信心大增,四处调集兵马,做着战前准备。
那个时候,刘桀在陇右已经形成气候,手中有着近十万精锐大军,平宗让其留下三万士兵防守陇佑,本人率领七万余大军回返中原,同时也命令了董全林率领大军回丰京集结。
平宗此举,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但平宗决心已下,一意孤行,而且政事堂被其一手『操』控,作为皇上,他确实有着绝对的权利。
但有些时候,就算你是天子,一国之君,也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首先,董全林就是拒绝率领军队回丰京,并上书平宗,言辞极为激烈。
河北惨败,不过数年,数十万将士战死,累累白骨,历历在目,多少人痛失骨肉,悲痛欲绝,今强敌环肆,吐蕃蠢蠢欲动,蛮越占婆『乱』局,波及岭南,国家疲弱,各地节度使姿态越发狂傲,不尊朝廷法度,互相征伐,百姓民不聊生,陛下不思强国稳定之策,反而再起征伐河北之心,若胜,也不过是两败俱伤,河北大地必将满目苍夷,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若败,朝廷再无任何一丝底气,亡国之日,不远矣!
董全林的上书,震惊朝野,平宗更是怒不可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董全林的奏折撕了个粉碎,怒吼咆哮:“反贼,逆臣。”
正当平宗准备夺取董全林兵权,抓回丰京严惩之际,吐蕃赞普,再次率领大军进犯,蛮越占婆的『乱』军也是越演越烈,一度攻破岭南道首府广州。
值此之际,杨道嗣力劝平宗,当以大局为重。
平宗终于感到惧怕,暂免董全林之罪,让其领军抵抗吐蕃进犯,并调遣江南诸州兵马,前往岭南平『乱』。
兴平七年,三月。
董全林诱敌深入,还是在晋元城下,再次大破吐蕃大军,吐蕃赞普仓皇退军回国。
蛮越占婆国内,权臣成功夺权上位,稳定局面,与大晋言归于好。
局势稳定下来,平宗再次想到了董全林,河北惨败之后,这件事情,成了公开的禁言,谁都不敢明着讨论,而董全林的上书,却是把这道伤疤给狠狠的撕开,深深伤害了平宗的自尊与颜面,对此,平宗岂能无恨?
当时,董全林军中的监军宦官,多次索贿不成,深恨其人,进谗言于平宗:“全林以贼摇众,不顾百姓死活,一再避敌不战,弃巴蜀数百里之地,又盗减军士粮赐。”
平宗当即下诏,逮捕董全林,回京审讯。
已为董全林副将的杨道安,知道他回去必死无疑,曾明言劝说其聚兵自保。
董全林感叹道:“我为保军事全胜,遇敌而退,士兵少死,却让无数百姓死于战祸之中,这是我的过错,皇上以此罪名杀我,我甘愿受死,然,死则死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如此污名,不能受之。”
董全林拒绝了杨道安的劝阻,执意回京,最终被杀,其全家老小二十余口,满门抄斩,全部赴难,当御史告之平宗,从其家中搜到财物,银八百,金六十三之时,平宗久久沉默不语。
董全林的死,彻底点燃了剑南道诸将的怒火,其老部下,蜀州五万士兵,立即哗变,攻破白马关,『逼』近丰京。
满朝大臣惊慌失措,平宗更是有了避难河东道的打算,危难关头,是杨道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成功劝退其弟杨道安,这才免去一场大难,但,杨道安自此也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杨道安的割据,对于杨道嗣,其实也是有利有弊,赵智继位之后,之所以重用杨道嗣,让其为右相,也正是想要借助杨道安的军事力量稳定局势,但同时,对于杨道嗣,赵智也是始终颇为忌惮。
如此就造成了一个局面,赵智对杨道嗣颇为忌惮,若其自身不出差错,没有借口的情况下,赵智对他也是无可奈何。
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如今就是想要借鉴杨道嗣,与地方藩镇来往甚密,双方达成政治联盟,互为依靠,互为依托。
但是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却是算错了一点,杨氏一族的现状,并不是赵智造成的,如今木已成舟,赵智已然大感头痛,岂能让这种局面再次出现?
河北之战五年后,也就是兴平六年,河北五镇之一,齐州节度使徐国汉病死,其弟徐国维趁机夺权上位,徐国汉之子徐贤达不服,由此引起叔侄争权,导致整个齐州陷入内『乱』。
随后,徐贤达得到其余四大藩镇的一致支持,徐国维走投无路,派密使觐见平宗,表示愿意纳土归降,只求保住全家『性』命。
徐国维的投诚,让平宗欣喜若狂,这让平宗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里应外合,彻底解决河北藩镇长年割据的最佳良机,至少,在平宗看来,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
平宗当即召集心腹重臣商议,那个时候,政事堂的相国宰相,多是阿谀奉承之人,自是顺着平宗的心意去说话做事,刚刚以吏部右侍郎入职政事堂为相的杨道嗣,直言劝谏了一番,当即遭到平宗的不悦与斥责,为此险些丢掉相位。
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节度使,也是纷纷出言怂恿平宗,并表示愿意出兵,为平宗效力,平宗由此信心大增,四处调集兵马,做着战前准备。
那个时候,刘桀在陇右已经形成气候,手中有着近十万精锐大军,平宗让其留下三万士兵防守陇佑,本人率领七万余大军回返中原,同时也命令了董全林率领大军回丰京集结。
平宗此举,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但平宗决心已下,一意孤行,而且政事堂被其一手『操』控,作为皇上,他确实有着绝对的权利。
但有些时候,就算你是天子,一国之君,也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首先,董全林就是拒绝率领军队回丰京,并上书平宗,言辞极为激烈。
河北惨败,不过数年,数十万将士战死,累累白骨,历历在目,多少人痛失骨肉,悲痛欲绝,今强敌环肆,吐蕃蠢蠢欲动,蛮越占婆『乱』局,波及岭南,国家疲弱,各地节度使姿态越发狂傲,不尊朝廷法度,互相征伐,百姓民不聊生,陛下不思强国稳定之策,反而再起征伐河北之心,若胜,也不过是两败俱伤,河北大地必将满目苍夷,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若败,朝廷再无任何一丝底气,亡国之日,不远矣!
董全林的上书,震惊朝野,平宗更是怒不可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董全林的奏折撕了个粉碎,怒吼咆哮:“反贼,逆臣。”
正当平宗准备夺取董全林兵权,抓回丰京严惩之际,吐蕃赞普,再次率领大军进犯,蛮越占婆的『乱』军也是越演越烈,一度攻破岭南道首府广州。
值此之际,杨道嗣力劝平宗,当以大局为重。
平宗终于感到惧怕,暂免董全林之罪,让其领军抵抗吐蕃进犯,并调遣江南诸州兵马,前往岭南平『乱』。
兴平七年,三月。
董全林诱敌深入,还是在晋元城下,再次大破吐蕃大军,吐蕃赞普仓皇退军回国。
蛮越占婆国内,权臣成功夺权上位,稳定局面,与大晋言归于好。
局势稳定下来,平宗再次想到了董全林,河北惨败之后,这件事情,成了公开的禁言,谁都不敢明着讨论,而董全林的上书,却是把这道伤疤给狠狠的撕开,深深伤害了平宗的自尊与颜面,对此,平宗岂能无恨?
当时,董全林军中的监军宦官,多次索贿不成,深恨其人,进谗言于平宗:“全林以贼摇众,不顾百姓死活,一再避敌不战,弃巴蜀数百里之地,又盗减军士粮赐。”
平宗当即下诏,逮捕董全林,回京审讯。
已为董全林副将的杨道安,知道他回去必死无疑,曾明言劝说其聚兵自保。
董全林感叹道:“我为保军事全胜,遇敌而退,士兵少死,却让无数百姓死于战祸之中,这是我的过错,皇上以此罪名杀我,我甘愿受死,然,死则死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如此污名,不能受之。”
董全林拒绝了杨道安的劝阻,执意回京,最终被杀,其全家老小二十余口,满门抄斩,全部赴难,当御史告之平宗,从其家中搜到财物,银八百,金六十三之时,平宗久久沉默不语。
董全林的死,彻底点燃了剑南道诸将的怒火,其老部下,蜀州五万士兵,立即哗变,攻破白马关,『逼』近丰京。
满朝大臣惊慌失措,平宗更是有了避难河东道的打算,危难关头,是杨道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成功劝退其弟杨道安,这才免去一场大难,但,杨道安自此也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杨道安的割据,对于杨道嗣,其实也是有利有弊,赵智继位之后,之所以重用杨道嗣,让其为右相,也正是想要借助杨道安的军事力量稳定局势,但同时,对于杨道嗣,赵智也是始终颇为忌惮。
如此就造成了一个局面,赵智对杨道嗣颇为忌惮,若其自身不出差错,没有借口的情况下,赵智对他也是无可奈何。
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如今就是想要借鉴杨道嗣,与地方藩镇来往甚密,双方达成政治联盟,互为依靠,互为依托。
但是王仁锆与岳继明两人却是算错了一点,杨氏一族的现状,并不是赵智造成的,如今木已成舟,赵智已然大感头痛,岂能让这种局面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