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号令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海上的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黄水洋上,已是风平浪静。
当第一缕阳光洒入舱室的时候,李中易的生物钟将他从沉睡中唤醒,他微微睁开双眼,略微想了想,却又合上眼睛,搂了竹娘继续眯回笼觉。
昨晚风起之时,李中易已经命人将他的腰牌和手令,带去指挥舱交给了赵老幺,让他全权指挥应急事务。
李中易的命令,说得很清楚,凡是胆敢不听号令者,要杀要剐,悉听赵老幺的吩咐。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李中易这个大BOSS既然不懂海事,索性完全不插手,任由赵老幺全权处置。
一夜旖旎,李中易史无前例的不想起床,揽着竹娘的水蛇腰,有一下没一下的摸索着向下探去。
李中易的大手刚刚触及森林的边缘,便被竹娘的一只小手捉住,“爷,昨晚还没要够啊,又来作怪?”
“嘿嘿,这几个月身体养得不错啊,双腿异常之有力,差点没把爷给夹晕咯。”李中易知道竹娘面嫩,故意歪楼,想看竹娘的笑话。
谁知,竹娘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一本正经的说:“白昼宣淫,您不怕部下们笑话,奴家还要脸呢。”竟是直接怼了回来,把李中易噎个半死,作声不得。
李中易毕竟不是从此君王不早朝的那等昏货,和竹娘轻昵了一阵子,他便起身更衣。
如李中易所料,他正在用早膳的时候,赵老幺便捧着他的腰牌,在舱门外求见。
“学生志坚,拜见山长。”和周道中那个善于投机的家伙不同,赵老幺属于典型的专业技术型军官,精于技而讷于言,尤其不擅长拍马屁。
李中易摆了摆手,吩咐人:“志坚啊,还没用早膳吧?坐下说话。来人,再拿一副碗筷来。”
赵老幺被唬得连连摆着手,结结巴巴的说:“山,山长……学……学生……已经用过了早膳。”他是条实诚的汉子,李中易惯用的笼络人心的手段,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李中易的素知赵老幺的木讷性格,也不想难为了他,便拉下脸,沉声斥道:“叫你坐你便坐,啰嗦什么?”
还真别说,赵老幺最吃的还就是这一套,他赶紧斜签着屁股,坐到了李中易的左手边。
“来人,替志坚盛一碗肉粥,夹四张烙饼,几碟咸菜一样替他夹一些。”
常言说得好,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会身死族灭!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部将们陪着他用膳,就没人吃饱过,大家都惟恐在主公面前失仪,哪敢乱伸筷子?
连左子光这个主公门生都不敢放肆,赵老幺又是个只会操舟的老实汉子,安敢造次?
李中易索性不问赵老幺的意见,替他点了餐,水师里的汉子们,个个都很能吃。
他曾经见识过赵老幺的饭量,你妹,三大海碗肉末白菘面条,足足有一斤半的量,被赵老幺一扫而空,还意犹未尽的舔了舔嘴唇。
对于赵老幺那河马一般的胃口,李中易只能是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一般情况下,有外人陪膳的时候,李中易都会十分注意形象,遵循食无言的礼仪。
不过,面对赵老幺这个憨货,李中易担心他太过拘束,吃得别扭,就拿起公筷,替他夹了一筷子白菘切丝后的腌菜,笑眯眯的说:“且不谈公事,先吃饱了再说。”
赵老幺望着逐渐堆满碗沿的格式美味菜肴,不禁有些发呆,他是渔民出身,那向来是看天吃饭的行当,可以说是苦水里泡大的。
这年月,在地里刨食,虽然辛苦点,没有天灾的时候,却也勉强可以混个温饱。然而,受雇于东家,跟着出海捕鱼,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葬身海底,喂了海妖。
全家迁移到开封城下之后,赵老幺仗着极佳的水性,专心致志的捕捞黄河鲤,依然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要命勾当。
黄河鲤,肉嫩味鲜,却只在险滩之中活动,稍有不慎,便会喂了河底的虾兵蟹将。
尽管黄河鲤非常值钱,但是,捕捉的渔夫太多了,渐渐的也越来越难捕到。
更令人为难的是,赵老幺拖家带口的四世同堂,上有祖母、母亲需要赡养,下有六个儿女需要抚养,仅靠捕捞黄河鲤的一点子收入,哪里养得活这么多张嘴?
客观的说,捕鱼是一件极耗体力和精力的活计,赵老幺又正值壮年,食量可不得大得惊人么?
李中易知道赵老幺的坏毛病,他也懒得和赵老幺客套,一边自己用膳,一边替赵老幺夹菜添饼,确保这家伙吃好吃饱。
昨晚那么大的风雷暴雨,赵老幺身为水师船队的总指挥,肩上的担子比泰山还重十倍,损失恐怕也已经统计出来了。
这个节骨眼上,即使李中易用脚趾头去思考,也知道赵老幺必定没心思吃早膳。
将军难免阵上亡,瓦罐不离井边破!
功名但在马上取,看似温情脉脉的鼓动大家上进,其实,这背后充斥着浓浓的杀戮和血腥味:一将功成万骨枯!
上帝是公平的,兴一利,必有一弊,万事万物都无法逃脱这个客观规律。
波澜壮阔的大洋,并不仅仅意味着海上贸易或殖民的惊人利润,更有船翻人亡的人间惨剧。
从李中易刻意发展海运以来,他早早的就有了遭遇不测的心理准备。万一帅舰给飓风吹翻了,那也只能怪他运气太坏,倒了血霉,怨不得任何人。
正因为海运的风险巨大,李中易部署此次北上榆关,基于不把所有的苹果都放进一只篮子的风险考虑,安排所部兵马,分为三批乘船北上。
无论哪一批次遭遇天灾,李中易的基业都会元气大伤,但依然留有翻本的机会。除非,他自己把所有的好运气都耗费殆尽,喂了海底的龙王爷。
赵老幺战战兢兢的陪着李中易用过早膳,一直磨到李中易扫荡干净碗里的最后一口粥,放下手里的筷子,他赶忙也跟着起身,垂头丧气的说:“禀主公,昨晚的妖风实在太大了,沉了五条船……”
李中易的眼皮子一阵狂跳,心尖儿上抽抽的疼,五条大型商船沉没于汪洋大海之中,损失了三十匹战马,以及300多名近卫军的将士。
按照李家军的编制,一个都连都头、都镇抚、副都头、军法官在内,一共120人。
也就是说,还没和契丹人开战,三个都的将士们,就已经以身殉了国,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赵老幺见李中易脸色铁青的瞪着他,心头不由一阵慌乱,哪还有继续介绍战损的胆子?
想当年,野猪皮的皇帝,非常喜欢任用满蒙贵族之家的次子或是庶子,充当御前侍卫。御前侍卫,只要熬够了资历,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外放出去都是掌握实权的心腹重臣。
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五世祖——曹锡远,原为大明沈阳中卫指挥使,因降了后金,就成了正白旗下的包衣奴才。
旗主多尔衮自己摔死后,顺治夺了其所属的正白旗,曹家便由旗主所辖包衣,摇身变为内务府包衣。
包衣者,旗下奴才也!
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之一,旗主便是皇帝本人,旗下的奴才要杀要剐,也都随皇帝的心意,自然也就格外的受信任。
在野猪皮统治时期,别说汉军抬旗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哪怕是下五旗包衣被抬为上三旗包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无上荣耀。
也正因为如此,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也就是《红楼梦》里的老祖宗——贾母,被内务府选为康麻子的乳嬷嬷。
乳嬷嬷孙氏的儿子曹寅,和康麻子是乳兄弟,彼此之间的感情自然格外的亲厚。这也是康麻子活着的时候,江宁织造——这个天下最肥的缺之一,一直由曹家人把持着的最重要因素。
帝王心术,其实大致相仿,不用人唯亲信,难道真像书上说的用人为贤么?
李中易身边的近卫军,其实,就是帮着康麻子擒螯拜的御前侍卫。
客观的说,李中易一直有意识的培养身边的近卫军,哪怕是军中的普通士兵,也都是按照至少是队正的标准予以栽培。
仅仅一夜狂风暴雨的工夫,李中易便损失了三百多名军官中的军官,还是整建制的被海浪消灭了,岂能不肉疼?怎能不痛彻心肺?
要知道,自从河池军兴以来,李家军还从未出现过成建制的部队,被彻底消灭的先例!
李中易的情绪异常之低落,之所以一直找借口,逼着赵老幺用早膳,骨子里是因为,李中易的驼鸟心态在作怪,他害怕知道损失过大的真相。
“我知道了。”李中易异常艰难的吐出这三个字后,便摆了摆手,示意赵老幺暂时退下。
赵老幺的一只脚还没离开帅舱,一直躲在锦幕的竹娘,便如一阵风的似的奔到李中易的身旁。
竹娘纵身依偎进李中易的怀中,搂紧他的脖颈,呢喃道:“以前啊,奴家身边的红妆姊妹众多,足有五百多人。唉,党项人屡屡来犯,不断有姊妹阵亡,花娘子和奴家刚开始心疼得完全吃不下饭,难过极了。到如今,姊妹们也就剩下了百十个人,倒也想开了。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死得其所,厚厚的抚恤了,让她们的家里人过得更好,将来有个大出息,也就安心了。”
李中易明白竹娘是在安慰他,可是,他的近卫军都是从二年以上的老兵里边,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老战士,又是按照队正以上的标准进行栽培,一夕之间损失殆尽,让人很不好想啊!
接下来的航行中,李中易一直阴沉着脸,仿佛人人都欠他八百万贯银钱似的,看谁都不眼。
就连极为有宠的竹娘和李七娘,也都遭了池鱼之祸,短短的三日内,她们就挨了不下八次训斥。
至于,韩湘兰和叶晓兰,就更加的悲催了。李中易的暗火发作之时,干脆将韩氏和叶氏这两个小老婆,一起摆到床上,杀得天昏地暗。
竹娘心里明白,男人心里很不痛快,还没越过那道心魔的坎,训了也就训了吧,只当是风吹过一般。
李七娘的心态又自不同,既担心李中易的不佳状态,心里又有些甜蜜。尽管李中易的心里一直憋着暗火,可是,他顶多也就是把她剥光了,过过手瘾和眼瘾罢了,她的身子倒一直保持着完璧状态。
只是,李七娘和男人耳鬓斯磨的日子久了,虽然还没被破身,心理上其实已经熟透了。毕竟,李七娘侍寝的晚上,湿透了的床单都要至少换三次以上。
好在,过了五天之后,船队顺利的抵达了新修的榆关码头。
榆关,原本是座卡在大山和大海之间的小关隘罢了。李中易率军占领了榆关之后,先后三次征发高丽奴扩建关城,这么几年下来,榆关倒成了北方地区仅次于幽州的军事要塞。
关内除了云集的数万大军之外,尚有五六万充当苦役的高丽奴,以及各族的商人们,就连南唐的大商人们闻到了大量银钱的味道,也蜂拥而来。
在关城被加固和扩建后,鉴于码头的异常简陋,一直坐镇榆关的杨烈,索性一不作二不休,驱赶着高丽奴们挖石伐木,沿着海边修建了可以同时十五条大船同时停靠的榆关新码头,并用二十丈高的夯土城墙围了起来。
李中易的帅舰靠岸之前,早早赶到码头迎接的杨烈等人,其实已经听说了船队在海上遇险的消息。
刚听说消息的时候,杨烈、刘贺扬等人,全都惊得目瞪口呆,吓得肝颤。
李中易的儿子们,最长的那个李继易,今年也不过才七岁而已。李中易若是有个三长两短,那简直就是天要塌了。
毕竟傻子都知道,如此年轻的少主,就和当今大周的九岁天子一般,绝难掌控住李家军这把锋利无比的利刃,军中的野心家们必定会跳出来夺权。
李中易活着的时候,李家军的重臣们,没谁敢起歪心思,他们就算是条龙,也得俯首贴耳的趴着。
李家军的制衡体系,的确非常完整,但唯一的缺点也异常明显,李中易至今为止,尚没有已成年的继承者。
帅舰靠岸后,李中易始终没有露面,岸边的重将们,一个个心里直犯嘀咕,莫不是出了大事?
海上的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黄水洋上,已是风平浪静。
当第一缕阳光洒入舱室的时候,李中易的生物钟将他从沉睡中唤醒,他微微睁开双眼,略微想了想,却又合上眼睛,搂了竹娘继续眯回笼觉。
昨晚风起之时,李中易已经命人将他的腰牌和手令,带去指挥舱交给了赵老幺,让他全权指挥应急事务。
李中易的命令,说得很清楚,凡是胆敢不听号令者,要杀要剐,悉听赵老幺的吩咐。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李中易这个大BOSS既然不懂海事,索性完全不插手,任由赵老幺全权处置。
一夜旖旎,李中易史无前例的不想起床,揽着竹娘的水蛇腰,有一下没一下的摸索着向下探去。
李中易的大手刚刚触及森林的边缘,便被竹娘的一只小手捉住,“爷,昨晚还没要够啊,又来作怪?”
“嘿嘿,这几个月身体养得不错啊,双腿异常之有力,差点没把爷给夹晕咯。”李中易知道竹娘面嫩,故意歪楼,想看竹娘的笑话。
谁知,竹娘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一本正经的说:“白昼宣淫,您不怕部下们笑话,奴家还要脸呢。”竟是直接怼了回来,把李中易噎个半死,作声不得。
李中易毕竟不是从此君王不早朝的那等昏货,和竹娘轻昵了一阵子,他便起身更衣。
如李中易所料,他正在用早膳的时候,赵老幺便捧着他的腰牌,在舱门外求见。
“学生志坚,拜见山长。”和周道中那个善于投机的家伙不同,赵老幺属于典型的专业技术型军官,精于技而讷于言,尤其不擅长拍马屁。
李中易摆了摆手,吩咐人:“志坚啊,还没用早膳吧?坐下说话。来人,再拿一副碗筷来。”
赵老幺被唬得连连摆着手,结结巴巴的说:“山,山长……学……学生……已经用过了早膳。”他是条实诚的汉子,李中易惯用的笼络人心的手段,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李中易的素知赵老幺的木讷性格,也不想难为了他,便拉下脸,沉声斥道:“叫你坐你便坐,啰嗦什么?”
还真别说,赵老幺最吃的还就是这一套,他赶紧斜签着屁股,坐到了李中易的左手边。
“来人,替志坚盛一碗肉粥,夹四张烙饼,几碟咸菜一样替他夹一些。”
常言说得好,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会身死族灭!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部将们陪着他用膳,就没人吃饱过,大家都惟恐在主公面前失仪,哪敢乱伸筷子?
连左子光这个主公门生都不敢放肆,赵老幺又是个只会操舟的老实汉子,安敢造次?
李中易索性不问赵老幺的意见,替他点了餐,水师里的汉子们,个个都很能吃。
他曾经见识过赵老幺的饭量,你妹,三大海碗肉末白菘面条,足足有一斤半的量,被赵老幺一扫而空,还意犹未尽的舔了舔嘴唇。
对于赵老幺那河马一般的胃口,李中易只能是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一般情况下,有外人陪膳的时候,李中易都会十分注意形象,遵循食无言的礼仪。
不过,面对赵老幺这个憨货,李中易担心他太过拘束,吃得别扭,就拿起公筷,替他夹了一筷子白菘切丝后的腌菜,笑眯眯的说:“且不谈公事,先吃饱了再说。”
赵老幺望着逐渐堆满碗沿的格式美味菜肴,不禁有些发呆,他是渔民出身,那向来是看天吃饭的行当,可以说是苦水里泡大的。
这年月,在地里刨食,虽然辛苦点,没有天灾的时候,却也勉强可以混个温饱。然而,受雇于东家,跟着出海捕鱼,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葬身海底,喂了海妖。
全家迁移到开封城下之后,赵老幺仗着极佳的水性,专心致志的捕捞黄河鲤,依然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要命勾当。
黄河鲤,肉嫩味鲜,却只在险滩之中活动,稍有不慎,便会喂了河底的虾兵蟹将。
尽管黄河鲤非常值钱,但是,捕捉的渔夫太多了,渐渐的也越来越难捕到。
更令人为难的是,赵老幺拖家带口的四世同堂,上有祖母、母亲需要赡养,下有六个儿女需要抚养,仅靠捕捞黄河鲤的一点子收入,哪里养得活这么多张嘴?
客观的说,捕鱼是一件极耗体力和精力的活计,赵老幺又正值壮年,食量可不得大得惊人么?
李中易知道赵老幺的坏毛病,他也懒得和赵老幺客套,一边自己用膳,一边替赵老幺夹菜添饼,确保这家伙吃好吃饱。
昨晚那么大的风雷暴雨,赵老幺身为水师船队的总指挥,肩上的担子比泰山还重十倍,损失恐怕也已经统计出来了。
这个节骨眼上,即使李中易用脚趾头去思考,也知道赵老幺必定没心思吃早膳。
将军难免阵上亡,瓦罐不离井边破!
功名但在马上取,看似温情脉脉的鼓动大家上进,其实,这背后充斥着浓浓的杀戮和血腥味:一将功成万骨枯!
上帝是公平的,兴一利,必有一弊,万事万物都无法逃脱这个客观规律。
波澜壮阔的大洋,并不仅仅意味着海上贸易或殖民的惊人利润,更有船翻人亡的人间惨剧。
从李中易刻意发展海运以来,他早早的就有了遭遇不测的心理准备。万一帅舰给飓风吹翻了,那也只能怪他运气太坏,倒了血霉,怨不得任何人。
正因为海运的风险巨大,李中易部署此次北上榆关,基于不把所有的苹果都放进一只篮子的风险考虑,安排所部兵马,分为三批乘船北上。
无论哪一批次遭遇天灾,李中易的基业都会元气大伤,但依然留有翻本的机会。除非,他自己把所有的好运气都耗费殆尽,喂了海底的龙王爷。
赵老幺战战兢兢的陪着李中易用过早膳,一直磨到李中易扫荡干净碗里的最后一口粥,放下手里的筷子,他赶忙也跟着起身,垂头丧气的说:“禀主公,昨晚的妖风实在太大了,沉了五条船……”
李中易的眼皮子一阵狂跳,心尖儿上抽抽的疼,五条大型商船沉没于汪洋大海之中,损失了三十匹战马,以及300多名近卫军的将士。
按照李家军的编制,一个都连都头、都镇抚、副都头、军法官在内,一共120人。
也就是说,还没和契丹人开战,三个都的将士们,就已经以身殉了国,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赵老幺见李中易脸色铁青的瞪着他,心头不由一阵慌乱,哪还有继续介绍战损的胆子?
想当年,野猪皮的皇帝,非常喜欢任用满蒙贵族之家的次子或是庶子,充当御前侍卫。御前侍卫,只要熬够了资历,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外放出去都是掌握实权的心腹重臣。
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五世祖——曹锡远,原为大明沈阳中卫指挥使,因降了后金,就成了正白旗下的包衣奴才。
旗主多尔衮自己摔死后,顺治夺了其所属的正白旗,曹家便由旗主所辖包衣,摇身变为内务府包衣。
包衣者,旗下奴才也!
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之一,旗主便是皇帝本人,旗下的奴才要杀要剐,也都随皇帝的心意,自然也就格外的受信任。
在野猪皮统治时期,别说汉军抬旗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哪怕是下五旗包衣被抬为上三旗包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无上荣耀。
也正因为如此,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也就是《红楼梦》里的老祖宗——贾母,被内务府选为康麻子的乳嬷嬷。
乳嬷嬷孙氏的儿子曹寅,和康麻子是乳兄弟,彼此之间的感情自然格外的亲厚。这也是康麻子活着的时候,江宁织造——这个天下最肥的缺之一,一直由曹家人把持着的最重要因素。
帝王心术,其实大致相仿,不用人唯亲信,难道真像书上说的用人为贤么?
李中易身边的近卫军,其实,就是帮着康麻子擒螯拜的御前侍卫。
客观的说,李中易一直有意识的培养身边的近卫军,哪怕是军中的普通士兵,也都是按照至少是队正的标准予以栽培。
仅仅一夜狂风暴雨的工夫,李中易便损失了三百多名军官中的军官,还是整建制的被海浪消灭了,岂能不肉疼?怎能不痛彻心肺?
要知道,自从河池军兴以来,李家军还从未出现过成建制的部队,被彻底消灭的先例!
李中易的情绪异常之低落,之所以一直找借口,逼着赵老幺用早膳,骨子里是因为,李中易的驼鸟心态在作怪,他害怕知道损失过大的真相。
“我知道了。”李中易异常艰难的吐出这三个字后,便摆了摆手,示意赵老幺暂时退下。
赵老幺的一只脚还没离开帅舱,一直躲在锦幕的竹娘,便如一阵风的似的奔到李中易的身旁。
竹娘纵身依偎进李中易的怀中,搂紧他的脖颈,呢喃道:“以前啊,奴家身边的红妆姊妹众多,足有五百多人。唉,党项人屡屡来犯,不断有姊妹阵亡,花娘子和奴家刚开始心疼得完全吃不下饭,难过极了。到如今,姊妹们也就剩下了百十个人,倒也想开了。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死得其所,厚厚的抚恤了,让她们的家里人过得更好,将来有个大出息,也就安心了。”
李中易明白竹娘是在安慰他,可是,他的近卫军都是从二年以上的老兵里边,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老战士,又是按照队正以上的标准进行栽培,一夕之间损失殆尽,让人很不好想啊!
接下来的航行中,李中易一直阴沉着脸,仿佛人人都欠他八百万贯银钱似的,看谁都不眼。
就连极为有宠的竹娘和李七娘,也都遭了池鱼之祸,短短的三日内,她们就挨了不下八次训斥。
至于,韩湘兰和叶晓兰,就更加的悲催了。李中易的暗火发作之时,干脆将韩氏和叶氏这两个小老婆,一起摆到床上,杀得天昏地暗。
竹娘心里明白,男人心里很不痛快,还没越过那道心魔的坎,训了也就训了吧,只当是风吹过一般。
李七娘的心态又自不同,既担心李中易的不佳状态,心里又有些甜蜜。尽管李中易的心里一直憋着暗火,可是,他顶多也就是把她剥光了,过过手瘾和眼瘾罢了,她的身子倒一直保持着完璧状态。
只是,李七娘和男人耳鬓斯磨的日子久了,虽然还没被破身,心理上其实已经熟透了。毕竟,李七娘侍寝的晚上,湿透了的床单都要至少换三次以上。
好在,过了五天之后,船队顺利的抵达了新修的榆关码头。
榆关,原本是座卡在大山和大海之间的小关隘罢了。李中易率军占领了榆关之后,先后三次征发高丽奴扩建关城,这么几年下来,榆关倒成了北方地区仅次于幽州的军事要塞。
关内除了云集的数万大军之外,尚有五六万充当苦役的高丽奴,以及各族的商人们,就连南唐的大商人们闻到了大量银钱的味道,也蜂拥而来。
在关城被加固和扩建后,鉴于码头的异常简陋,一直坐镇榆关的杨烈,索性一不作二不休,驱赶着高丽奴们挖石伐木,沿着海边修建了可以同时十五条大船同时停靠的榆关新码头,并用二十丈高的夯土城墙围了起来。
李中易的帅舰靠岸之前,早早赶到码头迎接的杨烈等人,其实已经听说了船队在海上遇险的消息。
刚听说消息的时候,杨烈、刘贺扬等人,全都惊得目瞪口呆,吓得肝颤。
李中易的儿子们,最长的那个李继易,今年也不过才七岁而已。李中易若是有个三长两短,那简直就是天要塌了。
毕竟傻子都知道,如此年轻的少主,就和当今大周的九岁天子一般,绝难掌控住李家军这把锋利无比的利刃,军中的野心家们必定会跳出来夺权。
李中易活着的时候,李家军的重臣们,没谁敢起歪心思,他们就算是条龙,也得俯首贴耳的趴着。
李家军的制衡体系,的确非常完整,但唯一的缺点也异常明显,李中易至今为止,尚没有已成年的继承者。
帅舰靠岸后,李中易始终没有露面,岸边的重将们,一个个心里直犯嘀咕,莫不是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