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制造英俄矛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华贸易当然有超额的利润,这一点伊丽莎白女皇确信无疑。
但她确实没想到,大顺这边的目的,竟然是为了赚钱?
刘钰这边又倒了一大堆的苦水,尤其是“赚几个辛苦钱”的苦水,更是倒的可以装满伏特加瓶子了。
不管是茶农还是丝工,忙来忙去,得到的利润实在可怜,也就是赚个加工费,纯粹的辛苦钱。
东印度公司,不影响大顺的出口额。一口通商,也不影响大顺的出口额。
但是,确实影响大顺的总金银进口量。
一包茶叶,茶农挣的那几个子儿,和那些二道贩子们比起来,差太远了。
虽然刘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质上也不是为了单纯卖茶卖瓷器的那三瓜俩枣,但这些苦水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最真实的、英俄没有矛盾却要制造矛盾的目的,他隐藏的很深,伊丽莎白这边根本不可能猜出来。
因为他绕了一个巨大的圈。
瑞典亲法。
丹麦亲英。
一旦伊丽莎白这边决定立彼得三世为太子,瑞典王储就空出来了。
瑞典大使向刘钰介绍了丹麦这边的也有继承权的情况,很显然,丹麦肯定会寻找英国的支持。甚至很有可能与英国联姻,从而获得英国人的支持。
法国人现在觉得还有机会缔结俄法同盟,丹麦人不可能去找法国人支持。
找英国人支持,围绕着瑞典王储继承人选择上,即便英国最终为了拉俄,不会全力支持丹麦,但俄英之间的龃龉也就种下了。
更为关键的一点,瑞典东印度公司,俄国人可能不清楚,但刘钰再清楚不过里面到底牵扯到多少对英国走私的货。
瑞典那么几个鸟人,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又明确规定货不能售卖给瑞典国内,那每年买那么多茶叶、瓷器,都卖给谁了?
俄国如果再插进来一脚,尝到了走私的甜头后,那可就真的放不下了。
穷的叮当响,一旦看到了钱,那还不像蚊虫见了血?
英俄之间本没有矛盾,这就让刘钰心里很不安。
既然没有矛盾,那就无中生有帮着制造矛盾呗。
一个波罗的海,两家东印度公司。
一家瑞典、一家丹麦。
现在瑞典这家,要被刘钰搞成中、瑞、俄三国联合公司,和丹麦的矛盾必然加深。
本身丹麦就是亲英的,英国可能会为了拉俄国,前期不会全力支持丹麦,以免激怒俄国。
但是,世界是变化的。
英俄之间,经济互补,而且英俄之间有非常大的贸易额。
俄国这破地方,可想而知,纺织业确实不太行。
俄国的手工业也先天不足,人家西欧是中世纪行会就积攒了手工业人才,俄国这边是人家行会快解体的时候才知道啥叫手工业。
但是,刘钰是准备让英俄之间的贸易,从互补互需,变成互相竞争的。
英国能提供的一些纺织品之类,大顺也能提供。和俄国之间的陆路贸易,贸易额确实不足,毕竟要横穿整个西伯利亚,只能运一些诸如茶、大黄之类的东西。
但是海运一旦发展起来,很多英国能往俄国运的货,大顺都能填上这个坑。
闭关锁国,是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找上门。
可主动前去贸易,那就需要“客户就是上帝”,缺啥就打招呼。
纺织品、农具、瓷器、肥皂、蜡烛、香料、茶叶等等这些,大顺都可以提供。
而玻璃,尤其是英国现在发达的玻璃工业,大顺不可能把大顺的玻璃运到俄国来卖,那玩意可比瓷器易碎的多。
所以,可以在俄国开办一些不方便运输的手工业工厂,将一些确定不可能运输过来、或者说运费太高破损率太高没有利润的东西,直接在俄国办厂。
玻璃、木器、家具、造纸,这些都可以在俄国办厂。
最多几年时间,英俄之间的贸易额就会岌岌可危,俄国甚至有主动向外出售接受了大顺技术转移的木器、家具、玻璃等商品的冲动。
这些东西,跨洋贸易根本就是赔钱货。
而那些不赔钱的,中、瑞、俄三国贸易公司,全都能提供。
刘钰说渴望俄国对波罗的海的霸权,这是真心话。因为他没办法挤进丹麦的东印度公司,而霸权所圈定的势力范围,才是稳定的市场。
俄国尝到了贸易的甜头、以及刘钰故意恶心英俄关系的“技术转移”——特别是英国擅长的一些手工业的技术转移,这都将为英俄之间制造出不可调和的矛盾。
没有矛盾就制造矛盾,这就是大国外交的一种套路。
只有把手先伸过去,才能无中生有创造筹码,这也是一样的。
大顺现在并没有卵丸被英国或者荷兰捏在手里,这种无中生有制作矛盾,极为适合大顺的需求。
一旦矛盾积累的多了,英俄同盟已不可能的情况下,英国也只能拉拢丹麦了。
而中瑞俄三国的贸易公司,必然和丹麦产生矛盾。
到时候,大顺可以打着“武装中立贸易”的旗号,表示绝不主动开战,只要中立贸易。
但是,丹麦要从大顺这拿货。
在市场端,大顺表示要公平竞争。
在货源地,大顺则有一百种办法让丹麦感觉到不公平。
丹麦肯定受不了。
到时候,顺道连丹麦的东印度公司一并解决,俄国、瑞典出兵,大顺出点钱,直接要求丹麦解散东印度公司。
这样,中瑞俄三方联合的贸易公司,就拿到了中国货物在波罗的海圈的全部份额。
不但不会影响大顺手工业的出货,而且还能增加了海运的利润。
英国能给俄国的,也就是钱。
大顺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俄国渔网。
至于欧洲谁称霸,那都无所谓。
欧洲不管谁称霸,必要养最强的陆军,欧陆霸主只能是陆权强国,没那么多精力和金钱再去造船。
只要毁了英国,大顺在欧洲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合纵连横呗。
可要是英国发育起来了,那就麻烦了,人家蹲在岛上,肯定是使劲儿养海军,大顺在欧洲就会始终进不来。
这件事,短期之内,是为了在瑞典王储问题上,制造英俄龃龉;长期看,是让英俄贸易从互补变成竞争,彻底制造出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过,伊丽莎白是不可能想那么远的,她听到的这些,都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大顺要与俄国合作,拿到波罗的海贸易圈的对华贸易利润。
说实在的,这些钱,放在大顺的宫廷,可能都是一大笔钱,更何况穷的叮当响的俄国。
而刘钰的这番话,更让伊丽莎白确定,大顺准备对荷兰动手了。
因为……南洋的香料、蔗糖,也是一笔巨额的收入,尤其是能够获得波罗的海贸易圈的市场之后。
这一切,似乎都变得极为合理起来。
一直在伊丽莎白心头的疑惑,仿佛在这一刻终于被解开了。
女皇心想,是的,中俄互不侵犯,意味着大顺将要南下。
而中瑞俄三国贸易公司,则是为了南下之后,将货物运来售卖。
否则,那些货物缺乏市场,无法售卖出去,占领南洋并无意义。
这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鼓励俄国西进的目的,刘钰也解释的很清楚了,让俄国获得波罗的海的霸权,控制市场。
因为按照刘钰的“时代变了”的逻辑,瑞典、丹麦的人口都不足以成为波罗的海的霸主;而普鲁士虽然有可能,但中普同盟意味着中国还要面对俄国的威胁。
反倒是现在与俄国合作,把宝都压在俄国身上,既可以省去中俄对峙的军费支出、又可以保证一个广泛而宽大的波罗的海市场。
北欧、东欧、半个中欧的贸易圈,十分巨大。
每年对于丝绸、纺织品、瓷器、茶叶等特色货物的需求量也足够巨大。
她当然没想到刘钰要对付的是英国,但自己所理解的逻辑链已经非常清晰、明确,而且似乎无懈可击了。
内心盘算了一下刘钰建议的收益,内心已然是十分倾向于刘钰的建议。
芬兰这个破地方,又冷、人又少,只能是作为彼得堡的缓冲,割走的话意义不大。
而以战场上的胜利压迫,可以从瑞典身上得到的东西,远胜于割走芬兰。
包括刘钰建议的王储人选、免除海峡通行税、中瑞俄三国的贸易公司、以及将来西进时候拉瑞典入伙的可能。
这一切都在算计之中,而且确确实实对俄国有利。
同样的,也因为对大顺有利,所以刘钰说的这一切,也就非常可信了。
她可不会相信刘钰是为了履行对汉尼拔的承诺,来琢磨一场谋划十余年的政变。
“侯爵大人,您的提议,我会认真考虑。但这件事,我希望我们彼此能够保密。包括我身边的枢密院大臣,我也会守口如瓶。而您那边,我也希望您能够传达我对中国大皇帝的致意,以及希望此事保密的消息。”
“至于您说的投资建厂的事,我希望能够快一点落实。如果有必要,我可以拨给您一部分农奴,或者授予您租赁农奴的权力。将这些农奴,直接投入到您要兴办的玻璃厂或者造纸厂中。”
“或者,可以直接拨给您国有农民。”
对于大顺这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想要延续彼得政策的伊丽莎白是非常高兴的。
彼得之前,俄国只有少的可怜的手工业。
彼得看的很清楚,俄国的地理、地形、基建、运输条件,指望着“鼓励工商业”发展来发展工商业,纯粹幻想。
于是彼得的政策是“强制官办”。
官办之后,下放私营。即便官办下放私营,仍旧很多人不愿意接手,因为有资格接手的都是些贵族、地主,他们就没有办工厂的传统。
【我们的人民就像孩童一般,因为孩童那样的无知,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去背字母表。必须是主人或者家长,强迫他们这样做。】
这是彼得对俄国现状的描述。
背字母表是好事,可以认字摆脱无知。但是孩子的天性不可能主动去背字母表,故而需要一个强人来充当“小爸爸”的角色,强迫他们去做一些“开化”的事。
对华贸易当然有超额的利润,这一点伊丽莎白女皇确信无疑。
但她确实没想到,大顺这边的目的,竟然是为了赚钱?
刘钰这边又倒了一大堆的苦水,尤其是“赚几个辛苦钱”的苦水,更是倒的可以装满伏特加瓶子了。
不管是茶农还是丝工,忙来忙去,得到的利润实在可怜,也就是赚个加工费,纯粹的辛苦钱。
东印度公司,不影响大顺的出口额。一口通商,也不影响大顺的出口额。
但是,确实影响大顺的总金银进口量。
一包茶叶,茶农挣的那几个子儿,和那些二道贩子们比起来,差太远了。
虽然刘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质上也不是为了单纯卖茶卖瓷器的那三瓜俩枣,但这些苦水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最真实的、英俄没有矛盾却要制造矛盾的目的,他隐藏的很深,伊丽莎白这边根本不可能猜出来。
因为他绕了一个巨大的圈。
瑞典亲法。
丹麦亲英。
一旦伊丽莎白这边决定立彼得三世为太子,瑞典王储就空出来了。
瑞典大使向刘钰介绍了丹麦这边的也有继承权的情况,很显然,丹麦肯定会寻找英国的支持。甚至很有可能与英国联姻,从而获得英国人的支持。
法国人现在觉得还有机会缔结俄法同盟,丹麦人不可能去找法国人支持。
找英国人支持,围绕着瑞典王储继承人选择上,即便英国最终为了拉俄,不会全力支持丹麦,但俄英之间的龃龉也就种下了。
更为关键的一点,瑞典东印度公司,俄国人可能不清楚,但刘钰再清楚不过里面到底牵扯到多少对英国走私的货。
瑞典那么几个鸟人,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又明确规定货不能售卖给瑞典国内,那每年买那么多茶叶、瓷器,都卖给谁了?
俄国如果再插进来一脚,尝到了走私的甜头后,那可就真的放不下了。
穷的叮当响,一旦看到了钱,那还不像蚊虫见了血?
英俄之间本没有矛盾,这就让刘钰心里很不安。
既然没有矛盾,那就无中生有帮着制造矛盾呗。
一个波罗的海,两家东印度公司。
一家瑞典、一家丹麦。
现在瑞典这家,要被刘钰搞成中、瑞、俄三国联合公司,和丹麦的矛盾必然加深。
本身丹麦就是亲英的,英国可能会为了拉俄国,前期不会全力支持丹麦,以免激怒俄国。
但是,世界是变化的。
英俄之间,经济互补,而且英俄之间有非常大的贸易额。
俄国这破地方,可想而知,纺织业确实不太行。
俄国的手工业也先天不足,人家西欧是中世纪行会就积攒了手工业人才,俄国这边是人家行会快解体的时候才知道啥叫手工业。
但是,刘钰是准备让英俄之间的贸易,从互补互需,变成互相竞争的。
英国能提供的一些纺织品之类,大顺也能提供。和俄国之间的陆路贸易,贸易额确实不足,毕竟要横穿整个西伯利亚,只能运一些诸如茶、大黄之类的东西。
但是海运一旦发展起来,很多英国能往俄国运的货,大顺都能填上这个坑。
闭关锁国,是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找上门。
可主动前去贸易,那就需要“客户就是上帝”,缺啥就打招呼。
纺织品、农具、瓷器、肥皂、蜡烛、香料、茶叶等等这些,大顺都可以提供。
而玻璃,尤其是英国现在发达的玻璃工业,大顺不可能把大顺的玻璃运到俄国来卖,那玩意可比瓷器易碎的多。
所以,可以在俄国开办一些不方便运输的手工业工厂,将一些确定不可能运输过来、或者说运费太高破损率太高没有利润的东西,直接在俄国办厂。
玻璃、木器、家具、造纸,这些都可以在俄国办厂。
最多几年时间,英俄之间的贸易额就会岌岌可危,俄国甚至有主动向外出售接受了大顺技术转移的木器、家具、玻璃等商品的冲动。
这些东西,跨洋贸易根本就是赔钱货。
而那些不赔钱的,中、瑞、俄三国贸易公司,全都能提供。
刘钰说渴望俄国对波罗的海的霸权,这是真心话。因为他没办法挤进丹麦的东印度公司,而霸权所圈定的势力范围,才是稳定的市场。
俄国尝到了贸易的甜头、以及刘钰故意恶心英俄关系的“技术转移”——特别是英国擅长的一些手工业的技术转移,这都将为英俄之间制造出不可调和的矛盾。
没有矛盾就制造矛盾,这就是大国外交的一种套路。
只有把手先伸过去,才能无中生有创造筹码,这也是一样的。
大顺现在并没有卵丸被英国或者荷兰捏在手里,这种无中生有制作矛盾,极为适合大顺的需求。
一旦矛盾积累的多了,英俄同盟已不可能的情况下,英国也只能拉拢丹麦了。
而中瑞俄三国的贸易公司,必然和丹麦产生矛盾。
到时候,大顺可以打着“武装中立贸易”的旗号,表示绝不主动开战,只要中立贸易。
但是,丹麦要从大顺这拿货。
在市场端,大顺表示要公平竞争。
在货源地,大顺则有一百种办法让丹麦感觉到不公平。
丹麦肯定受不了。
到时候,顺道连丹麦的东印度公司一并解决,俄国、瑞典出兵,大顺出点钱,直接要求丹麦解散东印度公司。
这样,中瑞俄三方联合的贸易公司,就拿到了中国货物在波罗的海圈的全部份额。
不但不会影响大顺手工业的出货,而且还能增加了海运的利润。
英国能给俄国的,也就是钱。
大顺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俄国渔网。
至于欧洲谁称霸,那都无所谓。
欧洲不管谁称霸,必要养最强的陆军,欧陆霸主只能是陆权强国,没那么多精力和金钱再去造船。
只要毁了英国,大顺在欧洲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合纵连横呗。
可要是英国发育起来了,那就麻烦了,人家蹲在岛上,肯定是使劲儿养海军,大顺在欧洲就会始终进不来。
这件事,短期之内,是为了在瑞典王储问题上,制造英俄龃龉;长期看,是让英俄贸易从互补变成竞争,彻底制造出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过,伊丽莎白是不可能想那么远的,她听到的这些,都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大顺要与俄国合作,拿到波罗的海贸易圈的对华贸易利润。
说实在的,这些钱,放在大顺的宫廷,可能都是一大笔钱,更何况穷的叮当响的俄国。
而刘钰的这番话,更让伊丽莎白确定,大顺准备对荷兰动手了。
因为……南洋的香料、蔗糖,也是一笔巨额的收入,尤其是能够获得波罗的海贸易圈的市场之后。
这一切,似乎都变得极为合理起来。
一直在伊丽莎白心头的疑惑,仿佛在这一刻终于被解开了。
女皇心想,是的,中俄互不侵犯,意味着大顺将要南下。
而中瑞俄三国贸易公司,则是为了南下之后,将货物运来售卖。
否则,那些货物缺乏市场,无法售卖出去,占领南洋并无意义。
这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鼓励俄国西进的目的,刘钰也解释的很清楚了,让俄国获得波罗的海的霸权,控制市场。
因为按照刘钰的“时代变了”的逻辑,瑞典、丹麦的人口都不足以成为波罗的海的霸主;而普鲁士虽然有可能,但中普同盟意味着中国还要面对俄国的威胁。
反倒是现在与俄国合作,把宝都压在俄国身上,既可以省去中俄对峙的军费支出、又可以保证一个广泛而宽大的波罗的海市场。
北欧、东欧、半个中欧的贸易圈,十分巨大。
每年对于丝绸、纺织品、瓷器、茶叶等特色货物的需求量也足够巨大。
她当然没想到刘钰要对付的是英国,但自己所理解的逻辑链已经非常清晰、明确,而且似乎无懈可击了。
内心盘算了一下刘钰建议的收益,内心已然是十分倾向于刘钰的建议。
芬兰这个破地方,又冷、人又少,只能是作为彼得堡的缓冲,割走的话意义不大。
而以战场上的胜利压迫,可以从瑞典身上得到的东西,远胜于割走芬兰。
包括刘钰建议的王储人选、免除海峡通行税、中瑞俄三国的贸易公司、以及将来西进时候拉瑞典入伙的可能。
这一切都在算计之中,而且确确实实对俄国有利。
同样的,也因为对大顺有利,所以刘钰说的这一切,也就非常可信了。
她可不会相信刘钰是为了履行对汉尼拔的承诺,来琢磨一场谋划十余年的政变。
“侯爵大人,您的提议,我会认真考虑。但这件事,我希望我们彼此能够保密。包括我身边的枢密院大臣,我也会守口如瓶。而您那边,我也希望您能够传达我对中国大皇帝的致意,以及希望此事保密的消息。”
“至于您说的投资建厂的事,我希望能够快一点落实。如果有必要,我可以拨给您一部分农奴,或者授予您租赁农奴的权力。将这些农奴,直接投入到您要兴办的玻璃厂或者造纸厂中。”
“或者,可以直接拨给您国有农民。”
对于大顺这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想要延续彼得政策的伊丽莎白是非常高兴的。
彼得之前,俄国只有少的可怜的手工业。
彼得看的很清楚,俄国的地理、地形、基建、运输条件,指望着“鼓励工商业”发展来发展工商业,纯粹幻想。
于是彼得的政策是“强制官办”。
官办之后,下放私营。即便官办下放私营,仍旧很多人不愿意接手,因为有资格接手的都是些贵族、地主,他们就没有办工厂的传统。
【我们的人民就像孩童一般,因为孩童那样的无知,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去背字母表。必须是主人或者家长,强迫他们这样做。】
这是彼得对俄国现状的描述。
背字母表是好事,可以认字摆脱无知。但是孩子的天性不可能主动去背字母表,故而需要一个强人来充当“小爸爸”的角色,强迫他们去做一些“开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