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新顺1730 > 第四十章 大忠臣(上)

第四十章 大忠臣(上)

作者:望舒慕羲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要督镇的地方真就不大,但说起来要让商贾投资修路,这就有点图穷匕见的意思了。

    大顺这边对商贾终究还是警惕的。

    哪怕不谈阶级、不谈统治,只说前朝留下的教训:后期没钱的时候,直接把盐引的专营权卖了、而且还是卖的世袭权,造出来一个一直到前几年才终于解决掉的大盐引承包商这样的巨坑。

    有一说一,这边其实一点也不保守,??反而是相当的激进。从先秦开始,政治、经济思想上就激进的一批,各种道路那是真的都敢试。从王莽改制,到黄天当立,再到取消土地国有制全面土地私有制,分解贵族科举选拔,再到王安石变法、以及最早的纸币……

    包括历史上的后世,??王冠还在世界闪耀并未落地无人敢拾的时候,??这边就把皇冠砸碎了;新潮的思想才刚刚露出点曙光的时候,这边就有许多人尝试当时最浪漫最先进的思想。

    对商贾的态度,政治上的确打压。

    但要说政策上,只能说,能搞出来盐引专营权一次性售卖且世袭这样的玩法,那真是……“先进”到类似休克私有化的程度了。

    有这些前朝故事、足够多的以史为鉴,当刘钰把话说到图穷匕见的时候,皇帝的担忧,其实还是源于一个问题。

    铁路带来的物流通畅,而大顺又绝没有大汉时候平准、均输的本事,这种情况下,刘钰怎么看待物价差异问题?

    发展的绝对不均衡、白银作为货币的绝对不公平、铜钱和白银市场化兑换的政策,先发地区的强势资本对发展落后地区的工商业碾压……

    要收各省的关税吗?

    要继续建立税关,??调控物价,保证各省手工业的继续发展、完成原始积累、自行开启萌芽吗?

    松苏的商品,??到了胶东,沿着铁路直奔济宁、菏泽等地的话,要不要收这些商品的额外关税?

    资产阶级想要的,是一个全国的统一市场,??以及一個真正的世界市场。

    皇帝想要的,是一个稳固的统治,反应到民生上,当松苏等地的商品冲击内地、造成手工业失业、小农普遍破产的时候,要不要控制?

    废了运河、大行海运之后,山东就像是一面镜子,展示出了许多的魔幻事。

    原本的经济重心、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短短十几年内全面贫困化;经济重心迅速向原本贫瘠的沿海地区转移。

    曹州地区在一些染色游戏里,是最富庶的地方,在运河时代,这一点没错。临清济宁为中心的商业圈,辐射五省。此时世界上超过20万人口的城市,真没多少,运河时代排在全天下前八的税关,更是响当当的存在。

    而在运河时代结束、黄河改道之后,后世山东的42个国家级贫困县,曹州那一圈占了半壁江山。

    很多东西,没那么玄乎。又是守旧思想啊、又是思维方式啊、又是思想落后啊什么的,那连解释世界都算不上,??只是盲人摸象似的在描绘世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曹州济宁为山东最富、压的省会济南毫无存在感只能做省政治中心的时候持续了数百年。按照类似这种扯犊子的精神决定论的方式来看,是不是可以说,距离孔孟之乡越近,便越繁华,工商业越发达?

    是经济基础决定了思维方式?还是思想精神决定了经济基础?

    至少,从废运河、行海运这件事看来,怕是物质决定思想,而不是意志决定物质。

    扬州的千年风华,还不是刘钰一系列的盐改政策、运输物流线路的变化,直接废掉了?

    这里面深层次的东西,皇帝未必懂。但现实的例子,已经摆在了皇帝面前,而且还是血淋淋的例子。

    大顺的军队,是刘钰在松苏改革的最大依仗,全程都在替刘钰擦屁股。从岭南商路、西江航运,杀到扬州淮安、再一直杀到京畿运河,

    杀完之后,财政收入的确暴增,然而大顺也已经被现有的经济基础所绑架了,不得不试图改变战略重心、围绕新的经济中心进行一场变革,来应对和过去截然不同的新情况。

    这就是刘钰说的人亡政不息。

    不是不可以倒退回去,但到退回去也是要花钱的,大顺有能倒退回去的钱吗?重修运河、砍桑种稻等等这些,随便一件事,反动派都玩不起,因为没钱——运河已经彻底被刘钰搞废了,海运一通,运河河段全面淤积,清淤可比隋炀帝挖运河要费力的多,反动派也得有钱才能反动啊,嘴上叭叭卵用没有。

    皇帝一开始的底线,是松苏、关东、南洋作为“外”。其余的地方,就不要弄了。

    缺原材料,外面找。

    缺市场,外面打。

    这些“外”部地区,提供白银、货币、商品粮、钢铁、棉花、煤炭等等。

    内部就先稳着吧。

    然而,终究是皇帝自己选择了打破自己定的规矩,是他考虑到修铁路对统治的好处,要修中原的铁路。最终导致了太子要锻炼自己班底的时候,不得不退一步,把汉口也放开。

    现在,山东问题,谁能解决?

    朝中重臣,有几个能把山东问题、黄河决口的威胁,解决掉的?

    朝中其余的科举大臣无法解决山东和黄河决口的问题,他们只能修修补补。

    不修修补补的,实则就俩方案。

    皇帝想的解决方式,是等着黄河决口,不堵口子,让黄河自己冲出来河道,大灾大乱之后,借天灾之力,解决山东的人地问题和黄河问题。

    刘钰的解决方式,是尽人事听天命的人定胜天,在决口之前,挖出来新河道,通过迁徙、发展工商等方式,解决一下山东的人地问题和黄河问题。

    但做事,就要有代价。

    既想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

    朝廷出钱,出不起。

    让刘钰去办,刘钰搞钱的本事,皇帝是相信的。而刘钰手段的残酷,皇帝也是知道的——他说四五千万两,或能解决,这句话的背后就是说,他要用残暴手段了。否则的话,不算修河堤,只说朝廷出钱迁徙,一个人一百两,四五千万也就迁徙个四五十万人,够干啥的?

    而这,正是皇帝认为刘钰有时候脑子不太好使的原因。同样的残暴,黄河决口之后再救人和迁徙,实际上比未雨绸缪搞迁民,残暴的多。但区别就是一个会被立生词、传为佳话;而另一个,则注定要背骂名的。

    之前刘钰背的名声,最多是被人嘲讽“好治不病以为功”。

    但做完这件事,那就不是好治不病以为功这么简单了。

    应该说,如果选择放任黄河决口再去管,那么李淦就是和合格的、高分的封建帝王。

    反之,按刘钰的思路去提前解决,那么李淦其实是个不合格的、低分的封建帝王。

    因为决口后再搞,是提振了封建皇权的统治能力、增强了统治基础。

    反过来,是在削弱自己的统治基础。

    至少按照松苏的手段那么搞,是的。

    在此之前的改革,在皇帝看来,刘钰与他同路,在实打实地提升他的统治力量,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一个手里每年握着几千万白银、且能平价买到粮食布匹的白银的帝王,前所未有。

    而现在……

    皇帝沉默了很久,很久。

    看着跪在地上的刘钰,回想了很多的往事。

    从京城罚跪时候的那个满身锐气的少年,再到一步步辅佐他走向了历代帝王所能掌控力量和资源的巅峰。

    甚至,皇帝也明白,刘钰这时候没有选择告病,隐退,其实就等于选择了寻死。

    以前或可以说,还在担心印度欧罗巴战事,可现在他自己都说了,庙算已胜,输不了了。

    而这时候,依旧没有告病隐退,相反还要做一件大事,一件必然没有退路的事。

    皇帝还记得当初刘钰的赤子之心、宇宙之悲、轮回之叹。

    而现在,明明该到了可以全身而退,学张子房从赤松子游而全其身的时候,却反倒站出来要做事。

    那只能说明,在皇帝看来,刘钰觉得,他似乎找到了解决轮回之叹的办法,并且尝试着去做,以证明有些东西未必只能在松苏用,或者各省都有类似松苏的解决方式?

    终于,皇帝在许久的沉默后,问出来一个非常不该问的问题。

    “荀卿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卿此行,从道欤?从君欤?”

    刘钰想想都没想,斩钉截铁地回道:“臣,从君,亦从道。若文王武王,道即为君、君即为道,焉有道、君之分?政事没有假设,臣亦不想假设。”

    这话,若不加后面那句,其实意思就是“从道不从君”。但加了后面那句,则又似乎可以圆过去,似乎在说现在您这个皇帝就是道啊,没有假设,我怎么能回答呢?

    对这个像是条件反射一样的反应,皇帝唔了一声,又问道:“效松苏故事?”

    刘钰也立刻否定道:“与松苏不同。故而臣非要做。若与松苏同,又何必做?”

    然后刘钰又道:“陛下,天有不测风云。此事,本朝最该牢记。若九宫山时,太祖皇帝未意外崩殂于乡民之手,其后开国又将如何,谁人可知?”

    “天命难测。陛下英明神武,臣斗胆,诸皇子无人可及陛下圣明者。如此,当于尚可绸缪时候行绸缪事。否则陛下之神武所能做成之事,日后未必做得成。”

    “于外,臣力主先取印度、战西洋。然后藩属诸事,后人自为之可矣。此先难而后易。子孙雄主,自不必提;子孙孱弱,亦不必忧。”

    “于内,黄河事,天意也,若里斯本之地震。西洋人多有人言,本朝有占星师云云,否则何以这边刚说完地震洪水上帝事,那边就出了大地震?其实不过只是凑巧。”

    “天意难测、天意难知。生老病死,无人可测。臣只是以为,陛下英明神武,朝中人才济济,国库金银满铛。正是做事之时。”

    “是以,臣一片忠君之心,天地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