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东林书院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次日一早,朱由校再次诏见了内阁的三位大臣来乾清宫,皇家学院的事必须尽快落实,。
“陛下,这皇家学院与国子监好像无甚区别啊!”
听完皇帝所说,王象乾感觉完全多此一举。
就连一直支持皇帝的宋应星和徐光启也是这么认为。
而朱由校却只是面露笑容,朱由校要开皇家学院的目的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当然很难理解。
现在大明各种学院一大堆,尤其以四大书院规模最大,分别是东林、江右、徽州、关中四大书院,而东林书院可以说影响最大,涉及最广最深,可以说整个江南都是东林党人的天下。
他们官、商、士三方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一起剥削底层的老百姓,一起对抗皇权,不断的为自己赚取利益,如果他们的权利受阻,这些人甚至不惜从皇帝手中明争暗夺。
兵权,不就是被这么夺过来的嘛?现在五军都督府就是一个摆设,与正统十四年之前根本无法相比,完全沦为了一个混吃等死的地方。
除了这四大书院,还有如复社一样的政治集团,这些也都是以文人和士绅组成的,大多是沽名钓誉之徒,最关键的是将那些中不了举的人集中了起来。
这些人因为考不上科举,不能进入官场施展他们所谓的抱负,就整天无所事事的聚在一起擅议国朝政事,抨击这抨击那的,就和后世那些键盘侠一样,知道点皮毛就大放厥词,你不行我肯定行。
简单来说这些人就是怨恨朝廷,认为是当今皇帝眼睛瞎了,不能发现他们这些难得的人才。
虽然他们已经不指望以科举进入官场,但他们当官的心可永远不会死,而且比一般人更加强烈,就指望以嘴炮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进入皇帝的视线,毕竟名声这东西是真的好啊。
别看这些人分的这么清楚,这个书院那个书院的,他们在面对共同利益的时候可团结的不行,比如万历年间最著名的党争,这些人可是始终站在一起的,因为只要不把三党赶出朝廷,他们也就没有出头之日。
朱由校不可能亲自下场和这些嘴炮干这些毫无意义的事,而皇明学院就是最好的面对方法。
政治团体永远只能有一个,尤其是这些已经形成党派的利益集团,必须要彻底的清除。
就是朱由校现在内阁六部班底中,恐怕就有好不少大臣是从这些书院出来的,就算不是,也多多少少牵扯了些关系,这个大染缸,很少有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你们对于东林书院怎么看?”
当皇帝诏他们入宫,提起要开办皇明学院的时候三人就知道今日之事不会简单。
只是没想到陛下将目光放在了东林身上,东林书院可是个庞然大物啊,看来陛下已经有心要制止东林了。
东林书院是自宋代始的,如今已历数百年,在以前,东林书院还是个极为普通的书院。
但自万历年始,东林书院完全变了样,他不在是一个普通的书院,而是开始转变成一个政党,一个改变大明走向的政党,更是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影响最大的政党,这个政党令皇帝都忌惮不已。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他因为参与了国本之争,后被万历皇帝革职还乡。
但是回到无锡的顾宪成并没有因此而认命,他另辟蹊径,用东林书院的资源搞出来一个政党,这就是东林党。
顾宪成借用讲学的名义讽议朝政、载量人物,在他们的宣传之下这种行为被称为清议,将自己定义为清流名仕。
一时间“走红”整个大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呼应,这种政治性的讲学内容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不管是在朝的官员还是在野的文士,亦或地方士绅豪强和江南文人都慕名而来,全部都以东林党为中心聚集,盛极一时,对整个大明影响极为深远。
“禀陛下,臣对于东林书院只有两个字评价!”
朱由校见徐光启欲言又止,就知道他在征求自己的同意,看来这两个字的评价并不是什么好评价啊。
“阁老但说无妨!”
徐光启沉声道:
“祸害!”
徐光启话音一落,旁边的王象乾和王在晋都睁大了眼睛看着他,虽然他们对于东林无甚好感,但也不敢说的这么直接啊。
朱由校倒是兴致勃勃,他根本没想到徐光启这么刚。
“那就请阁老为朕解释一下祸害二字何意!”
“禀陛下,臣之所以说他们是祸害,是因为据臣的了解,东林大多数人都是非议空谈朝政之人。”
“万历年间朝中有不少人都是东林之人,然他们一无政绩、二无福国之功,不务实事,只想着争权夺利,攻讦朝官!”
朱由校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徐光启果然看的明白,他说的这些句句到位。
“大司马和元辅如何看?元辅更是隆庆四年的进士,为官都已经五十余年了,对于党争之事你们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元辅更是从头到尾都亲眼目睹,因此朕也想听听你们内心深处真正的的想法。”
怕他们有所顾忌,朱由校又说道:
“你们都是朕所倚仗的肱骨之臣,今日有什么说什么,尽可畅所欲言,就算是涉及到朕的皇祖朕也不会怪罪你们的。”
三位内阁大学士闻言都是内心一紧,看来陛下确实已经忍不住要将东林清除了。
他们都是深得皇帝的信任,而且陛下也已经亲口保证,虽然徐光启也直接道出了东林的真实面目,但这其中的水实在是太深了,他们也不得不慎重。
他们都知道当今陛下是与先帝不同的,但毕竟太过年轻了,神宗皇帝都无法驾驭,如今十七岁的年轻皇帝行吗?这其中的凶险陛下可知道?
徐光启又疑惑的问道:
“陛下之所以开皇明书院,莫非也与党争有关?”
见徐光启有此疑问,朱由校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次日一早,朱由校再次诏见了内阁的三位大臣来乾清宫,皇家学院的事必须尽快落实,。
“陛下,这皇家学院与国子监好像无甚区别啊!”
听完皇帝所说,王象乾感觉完全多此一举。
就连一直支持皇帝的宋应星和徐光启也是这么认为。
而朱由校却只是面露笑容,朱由校要开皇家学院的目的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当然很难理解。
现在大明各种学院一大堆,尤其以四大书院规模最大,分别是东林、江右、徽州、关中四大书院,而东林书院可以说影响最大,涉及最广最深,可以说整个江南都是东林党人的天下。
他们官、商、士三方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一起剥削底层的老百姓,一起对抗皇权,不断的为自己赚取利益,如果他们的权利受阻,这些人甚至不惜从皇帝手中明争暗夺。
兵权,不就是被这么夺过来的嘛?现在五军都督府就是一个摆设,与正统十四年之前根本无法相比,完全沦为了一个混吃等死的地方。
除了这四大书院,还有如复社一样的政治集团,这些也都是以文人和士绅组成的,大多是沽名钓誉之徒,最关键的是将那些中不了举的人集中了起来。
这些人因为考不上科举,不能进入官场施展他们所谓的抱负,就整天无所事事的聚在一起擅议国朝政事,抨击这抨击那的,就和后世那些键盘侠一样,知道点皮毛就大放厥词,你不行我肯定行。
简单来说这些人就是怨恨朝廷,认为是当今皇帝眼睛瞎了,不能发现他们这些难得的人才。
虽然他们已经不指望以科举进入官场,但他们当官的心可永远不会死,而且比一般人更加强烈,就指望以嘴炮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进入皇帝的视线,毕竟名声这东西是真的好啊。
别看这些人分的这么清楚,这个书院那个书院的,他们在面对共同利益的时候可团结的不行,比如万历年间最著名的党争,这些人可是始终站在一起的,因为只要不把三党赶出朝廷,他们也就没有出头之日。
朱由校不可能亲自下场和这些嘴炮干这些毫无意义的事,而皇明学院就是最好的面对方法。
政治团体永远只能有一个,尤其是这些已经形成党派的利益集团,必须要彻底的清除。
就是朱由校现在内阁六部班底中,恐怕就有好不少大臣是从这些书院出来的,就算不是,也多多少少牵扯了些关系,这个大染缸,很少有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你们对于东林书院怎么看?”
当皇帝诏他们入宫,提起要开办皇明学院的时候三人就知道今日之事不会简单。
只是没想到陛下将目光放在了东林身上,东林书院可是个庞然大物啊,看来陛下已经有心要制止东林了。
东林书院是自宋代始的,如今已历数百年,在以前,东林书院还是个极为普通的书院。
但自万历年始,东林书院完全变了样,他不在是一个普通的书院,而是开始转变成一个政党,一个改变大明走向的政党,更是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影响最大的政党,这个政党令皇帝都忌惮不已。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他因为参与了国本之争,后被万历皇帝革职还乡。
但是回到无锡的顾宪成并没有因此而认命,他另辟蹊径,用东林书院的资源搞出来一个政党,这就是东林党。
顾宪成借用讲学的名义讽议朝政、载量人物,在他们的宣传之下这种行为被称为清议,将自己定义为清流名仕。
一时间“走红”整个大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呼应,这种政治性的讲学内容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不管是在朝的官员还是在野的文士,亦或地方士绅豪强和江南文人都慕名而来,全部都以东林党为中心聚集,盛极一时,对整个大明影响极为深远。
“禀陛下,臣对于东林书院只有两个字评价!”
朱由校见徐光启欲言又止,就知道他在征求自己的同意,看来这两个字的评价并不是什么好评价啊。
“阁老但说无妨!”
徐光启沉声道:
“祸害!”
徐光启话音一落,旁边的王象乾和王在晋都睁大了眼睛看着他,虽然他们对于东林无甚好感,但也不敢说的这么直接啊。
朱由校倒是兴致勃勃,他根本没想到徐光启这么刚。
“那就请阁老为朕解释一下祸害二字何意!”
“禀陛下,臣之所以说他们是祸害,是因为据臣的了解,东林大多数人都是非议空谈朝政之人。”
“万历年间朝中有不少人都是东林之人,然他们一无政绩、二无福国之功,不务实事,只想着争权夺利,攻讦朝官!”
朱由校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徐光启果然看的明白,他说的这些句句到位。
“大司马和元辅如何看?元辅更是隆庆四年的进士,为官都已经五十余年了,对于党争之事你们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元辅更是从头到尾都亲眼目睹,因此朕也想听听你们内心深处真正的的想法。”
怕他们有所顾忌,朱由校又说道:
“你们都是朕所倚仗的肱骨之臣,今日有什么说什么,尽可畅所欲言,就算是涉及到朕的皇祖朕也不会怪罪你们的。”
三位内阁大学士闻言都是内心一紧,看来陛下确实已经忍不住要将东林清除了。
他们都是深得皇帝的信任,而且陛下也已经亲口保证,虽然徐光启也直接道出了东林的真实面目,但这其中的水实在是太深了,他们也不得不慎重。
他们都知道当今陛下是与先帝不同的,但毕竟太过年轻了,神宗皇帝都无法驾驭,如今十七岁的年轻皇帝行吗?这其中的凶险陛下可知道?
徐光启又疑惑的问道:
“陛下之所以开皇明书院,莫非也与党争有关?”
见徐光启有此疑问,朱由校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