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31 主人情未极-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且等他们闹去,等他为我们将人心都收拢了,我自有雷霆万钧的手段!”
邓素的声音不大,却如斩钉截铁一般。()赵杞眼皮突地一跳,他看着邓素,内里竟有些害怕。吴子龙指使门人棒杀蔡李,邓素请旨断了北狩大臣的生路,朱雀大街依稀仍有血迹。本朝所谓祖宗家法几乎破坏殆尽,这些文官动起刀子来,凶险狠辣之处,已不下于武人。
烛火闪烁,邓素原本蜡黄的脸显得yin晴不定,在赵杞眼中,更有几分狰狞。
陛下心中惴惴不安,忽然想起曹皇后的嘱咐,轻咳了一声,道:“爱卿,收拾人心,安定朝局固然要紧,然则北方大片国土沦于敌手,朕念兹在兹,收复旧疆,万万不容拖延”赵杞犹豫了片刻,终于道,“如今汴京已复,辽寇退往河北,夏朝又陷在河中战事当中,东西难以兼顾。朕以为正是收复西京的大好时机,丞相以为如何?”他说完后看着邓素,见他面无表情,心中竟惴惴起来,赵杞暗骂自己,又问了一句:“丞相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宋夏之盟不可破。”邓素沉声道,“若要收复旧疆,这是唯一可行之策,否则的话,我朝东京留守司受辽夏两面夹击,必然疲于奔命,非但不能收复旧疆,中原保不保得住都成问题。”他顿了一顿,似乎没看见赵杞脸se难看,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至少在官军收复河北之前,尚须稳住夏国,最好在岳将军北伐时,说动夏国出兵抄袭西京道,使辽军首尾不能相顾”
“岳飞是陈少阳的人。”赵杞不耐烦地打断了邓素的话,“至今他也未上表朝贺,不是吗?”
“大礼法没有朝贺的规矩,”邓素悠然道,“臣蒙学政推举腆居相位,哪能奢望天下人人朝贺。”他拱了拱手,对赵杞道,“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天下归心,唯有陛下,邓某不过一介臣子,又怎敢奢望将这普天朝贺之仪呢?岳将军乃国之干城,只要他忠心国事,臣绝不会因私废公,为了这区区朝贺之仪,轻易换帅,动摇河南战守大局。”
这番话貌似恭谨,赵杞也不得不点头,沉声赞道:“若满朝文武皆如邓爱卿这般高风亮节,朕无忧矣。()”他愿准备以曹迪代替岳飞出掌东京留守,全权处置北伐西征等事宜,但邓素已把话说在了前面,这提议便说不出口。赵杞本是多疑之人,将北方兵权尽数付诸曹氏一门之手,他原有几分疑虑,今ri既然不好出口,这事情便搁置下了来。
君臣奏对过后,邓素便躬身告退,径自回到相府。
相府后花厅中,吏早已召集了鄂州有名望的林、坊的东家,“小报”幕后的老板等候。坊间比他们财雄势大的商贾不知凡几,而商贾本身也未必有多高的地位。因此,在相府等候的这一个多时辰里面,这些商人都在暗自猜测原委。有个“小报”老板想到前几ri才买通了刑部的人,比“朝报”提前三天刊出了一桩刑案的结果,心中更是惴惴不安。
“丞相大人到——”的通秉远远传来。众商人一起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在作揖相迎。
“抱歉,抱歉,”邓素到不摆架子,笑着还礼道,“邓某叫各位东家久等了。”
他这一作势,又把好几个人吓了一跳。所谓礼不下庶人。哪怕在知县面前,商贾向他行礼,微微一颔首,已经算是礼贤下士。何况是丞相?眼见邓素拱手,几个商人偏过了身子,不敢受他这一礼,有人口中喃喃念道:“不敢不敢,折杀我也。”另外几个人却是吓得呆了。
“各位有礼,”邓素含笑落座,伸手道:“请坐。”
商人们这才木然落座,有人脑中仍在嗡嗡乱响。
有人心中只道:“刚才邓相爷拱手为礼了,可不是我发梦了么?”
甚至有人偷偷地在袖子里狠掐胳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与此同时,丞相府文官也落座,神态恭谨地等待相爷说话。这几名文官都是邓素从礼部简拔出来的干才,准备在相府直辖下新成立一个衙门,唤作邸报司。进过一段时间筹备,今ri邓素把文官和这些商人一起召来,便是将朝廷新成立邸报司公诸于众。邓素为人虽然端方,但一想不太摆架子,兼之爱才心切,这般不拘礼而亲切的做派,对礼部文官来说早习以为常,他们看这些商贾惶恐不安的神态,不禁浮起了一种自豪而优越的心态。
众人皆屏声敛息,等着相爷说话。
“今ri请诸位百忙之中过府,”邓素清了清嗓子,沉声道:“有三件要事与诸位相商。”
诸商人一听是“要事”,且有“三件”之多,心中不禁又“咯噔”一下。官府的事情,不是要钱,就是要人,哪一件是好商量的,相爷说话越是客气,也越叫人悬心,偏偏邓素说话斯条慢理,不带一丝情绪,是福是祸,旁人猜不出任何端倪,只能悬着心听下去,生怕漏了一个字。
“这第一件事,我大宋一向称为礼乐之邦,无论朝廷还是州县,都以教化百姓为第一要务。而yu行教化,当从童蒙做起,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本朝开国以来,除了太学、州学、县学之外,广建蒙馆、家塾、私塾,使每一里皆有一二所小学可以为儿童开蒙。使我大宋国境之内,弦诵之声,往往相闻。说来惭愧,邓某在礼部时却得知,各地许多小学因陋就简,不但学堂破败,连教的字本也颇有错漏,开蒙从头便将孩童带到歪路上去了,将来拐也拐不回来。这样不行!”
邓素忽然加重了语气,让众商心里一突,只听邓相爷声se俱厉道,“人之初,xing本善,孩童未染物yu,如一张白纸,正所谓雨润物细无声,开蒙最是重要不过。故而,蒙学字本,所述先贤教训,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邓素略微放缓了语气,“所以,尽管朝廷有百废待兴,处处捉襟见肘,仍将拔出一笔银钱,为天下小学发下蒙学字本,至于目,初步就选定《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小学理》这四本。”言罢,他微微颔首,示意郎中王端礼接着说下去。
这四本开蒙由浅入深,《百家姓》和《千字文》是本朝最流行,也是最简单的,《蒙求》的内容就宽广得多,几乎无所不包,包括了待人接物,历朝故事、名人、格言、对联,浅显诗文,以及天文、地理、鸟兽、草木、物xing、算术、营造法式、农事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小学理》则由浅入深,将“四五经”以及理学著述以四言简韵概括。邓素在执掌礼部时编写这本,先后经黄坚、陆云孙、陈东、吴子龙、赵行德、朱森、何方等人看过,删改七稿才最终定本,虽然字字句句皆十分浅显,实是蕴含了宋国这一代人心力的集大成之作。这四本礼部已经全部刻板定本,已足够宋国的普通孩童从七岁学到十四岁了。
在礼部之内,这四本开蒙私下又被称为“小四”,由国子监按照《五经正义》的标准一丝不苟地治好了雕版,因为要发放全国小学,印量巨大,礼部估算,国子监及各地官办印坊全部开印,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便找来了民间的林印坊,准许他们摹刻国子监印版,代为印制小四,第一版的所有印数全部由朝廷买下,此后再视各地的需要逐步加印。作为回报,国子监亦允许参与印的商摹刻国子监的其他雕版,如钦定《五经正义》等。
郎中王端礼将印的安排说得很详细,商们的脑子里便急速地打着算盘,到了最后,好几个人都流露出既惊且喜的神情。印其实是件一本万利之事,通过这次合作,他们不但得到了名正言顺地摹刻国子监雕版的机会,不再有因“”而被朝廷拿问的后患。而且,按照礼部定下的用纸、制版,每套《小四》官买价为五百钱,扣除工钱,林大约还能净赚百文左右,虽然不如一些jing美诗集,但胜在量大,若印刷一千本,就净赚了十万钱。这哪里是支差,简直是送钱啊。当王端礼说完以后,众商人人踊跃,甚至有人笑得合不拢嘴。
“诸位当仁不让,邓某深感宽慰,”邓素含笑道,“我大宋教化百年,方有如此众多的义商。”
“哪里,哪里。”“邓相公过奖了。”
“邓相公高瞻远瞩,明见万里,我等不过追附骥尾而已。”
众商也算是终ri与笔墨打交道的人,这时将原先的拘谨也都放下了大半,个别的便谀词如chao,极力地奉承巴结起来。一场热闹之中,仍有一两个头脑清楚的,顾虑着邓素先前提到“三件事”,仍是小心翼翼,等待他的下文。果然,谦逊了几句之后,邓素恢复了无喜无怒的脸se,缓缓道:“这印的事,将来要仰仗诸位。接下来第二件事,便是朝廷的邸报,与民间小报的事。”
s
“且等他们闹去,等他为我们将人心都收拢了,我自有雷霆万钧的手段!”
邓素的声音不大,却如斩钉截铁一般。()赵杞眼皮突地一跳,他看着邓素,内里竟有些害怕。吴子龙指使门人棒杀蔡李,邓素请旨断了北狩大臣的生路,朱雀大街依稀仍有血迹。本朝所谓祖宗家法几乎破坏殆尽,这些文官动起刀子来,凶险狠辣之处,已不下于武人。
烛火闪烁,邓素原本蜡黄的脸显得yin晴不定,在赵杞眼中,更有几分狰狞。
陛下心中惴惴不安,忽然想起曹皇后的嘱咐,轻咳了一声,道:“爱卿,收拾人心,安定朝局固然要紧,然则北方大片国土沦于敌手,朕念兹在兹,收复旧疆,万万不容拖延”赵杞犹豫了片刻,终于道,“如今汴京已复,辽寇退往河北,夏朝又陷在河中战事当中,东西难以兼顾。朕以为正是收复西京的大好时机,丞相以为如何?”他说完后看着邓素,见他面无表情,心中竟惴惴起来,赵杞暗骂自己,又问了一句:“丞相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宋夏之盟不可破。”邓素沉声道,“若要收复旧疆,这是唯一可行之策,否则的话,我朝东京留守司受辽夏两面夹击,必然疲于奔命,非但不能收复旧疆,中原保不保得住都成问题。”他顿了一顿,似乎没看见赵杞脸se难看,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至少在官军收复河北之前,尚须稳住夏国,最好在岳将军北伐时,说动夏国出兵抄袭西京道,使辽军首尾不能相顾”
“岳飞是陈少阳的人。”赵杞不耐烦地打断了邓素的话,“至今他也未上表朝贺,不是吗?”
“大礼法没有朝贺的规矩,”邓素悠然道,“臣蒙学政推举腆居相位,哪能奢望天下人人朝贺。”他拱了拱手,对赵杞道,“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天下归心,唯有陛下,邓某不过一介臣子,又怎敢奢望将这普天朝贺之仪呢?岳将军乃国之干城,只要他忠心国事,臣绝不会因私废公,为了这区区朝贺之仪,轻易换帅,动摇河南战守大局。”
这番话貌似恭谨,赵杞也不得不点头,沉声赞道:“若满朝文武皆如邓爱卿这般高风亮节,朕无忧矣。()”他愿准备以曹迪代替岳飞出掌东京留守,全权处置北伐西征等事宜,但邓素已把话说在了前面,这提议便说不出口。赵杞本是多疑之人,将北方兵权尽数付诸曹氏一门之手,他原有几分疑虑,今ri既然不好出口,这事情便搁置下了来。
君臣奏对过后,邓素便躬身告退,径自回到相府。
相府后花厅中,吏早已召集了鄂州有名望的林、坊的东家,“小报”幕后的老板等候。坊间比他们财雄势大的商贾不知凡几,而商贾本身也未必有多高的地位。因此,在相府等候的这一个多时辰里面,这些商人都在暗自猜测原委。有个“小报”老板想到前几ri才买通了刑部的人,比“朝报”提前三天刊出了一桩刑案的结果,心中更是惴惴不安。
“丞相大人到——”的通秉远远传来。众商人一起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在作揖相迎。
“抱歉,抱歉,”邓素到不摆架子,笑着还礼道,“邓某叫各位东家久等了。”
他这一作势,又把好几个人吓了一跳。所谓礼不下庶人。哪怕在知县面前,商贾向他行礼,微微一颔首,已经算是礼贤下士。何况是丞相?眼见邓素拱手,几个商人偏过了身子,不敢受他这一礼,有人口中喃喃念道:“不敢不敢,折杀我也。”另外几个人却是吓得呆了。
“各位有礼,”邓素含笑落座,伸手道:“请坐。”
商人们这才木然落座,有人脑中仍在嗡嗡乱响。
有人心中只道:“刚才邓相爷拱手为礼了,可不是我发梦了么?”
甚至有人偷偷地在袖子里狠掐胳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与此同时,丞相府文官也落座,神态恭谨地等待相爷说话。这几名文官都是邓素从礼部简拔出来的干才,准备在相府直辖下新成立一个衙门,唤作邸报司。进过一段时间筹备,今ri邓素把文官和这些商人一起召来,便是将朝廷新成立邸报司公诸于众。邓素为人虽然端方,但一想不太摆架子,兼之爱才心切,这般不拘礼而亲切的做派,对礼部文官来说早习以为常,他们看这些商贾惶恐不安的神态,不禁浮起了一种自豪而优越的心态。
众人皆屏声敛息,等着相爷说话。
“今ri请诸位百忙之中过府,”邓素清了清嗓子,沉声道:“有三件要事与诸位相商。”
诸商人一听是“要事”,且有“三件”之多,心中不禁又“咯噔”一下。官府的事情,不是要钱,就是要人,哪一件是好商量的,相爷说话越是客气,也越叫人悬心,偏偏邓素说话斯条慢理,不带一丝情绪,是福是祸,旁人猜不出任何端倪,只能悬着心听下去,生怕漏了一个字。
“这第一件事,我大宋一向称为礼乐之邦,无论朝廷还是州县,都以教化百姓为第一要务。而yu行教化,当从童蒙做起,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本朝开国以来,除了太学、州学、县学之外,广建蒙馆、家塾、私塾,使每一里皆有一二所小学可以为儿童开蒙。使我大宋国境之内,弦诵之声,往往相闻。说来惭愧,邓某在礼部时却得知,各地许多小学因陋就简,不但学堂破败,连教的字本也颇有错漏,开蒙从头便将孩童带到歪路上去了,将来拐也拐不回来。这样不行!”
邓素忽然加重了语气,让众商心里一突,只听邓相爷声se俱厉道,“人之初,xing本善,孩童未染物yu,如一张白纸,正所谓雨润物细无声,开蒙最是重要不过。故而,蒙学字本,所述先贤教训,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邓素略微放缓了语气,“所以,尽管朝廷有百废待兴,处处捉襟见肘,仍将拔出一笔银钱,为天下小学发下蒙学字本,至于目,初步就选定《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小学理》这四本。”言罢,他微微颔首,示意郎中王端礼接着说下去。
这四本开蒙由浅入深,《百家姓》和《千字文》是本朝最流行,也是最简单的,《蒙求》的内容就宽广得多,几乎无所不包,包括了待人接物,历朝故事、名人、格言、对联,浅显诗文,以及天文、地理、鸟兽、草木、物xing、算术、营造法式、农事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小学理》则由浅入深,将“四五经”以及理学著述以四言简韵概括。邓素在执掌礼部时编写这本,先后经黄坚、陆云孙、陈东、吴子龙、赵行德、朱森、何方等人看过,删改七稿才最终定本,虽然字字句句皆十分浅显,实是蕴含了宋国这一代人心力的集大成之作。这四本礼部已经全部刻板定本,已足够宋国的普通孩童从七岁学到十四岁了。
在礼部之内,这四本开蒙私下又被称为“小四”,由国子监按照《五经正义》的标准一丝不苟地治好了雕版,因为要发放全国小学,印量巨大,礼部估算,国子监及各地官办印坊全部开印,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便找来了民间的林印坊,准许他们摹刻国子监印版,代为印制小四,第一版的所有印数全部由朝廷买下,此后再视各地的需要逐步加印。作为回报,国子监亦允许参与印的商摹刻国子监的其他雕版,如钦定《五经正义》等。
郎中王端礼将印的安排说得很详细,商们的脑子里便急速地打着算盘,到了最后,好几个人都流露出既惊且喜的神情。印其实是件一本万利之事,通过这次合作,他们不但得到了名正言顺地摹刻国子监雕版的机会,不再有因“”而被朝廷拿问的后患。而且,按照礼部定下的用纸、制版,每套《小四》官买价为五百钱,扣除工钱,林大约还能净赚百文左右,虽然不如一些jing美诗集,但胜在量大,若印刷一千本,就净赚了十万钱。这哪里是支差,简直是送钱啊。当王端礼说完以后,众商人人踊跃,甚至有人笑得合不拢嘴。
“诸位当仁不让,邓某深感宽慰,”邓素含笑道,“我大宋教化百年,方有如此众多的义商。”
“哪里,哪里。”“邓相公过奖了。”
“邓相公高瞻远瞩,明见万里,我等不过追附骥尾而已。”
众商也算是终ri与笔墨打交道的人,这时将原先的拘谨也都放下了大半,个别的便谀词如chao,极力地奉承巴结起来。一场热闹之中,仍有一两个头脑清楚的,顾虑着邓素先前提到“三件事”,仍是小心翼翼,等待他的下文。果然,谦逊了几句之后,邓素恢复了无喜无怒的脸se,缓缓道:“这印的事,将来要仰仗诸位。接下来第二件事,便是朝廷的邸报,与民间小报的事。”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