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官员们的怒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718章官员们的怒火
雨过天晴,连续的大雨过后,长安城又迎来了连续晴好天气。
这场大雨让长安百姓对李贞几乎顶礼膜拜,李贞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比当初李贞打下长安,重建大唐王朝更让长安人对李贞感激与崇拜。
李贞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利益为先,什么忠君爱国,什么魏晋风骨,什么气节,在老百姓上里真算不上什么。
老百姓不管你是哪个皇上统治,哪怕是异族统治,只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就拥护,反之,不能让老百姓过上了日子,那老百姓一定会反对。古往今天,莫不如此。
就比如后世的清朝,康熙皇帝在任其间的政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所以虽说他是少数民族皇帝,但老百姓支持他,反过来,吴三桂虽然是汉人,但却没给老百姓带来什么福利,也就失去了人心,最终被以汉人为主的清军所击败。
这场长安大水,让老百姓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的皇上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将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前头,而不是只看少部分官僚的利益,在老百姓的心里,李贞就是一个好皇帝。
当然,这并不代表史书上会写下李贞是好皇帝的评语,因为史书都是官吏来书,李贞这一次的行为得罪了不少官吏,所以,他为老百姓做出的成绩很可能被抹杀。
就比如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他还是做了不少好事的,而且还亲自率兵以纱胜强击退了蒙古小王子的大军,朱厚照冲锋在前,亲自斩杀了两个敌人,从而使蒙古败退,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敢再向大明动武,从这点来看,朱厚照绝对是一个好皇帝。
但是明史中记载的这场朱厚照亲自指挥的十几万人打了一天的大战,却写着明军斩杀蒙古军二十七人,几址万大军打了一天只杀了二十七个敌人,这可能吗?
明显是不可能,但为什么史官这么记载呢?
说明朱厚照得罪了官僚阶级,所以史官将他的功绩一笔带过,却对他建豹房的事大书特书,极尽夸大之词,把朱厚照描写成了一个胡作非为的坏皇帝,这就是得罪了官僚阶级的下场。
再比如明末的东林党,贪污腐败,对内压榨百姓,对外卖国,但是因为东林党代表了大量官僚的利益,所以东林党所有的行为都被美化,连不少东林党人不战而投降满清的懦弱行为也被美化成了不忍见百姓生灵涂炭而不得已为之。
完全是颠倒黑白,大放狗屁!
明朝之所以亡国,与重用东林党这帮自标正义,却行卖国之事的家伙有着极大的关系!
有人说,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或者说,是官僚阶级书写的,李贞在长安大水中的表现虽然赢得了民心,但他却得罪了不少的官员,所以,李贞也明白,百年之后,在官僚的笔下,自己在长安大水中的表现很可能就变成了罪过,一些史官甚至可能在史书中抹黑自己。
但李贞却无所畏惧,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了百姓的利益,就算得罪了这些官僚又有何妨?
自己绝不是一个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的君主,这样的君主,也做了开拓之君,能做好守城之君已经是很难得了。
只要是符合百姓的利益,哪怕是有人在史书上给自己抹黑,哪怕是得罪了所有官僚,那又何惧之有??
我李贞是大唐的皇帝,就要为百姓着想!为大多数人着想!
李贞对自己在长安大水中的表现绝不后悔!
当然,因为大堤南侧有不少官僚的田地,这其中包括卢承庆的,也有杜正伦的,甚至还有薛仁贵、程处之、裴行俭的,以及吴王李恪,蜀王李愔、藤王李元婴等王爷的,李贞的作法确实让这些官僚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这些国家大员们的财产受到损失,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一定在心里会对李贞有所不满。
当然,他们不敢拿李贞撒气,于是很多王公贵族就找上了上官仪。
这些人也知道,按照目前的情况,要参上官仪,也没有什么理由,想搞倒上官仪也没有办法,在这场大水中损失最大的程处立就想到了一个主意,找人打死上官仪!
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文斗不行就来个武斗,没有道理就不讲理,只是如果只自己动手,必然会惹火烧身,如果动员利益受损的官员一起行动,那么法不责众,皇上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一想到这儿,程处立就想自己真是聪明绝顶啊,明的不行来暗的,用点黑社会手段有时候还是会很有效果的。
至于在哪里打死上官仪,程处选择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承天门,他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打死上官仪,将奸臣的帽子扣到上官仪的脑袋上。
为些,程处立做了串联,在他的串联名单中有吴王李恪、蜀王李愔、藤王李元婴,以及裴行俭、薛仁贵、薛景山、薛丁山等薛氏一门,还有秦怀道和史仁表、王方翼,甚至还有张柬之等国家重臣。
只要这些被他串连的人一起动手,那么上官仪就算是被打死也是白死!
程处立选择这个地方,真是用心歹毒,想置上官仪于死地,这样一来,上官仪连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程处立想法确定之后就去串连,结果得到了很多官员的支持,包括吴王李恪、藤王李元婴、秦怀道、史仁表等人都积极支持程处立,原因无它,只是这几个人在这场大水中受到的损失最大。
至于一些武将,如薛氏父子、王方翼、裴行俭以及蜀王李愔却出于种种考虑,并没有支持程处立,但却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静观其变。
但这已经够了,几天的功夫,程处立已串连了近百官员,这些人都赞成程处立的主意,而且程处立是李贞的发小,光腚娃娃,有他带头,大伙儿胆气为之一壮。
第718章官员们的怒火
雨过天晴,连续的大雨过后,长安城又迎来了连续晴好天气。
这场大雨让长安百姓对李贞几乎顶礼膜拜,李贞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比当初李贞打下长安,重建大唐王朝更让长安人对李贞感激与崇拜。
李贞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利益为先,什么忠君爱国,什么魏晋风骨,什么气节,在老百姓上里真算不上什么。
老百姓不管你是哪个皇上统治,哪怕是异族统治,只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就拥护,反之,不能让老百姓过上了日子,那老百姓一定会反对。古往今天,莫不如此。
就比如后世的清朝,康熙皇帝在任其间的政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所以虽说他是少数民族皇帝,但老百姓支持他,反过来,吴三桂虽然是汉人,但却没给老百姓带来什么福利,也就失去了人心,最终被以汉人为主的清军所击败。
这场长安大水,让老百姓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的皇上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将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前头,而不是只看少部分官僚的利益,在老百姓的心里,李贞就是一个好皇帝。
当然,这并不代表史书上会写下李贞是好皇帝的评语,因为史书都是官吏来书,李贞这一次的行为得罪了不少官吏,所以,他为老百姓做出的成绩很可能被抹杀。
就比如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他还是做了不少好事的,而且还亲自率兵以纱胜强击退了蒙古小王子的大军,朱厚照冲锋在前,亲自斩杀了两个敌人,从而使蒙古败退,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敢再向大明动武,从这点来看,朱厚照绝对是一个好皇帝。
但是明史中记载的这场朱厚照亲自指挥的十几万人打了一天的大战,却写着明军斩杀蒙古军二十七人,几址万大军打了一天只杀了二十七个敌人,这可能吗?
明显是不可能,但为什么史官这么记载呢?
说明朱厚照得罪了官僚阶级,所以史官将他的功绩一笔带过,却对他建豹房的事大书特书,极尽夸大之词,把朱厚照描写成了一个胡作非为的坏皇帝,这就是得罪了官僚阶级的下场。
再比如明末的东林党,贪污腐败,对内压榨百姓,对外卖国,但是因为东林党代表了大量官僚的利益,所以东林党所有的行为都被美化,连不少东林党人不战而投降满清的懦弱行为也被美化成了不忍见百姓生灵涂炭而不得已为之。
完全是颠倒黑白,大放狗屁!
明朝之所以亡国,与重用东林党这帮自标正义,却行卖国之事的家伙有着极大的关系!
有人说,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或者说,是官僚阶级书写的,李贞在长安大水中的表现虽然赢得了民心,但他却得罪了不少的官员,所以,李贞也明白,百年之后,在官僚的笔下,自己在长安大水中的表现很可能就变成了罪过,一些史官甚至可能在史书中抹黑自己。
但李贞却无所畏惧,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了百姓的利益,就算得罪了这些官僚又有何妨?
自己绝不是一个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的君主,这样的君主,也做了开拓之君,能做好守城之君已经是很难得了。
只要是符合百姓的利益,哪怕是有人在史书上给自己抹黑,哪怕是得罪了所有官僚,那又何惧之有??
我李贞是大唐的皇帝,就要为百姓着想!为大多数人着想!
李贞对自己在长安大水中的表现绝不后悔!
当然,因为大堤南侧有不少官僚的田地,这其中包括卢承庆的,也有杜正伦的,甚至还有薛仁贵、程处之、裴行俭的,以及吴王李恪,蜀王李愔、藤王李元婴等王爷的,李贞的作法确实让这些官僚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这些国家大员们的财产受到损失,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一定在心里会对李贞有所不满。
当然,他们不敢拿李贞撒气,于是很多王公贵族就找上了上官仪。
这些人也知道,按照目前的情况,要参上官仪,也没有什么理由,想搞倒上官仪也没有办法,在这场大水中损失最大的程处立就想到了一个主意,找人打死上官仪!
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文斗不行就来个武斗,没有道理就不讲理,只是如果只自己动手,必然会惹火烧身,如果动员利益受损的官员一起行动,那么法不责众,皇上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一想到这儿,程处立就想自己真是聪明绝顶啊,明的不行来暗的,用点黑社会手段有时候还是会很有效果的。
至于在哪里打死上官仪,程处选择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承天门,他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打死上官仪,将奸臣的帽子扣到上官仪的脑袋上。
为些,程处立做了串联,在他的串联名单中有吴王李恪、蜀王李愔、藤王李元婴,以及裴行俭、薛仁贵、薛景山、薛丁山等薛氏一门,还有秦怀道和史仁表、王方翼,甚至还有张柬之等国家重臣。
只要这些被他串连的人一起动手,那么上官仪就算是被打死也是白死!
程处立选择这个地方,真是用心歹毒,想置上官仪于死地,这样一来,上官仪连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程处立想法确定之后就去串连,结果得到了很多官员的支持,包括吴王李恪、藤王李元婴、秦怀道、史仁表等人都积极支持程处立,原因无它,只是这几个人在这场大水中受到的损失最大。
至于一些武将,如薛氏父子、王方翼、裴行俭以及蜀王李愔却出于种种考虑,并没有支持程处立,但却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静观其变。
但这已经够了,几天的功夫,程处立已串连了近百官员,这些人都赞成程处立的主意,而且程处立是李贞的发小,光腚娃娃,有他带头,大伙儿胆气为之一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