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八爷态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张伦之处理关外疫病时,胤禩也在积极备战。
因为胤??和胤禵带走十万兵力,支援咔穆隆对蒙古地区的收复,大清北方此时可以调用的兵马,算上顺天、应天两府,还有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还能凑出三十万常备军。
受限于时代制约,康熙皇帝统治中期,大清全国常备兵力只有七十多万,又分为八旗军和绿(路)营军。其中八旗军将近二十万,驻扎在京城附近,其余全部绿营军分布在东西南北六十多个军事镇中。
当然,那时候如果真要打仗,康熙只要发布征兵动员令,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拼凑出一百万以上兵力的。
只不过朝廷并没有那么多钱粮,养活上百万常备军,因此常备军被康熙限制在七十五人左右。
到胤禩登基后,粮食增产,养活全国人民绰绰有余,连常备军队都已经扩充到一百三十万。
一百三十万常备军,这已经是全世界范围内,常备军数量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甚至,只要胤禩愿意,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征兵动员令,随时都可以拉出一支两百万的大军。
但将200万的兵力全部投入到战争中,肯定是不现实的。大清国土面积如此广大,各个绿营军镇当中,无论如何,至少也要留下个几千兵力进行镇守吧?
“皇阿玛!”
胤禩还在思考如何排兵布阵时,大格格禾安迈着轻快的脚步跑进南书房。边泡边笑,看上去十分高兴。
“师傅说我今天又有进步,真的太高兴了!”
禾安口中的师傅,说的是教他骑马射箭的武艺师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位大格格就对武刀弄棍更感兴趣,与他妹妹禾曦的兴趣爱好完全不同。
禾曦明显对读书作画更有天赋,或许是因为她的性子更安静平和。
反之禾安就是那种跳脱好动的人。
这点在弘昇和弘益两人身上的表现如出一辙。
弘益就是那种可以安静下来读书写字,连续好几个时辰的人。弘昇则显然对打仗之类的事情更有心得体会。
胤禩也不去干涉子女们的发展,他们喜欢学习什么就让他们自己去学什么。这也算是给百官做一个表率,毕竟这个朝代之前有很多陋习,都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够改变的。
“今天学了什么?”
胤禩笑着问道。
“今天师傅教我学了骑射,虽然要比站着不动射箭更难,但我已经从早上一直脱靶,到现在能全部都不会脱靶啦!”
弯弓射箭,静止状态射击,肯定要比运动状态射击更难,这点毋庸置疑。
“万岁爷,有一份加急奏折,是文华殿那边让奴才送过来的。”
石膳子匆匆走进南书房,打断了胤禩父女交谈,将一本奏折交给胤禩。
作为兼任文华殿主官殿阁,此时胤禩应该要在文华殿办公的,但胤禩还是更喜欢南书房的安静。
在权力改制后,胤禩就开始将皇宫从紫禁城,向Yuan明园搬迁,后宫中的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们,都已经移驾到已经修建好主要居住宫殿的Yuan明园中,大部分宫女和太监也已经过去。现在紫禁城中许多宫殿都空闲下来,只有乾清宫依然作为皇帝寝宫保留着,像文华殿、武英殿之类,早已经作为朝廷官员办公地点在使用,其他各宫殿在之后胤禩也各有安排。
石膳子现在也已经成为胤禩的助理太监,专门帮助胤禩处理文华殿各种事宜,比如跑跑腿之类的。
常在身边伺候的太监,则已经换成了赵昌。
胤禩打开奏折查看,不到一刻钟便将上面千字看完,脸色勃然色变。
转头安慰大女儿:“禾安,你去找妹妹他们玩儿去,皇阿玛要工作了。”
“好,皇阿玛下次要陪我玩儿,说好了。”
“说好了。”
禾安也不过十岁,而且性格好动,因此正是贪玩的时候,胤禩笑着答应下来女儿的约定,禾安这才蹦蹦跳跳着离开南书房。
“大格格这性子活泼好动,万岁爷好福气。”
石膳子忙不迭送上一句商业吹捧,但胤禩收敛起脸上笑容:“跟朕去文华殿。”
两人风行虎步离开南书房,走过紫禁城中古色古香的长廊,来到文华门以北的文华殿中。
里面正有二三十名官员正在忙碌,见到胤禩进来,纷纷停下手头工作,起身问安:“臣等参见皇上。”
“免礼,各自忙去吧!”
陋习之一,礼节太多、太繁琐,有这行礼的时间,还不如多处理一件积压的政务。
这也是为什么胤禩喜欢一个人到南书房办公的原因,那儿原来的官员都已经分派到各殿去,加之有许多书籍,办公之余还可以看看书,也足够安静可以避免打扰。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消息传递,这也只能稍微辛苦石膳子了。
说完免礼后,胤禩径直走到文华殿最里面,那里有好几个和大殿隔断的办公室,胤禩推开挂着殿阁的大门。
提笔开始给这加急奏折进行回复。
这奏折是云南巡抚发来的,折上上奏了两件事,还都是紧急程度不下于准备和沙皇开战的外交大事件。
如果要说康熙皇帝统治时期,留下最大烂摊子是什么,那就是对待外国的政策,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政策,尤其是对周边小国,康熙那是十分纵容,纵容到了过分的程度,或许是因为康熙觉得大清朝国力鼎盛,那些国家跟本就不用放在眼中吧。
但这可就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问题。
而且以原来的历史走向来看,无论是之后的雍正也好、乾隆也罢,对外政策竟然与康熙基本上相同,根本就对大清外交没做出什么贡献和改变。
这是胤禩绝对不允许的。
看看大清周边这些国家,东北有朝鲜李氏王朝,南方有自称南安的黎氏王朝,西南在黎氏王朝隔壁有东吁王朝。
朝鲜李氏王朝还基本上会每年向大清朝廷纳贡,而黎氏王朝和东吁王朝,前者与大清貌合神离,后者更是直接来一个不承认大清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所谓黎氏王朝,又称作后黎朝,这个名字或许基本上没几个人熟悉,但其在十九世纪中期,改朝换代之后,会改国号为Yue南。当然,在黎氏王朝和改国号Yue南这之间,其国内已经不知道又朝代变更了多少次。
也因此,胤禩一开始同样没有给予多少重视。
东吁王朝则是后世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国土面积至少要比后黎朝大十倍以上的国家。即使在历史上被称作最强盛,在大清面前自然是不值一提的,但实际上也是从十五世纪至今就存在将近三百年的封建国家。
此次云南巡抚上奏,就与这两个国家相关。
但两国涉及事件不同,即便以胤禩如今对外强硬态度,也不免要细细斟酌、分开处置。
就在张伦之处理关外疫病时,胤禩也在积极备战。
因为胤??和胤禵带走十万兵力,支援咔穆隆对蒙古地区的收复,大清北方此时可以调用的兵马,算上顺天、应天两府,还有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还能凑出三十万常备军。
受限于时代制约,康熙皇帝统治中期,大清全国常备兵力只有七十多万,又分为八旗军和绿(路)营军。其中八旗军将近二十万,驻扎在京城附近,其余全部绿营军分布在东西南北六十多个军事镇中。
当然,那时候如果真要打仗,康熙只要发布征兵动员令,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拼凑出一百万以上兵力的。
只不过朝廷并没有那么多钱粮,养活上百万常备军,因此常备军被康熙限制在七十五人左右。
到胤禩登基后,粮食增产,养活全国人民绰绰有余,连常备军队都已经扩充到一百三十万。
一百三十万常备军,这已经是全世界范围内,常备军数量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甚至,只要胤禩愿意,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征兵动员令,随时都可以拉出一支两百万的大军。
但将200万的兵力全部投入到战争中,肯定是不现实的。大清国土面积如此广大,各个绿营军镇当中,无论如何,至少也要留下个几千兵力进行镇守吧?
“皇阿玛!”
胤禩还在思考如何排兵布阵时,大格格禾安迈着轻快的脚步跑进南书房。边泡边笑,看上去十分高兴。
“师傅说我今天又有进步,真的太高兴了!”
禾安口中的师傅,说的是教他骑马射箭的武艺师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位大格格就对武刀弄棍更感兴趣,与他妹妹禾曦的兴趣爱好完全不同。
禾曦明显对读书作画更有天赋,或许是因为她的性子更安静平和。
反之禾安就是那种跳脱好动的人。
这点在弘昇和弘益两人身上的表现如出一辙。
弘益就是那种可以安静下来读书写字,连续好几个时辰的人。弘昇则显然对打仗之类的事情更有心得体会。
胤禩也不去干涉子女们的发展,他们喜欢学习什么就让他们自己去学什么。这也算是给百官做一个表率,毕竟这个朝代之前有很多陋习,都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够改变的。
“今天学了什么?”
胤禩笑着问道。
“今天师傅教我学了骑射,虽然要比站着不动射箭更难,但我已经从早上一直脱靶,到现在能全部都不会脱靶啦!”
弯弓射箭,静止状态射击,肯定要比运动状态射击更难,这点毋庸置疑。
“万岁爷,有一份加急奏折,是文华殿那边让奴才送过来的。”
石膳子匆匆走进南书房,打断了胤禩父女交谈,将一本奏折交给胤禩。
作为兼任文华殿主官殿阁,此时胤禩应该要在文华殿办公的,但胤禩还是更喜欢南书房的安静。
在权力改制后,胤禩就开始将皇宫从紫禁城,向Yuan明园搬迁,后宫中的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们,都已经移驾到已经修建好主要居住宫殿的Yuan明园中,大部分宫女和太监也已经过去。现在紫禁城中许多宫殿都空闲下来,只有乾清宫依然作为皇帝寝宫保留着,像文华殿、武英殿之类,早已经作为朝廷官员办公地点在使用,其他各宫殿在之后胤禩也各有安排。
石膳子现在也已经成为胤禩的助理太监,专门帮助胤禩处理文华殿各种事宜,比如跑跑腿之类的。
常在身边伺候的太监,则已经换成了赵昌。
胤禩打开奏折查看,不到一刻钟便将上面千字看完,脸色勃然色变。
转头安慰大女儿:“禾安,你去找妹妹他们玩儿去,皇阿玛要工作了。”
“好,皇阿玛下次要陪我玩儿,说好了。”
“说好了。”
禾安也不过十岁,而且性格好动,因此正是贪玩的时候,胤禩笑着答应下来女儿的约定,禾安这才蹦蹦跳跳着离开南书房。
“大格格这性子活泼好动,万岁爷好福气。”
石膳子忙不迭送上一句商业吹捧,但胤禩收敛起脸上笑容:“跟朕去文华殿。”
两人风行虎步离开南书房,走过紫禁城中古色古香的长廊,来到文华门以北的文华殿中。
里面正有二三十名官员正在忙碌,见到胤禩进来,纷纷停下手头工作,起身问安:“臣等参见皇上。”
“免礼,各自忙去吧!”
陋习之一,礼节太多、太繁琐,有这行礼的时间,还不如多处理一件积压的政务。
这也是为什么胤禩喜欢一个人到南书房办公的原因,那儿原来的官员都已经分派到各殿去,加之有许多书籍,办公之余还可以看看书,也足够安静可以避免打扰。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消息传递,这也只能稍微辛苦石膳子了。
说完免礼后,胤禩径直走到文华殿最里面,那里有好几个和大殿隔断的办公室,胤禩推开挂着殿阁的大门。
提笔开始给这加急奏折进行回复。
这奏折是云南巡抚发来的,折上上奏了两件事,还都是紧急程度不下于准备和沙皇开战的外交大事件。
如果要说康熙皇帝统治时期,留下最大烂摊子是什么,那就是对待外国的政策,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政策,尤其是对周边小国,康熙那是十分纵容,纵容到了过分的程度,或许是因为康熙觉得大清朝国力鼎盛,那些国家跟本就不用放在眼中吧。
但这可就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问题。
而且以原来的历史走向来看,无论是之后的雍正也好、乾隆也罢,对外政策竟然与康熙基本上相同,根本就对大清外交没做出什么贡献和改变。
这是胤禩绝对不允许的。
看看大清周边这些国家,东北有朝鲜李氏王朝,南方有自称南安的黎氏王朝,西南在黎氏王朝隔壁有东吁王朝。
朝鲜李氏王朝还基本上会每年向大清朝廷纳贡,而黎氏王朝和东吁王朝,前者与大清貌合神离,后者更是直接来一个不承认大清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所谓黎氏王朝,又称作后黎朝,这个名字或许基本上没几个人熟悉,但其在十九世纪中期,改朝换代之后,会改国号为Yue南。当然,在黎氏王朝和改国号Yue南这之间,其国内已经不知道又朝代变更了多少次。
也因此,胤禩一开始同样没有给予多少重视。
东吁王朝则是后世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国土面积至少要比后黎朝大十倍以上的国家。即使在历史上被称作最强盛,在大清面前自然是不值一提的,但实际上也是从十五世纪至今就存在将近三百年的封建国家。
此次云南巡抚上奏,就与这两个国家相关。
但两国涉及事件不同,即便以胤禩如今对外强硬态度,也不免要细细斟酌、分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