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6 教育试点改革和预算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归根结底,李世民对于自己的这个皇位还是相当的在意的,自己这个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李世民自己心中也是相当的清楚,为了让天下之道自己坐上这个皇位是众望所归,李世民可是压力甚大,而怎样才能让天下人觉得这个皇位是众望所归的呢,无外乎开疆扩土,发展民生,做实事,做大事让大唐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教育一途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李世民虽然听了黄俊明的想法力求改变,但是实际上还是对触及民意有些不愿的,因为他不能保证整个大唐几千万的民众会理解自己的这个教育改革,士子又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士子们日以继日的诵读经典,不久为了一朝登科么,一旦改革了教育,那士子们几年几十年的努力便成了无用功,所以教育的改革势必会引起士子们的不满,李世民他不敢去赌,不敢赌上整个大唐的国运,不过听了黄俊明的话,李世民觉得有必要去拼一把,与其被千万士子的一事痛恨,不如快刀斩乱麻让这个改革进行的早一些,若事情成了,这教育改革势必会使大唐强大,大唐历经千百年而不衰不倒。若败了,那就败了吧,天意如此怨不得别人。
黄俊明看到李世民表决心似的吼叫心底也是一阵的佩服,历来改革最难,所以无论哪个朝代,总会先墨守成规。等国难当头,不得不改的时候,才会去革新,去改制,可到了那时候,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朝堂大战是免不了的,想想北宋王安石。想想明朝张居正,都是如此。很少有在朝代建立十几年之后就改革的帝王,李世民此举算是相当有魄力了。
“陛下。想要改革,只要有决心,那这改革就不是什么难事。”黄俊明面露笑容。对着李世民鼓励到:“教育改革是好事,若陛下如先前那般顾头顾尾,还真不如这一路向前的去做,就算前路有阻,(书书屋最快更新)但起码没有原地踏步不是?放心,有朝一日,陛下一定会为您在今日的决定而感到荣耀的。”
李世民现在似乎完全醒酒了,听到黄俊明的话,先是默默无语,随后紧紧地攥了攥拳头。仿佛下定了相当大的决心一般,随后就对着黄俊明回到:“谢过仙师点醒,朕,已经有了决定。”
“陛下若觉得实在是难做,可以先找一个地点做试点嘛。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有可以让众人所知的直观方法,那就是找一个地点先将政策实行下去,最后得到的结果若是好的,天下人还会反对么?毕竟一切都看到眼里了。到那时反对的无非是居心叵测没安好心的主。到时候恐怕没等陛下发话,那些反对的就会被众人的唾沫淹死了。”黄俊明起先还真忘了有试点改革这么一回事。现在想起还不算晚,相信这试点一事在唐朝和在现代一样的实用。
“试点?”李世民恢复了一代明主应有的智慧,在心中暗自盘算着,试点在这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对于封建时代来说,皇帝的话至高无上,圣旨一下,不管民众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要去做的,做好了万事大吉,做不好,民变频生。的的确确用不上这试点,可李世民不同,李世民是一个比较重视民意的皇帝,还是在乎民众们是否支持自己的政策的,如果启用试点,整个政策的实行全部暴露在大唐的所有人面前,是好是坏,对自身是否有利都有相当直观的认识,试点要是失败了,那推行全国自然是不可能了,也避免了全国的损失,若是试点成功了,恐怕到时候不用自己去颁旨,各地民众都会求着自己去将这改革推行到全国吧。
试点改革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李世民想明白之后,不禁又为选择哪一个地点作为试点而感到犯愁了起来。“仙师,您怎么不早说这试点改革的方法啊!”李世民埋怨道:“仙师,您要是早说这点的话,朕何至于烦恼成这个样子!这试点的方法好啊,不止是用在此次教育改革上只要是朕向做些什么变革,都可以用试点让百姓所知。好,好,好。不过这次的教育改革用哪一地作为试点呢?”李世民追问道。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黄俊明的脑袋开始不断地转动,这试点是自己提出来的,替李世民选择一个地点倒也没什么,但是黄俊明自穿越以来,除了长安城还真没去过别的地方,对大唐的城镇所知甚少,只好说道:“陛下,这试点之地的选择,您可以从这么几方面去想,第一,官府直接管辖之地,俗话说就是官府说话好使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的世家来反抗此事。一旦发生事故可以有效的更改。第二,人口流通大,只有这样才能将这整个教育改革如何实行达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向整个大唐流传开来。第三,民众普遍开明,愿意但是没有条件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官学去读书。以上三点就是贫道目前所能想到的条件,陛下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去选择地点。”
黄俊明所说的这几点,在李世民看来深以为然,要是将这地点选择道穷乡僻壤的地方,就算成功了谁知到,要是放在世家势力庞大的地区,又会有多大的阻力。没有生员的地方这教育又教育给谁?愿意但是没有条件去学习的地方,士子相对来说也少了很多,学生们也乐意去学习。在这种地方教育出来的学生正好可以和大唐现有的士子们去做对比,用最直观的方式就能对比出那种教学方式好,哪种教学方式弱。可是这样的地方选择起来实在是难啊。李世民虽然是帝王,掌控全国的土地,但还真的不了解这几点究竟适合哪个地方。人口流通大的地方肯定是长安洛阳这等大城,但这些城市的士子和有条件学习的又相当的多,这两点的矛盾,最是让人难以选择。李世民思量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先将这地点放在一边,等到时候和群臣商议一下吧。
“仙师,这地点难选啊,说来惭愧,在朕的记忆中还真没有注意过符合这些情况的地点。到时候朕将房杜二卿叫来,让他俩费脑筋去吧。”李世民很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房玄龄杜如晦,这种事情还是这两人去做让他放心,虽然还有个长孙无忌,可自己那个大舅哥办事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少能像房玄龄杜如晦一样提出些自己的见解,过分的对自己支持固然好,但还是有些弊端的,李世民对这一点看的很清楚。“对了仙师,您上次说的这种教育改革,所有的学校都是官学,并且不收费?”李世民突然想起一件事,连忙对着黄俊明追问道。
黄俊明想的可是实实在在的义务教育,既然是义务教育哪来的收费的道理?“然!”黄俊明言简意赅的答道,突然觉得这直说一个字有些不妥,随后又补充道:“贫道所说的不收费是指不收学费,书本费还是要收的,只收成本便可。”
“可是仙师,这样一来,恐怕国库又要耗费一大笔钱财啊,不说这各级官学的建立,单说这教师的开支,恐怕就是要一大笔钱财吧?”李世民对着黄俊明说道。大唐国库钱少这件事可是李世民一大烦心事。
“陛下,贫道有一疑问,国家的税收是谁交上来的?”黄俊明直截了当的问道。
“自然是百姓上交的!”对于这件事,李世民可是相当了解,大唐士子不交税,所有的国库收入至少有三分之二是来自农税的,这农就是大唐狭义上的百姓。
“既然国家的钱财全部都是由民众供给,那为何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黄俊明追问道:“百姓既然缴纳税务,那国家就有将税收用在百姓头上的义务,用税收去养兵,那是为了保护百姓的人身财产的安全,用税收去给官员开俸禄,那是为了让官员尽心尽力去处理民事。用税收去修路,同样也是为了方便百姓的出行,既然这些事情都是用百姓所缴纳的税所做的,那为何不能用税收去开展教育?”
李世民从来不知道,百姓缴纳税收之后国家要对百姓负担这么大的责任,不过转念一想还真是这样,人家缴纳了税收,国家就有义务去这么做。可是这用在教育上的钱财又是多少,用多了,怎么养兵。怎么给官员俸禄,怎么。。。
没等李世民想完,黄俊明又继续说道:“陛下若是为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着些国库开支,贫道可以给您一点建议。”
———————————————————————————————————————————————————————第一章
归根结底,李世民对于自己的这个皇位还是相当的在意的,自己这个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李世民自己心中也是相当的清楚,为了让天下之道自己坐上这个皇位是众望所归,李世民可是压力甚大,而怎样才能让天下人觉得这个皇位是众望所归的呢,无外乎开疆扩土,发展民生,做实事,做大事让大唐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教育一途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李世民虽然听了黄俊明的想法力求改变,但是实际上还是对触及民意有些不愿的,因为他不能保证整个大唐几千万的民众会理解自己的这个教育改革,士子又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士子们日以继日的诵读经典,不久为了一朝登科么,一旦改革了教育,那士子们几年几十年的努力便成了无用功,所以教育的改革势必会引起士子们的不满,李世民他不敢去赌,不敢赌上整个大唐的国运,不过听了黄俊明的话,李世民觉得有必要去拼一把,与其被千万士子的一事痛恨,不如快刀斩乱麻让这个改革进行的早一些,若事情成了,这教育改革势必会使大唐强大,大唐历经千百年而不衰不倒。若败了,那就败了吧,天意如此怨不得别人。
黄俊明看到李世民表决心似的吼叫心底也是一阵的佩服,历来改革最难,所以无论哪个朝代,总会先墨守成规。等国难当头,不得不改的时候,才会去革新,去改制,可到了那时候,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朝堂大战是免不了的,想想北宋王安石。想想明朝张居正,都是如此。很少有在朝代建立十几年之后就改革的帝王,李世民此举算是相当有魄力了。
“陛下。想要改革,只要有决心,那这改革就不是什么难事。”黄俊明面露笑容。对着李世民鼓励到:“教育改革是好事,若陛下如先前那般顾头顾尾,还真不如这一路向前的去做,就算前路有阻,(书书屋最快更新)但起码没有原地踏步不是?放心,有朝一日,陛下一定会为您在今日的决定而感到荣耀的。”
李世民现在似乎完全醒酒了,听到黄俊明的话,先是默默无语,随后紧紧地攥了攥拳头。仿佛下定了相当大的决心一般,随后就对着黄俊明回到:“谢过仙师点醒,朕,已经有了决定。”
“陛下若觉得实在是难做,可以先找一个地点做试点嘛。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有可以让众人所知的直观方法,那就是找一个地点先将政策实行下去,最后得到的结果若是好的,天下人还会反对么?毕竟一切都看到眼里了。到那时反对的无非是居心叵测没安好心的主。到时候恐怕没等陛下发话,那些反对的就会被众人的唾沫淹死了。”黄俊明起先还真忘了有试点改革这么一回事。现在想起还不算晚,相信这试点一事在唐朝和在现代一样的实用。
“试点?”李世民恢复了一代明主应有的智慧,在心中暗自盘算着,试点在这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对于封建时代来说,皇帝的话至高无上,圣旨一下,不管民众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要去做的,做好了万事大吉,做不好,民变频生。的的确确用不上这试点,可李世民不同,李世民是一个比较重视民意的皇帝,还是在乎民众们是否支持自己的政策的,如果启用试点,整个政策的实行全部暴露在大唐的所有人面前,是好是坏,对自身是否有利都有相当直观的认识,试点要是失败了,那推行全国自然是不可能了,也避免了全国的损失,若是试点成功了,恐怕到时候不用自己去颁旨,各地民众都会求着自己去将这改革推行到全国吧。
试点改革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李世民想明白之后,不禁又为选择哪一个地点作为试点而感到犯愁了起来。“仙师,您怎么不早说这试点改革的方法啊!”李世民埋怨道:“仙师,您要是早说这点的话,朕何至于烦恼成这个样子!这试点的方法好啊,不止是用在此次教育改革上只要是朕向做些什么变革,都可以用试点让百姓所知。好,好,好。不过这次的教育改革用哪一地作为试点呢?”李世民追问道。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黄俊明的脑袋开始不断地转动,这试点是自己提出来的,替李世民选择一个地点倒也没什么,但是黄俊明自穿越以来,除了长安城还真没去过别的地方,对大唐的城镇所知甚少,只好说道:“陛下,这试点之地的选择,您可以从这么几方面去想,第一,官府直接管辖之地,俗话说就是官府说话好使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的世家来反抗此事。一旦发生事故可以有效的更改。第二,人口流通大,只有这样才能将这整个教育改革如何实行达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向整个大唐流传开来。第三,民众普遍开明,愿意但是没有条件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官学去读书。以上三点就是贫道目前所能想到的条件,陛下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去选择地点。”
黄俊明所说的这几点,在李世民看来深以为然,要是将这地点选择道穷乡僻壤的地方,就算成功了谁知到,要是放在世家势力庞大的地区,又会有多大的阻力。没有生员的地方这教育又教育给谁?愿意但是没有条件去学习的地方,士子相对来说也少了很多,学生们也乐意去学习。在这种地方教育出来的学生正好可以和大唐现有的士子们去做对比,用最直观的方式就能对比出那种教学方式好,哪种教学方式弱。可是这样的地方选择起来实在是难啊。李世民虽然是帝王,掌控全国的土地,但还真的不了解这几点究竟适合哪个地方。人口流通大的地方肯定是长安洛阳这等大城,但这些城市的士子和有条件学习的又相当的多,这两点的矛盾,最是让人难以选择。李世民思量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先将这地点放在一边,等到时候和群臣商议一下吧。
“仙师,这地点难选啊,说来惭愧,在朕的记忆中还真没有注意过符合这些情况的地点。到时候朕将房杜二卿叫来,让他俩费脑筋去吧。”李世民很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房玄龄杜如晦,这种事情还是这两人去做让他放心,虽然还有个长孙无忌,可自己那个大舅哥办事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少能像房玄龄杜如晦一样提出些自己的见解,过分的对自己支持固然好,但还是有些弊端的,李世民对这一点看的很清楚。“对了仙师,您上次说的这种教育改革,所有的学校都是官学,并且不收费?”李世民突然想起一件事,连忙对着黄俊明追问道。
黄俊明想的可是实实在在的义务教育,既然是义务教育哪来的收费的道理?“然!”黄俊明言简意赅的答道,突然觉得这直说一个字有些不妥,随后又补充道:“贫道所说的不收费是指不收学费,书本费还是要收的,只收成本便可。”
“可是仙师,这样一来,恐怕国库又要耗费一大笔钱财啊,不说这各级官学的建立,单说这教师的开支,恐怕就是要一大笔钱财吧?”李世民对着黄俊明说道。大唐国库钱少这件事可是李世民一大烦心事。
“陛下,贫道有一疑问,国家的税收是谁交上来的?”黄俊明直截了当的问道。
“自然是百姓上交的!”对于这件事,李世民可是相当了解,大唐士子不交税,所有的国库收入至少有三分之二是来自农税的,这农就是大唐狭义上的百姓。
“既然国家的钱财全部都是由民众供给,那为何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黄俊明追问道:“百姓既然缴纳税务,那国家就有将税收用在百姓头上的义务,用税收去养兵,那是为了保护百姓的人身财产的安全,用税收去给官员开俸禄,那是为了让官员尽心尽力去处理民事。用税收去修路,同样也是为了方便百姓的出行,既然这些事情都是用百姓所缴纳的税所做的,那为何不能用税收去开展教育?”
李世民从来不知道,百姓缴纳税收之后国家要对百姓负担这么大的责任,不过转念一想还真是这样,人家缴纳了税收,国家就有义务去这么做。可是这用在教育上的钱财又是多少,用多了,怎么养兵。怎么给官员俸禄,怎么。。。
没等李世民想完,黄俊明又继续说道:“陛下若是为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着些国库开支,贫道可以给您一点建议。”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