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那些事儿 > 第3章 那一夜(2)

第3章 那一夜(2)

作者:赤脚踏沧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次机会,摆在朱由检面前的第二次机会,是下诏勤王。

    勤王者,进京救驾也。

    既然南迁已成泡影,接下来就该调兵遣将,保卫京城。但到如今,大明朝能征惯战的那批猛人几乎凋零殆尽。洪承畴降清,曹文诏,卢象升,孙传庭战死,左良玉也早撒丫子撤到了江南。现在还能指望谁呢?

    朱由检冥思苦想半天,突然想到一个人:一个猛人中的猛人。

    这个人就是宁远总兵吴三桂。

    提到这个名字,你先不要吐唾沫,再狠狠的骂一句:狗汉奸!

    其实在整个明末,绝大多数明朝人都认为:吴三桂是一个能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大明忠臣。

    吴三桂,字长伯,辽东中后所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比朱由检小两岁。

    辽东民风剽悍,临近战场,是个盛产猛人的地方。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能征惯战,凭军功升任总兵官,刚刚调到京城担任中军都督府提督。吴三桂的舅舅就是鼎鼎大名的辽东猛将祖大寿,三桂的哥哥吴三凤在祖大寿手下做军官。

    吴三桂从小习练武艺,练就一身高超的马上功夫,射箭百步穿杨,并且最喜欢耍大刀。他16岁中武举,20岁到27岁短短八年间,像坐火箭一般,由游击升到参将,再窜到副将,崇祯十二年(1638年),经当时的蓟辽总督洪承畴(他的恩师)提名,钦命监军太监高起潜(他的义父)一力保举,被朝廷任命为宁远总兵,成为统兵数万人的高级军官。

    史书上说,吴三桂自少年时就“智勇兼备,勇冠三军”,连老对手皇太极,阿济格(满清第一猛将)都称赞“三桂敢战”,他率领的部队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关宁铁骑。

    调这样一个人来守御京城,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朱由检却顾虑重重。调吴三桂及其精兵入关,就意味着放弃宁远城及山海关外的大片国土。他害怕落个不战而丢弃祖宗土地的坏名声。

    正月十九日,朱由检提出调吴三桂入关。他谨慎的说:“此事重大,先生们应该一力主持担当,决不能推诿塞责。”他的用意很明确,还是让大臣们拿主意。

    大臣们都是老油条了,比泥鳅还滑,当然不愿承担责任,于是全唱起了高调因为维护国土完整,永远是不会有罪的。

    首辅陈演首先发言,他先把皇帝恭维了一番,说“调吴三桂精兵入关,确实是抵挡反贼的高招”,然后话锋一转,语气沉重地说:

    “陛下,一寸山河一寸金”,无故弃地三百里,我等不敢承担责任。”

    其他大臣也纷纷表态:“我们愚昧无知,唯知寸土必争,寸土不让,无论如何,还是请皇上圣裁。”其实都在打太极拳。

    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张缙彦来得更干脆,他说:“何必罗嗦!三桂调不调,宁远弃不弃,两句话就可以决定……”可是他说到这里不说了。

    怎样决定?他瞅着皇上。

    球仍然在朱由检手里。

    讨论了一天,没有结果,第二天继续讨论,还是一点结果没有。

    朱由检玩不过这些油滑的大臣,气得半死,只好自己决断:“放弃宁远,调吴三桂退守山海关,首辅大学士陈演立即代朕拟旨。”

    陈演老头提起笔来,想了想,却又放下了。他向朱由检提出了几个棘手的问题:宁远放弃后,山海关如何防守?关外的老百姓如何安置?是不是应该听听辽东地方官员的意见,考虑个万全之策才好?

    朱由检无可奈何,只得下达谕旨,征求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的意见。

    责任又推给了地方官。

    陈演私下对大学士魏藻德说:“现在形势危急,皇上主张弃地,等情况好转了,必定会追究“弃地”的责任,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到那时我们的脑袋还保得住吗?”

    魏藻德佩服得不住点头。

    山海关外的总督,巡抚,总兵官也在慎重思考:明清松锦大战后,洪承畴降清,明朝在山海关外的八座城池除宁远外全部失陷。宁远这座光荣之城,曾在名将袁崇焕指挥下,把一世枭雄努尔哈赤打得一败涂地,让清军闻风丧胆,如今却孤悬关外三百里,四面强敌虎视眈眈,想继续固守,能行吗?

    蓟辽总督王永吉知道形势危急,心急如焚,他抓住巡抚杨颚大人的胳膊,摇晃着动情地说:

    “宁远已不可守,应赶快调吴三桂回兵山海关。如果京城危机,从山海关出兵救援,清晨出发,傍晚就能赶到。这是如今唯一可行的计策。朝廷里那些脑满肠肥的家伙只知道推诿扯皮,我们两人责无旁贷,应立即给皇上上书。”

    王永吉的奏章送到北京,几位重臣当即傻眼了。

    退路全堵死了!

    首辅陈演再不能推脱,只得提笔代皇上拟旨。

    陈老头在官场混了三四十年,真的不白给,在别人看来陷入绝境的时候,他又心生一计,建议皇上征求一下吴三桂的老父亲吴襄的意见。

    高人!真是高人!

    朱由检立即召见吴襄。

    吴老头像跟陈老头串通好了似的,开口就说,祖宗之地一尺一寸也不能放弃,接着夸奖了一通儿子吴三桂神勇,消灭李自成易如反掌,最后提出,如果调吴三桂进关捍卫京城,至少需粮饷一百万。

    这一番云山雾海,信口开河的胡侃一下子把朱由检侃晕了。

    到哪里去筹集这么多粮饷啊!朱由检真的没了主意。

    李自成的大军迅速推进。

    二月初八,太原失陷。

    三月初一,大同总兵姜瓖不战而降,农民军逼近京城。

    京城内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到了这种时候,朱由检肠子都悔青了。应该早早采纳王永吉等人的建议啊!

    三月初四,朱由检亲写诏书赐封宁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平西者,平灭从西安出发的李自成也。命令吴三桂立即放弃宁远,带兵“勤王”(救驾)。

    但吴三桂率领着四万关宁铁骑,保护着几十万辽东百姓,一天只走几十里,三月十六日赶到山海关时,北京城已被铺天盖地的农民军团团包围。

    宝贵的五十多天时间就这样在推诿扯皮中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