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抉择(4)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生存还是毁灭。
攻占了山海关,发表了讨贼檄文,吴三桂有些累了,头脑也渐渐冷静了。他知道,跟李自成之间再也没有通融的余地,李自成很快就会发大兵征讨自己。
人们都传言,李自成有百万大军,很多名将如孙传庭,左良玉,陈永福,唐通等都被他打得丢盔卸甲,满地找牙,最后或战死,或逃窜,或归降。而山海关,一座孤城,弹丸之地,四万关宁铁骑,加上招募的新兵和归降的溃兵,也不足五万人马,怎么能抵挡住人多势众,气势汹汹的大顺军。
山海关前很快就会血流成河。怎么办?怎么办?平西伯吴三桂急得团团转。
生存还是毁灭,这确实是个问题!
突然,一个念头眼前一闪,这个念头,近几天已经在眼前闪过多次了,但他拿不定主意。
吴三桂召集自己的亲信将领和幕僚,还特意邀请了几位当地乡绅,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义愤填膺,悼念先帝,痛斥闯贼,但对于如何对付大顺军,却都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最后一个叫胡守亮的部将打破了僵局,他说:“众寡不敌,不如向“北朝”请兵,共歼“李贼”,事成后重重的酬谢“北朝”。”
这正是几天来萦绕在吴三桂脑海里的想法,被胡守亮说了出来,吴三桂长出了一口气。
所谓“北朝“,就是雄踞辽东的满清,当初起兵时只有十三副铠甲,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经营,现在已经拥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十几万大兵,兵精粮足,勇猛善战,前几年松锦大战,十三万明军被打得全军覆没。这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如果联合他们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军,必定会一举成功。
吴三桂微笑着点头,大将杨坤,郭云龙拍手赞成。他的智囊童达行更是竖起大拇指:“好主意!春秋战国时有个申包胥,为了恢复楚国社稷,跑到秦国借兵,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眼睛都哭出血来了,终于感动了秦王,派兵相助。唐朝安史之乱,叛兵猖獗,汾阳王郭子仪向回纥借兵15万,打败叛军,收复京都长安。这都是前朝有名的故事。只要向北朝借兵成功,伯爷就是当代的汾阳王郭子仪啊!“
但也有人提出疑义,特别是几位乡绅,他们担心清兵来了,如果赖在中原不走怎么办,这不是“开门揖盗”吗?
吴三桂笑了,连连摇头说:“不会。崇祯年间清兵几次进犯内地,都是抢劫财物,掠夺人口,然后退回辽东,从没占据中原一城一地。他们就是一伙贪婪的强盗,进入内地就是为了抢东西。只要清军帮我们打败流贼,我们不惜金银财宝重重的酬谢他们,如果还不满足,就把山海关外的土地全部让给他们。”
有位乡绅还是不放心,怯生生地问:伯爷,您准备让满洲兵从哪里进长城,与我关宁大军合兵一处,戮力杀贼呢?“
吴三桂想了想,说:“当年戚继光将军为了防备蒙古骑兵入侵,沿长城一带一千余里划分成三个防区,称为三协,也就是西协,中协和东协。崇祯二年清兵三路南犯,都是从“中协”即遵化县境进入长城,崇祯十一年,清军第二次入侵,从“西协”即密云县境进入长城,崇祯十五年南侵,也是从密云县北边的墙子岭进入长城。这次我们请清兵也从中协或西协进兵,抄闯贼的后路,我们从“东协”即山海关一带出兵,前后夹击,定让李自成首尾难顾,全军覆没。“
见大家再无异议,吴三桂命童达行执笔,综合以上意见,起草一封向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请兵的信。这是一封非常有水平的信:
“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今贼首僭称尊号,掳掠妇女财帛,罪恶已极,天人共愤,其败可立而待也。
“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
“夫除暴剪恶,大顺也,拯顺扶颠,大义也,出民水火,大仁也,兴灭继绝,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况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有,此又大利也。
“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有人说:从这封信开始,吴三桂投靠了满清,成了可耻的汉奸。
其实,认真分析,这只是一封向清廷摄政王多尔衮“请兵”的信,而不是“请降”的信。吴三桂自称”亡国孤臣“,代表南朝(明朝)恳求北朝(清朝)出兵,目的是帮助他报君父之仇,中兴大明。
这时的吴三桂,仍然是大明朝忠心耿耿的平西伯。
看完这封“请兵信”,平西伯吴三桂很满意。
他恳求六位本地乡绅,希望他们前往京城去见李自成,谎称自己仍愿意归降,好拖住大顺军进军的脚步。
然后命令副将(副总兵)杨坤,游击将军郭云龙二人火速离开山海关,昼夜兼程,前往盛京(今天的沈阳)面见多尔衮,速求救兵。
可吴三桂并不知道,这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并没在盛京。这位不速之客,正统帅着十几万精兵,雄赳赳,气昂昂,大步向前,即将跨过万里长城。
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决战临近了。
生存还是毁灭。
攻占了山海关,发表了讨贼檄文,吴三桂有些累了,头脑也渐渐冷静了。他知道,跟李自成之间再也没有通融的余地,李自成很快就会发大兵征讨自己。
人们都传言,李自成有百万大军,很多名将如孙传庭,左良玉,陈永福,唐通等都被他打得丢盔卸甲,满地找牙,最后或战死,或逃窜,或归降。而山海关,一座孤城,弹丸之地,四万关宁铁骑,加上招募的新兵和归降的溃兵,也不足五万人马,怎么能抵挡住人多势众,气势汹汹的大顺军。
山海关前很快就会血流成河。怎么办?怎么办?平西伯吴三桂急得团团转。
生存还是毁灭,这确实是个问题!
突然,一个念头眼前一闪,这个念头,近几天已经在眼前闪过多次了,但他拿不定主意。
吴三桂召集自己的亲信将领和幕僚,还特意邀请了几位当地乡绅,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义愤填膺,悼念先帝,痛斥闯贼,但对于如何对付大顺军,却都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最后一个叫胡守亮的部将打破了僵局,他说:“众寡不敌,不如向“北朝”请兵,共歼“李贼”,事成后重重的酬谢“北朝”。”
这正是几天来萦绕在吴三桂脑海里的想法,被胡守亮说了出来,吴三桂长出了一口气。
所谓“北朝“,就是雄踞辽东的满清,当初起兵时只有十三副铠甲,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经营,现在已经拥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十几万大兵,兵精粮足,勇猛善战,前几年松锦大战,十三万明军被打得全军覆没。这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如果联合他们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军,必定会一举成功。
吴三桂微笑着点头,大将杨坤,郭云龙拍手赞成。他的智囊童达行更是竖起大拇指:“好主意!春秋战国时有个申包胥,为了恢复楚国社稷,跑到秦国借兵,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眼睛都哭出血来了,终于感动了秦王,派兵相助。唐朝安史之乱,叛兵猖獗,汾阳王郭子仪向回纥借兵15万,打败叛军,收复京都长安。这都是前朝有名的故事。只要向北朝借兵成功,伯爷就是当代的汾阳王郭子仪啊!“
但也有人提出疑义,特别是几位乡绅,他们担心清兵来了,如果赖在中原不走怎么办,这不是“开门揖盗”吗?
吴三桂笑了,连连摇头说:“不会。崇祯年间清兵几次进犯内地,都是抢劫财物,掠夺人口,然后退回辽东,从没占据中原一城一地。他们就是一伙贪婪的强盗,进入内地就是为了抢东西。只要清军帮我们打败流贼,我们不惜金银财宝重重的酬谢他们,如果还不满足,就把山海关外的土地全部让给他们。”
有位乡绅还是不放心,怯生生地问:伯爷,您准备让满洲兵从哪里进长城,与我关宁大军合兵一处,戮力杀贼呢?“
吴三桂想了想,说:“当年戚继光将军为了防备蒙古骑兵入侵,沿长城一带一千余里划分成三个防区,称为三协,也就是西协,中协和东协。崇祯二年清兵三路南犯,都是从“中协”即遵化县境进入长城,崇祯十一年,清军第二次入侵,从“西协”即密云县境进入长城,崇祯十五年南侵,也是从密云县北边的墙子岭进入长城。这次我们请清兵也从中协或西协进兵,抄闯贼的后路,我们从“东协”即山海关一带出兵,前后夹击,定让李自成首尾难顾,全军覆没。“
见大家再无异议,吴三桂命童达行执笔,综合以上意见,起草一封向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请兵的信。这是一封非常有水平的信:
“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今贼首僭称尊号,掳掠妇女财帛,罪恶已极,天人共愤,其败可立而待也。
“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
“夫除暴剪恶,大顺也,拯顺扶颠,大义也,出民水火,大仁也,兴灭继绝,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况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有,此又大利也。
“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有人说:从这封信开始,吴三桂投靠了满清,成了可耻的汉奸。
其实,认真分析,这只是一封向清廷摄政王多尔衮“请兵”的信,而不是“请降”的信。吴三桂自称”亡国孤臣“,代表南朝(明朝)恳求北朝(清朝)出兵,目的是帮助他报君父之仇,中兴大明。
这时的吴三桂,仍然是大明朝忠心耿耿的平西伯。
看完这封“请兵信”,平西伯吴三桂很满意。
他恳求六位本地乡绅,希望他们前往京城去见李自成,谎称自己仍愿意归降,好拖住大顺军进军的脚步。
然后命令副将(副总兵)杨坤,游击将军郭云龙二人火速离开山海关,昼夜兼程,前往盛京(今天的沈阳)面见多尔衮,速求救兵。
可吴三桂并不知道,这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并没在盛京。这位不速之客,正统帅着十几万精兵,雄赳赳,气昂昂,大步向前,即将跨过万里长城。
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决战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