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那些事儿 > 第151章 朱由崧不容易(2)

第151章 朱由崧不容易(2)

作者:赤脚踏沧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参拜孝陵和懿文太子墓后,朱由崧从正阳门进入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城不愧是“留都”,不仅官职设置与北京大同小异,即使各个城门,街道以及宫殿的名称,与北京相同的也不在少数。

    从东华门进入皇城,下马步行通过皇极殿,很快来到供奉皇家祖先的奉先殿,朱由崧大礼参拜,向列祖列宗禀报他这个太祖高皇帝第十二世孙的到来,请列祖列宗保佑大明的中兴伟业。

    之后从西华门走出,离开皇城,朱由崧进入事先为他准备好的临时行宫内守备府住下。

    文武大臣开始正式参拜。

    福王朱由崧仍然谦逊躲避,站在朝臣前排的史可法严肃的说:“现在的礼节,跟舟中不同,殿下应该端坐接受。”朱由崧这才整整衣冠,正面端坐,接受了群臣的四拜之礼。

    他问询诸位大臣:如今什么事情最紧要?

    兵部尚书史可法回答说:“防守长江最急迫。殿下应亲自到江边缟素誓师,发兵北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我们杀贼复仇的决心。”

    朱由崧频频点头。

    群臣对战守的问题又讨论了一会儿,才告辞退出。

    五月初二,群臣拜见福王,再次劝进。朱由崧仍然推辞。他抽噎着说出来三点理由:

    第一,人生以忠孝为本。先帝殉国,大仇未报,不可谓忠,父王惨死,嫡母漂泊,不可谓孝,不忠不孝,我怎有脸面登位称尊!

    第二,先帝的三个儿子,太子和永,定二王都失陷在贼营,或许还能够解救出来。

    第三,桂王,惠王,瑞王是我的叔叔,都有资格继位,请先生们择贤迎立。

    说完以后,朱由崧又恸哭起来。

    见福王朱由崧如此伤心,大臣们解劝了一会儿,都退出去商议对策。

    过了一会儿,担任礼,兵两部侍郎的吕大器带领群臣长跪在门外恭敬地呈上第一道劝进表文,恳请福王上应天心,下顺民意,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如果殿下不答应,我们就永远不起来。

    群臣的虔诚和忠义让福王也颇受感动,他沉吟一下,同意暂领“监国”职务。

    “监国”不是真正的皇帝,而是代替皇上暂时处理国政的人。它有点类似于“摄政王”,但摄政一般是因为皇帝小,不能亲自处理朝政,而“监国”往往是已经没有了皇帝,虚位以待。

    大臣们叩头谢恩,长出了一口气。

    很快,吕大器率领群臣又呈上第二道劝进表文,请求朱由崧一步到位,直接称帝。朱由崧摇摇头接过表文,提笔写下十个字:

    “仍领监国,余不敢当。”

    对于福王朱由崧的表现,有人说是真诚的谦逊,也有人说是矫情的虚伪,而我对他的评价是:得体。

    在那种复杂的情境下,难道朱由崧爽快的答应,然后迫不及待的登上帝位才是聪明?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转折时刻,皇位的继承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程式:劝进,推辞,劝进,再推辞,直到群臣多次热切的劝进,才勉强地有条件地接受,最后继承大位,皆大欢喜。汉高祖如此,唐太宗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

    还是监察御史祁彪佳说得好:愈推让,愈彰显殿下贤德,让天下人都知道,殿下本没有争夺皇位之心。

    进入南京几天来的表现,朱由崧思维清晰,言语得体,感情丰富,谦逊有礼,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昏庸愚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