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朱由崧不容易(3)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太监卢九德
这个在附近窥视朱由崧的人,不是一个正常人(曾挨过一刀),而是崇祯帝派来守备凤阳的大太监卢九德.
守备凤阳太监卢九德,绰号“胎里红”,也算是凤阳的二把手。因为气闷,卢九德从娘胎里带来的脸上这块红记,更加显眼。他为福王朱由菘抱打不平:
凭什么不立血统最近的朱由崧?还到处宣扬他不忠不孝,浑身毛病。确实,从怀庆逃命时,他跟自己的母后邹氏失散了,但那是被乱兵冲散的啊,而不是故意抛弃。这两年,朱由崧寄人篱下,四处逃窜,惶惶不可终日,容易吗?
福王朱由崧是卢九德看着长大的。年青时卢九德曾经伺候过老福王朱常洵,并深得朱常洵宠爱。现在老福王死了,他一直在关心着小王爷朱由崧的命运。
前几天,卢太监才获知小王爷朱由崧来到了淮安。带着一腔义愤,他立刻前去探望,并把自己的想法竹筒倒豆子,全告诉了朱由崧。
朱由崧听了直摇头,他也听到了周围群众的议论,南京的官员如此力挺潞王,他感觉自己希望渺茫。再说,瞧瞧自己捉襟见肘的这副狼狈相,也自惭形秽,心灰意冷。
不料卢太监听了,却不以为然,他拍拍胸脯,大言不惭的说:“王爷,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一切包在我身上!单凭南京城里那伙书呆子文官,掀不起多大风浪,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
卢九德建议福王朱由崧给凤阳附近的四位总兵官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各写一封书信。他要趁着凤阳的军政一把手马士英不在家,亲自去办挺这几位手握兵权的军头。
明朝的武将,受文臣的压抑已经太久了。从明朝建国初年,因为猜忌武将会拥兵造反,朱元璋就建立起“以文制武”的管理模式。
总兵本是一品武职,却要听巡抚,总督等文官的调遣。特别是总督,号称“军门”,总兵官有事进见,必须“甲胄行跪”。即使戚继光,李成梁那么了不起的大英雄,见了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也都是一口一个“小的”,“门下”,有事“跪禀”。
总兵官高杰捧着福王的亲笔信,不禁手舞足蹈,哈哈大笑。他知道一旦拥戴福王登基成功,自己就建立了莫大的“定策”之功,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就再也不会受那些文官的气了。
他转头瞧瞧身旁的卢九德,豪爽的说:“请守备大人放心,我“翻山鹞子”高杰一定效忠福王。”
得到了“翻山鹞”高杰的保证,卢九德喜滋滋的又去找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事情出奇的顺利,只是在刘泽清那里遇到点算不上麻烦的麻烦。
原来总兵官刘泽清看到南京一带拥立“潞王”的呼声高涨,开初决定支持“潞王”,当听说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人的动向后,才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加入效忠福王的行列。
在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的组织协调下,长江以北的四位明朝总兵官联合起来,准备统一行动。
正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凤阳军政一把手马士英从浦口赶回来了。
墙头草
凤阳总督马士英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他认认真真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感觉局势已经难以逆转。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在一个天崩地裂的乱世里,笔杆子永远斗不过枪杆子。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地方大员,马士英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马士英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如果再继续坚持与史可法达成的“君子协议“,自己就真的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就会被新一届政府彻底抛弃。
因此他没有沉思多久,很快就拿定了主意。
促使马士英下定决心的还有一封信,一位知心朋友写来的亲笔信,那位朋友在信中起劲鼓动他,一定要拥立福王朱由崧,理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反对他。
这位朋友叫阮大铖,一个像美国股神巴菲特那样聪明绝顶的人。他的人生信条跟巴菲特一样:当别人恐惧时你勇敢,当别人勇敢时你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最大利益。
你们都看好潞王朱常淓,我偏偏要拥护朱由崧!
笔者爱喝点小酒,但不胜酒力,每次参加饭局前,老婆总一个劲嘱咐:少喝酒!少喝酒!她给我出招说:当别人都喝白酒时你就喝啤酒,当别人都喝啤酒时你就喝白酒。听了老婆的话,我的确经常受益。
马士英先生也是一个从善如流的人。他从不把原则当回事,此刻,他的决定是:选择友情,抛弃信义。信义值几个钱?又不能当饭吃。一切都应以利益为中心。
他略微感觉对不住史大人但对得起史可法,就当不成政府要员,进不了常委(大学士),甚至连凤阳总督的职位都难以保持。
于是,马士英毫不犹豫的给下属下达了一道命令:快去,分头请四位总兵官来,还有守备太监卢大人。
大太监卢九德
这个在附近窥视朱由崧的人,不是一个正常人(曾挨过一刀),而是崇祯帝派来守备凤阳的大太监卢九德.
守备凤阳太监卢九德,绰号“胎里红”,也算是凤阳的二把手。因为气闷,卢九德从娘胎里带来的脸上这块红记,更加显眼。他为福王朱由菘抱打不平:
凭什么不立血统最近的朱由崧?还到处宣扬他不忠不孝,浑身毛病。确实,从怀庆逃命时,他跟自己的母后邹氏失散了,但那是被乱兵冲散的啊,而不是故意抛弃。这两年,朱由崧寄人篱下,四处逃窜,惶惶不可终日,容易吗?
福王朱由崧是卢九德看着长大的。年青时卢九德曾经伺候过老福王朱常洵,并深得朱常洵宠爱。现在老福王死了,他一直在关心着小王爷朱由崧的命运。
前几天,卢太监才获知小王爷朱由崧来到了淮安。带着一腔义愤,他立刻前去探望,并把自己的想法竹筒倒豆子,全告诉了朱由崧。
朱由崧听了直摇头,他也听到了周围群众的议论,南京的官员如此力挺潞王,他感觉自己希望渺茫。再说,瞧瞧自己捉襟见肘的这副狼狈相,也自惭形秽,心灰意冷。
不料卢太监听了,却不以为然,他拍拍胸脯,大言不惭的说:“王爷,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一切包在我身上!单凭南京城里那伙书呆子文官,掀不起多大风浪,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
卢九德建议福王朱由崧给凤阳附近的四位总兵官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各写一封书信。他要趁着凤阳的军政一把手马士英不在家,亲自去办挺这几位手握兵权的军头。
明朝的武将,受文臣的压抑已经太久了。从明朝建国初年,因为猜忌武将会拥兵造反,朱元璋就建立起“以文制武”的管理模式。
总兵本是一品武职,却要听巡抚,总督等文官的调遣。特别是总督,号称“军门”,总兵官有事进见,必须“甲胄行跪”。即使戚继光,李成梁那么了不起的大英雄,见了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也都是一口一个“小的”,“门下”,有事“跪禀”。
总兵官高杰捧着福王的亲笔信,不禁手舞足蹈,哈哈大笑。他知道一旦拥戴福王登基成功,自己就建立了莫大的“定策”之功,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就再也不会受那些文官的气了。
他转头瞧瞧身旁的卢九德,豪爽的说:“请守备大人放心,我“翻山鹞子”高杰一定效忠福王。”
得到了“翻山鹞”高杰的保证,卢九德喜滋滋的又去找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事情出奇的顺利,只是在刘泽清那里遇到点算不上麻烦的麻烦。
原来总兵官刘泽清看到南京一带拥立“潞王”的呼声高涨,开初决定支持“潞王”,当听说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人的动向后,才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加入效忠福王的行列。
在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的组织协调下,长江以北的四位明朝总兵官联合起来,准备统一行动。
正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凤阳军政一把手马士英从浦口赶回来了。
墙头草
凤阳总督马士英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他认认真真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感觉局势已经难以逆转。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在一个天崩地裂的乱世里,笔杆子永远斗不过枪杆子。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地方大员,马士英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马士英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如果再继续坚持与史可法达成的“君子协议“,自己就真的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就会被新一届政府彻底抛弃。
因此他没有沉思多久,很快就拿定了主意。
促使马士英下定决心的还有一封信,一位知心朋友写来的亲笔信,那位朋友在信中起劲鼓动他,一定要拥立福王朱由崧,理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反对他。
这位朋友叫阮大铖,一个像美国股神巴菲特那样聪明绝顶的人。他的人生信条跟巴菲特一样:当别人恐惧时你勇敢,当别人勇敢时你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最大利益。
你们都看好潞王朱常淓,我偏偏要拥护朱由崧!
笔者爱喝点小酒,但不胜酒力,每次参加饭局前,老婆总一个劲嘱咐:少喝酒!少喝酒!她给我出招说:当别人都喝白酒时你就喝啤酒,当别人都喝啤酒时你就喝白酒。听了老婆的话,我的确经常受益。
马士英先生也是一个从善如流的人。他从不把原则当回事,此刻,他的决定是:选择友情,抛弃信义。信义值几个钱?又不能当饭吃。一切都应以利益为中心。
他略微感觉对不住史大人但对得起史可法,就当不成政府要员,进不了常委(大学士),甚至连凤阳总督的职位都难以保持。
于是,马士英毫不犹豫的给下属下达了一道命令:快去,分头请四位总兵官来,还有守备太监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