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那些事儿 > 第186章 江南第一才子(4)

第186章 江南第一才子(4)

作者:赤脚踏沧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说明阮大铖的戏曲成就,古今的学者不约而同地都拿他跟一个人相比,那个人就是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美誉的大戏剧家,千古名剧《牡丹亭》的创作者汤显祖。

    早年刻印的《燕子笺》,前面都有一篇佚名的序言,说阮大铖的创作“虽不能上抗临川,又何至下同湖上。”这里的“临川”就是指江西临川人汤显祖,“湖上”则指清初戏剧家李渔。

    近代戏曲大师吴梅也认为,阮大铖“固深得玉茗之神也”。“玉茗”即汤显祖的书斋“玉茗堂”。

    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阮大铖的戏剧艺术成就其实已超越汤显祖。明末书画家,东林党人文震亨当然不是阮大铖的朋友,但却盛赞阮大铖“实得词家正宗嫡传”,不像有的作家,谈情说梦,传鬼传神,虽然词曲文采斐然,放在案头枕边翻阅也觉不错,但因不熟稔声律,一旦搬上舞台就不行了,演员唱起来非常拗口别扭。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汤显祖的名字,但“谈情说梦,传鬼传神”八个字,分明指的就是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即他的四部剧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和《紫荆记》。

    对于这一点,阮大铖本人也颇为自负,他在《春灯谜自序》中将自己的曲作与汤显祖予以比较说:“余词不敢较玉茗,而差胜之二:玉茗不能度曲,予颇能之。虽按拍不甚匀合,然凡棘喉带齿之音,早于填时推敲小当,故易歌演也。”

    他认为自己“差胜”汤显祖的地方有两处,其一便是汤显祖只会填词,不会谱曲,而自己则精通音律,“自唱自板“,凡有诘屈聱牙之处,都推敲妥当顺畅,便于演出歌唱。

    在明末,阮大铖是将剧作的文学性与舞台性结合的最好的一个人。

    明末,正是昆曲风靡的年代,它以一折又一折的形式铺叙故事,颇像今天一集又一集的电视剧,是当时的流行艺术和大众文化,拥有广泛的观众群。

    阮大铖不仅能写,而且能导,能演,能唱,集编剧,作曲,导演,演员于一身,是一位昆曲全才。因此他创作的戏剧,讲究声律,注重舞台实践,便于搬演,最受梨园子弟喜爱,被当年的戏班子争相上演,“南中歌茵舞席,卜夜达曙,非是不欢”。脍炙人口的《燕子笺》一剧,民间排演更是岁无虚日,名噪一时。

    特别是,阮大铖在家中还亲自蓄养了一个完整的戏班子,吹拉弹唱念,生旦净末丑,样样俱全,具有第一流的演出水准。时人评价说:“金陵歌舞诸部甲天下,而怀宁歌者为冠。”意思是:全国最好的戏班子在南京,而南京,阮大铖家的戏班子排第一。

    阮家戏班有个特点,那就是,不演别的剧目,只演阮大铖的作品。阮大铖精心调教这些“戏子”,“其串架斗笋,插科打诨,意色眼目,主人细细与之讲明。(使他们)知其义味,知其指归,故咬嚼吞吐,寻味不尽”。

    凭借着卓越的艺术创作和阮家戏班辉煌的演出成就,阮大铖收获了“江南第一才子”的美誉,在南京可谓出尽了风头。

    昆曲的剧本叫做“传奇”。

    阮大铖的十一部传奇,流传至今的仅有四部,即《燕子笺》,《春灯谜》,《双金榜》和《牟尼合》,合称《石巢传奇四种》。

    作为明代一流的诗人和杰出的戏曲家,他大量的诗文和剧作后来都散失湮没了,在文学史上也默默无闻。造成这一凄凉的结局,不是因为艺术,而是因为人品,这一现象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深思。

    阮大铖不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人,据说,他的剧作,几乎都寄托着一定的寓意。

    颇负盛名的剧作《燕子笺》,演述的是唐代书生霍都梁与曲江妓女华行云,官宦小姐郦飞云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中间以燕子衔笺,观音像与春容画被人错换两个细节,促成了三人的结合。

    当时就有人指出:剧中遭坏人诬陷出走的青年才俊霍都梁,其实就是阮大铖自寓,而用青楼妓女华行云比拟阉党,朱门小姐郦飞云比拟东林,“意谓朱门与青楼一样”,自己并没有偏向其中任何一党。

    在剧中,霍秀才有句台词:“丹青是我画,诗笺是小姐题,供说燕子衔来,就浑身是口,谁人肯信?”这里的“燕子”其实就是指代好友杨维垣,是杨维垣错误地替他上呈了《七年合算疏》,才导致了后来十多年的获罪贬官。

    阮胡子还有一部传奇,全称叫《十错认春灯谜记》,剧中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竟无一不错认,真是背运到家了。阮大铖其实想表白,自己与东林党人的恩恩怨怨,自始至终都是一场误会。

    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阮大铖剧中的男主人公,几乎都是含冤负屈的书生。想想阮大铖自己大半生的经历,一切不就都一目了然了吗?

    因此明末大才子张岱说,“阮圆海大有才华,恨居心勿静,其所编诸剧,骂世十七,解嘲十三,多诋毁东林,辩宥魏党……”

    而近代戏曲大师吴梅先生却认为,阮大铖诸剧,“唯《双金榜》一种,略见寄托之迹,顾亦非诋毁东林也……总不外自表无罪,乞怜清流之意”。

    两种不同的观点孰是孰非,似难下结论,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今天重读这些剧作,其实已很难觉察到前人所说的那些寓意。

    至于张岱所言“居心勿静”,换成今天的说法,就是不安分,有野心,倒真正点出了阮大铖的病根他确实不愿安于现状,他一天也没有忘却重返仕林(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