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怡心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夜,朱温以杨崇本有事为由,迫不及待地令蒋玄晖将周怡心骗至行馆。周怡心本想不去,但全家人都在人家掌握中,自己怎敢相抗。
周怡心到了朱温的行馆后,朱温先是置酒相待,怡心不食不饮;后又动以仰慕之情,怡心出言讥讽。她越是如此,朱温越是眼馋心痒。后来,朱温实在忍不住了,终于不再顾及脸面了,竟然动手动脚,上下其手,怡心却死活不肯。最后,朱温只好用强,霸王硬上弓,硬是将怡心奸污了……事后,朱温对怡心道:“事已至此,只要你顺从于我,我保你全家平安富贵。否则,你可别怪我不客气!”
此后,朱温令蒋玄晖兴筑了一个别馆,取名“怡心居”,自然是令周怡心居住了。怡心知道,杨氏全家性命皆系于她一人之身,对朱温就不敢不从了,但终是羞愧心耻,心中只怨杨崇本无能,便遣密使致书于杨崇本道:“大丈夫拥旄仗钺,却不能庀其伉俪。现今我已为朱公之妇,今生再无面目相对于夫君,只能期望于刀斧绳索了。”
杨崇本见书之后,又羞又气,当时就要发兵报仇,亲吏死命劝阻,方才止住。
周怡心见杨崇本毫无回应,心中不免大为失望,也就心甘情愿地顺从了朱温,日日与朱温在怡心居翻云覆雨,取乐笑耍。
朱温在怡心居淫乐之时,太原的李克用却是度日如年:太原城外,梁军营栅相连,旌旗相望,而且,每次围攻,氏叔琮都故意不着戎装,而是褒衣博带,以示闲暇。李克用虽然气恼,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昼夜登城,布军防备。情势已是越来越危机,太原城几次都差一点被攻破,李克用见状,就萌生了弃城而走、退保云州的想法,但李嗣昭、李嗣源、周德威、符存审等将却坚决不同意。
李嗣源道:“儿等在此,必能固守,父王千万不要有此动摇人心的想法!”
李存信却认为应该放弃太原,对众将说道:“眼下,关东、河北皆已受制于朱温,我军兵少地蹙,若苦守孤城,一旦敌军筑垒掘壕环围,以消耗之计困我,到那时,我军即使能飞,也无路可走了,这不是坐以待毙吗?依我看,父王之言实为上策,不如退保云州,蓄势再来。”
李嗣昭问道:“一旦放弃太原,民心必然动乱,士气必会尽失,若梁军来追,我军何以应敌?”
李存信道:“当年父王流落鞑靼,人不过千,马不上百,还不是一朝而起”。
李嗣源大声道:“太原乃我根本,怎可轻弃?”
正在此时,刘代云走了进来,对李克用言道:“梁军攻城正急,你们还有闲心在这里争吵。”李克用素来倚重于她,便将事情原委向她说明,并问她有什么看法。
刘代云嘿嘿一笑,说道:“妾看存信,也就是北方一介牧羊小儿,既无远虑,又何谈成败大事?亏大王还常常笑话王行瑜,说他轻离城池,被人屠割,大王怎么今日反要步其后辙呢?想当初,大王避难塞外,寄居于鞑靼之地,差点就丧身于大漠,幸逢朝廷多事,才能复归于国。眼下,大王只要一脚迈出城外,马上就会有不测之变,您以为您还真能逃到塞外吗?”
李克用大悟,这才定下决心:坚守太原!
李存信此时已过不惑之年,竟被刘代云当着众将如孩童般一顿数落,心中倍感羞辱,不禁又恨又恼,一回到府中就病倒了。不想,竟是一病不起,没过几天就郁郁而终了。刘代云闻讯,大为懊悔自己出言太重。
不几日,李克宁率忻州守军突破重围进入了太原。李克宁一见李克用,就对李克用道:“我们死也要死在太原,离开太原,我们还有何处可去?”
李克宁的到来,令太原全城军民士气大振。
朱温闻听杨崇本为报夺妻之恨,正跃跃欲试;而李茂贞竟逼迫天子下诏以给事中韦贻范为宰相,便令朱友宁率军西进,威慑杨崇本,准备攻伐李茂贞。朱友宁领命后,即从太原撤军西进了,屯军于兴平、武功之间。
朱友宁大军刚走,李嗣昭、李嗣源又故技重施,不时率敢死之士,夜袭梁军大营,致使梁军夜夜惊扰,防不胜防。氏叔琮心知,梁军此时再围攻太原,已是力不从心了,不住地抱怨朱温抽调朱友宁大军,实为不智之举。朱温听说后,口中虽没说什么,但心里却极不舒服。
恰在此时,梁军军营中突然又有瘟疫蔓延,不几日,就有一小半军士染病卧床了。氏叔琮大惊,就有了退军的打算。氏叔琮刚一有此想法,就有军将问道:“我军若退,那些病倒的兵士又该怎么办?”
氏叔琮道:“这还不简单!凡是染病不能行军的兵士,把他们就地烧掉就是了!”
此言一出,染病军士尽皆大惧,竟无一人再说自己有病了。
上次撤军被晋军追杀一事,氏叔琮一直耿耿于心。此次,他特地挑选了数千名精状之士殿后,大军退至石会关后,又留下数骑,而且故意把自己的“氏”字大旗立于高岗之上。
李嗣昭、李嗣源果然率军来追,追至石会关,就看到了高岗之上的氏叔琮大旗,二人没敢再追,而是引军夺回了慈、隰、汾三州。
太原城两次被梁军围攻,虽然侥幸都保住了,但自此之后,晋军元气已是大伤,数年之内再也不敢与朱温相争了。
李克用雄心接连为朱温所挫,再加上又一爱子被朱温所杀,心中难受至极,因而整日里忧心忡忡,幸有魏国夫人陈阿堵陪着他,才令他稍感安慰。陈阿堵年轻貌美,性格娴静,一直深得李克用宠爱。太原经此大难之后,李克用消沉至极,整日里沉湎于温柔之乡,好久都不再过问军政之事。
刘代云见他如此,屡屡劝道:“上源之难、太原两度被围之辱,大王就这样算了不成?大王要明白,如今天下逐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王若不振奋,不要说称霸天下,即便是找一李家传宗留种之地,都是难事!”
李存勖时年尚不满十八岁,也劝李克用道:“孩儿近读古今之书,明白了不少道理。天下之事,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想我李家,三代尽忠于皇室,即使势穷力屈,也是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百姓,可说是无愧于心。圣贤书中说,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朱温恃其诈力,穷凶极恶,威逼朝廷,吞灭四邻,已惹得人怨神怒,现在又攻逼圣驾,陷害忠良,以孩儿看,他已经为恶至极,死路不远了。父王此时正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弱,却为何如此沮丧,这岂不让河东军民失望吗?”
李存勖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连成人都说不出的道理来,李克用不禁又羞又愧又惊又喜,豪情壮志立时又被激起,当即召集幕府众将,让他们献计献策,商议河东兴复之事。
李克用对众将道:“不贮军食,何以聚众?不置兵甲,何以克敌?不修城池,何以防御?如今百废待兴,如何自强,请你们商议一个可行的办法来。”
李袭吉道:“国富不在仓储,兵强不由众寡,人归有德,神固害盈。聚敛宁有盗臣,苛政有如猛虎。鹿台将散,周武兴起;齐库焚毁,晏婴拜贺,就是这个道理。眼下,变法不如养人,求新不如循旧!韩建蓄财无数,却最后都便宜了朱温;王珂变法如麻,却一朝降了贼人;镇州城池不能说不固,秦宗权兵将不能说不众,还不是降的降,灭的灭。前事不远,可以为戒。况且,霸国无贫主,强者无弱兵。谨愿大王崇德爱人,去奢侈,省劳役,设险阻,固边境,训兵将,务农商。选武将以定乱,选文吏以治理,使钱谷有度,刑法有律。诛赏有据,则下无威福之弊;亲近贤明,则士人无谗谤之忧。顺天时而绝欺诬,敬鬼神而禁淫祀。若如此,则不求富而国富,不求安而自安。外破元凶,内康黎民,名高五霸,道冠八元!”
李克用闻言大喜,当即让李袭吉拿出一个具体的举措来。
李存勖提醒道:“父王亲军皆来自于沙陀,这些人惯于侵暴良民,致使河东百姓谈虎色变,父王须得尽早制约。”
李克用道:“孩儿所言,为父早就知道了。不过,这些人都随我攻战数十年了,战功无数,却也浑身是伤。当年,府库空虚,无钱无粮,全都是他们自己出钱筹粮,有些人连自己最喜爱的战马都卖了,你现在要我处置他们,我又怎么忍心呢?现今,四方诸侯皆重赏征募,我要是把他们逼急了,他们肯定会到其他诸侯那里去。此事只有等天下稍平,再进行治理吧!”
李存勖听罢,心中大不以为然,但又不好多说什么。
当夜,朱温以杨崇本有事为由,迫不及待地令蒋玄晖将周怡心骗至行馆。周怡心本想不去,但全家人都在人家掌握中,自己怎敢相抗。
周怡心到了朱温的行馆后,朱温先是置酒相待,怡心不食不饮;后又动以仰慕之情,怡心出言讥讽。她越是如此,朱温越是眼馋心痒。后来,朱温实在忍不住了,终于不再顾及脸面了,竟然动手动脚,上下其手,怡心却死活不肯。最后,朱温只好用强,霸王硬上弓,硬是将怡心奸污了……事后,朱温对怡心道:“事已至此,只要你顺从于我,我保你全家平安富贵。否则,你可别怪我不客气!”
此后,朱温令蒋玄晖兴筑了一个别馆,取名“怡心居”,自然是令周怡心居住了。怡心知道,杨氏全家性命皆系于她一人之身,对朱温就不敢不从了,但终是羞愧心耻,心中只怨杨崇本无能,便遣密使致书于杨崇本道:“大丈夫拥旄仗钺,却不能庀其伉俪。现今我已为朱公之妇,今生再无面目相对于夫君,只能期望于刀斧绳索了。”
杨崇本见书之后,又羞又气,当时就要发兵报仇,亲吏死命劝阻,方才止住。
周怡心见杨崇本毫无回应,心中不免大为失望,也就心甘情愿地顺从了朱温,日日与朱温在怡心居翻云覆雨,取乐笑耍。
朱温在怡心居淫乐之时,太原的李克用却是度日如年:太原城外,梁军营栅相连,旌旗相望,而且,每次围攻,氏叔琮都故意不着戎装,而是褒衣博带,以示闲暇。李克用虽然气恼,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昼夜登城,布军防备。情势已是越来越危机,太原城几次都差一点被攻破,李克用见状,就萌生了弃城而走、退保云州的想法,但李嗣昭、李嗣源、周德威、符存审等将却坚决不同意。
李嗣源道:“儿等在此,必能固守,父王千万不要有此动摇人心的想法!”
李存信却认为应该放弃太原,对众将说道:“眼下,关东、河北皆已受制于朱温,我军兵少地蹙,若苦守孤城,一旦敌军筑垒掘壕环围,以消耗之计困我,到那时,我军即使能飞,也无路可走了,这不是坐以待毙吗?依我看,父王之言实为上策,不如退保云州,蓄势再来。”
李嗣昭问道:“一旦放弃太原,民心必然动乱,士气必会尽失,若梁军来追,我军何以应敌?”
李存信道:“当年父王流落鞑靼,人不过千,马不上百,还不是一朝而起”。
李嗣源大声道:“太原乃我根本,怎可轻弃?”
正在此时,刘代云走了进来,对李克用言道:“梁军攻城正急,你们还有闲心在这里争吵。”李克用素来倚重于她,便将事情原委向她说明,并问她有什么看法。
刘代云嘿嘿一笑,说道:“妾看存信,也就是北方一介牧羊小儿,既无远虑,又何谈成败大事?亏大王还常常笑话王行瑜,说他轻离城池,被人屠割,大王怎么今日反要步其后辙呢?想当初,大王避难塞外,寄居于鞑靼之地,差点就丧身于大漠,幸逢朝廷多事,才能复归于国。眼下,大王只要一脚迈出城外,马上就会有不测之变,您以为您还真能逃到塞外吗?”
李克用大悟,这才定下决心:坚守太原!
李存信此时已过不惑之年,竟被刘代云当着众将如孩童般一顿数落,心中倍感羞辱,不禁又恨又恼,一回到府中就病倒了。不想,竟是一病不起,没过几天就郁郁而终了。刘代云闻讯,大为懊悔自己出言太重。
不几日,李克宁率忻州守军突破重围进入了太原。李克宁一见李克用,就对李克用道:“我们死也要死在太原,离开太原,我们还有何处可去?”
李克宁的到来,令太原全城军民士气大振。
朱温闻听杨崇本为报夺妻之恨,正跃跃欲试;而李茂贞竟逼迫天子下诏以给事中韦贻范为宰相,便令朱友宁率军西进,威慑杨崇本,准备攻伐李茂贞。朱友宁领命后,即从太原撤军西进了,屯军于兴平、武功之间。
朱友宁大军刚走,李嗣昭、李嗣源又故技重施,不时率敢死之士,夜袭梁军大营,致使梁军夜夜惊扰,防不胜防。氏叔琮心知,梁军此时再围攻太原,已是力不从心了,不住地抱怨朱温抽调朱友宁大军,实为不智之举。朱温听说后,口中虽没说什么,但心里却极不舒服。
恰在此时,梁军军营中突然又有瘟疫蔓延,不几日,就有一小半军士染病卧床了。氏叔琮大惊,就有了退军的打算。氏叔琮刚一有此想法,就有军将问道:“我军若退,那些病倒的兵士又该怎么办?”
氏叔琮道:“这还不简单!凡是染病不能行军的兵士,把他们就地烧掉就是了!”
此言一出,染病军士尽皆大惧,竟无一人再说自己有病了。
上次撤军被晋军追杀一事,氏叔琮一直耿耿于心。此次,他特地挑选了数千名精状之士殿后,大军退至石会关后,又留下数骑,而且故意把自己的“氏”字大旗立于高岗之上。
李嗣昭、李嗣源果然率军来追,追至石会关,就看到了高岗之上的氏叔琮大旗,二人没敢再追,而是引军夺回了慈、隰、汾三州。
太原城两次被梁军围攻,虽然侥幸都保住了,但自此之后,晋军元气已是大伤,数年之内再也不敢与朱温相争了。
李克用雄心接连为朱温所挫,再加上又一爱子被朱温所杀,心中难受至极,因而整日里忧心忡忡,幸有魏国夫人陈阿堵陪着他,才令他稍感安慰。陈阿堵年轻貌美,性格娴静,一直深得李克用宠爱。太原经此大难之后,李克用消沉至极,整日里沉湎于温柔之乡,好久都不再过问军政之事。
刘代云见他如此,屡屡劝道:“上源之难、太原两度被围之辱,大王就这样算了不成?大王要明白,如今天下逐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大王若不振奋,不要说称霸天下,即便是找一李家传宗留种之地,都是难事!”
李存勖时年尚不满十八岁,也劝李克用道:“孩儿近读古今之书,明白了不少道理。天下之事,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想我李家,三代尽忠于皇室,即使势穷力屈,也是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百姓,可说是无愧于心。圣贤书中说,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朱温恃其诈力,穷凶极恶,威逼朝廷,吞灭四邻,已惹得人怨神怒,现在又攻逼圣驾,陷害忠良,以孩儿看,他已经为恶至极,死路不远了。父王此时正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弱,却为何如此沮丧,这岂不让河东军民失望吗?”
李存勖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连成人都说不出的道理来,李克用不禁又羞又愧又惊又喜,豪情壮志立时又被激起,当即召集幕府众将,让他们献计献策,商议河东兴复之事。
李克用对众将道:“不贮军食,何以聚众?不置兵甲,何以克敌?不修城池,何以防御?如今百废待兴,如何自强,请你们商议一个可行的办法来。”
李袭吉道:“国富不在仓储,兵强不由众寡,人归有德,神固害盈。聚敛宁有盗臣,苛政有如猛虎。鹿台将散,周武兴起;齐库焚毁,晏婴拜贺,就是这个道理。眼下,变法不如养人,求新不如循旧!韩建蓄财无数,却最后都便宜了朱温;王珂变法如麻,却一朝降了贼人;镇州城池不能说不固,秦宗权兵将不能说不众,还不是降的降,灭的灭。前事不远,可以为戒。况且,霸国无贫主,强者无弱兵。谨愿大王崇德爱人,去奢侈,省劳役,设险阻,固边境,训兵将,务农商。选武将以定乱,选文吏以治理,使钱谷有度,刑法有律。诛赏有据,则下无威福之弊;亲近贤明,则士人无谗谤之忧。顺天时而绝欺诬,敬鬼神而禁淫祀。若如此,则不求富而国富,不求安而自安。外破元凶,内康黎民,名高五霸,道冠八元!”
李克用闻言大喜,当即让李袭吉拿出一个具体的举措来。
李存勖提醒道:“父王亲军皆来自于沙陀,这些人惯于侵暴良民,致使河东百姓谈虎色变,父王须得尽早制约。”
李克用道:“孩儿所言,为父早就知道了。不过,这些人都随我攻战数十年了,战功无数,却也浑身是伤。当年,府库空虚,无钱无粮,全都是他们自己出钱筹粮,有些人连自己最喜爱的战马都卖了,你现在要我处置他们,我又怎么忍心呢?现今,四方诸侯皆重赏征募,我要是把他们逼急了,他们肯定会到其他诸侯那里去。此事只有等天下稍平,再进行治理吧!”
李存勖听罢,心中大不以为然,但又不好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