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福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嗣源又对冯道说道:“寡人虽是白丁,所幸四方无事,百姓安康,近年来,上天又特别眷顾,天无大灾,年年五谷丰登,也算是近代以来的康盛之年了。”
冯道听其话音中颇有自得之意,便提醒道:“臣常常记得当年在先皇幕府的一件事情:臣奉使前往中山,经过井陉险道,臣当时担心马会蹶倒,小心翼翼地执辔,直到出了井陉也没发生什么事情。到了平路上,臣便信马由缰,任其自驰,却反而将臣跌倒在地。臣想,为天下者当与此类似!陛下万勿因承平丰熟,放纵逸乐,更应兢兢业业,防微杜渐啊!”
李嗣源深以为然,说道:“不管怎么说,丰年总是好事,百姓日子肯定安逸!”
冯道道:“不然,其实对于农家来讲,凶年、丰年皆有难处。”
“这是为何?”李嗣源大为不解。
“唉!”冯道长长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农家碰上凶年,则死于流亡饥饿;农家遇着丰年,则伤于粮谷低贱。只有农家,无论是丰是凶,皆有难处。臣记得聂夷中曾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语虽浅近,但却道出了农家人的情景。农人于四种人之中最为勤苦,身为人主,不可不知啊!”
李嗣源大受启发,特意让人将聂夷中的这首诗抄录下来,挂到殿堂之上,时常吟诵。
冯道言事言简意赅,浅显易懂,这正对李嗣源的脾气。李嗣源曾对侍臣道:“冯道性格纯俭,当年在德胜寨只住一茅屋,与从人同器而食,及丁父忧退归乡里,自耕樵采,与农夫杂处,从不以贵贱介怀,这才是真正的士大夫啊!”
冯道自己也喜爱作诗,其诗作也如其人一般,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但却颇有深理,多有流传,如:
穷达皆有命,何须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又如: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豺虎丛中也立身。
李嗣源与安重诲君臣之间的一段风波平息之后,李嗣源对安重诲反而更加信重了,对其几乎是言听计从,而安重诲却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比以前更加霸道了,李嗣源却总是听之任之,有时候看上去,他甚至有些“惧怕”安重诲。
孔循来京办理李从厚与其女儿的婚礼,趁机厚结“花见羞”王德妃,并恳请留在洛阳。安重诲却极力谏阻,还将孔循阻止自己女儿嫁给皇子一事的前前后后向李嗣源禀明了,李嗣源这才知道孔循居心,不禁大为气愤,婚礼一完,即令其离京归镇了。
时为飞龙使的康福善讲胡语,李嗣源退朝之后,经常召其入便殿咨询时事,康福惧怕安重诲,常常以胡语应答。安重诲听说后,大不高兴,当面警告道:“不要认为你讲胡语我就不懂,你只要有一点妄奏,我就会斩你之首!”
康福大惧,对安重诲道:“若安公能放康某出京,康某定将感恩不尽。”
刚好,安重诲正有一件为难之士:前几日,灵州有绢表报来,一为报丧——朔方节度使韩洙病逝了,二为请帅——定远军使李匡宾占据保静镇作乱,朔方甚是不安,韩洙之弟韩澄恳请朝廷尽快任命新的节度使。众人皆认为灵州深入胡境,为帅者多被杀害,都不愿前往朔方为帅。既然康福想要离京,不正好解决这一难题吗?遂以康福为朔方、河西节度使。康福知道安重诲这是存心害他,连忙求见李嗣源,恳请辞职。李嗣源命安重诲重新为康福再选一座藩镇,安重诲却道:“康福本为磁州刺史,无功而升为节度使,难道还不满足吗?况且,成命已经发出,哪能再更改呢?”李嗣源不得已,竟对康福说道:“重诲不愿意,朕也无法。”
康福无奈,泣道:“听说前往灵州的路上,时常有胡兵出没,臣恐怕还没到灵州,就横尸荒漠了!臣只好与陛下诀别了。”
李嗣源道:“这个你不用怕,朕可以做主,朕会让牛知柔、卫审余等率兵一万护送你。”
康福只好离开了洛阳,颤颤兢兢地西行赴任,行至方渠,羌胡果然出兵袭击,牛知柔、卫审余等率兵将其击走。其后,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雪,行至青岗峡,正要进谷,康福猛然见峡谷中有青烟冒起,便令大军原地休息,他则率领向导及牛知柔、卫审余等将登上山梁,俯首观望。只见在险峻的山梁之间,有一大片谷地,谷地之上竟密密麻麻地散步着上千顶被白雪覆盖的帐篷,每顶帐篷前都有许多异族兵士正在生火烤羊。康福等人大是惊异,便问向导他们是什么人,向导回答道:“他们是吐蕃兵士,看帐篷之数,少说也有三万人!”
回到驻地后,康福对卫审余、牛知柔道:“趁着吐蕃人没有准备,康某与二位将军各率一军突然掩击!”二将遵命。
吐蕃人正围坐在火堆旁大快朵颐地吃着烤羊,突然之间,三道人马就如三股旋风般杀了过来,吐蕃人一下子就呆住了。大多数皆愣在了当场,反应快的有的忙着拿兵器,有的撒腿就跑。唐兵几乎就如游玩一般,在雪地上杀戮、追逐,不到一个时辰,就将吐蕃人几乎全都杀光了。原本白茫茫的一片峡谷,登时就成了散发着血腥味的屠场了。
杀戮过后,唐军得到了大量的玉璞、财宝、羊马,向导告诉康福:“从这些东西上看,这好像是吐蕃的野利、大虫两个部族,”
“三万吐蕃兵被康福杀光”的消息就如凛冽的寒风般吹遍了整个西域,康福一时威名大振,其它胡兵尽皆闻风丧胆,哪里还敢出兵袭扰康福,康福就这样顺利地进入了灵州。不久,康福又出军攻克保静镇,将李匡宾斩首。西域诸国皆被慑服,纷纷前来归附,李嗣源大慰,赐康福“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称号。
安重诲得意洋洋地对李嗣源道:“怎么样?臣当时就认为唯有康福才能胜任!”李嗣源心中苦笑,但还是对他满口褒赞。
康福真是“有福”之人,自从他进入朔州后,果然是好运连连,当你秋天灵州竟是难得的一个大丰之年,不但仓储充盈,而且良马千驷。安重诲听说后,心中极不舒服,对李嗣源道:“臣经常听使臣说,康福兵精粮足,又与西域诸国来往频繁,隐隐然有自立之意。”
李嗣源将信将疑,特意遣密使对康福说:“朕何曾负于你?你却怀有异心!”
康福大惊,上奏道:“臣受国重恩,甘愿以死报国,岂敢有反叛之心?这必定是有人向您进了谗言。”并请求入朝觐见,李嗣源没有答应,但却将他改任为了泾州彰义军节度使。
南郊大礼举行过后,李嗣源大赦天下,改元长兴,封皇子李从荣为秦王、李从厚为宋王。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李继酽入朝参加罢大礼,李嗣源将其改任为宣武节度使,以宣徽使朱弘昭为凤翔节度使,原来的宣武节度使符习却以太子太师致仕了。
符习心中明白,他之所以被罢职,就是因为他得罪了安重诲。其实,符习对安重诲的飞扬跋扈早就有看法了,经常顶撞安重诲。安重诲怀恨在心,密遣人求其过失,说符习擅自加税,厚敛汴州百姓,上奏给李嗣源,李嗣源这才让他回乡休养。
符习临离开汴州之际,突有一位商人前来求见,一问之下,方知道此人姓李名震,说是赵王之子已经长大成人,特意带来拜见。符习一听是故主之子来了,连忙出府相迎。李震将当初搭救赵王王镕之子王昭诲的经过详详细细地告诉给符习,并请符习安置王昭诲。符习大为感慨,当日即将此事上奏给朝廷。李嗣源大奇,特意将王昭诲召至洛阳,拜其为考功郎中、司农少卿。随后,符习又将女儿嫁给王昭诲为妻,让她好好服侍王昭诲。
李嗣源大为李震的义举所感动,特意将其召至朝堂之上,予以褒奖,并要厚赐李震,李震却坚辞不受,告别而去。李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时人皆称其为“义商”。
符习回到昭庆老家后,李嗣源以其子符令谦为赵州刺史,以奉养符习。但符习毕竟无罪而罢职,心中好不窝囊,整日里酗酒纵猎,一年之后,就中风而卒了。
李嗣源即位以来,一直未立皇后,一是因为李嗣源拿不定主意,既想立曹淑妃,又想立“花见羞”王德妃;二是曹淑妃与王德妃互相谦让,曹淑妃对王德妃道:“我本赵地一介村妇,又有病在身,身体虚弱,又不喜欢应接,请妹妹代我为后。”王德妃却道:“皇后乃是与皇帝一样的至尊之位,我出身低微,不敢妄自僭越!”最后,李嗣源还是立了曹淑妃为皇后,册封“花见羞”为王淑妃。
曹氏被立为皇后之后,王淑妃对其更为恭谨,李嗣源早朝之前,梳洗穿衣,都是王淑妃在左右服侍;罢朝之后,李嗣源与皇后用餐,王淑妃也是殷勤服侍,直到餐罢,方才退去。日日如此,从不曾有丝毫懈怠。曹皇后对她也极为喜爱,将宫中之事全都交给了她去掌理。
李嗣源本来喜爱节俭,但久而久之,宫中用度就渐渐铺张起来了,安重诲常常规劝、谏阻。王淑妃是安重诲推荐给李嗣源的,故而,对其颇为感激,但是,安重诲动不动就唠叨、规谏,时间一长,王淑妃也有些不耐烦了。王淑妃取外库丝锦制作地毯,安重诲又是一阵切谏,还拿庄宗皇帝李存勖的刘皇后做例子,让她引以为戒,自此,王淑妃便对他有了嫌怨。
正在这时,吴越王钱镠有表章到达洛阳,说自己已近耄耋之年,又患有眼疾,欲奏请朝廷立其第五子钱传瓘为嗣子,并将两镇节度使授给钱传瓘。李嗣源答应了他,并令供奉官乌昭遇、韩玫出使吴越宣诏。之前,钱镠曾致书于安重诲,字里行间,颇有倨傲之气,令安重诲甚为不快。
韩枚、乌昭遇素来不和,到达杭州后,韩玫依仗安重诲之势,多次凌辱乌昭遇,甚至于借酒撒泼用马鞭抽打乌昭遇。钱镠看不过去了,欲上奏其事,乌昭遇却认为这样做有辱国体,没有同意。乌昭遇万没想到,回京之后,韩玫竟然诬奏道:“乌昭遇谒见钱镠时称臣拜舞,竟称钱镠为殿下,还将机密国事密告给钱镠。”安重诲当即上奏给李嗣源,赐乌昭遇自尽,同时命钱镠以太师致仕,并削夺所有官爵夺,凡是吴越在京的进奏官、使者、纲吏,也一并治罪。
钱镠大怒不已,令钱传瓘等上表诉冤,安重诲却置之不理。自此,钱镠便有了与中原绝交的念头。
李嗣源又对冯道说道:“寡人虽是白丁,所幸四方无事,百姓安康,近年来,上天又特别眷顾,天无大灾,年年五谷丰登,也算是近代以来的康盛之年了。”
冯道听其话音中颇有自得之意,便提醒道:“臣常常记得当年在先皇幕府的一件事情:臣奉使前往中山,经过井陉险道,臣当时担心马会蹶倒,小心翼翼地执辔,直到出了井陉也没发生什么事情。到了平路上,臣便信马由缰,任其自驰,却反而将臣跌倒在地。臣想,为天下者当与此类似!陛下万勿因承平丰熟,放纵逸乐,更应兢兢业业,防微杜渐啊!”
李嗣源深以为然,说道:“不管怎么说,丰年总是好事,百姓日子肯定安逸!”
冯道道:“不然,其实对于农家来讲,凶年、丰年皆有难处。”
“这是为何?”李嗣源大为不解。
“唉!”冯道长长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农家碰上凶年,则死于流亡饥饿;农家遇着丰年,则伤于粮谷低贱。只有农家,无论是丰是凶,皆有难处。臣记得聂夷中曾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语虽浅近,但却道出了农家人的情景。农人于四种人之中最为勤苦,身为人主,不可不知啊!”
李嗣源大受启发,特意让人将聂夷中的这首诗抄录下来,挂到殿堂之上,时常吟诵。
冯道言事言简意赅,浅显易懂,这正对李嗣源的脾气。李嗣源曾对侍臣道:“冯道性格纯俭,当年在德胜寨只住一茅屋,与从人同器而食,及丁父忧退归乡里,自耕樵采,与农夫杂处,从不以贵贱介怀,这才是真正的士大夫啊!”
冯道自己也喜爱作诗,其诗作也如其人一般,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但却颇有深理,多有流传,如:
穷达皆有命,何须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又如: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豺虎丛中也立身。
李嗣源与安重诲君臣之间的一段风波平息之后,李嗣源对安重诲反而更加信重了,对其几乎是言听计从,而安重诲却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比以前更加霸道了,李嗣源却总是听之任之,有时候看上去,他甚至有些“惧怕”安重诲。
孔循来京办理李从厚与其女儿的婚礼,趁机厚结“花见羞”王德妃,并恳请留在洛阳。安重诲却极力谏阻,还将孔循阻止自己女儿嫁给皇子一事的前前后后向李嗣源禀明了,李嗣源这才知道孔循居心,不禁大为气愤,婚礼一完,即令其离京归镇了。
时为飞龙使的康福善讲胡语,李嗣源退朝之后,经常召其入便殿咨询时事,康福惧怕安重诲,常常以胡语应答。安重诲听说后,大不高兴,当面警告道:“不要认为你讲胡语我就不懂,你只要有一点妄奏,我就会斩你之首!”
康福大惧,对安重诲道:“若安公能放康某出京,康某定将感恩不尽。”
刚好,安重诲正有一件为难之士:前几日,灵州有绢表报来,一为报丧——朔方节度使韩洙病逝了,二为请帅——定远军使李匡宾占据保静镇作乱,朔方甚是不安,韩洙之弟韩澄恳请朝廷尽快任命新的节度使。众人皆认为灵州深入胡境,为帅者多被杀害,都不愿前往朔方为帅。既然康福想要离京,不正好解决这一难题吗?遂以康福为朔方、河西节度使。康福知道安重诲这是存心害他,连忙求见李嗣源,恳请辞职。李嗣源命安重诲重新为康福再选一座藩镇,安重诲却道:“康福本为磁州刺史,无功而升为节度使,难道还不满足吗?况且,成命已经发出,哪能再更改呢?”李嗣源不得已,竟对康福说道:“重诲不愿意,朕也无法。”
康福无奈,泣道:“听说前往灵州的路上,时常有胡兵出没,臣恐怕还没到灵州,就横尸荒漠了!臣只好与陛下诀别了。”
李嗣源道:“这个你不用怕,朕可以做主,朕会让牛知柔、卫审余等率兵一万护送你。”
康福只好离开了洛阳,颤颤兢兢地西行赴任,行至方渠,羌胡果然出兵袭击,牛知柔、卫审余等率兵将其击走。其后,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雪,行至青岗峡,正要进谷,康福猛然见峡谷中有青烟冒起,便令大军原地休息,他则率领向导及牛知柔、卫审余等将登上山梁,俯首观望。只见在险峻的山梁之间,有一大片谷地,谷地之上竟密密麻麻地散步着上千顶被白雪覆盖的帐篷,每顶帐篷前都有许多异族兵士正在生火烤羊。康福等人大是惊异,便问向导他们是什么人,向导回答道:“他们是吐蕃兵士,看帐篷之数,少说也有三万人!”
回到驻地后,康福对卫审余、牛知柔道:“趁着吐蕃人没有准备,康某与二位将军各率一军突然掩击!”二将遵命。
吐蕃人正围坐在火堆旁大快朵颐地吃着烤羊,突然之间,三道人马就如三股旋风般杀了过来,吐蕃人一下子就呆住了。大多数皆愣在了当场,反应快的有的忙着拿兵器,有的撒腿就跑。唐兵几乎就如游玩一般,在雪地上杀戮、追逐,不到一个时辰,就将吐蕃人几乎全都杀光了。原本白茫茫的一片峡谷,登时就成了散发着血腥味的屠场了。
杀戮过后,唐军得到了大量的玉璞、财宝、羊马,向导告诉康福:“从这些东西上看,这好像是吐蕃的野利、大虫两个部族,”
“三万吐蕃兵被康福杀光”的消息就如凛冽的寒风般吹遍了整个西域,康福一时威名大振,其它胡兵尽皆闻风丧胆,哪里还敢出兵袭扰康福,康福就这样顺利地进入了灵州。不久,康福又出军攻克保静镇,将李匡宾斩首。西域诸国皆被慑服,纷纷前来归附,李嗣源大慰,赐康福“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称号。
安重诲得意洋洋地对李嗣源道:“怎么样?臣当时就认为唯有康福才能胜任!”李嗣源心中苦笑,但还是对他满口褒赞。
康福真是“有福”之人,自从他进入朔州后,果然是好运连连,当你秋天灵州竟是难得的一个大丰之年,不但仓储充盈,而且良马千驷。安重诲听说后,心中极不舒服,对李嗣源道:“臣经常听使臣说,康福兵精粮足,又与西域诸国来往频繁,隐隐然有自立之意。”
李嗣源将信将疑,特意遣密使对康福说:“朕何曾负于你?你却怀有异心!”
康福大惊,上奏道:“臣受国重恩,甘愿以死报国,岂敢有反叛之心?这必定是有人向您进了谗言。”并请求入朝觐见,李嗣源没有答应,但却将他改任为了泾州彰义军节度使。
南郊大礼举行过后,李嗣源大赦天下,改元长兴,封皇子李从荣为秦王、李从厚为宋王。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李继酽入朝参加罢大礼,李嗣源将其改任为宣武节度使,以宣徽使朱弘昭为凤翔节度使,原来的宣武节度使符习却以太子太师致仕了。
符习心中明白,他之所以被罢职,就是因为他得罪了安重诲。其实,符习对安重诲的飞扬跋扈早就有看法了,经常顶撞安重诲。安重诲怀恨在心,密遣人求其过失,说符习擅自加税,厚敛汴州百姓,上奏给李嗣源,李嗣源这才让他回乡休养。
符习临离开汴州之际,突有一位商人前来求见,一问之下,方知道此人姓李名震,说是赵王之子已经长大成人,特意带来拜见。符习一听是故主之子来了,连忙出府相迎。李震将当初搭救赵王王镕之子王昭诲的经过详详细细地告诉给符习,并请符习安置王昭诲。符习大为感慨,当日即将此事上奏给朝廷。李嗣源大奇,特意将王昭诲召至洛阳,拜其为考功郎中、司农少卿。随后,符习又将女儿嫁给王昭诲为妻,让她好好服侍王昭诲。
李嗣源大为李震的义举所感动,特意将其召至朝堂之上,予以褒奖,并要厚赐李震,李震却坚辞不受,告别而去。李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时人皆称其为“义商”。
符习回到昭庆老家后,李嗣源以其子符令谦为赵州刺史,以奉养符习。但符习毕竟无罪而罢职,心中好不窝囊,整日里酗酒纵猎,一年之后,就中风而卒了。
李嗣源即位以来,一直未立皇后,一是因为李嗣源拿不定主意,既想立曹淑妃,又想立“花见羞”王德妃;二是曹淑妃与王德妃互相谦让,曹淑妃对王德妃道:“我本赵地一介村妇,又有病在身,身体虚弱,又不喜欢应接,请妹妹代我为后。”王德妃却道:“皇后乃是与皇帝一样的至尊之位,我出身低微,不敢妄自僭越!”最后,李嗣源还是立了曹淑妃为皇后,册封“花见羞”为王淑妃。
曹氏被立为皇后之后,王淑妃对其更为恭谨,李嗣源早朝之前,梳洗穿衣,都是王淑妃在左右服侍;罢朝之后,李嗣源与皇后用餐,王淑妃也是殷勤服侍,直到餐罢,方才退去。日日如此,从不曾有丝毫懈怠。曹皇后对她也极为喜爱,将宫中之事全都交给了她去掌理。
李嗣源本来喜爱节俭,但久而久之,宫中用度就渐渐铺张起来了,安重诲常常规劝、谏阻。王淑妃是安重诲推荐给李嗣源的,故而,对其颇为感激,但是,安重诲动不动就唠叨、规谏,时间一长,王淑妃也有些不耐烦了。王淑妃取外库丝锦制作地毯,安重诲又是一阵切谏,还拿庄宗皇帝李存勖的刘皇后做例子,让她引以为戒,自此,王淑妃便对他有了嫌怨。
正在这时,吴越王钱镠有表章到达洛阳,说自己已近耄耋之年,又患有眼疾,欲奏请朝廷立其第五子钱传瓘为嗣子,并将两镇节度使授给钱传瓘。李嗣源答应了他,并令供奉官乌昭遇、韩玫出使吴越宣诏。之前,钱镠曾致书于安重诲,字里行间,颇有倨傲之气,令安重诲甚为不快。
韩枚、乌昭遇素来不和,到达杭州后,韩玫依仗安重诲之势,多次凌辱乌昭遇,甚至于借酒撒泼用马鞭抽打乌昭遇。钱镠看不过去了,欲上奏其事,乌昭遇却认为这样做有辱国体,没有同意。乌昭遇万没想到,回京之后,韩玫竟然诬奏道:“乌昭遇谒见钱镠时称臣拜舞,竟称钱镠为殿下,还将机密国事密告给钱镠。”安重诲当即上奏给李嗣源,赐乌昭遇自尽,同时命钱镠以太师致仕,并削夺所有官爵夺,凡是吴越在京的进奏官、使者、纲吏,也一并治罪。
钱镠大怒不已,令钱传瓘等上表诉冤,安重诲却置之不理。自此,钱镠便有了与中原绝交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