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丹杨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卢文进抵达金陵不久,很快就意识到:中原的皇朝易姓了,吴国的天下也很快就要大变了。
卢文进所料,确实不错,此时,徐知诰正在紧锣密鼓地为禅位做准备。他先是以齐王名义建置百官,随后又以金陵府为西都。徐知诰知道,自己要想做天子,就必须首先得到两个人的拥戴:一个是荆南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李德诚;一个是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周本。此二人皆为吴国功勋宿将,不但位高权重,而且声望很高。于是,他便命周宗前去试探二人的想法。周宗见到李德诚后,李德诚起初不置可否,但在周宗一番祸福利害的劝说之后,终于还是答应了周宗,并表示愿意前往扬州,亲自劝说吴主禅位。
周宗大喜,就又去见周本,不想,周本却极力反对,言道:“我受先王大恩,自徐温父子用事以来,我常常恨自己不能救杨氏之危,今又让我做此等事情,于心何忍?”但是,周本之子周弘祚却极力赞同,并对周宗说:“我父之事,包在我身上,定会让齐王如意!”自此之后,周弘祚整日里在周本跟前劝说,甚至于以自己的性命相逼,周本迫不得已,只好与李德诚率领诸将前往扬州,上表吴主,陈述徐知诰的功绩德业,请吴主行禅位之事,然后又前往金陵劝徐知诰进位。
宋齐丘对李德诚之子李建勋道:“尊公本为太祖元勋,今日之后,将名誉扫地了。”此话传到徐知诰的耳中,徐知诰大感不悦。
周宗知道吴主杨溥迷信鬼神,便又遣人至吴主宫中作怪,致使吴宫之中经常有鬼妖出现,闹得沸沸扬扬。吴主杨溥道:“看来,大吴气数真的快尽了!”
左右之人,早被周宗收买了,也都纷纷说道:“此乃天意,非人力可为。”
一日黄昏,一位出宫办差的太监回吴宫后禀告吴主杨溥,说是近来扬州街市上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一位头戴黄冠的疯癫道人,手持一竿,竿首悬挂着一个木刻的鲤鱼,整日里在闹市上边走边歌,其歌词每次都不一样,足有数十章,其中两首最为流行,就连许多扬州百姓都会唱了,其一为:
盟津鲤鱼肉为角,濠梁鲤鱼金刻鳞。
盟津鲤鱼死欲尽,濠梁鲤鱼始惊人。
其二为:
横排二十六条鳞,个个圆如紫磨真。
为甚竿头挑着走,世间难遇识鱼人。
此后,几乎每天都有太监来告诉吴主杨溥一些童谣怪事,什么“东海鲤鱼飞上天”,什么“石头之上李花开”……不一而足。总之,所有的童谣怪事都离不开“李”、“杨”二字,无非是“李盛杨衰”、“李兴杨落” 的用意。杨溥知道,禅位之事已成定局,自己必须及早为后事作些准备,便让太子杨琏纳齐王徐知诰之女为太子妃,冀望能保住杨家的一条命脉。
徐知诰则在金陵开始修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改称宫城,厅堂改称殿,其夫人改称王后;左、右司马宋齐丘、徐玠也改称为左、右丞相,判官周宗、周廷玉则改称内枢使。其余百官也都如吴国朝廷之制,并建置了八军骑兵,九军步兵。
徐知诰欲立其子徐景通为王太子,但徐景通却坚辞不受。徐知诰又依宋齐丘之计,欲与契丹结好以牵制中国,特意遣使者携带美女、珍玩从海上前往契丹,契丹主耶律德光大喜,也遣使回报。
历阳公杨濛知道,他们杨家眼看着就要皇位不保了,甚至于还会有灭种的可能,便决定孤注一掷。他先是说服、买通了两位看守他的军士,二军士趁守卫军使王宏麻痹之时,突然动手,将其杀死。王宏之子闻讯,率兵来攻,杨濛张弓搭箭,一箭就把他射杀了,众兵士见状,一哄而散。杨濛认为庐州德胜节度使周本乃吴国勋旧之臣,他一定会帮助自己的,便径往庐州投奔。
杨濛奔至庐州城门口,便让守城兵士通告周本,周本一听,当即就要前去迎接,不想,周弘祚却在府门口把他拦住了。周本怒道:“我家郎君来了,你为何不让我去迎接?”周弘祚不答,但却一面紧闭府门,不让周本出府,一面派人将杨濛拿获,送往扬州,同时又遣人前往金陵报告给了徐知诰。徐知诰立即遣使诈称奉吴主诏命,将杨濛杀死在采石矶。杨溥知道后,只能暗自垂泪,又不敢违逆徐知诰,只好下诏将杨濛追废为悖逆庶人,从杨氏属籍中将其除掉。侍卫军使郭悰随即前往和州,将杨濛的妻儿全都诛杀了。徐知诰却称他并不知情,皆是郭悰自己所为,并将他贬往了池州。
吴国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内枢使、忠武节度使王令谋又老又病,牙齿都掉光了,有人问他为何不致仕回家,安享老年,王令谋却道:“齐王大事未毕,我何敢自安?”之后,他的病势更加严重,但仍念念不忘徐知诰受禅一事,一再催促杨溥下诏。吴主杨溥无奈,只得下诏,禅位于齐王徐知诰,王令谋这才咽气。
随后,李德诚等重臣又前往金陵率百官劝进。令徐知诰难以置信的是,劝进书上,满朝文武几乎人人都署上了姓名,就连周本都不例外,但却唯独没有宋齐丘的署名!而且他还听说,宋齐丘给李德诚、周本等人分别去了一封书函,劝说众人不要劝进。徐知诰气恼不已,他实在不明白,这个曾经对自己忠心耿耿、可说是亦师亦友的宋齐丘,究竟打的什么主意,他为何要三番五次地阻止自己当皇帝呢?
不过,宋齐丘一人此时已经无力左右大事了。吴主杨溥也知道自己拖不过去了,无奈之下,只得命江夏王杨璘将玉玺、绶册送往金陵。
徐知诰终于在金陵登上了皇帝之位,更名为璟,大赦,改元升元,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以南京为都城,以扬州为东都,尊称吴主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其宫室、乘舆、服御、宗庙、正朔、徽章、服色等一切如故。随后又立王后宋氏为皇后,徐景通进爵吴王,为诸道副元帅、判六军诸卫事、太尉、尚书令,册封徐知证为江王,徐知谔为饶王,吴太子杨琏领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改封弘农公。
大典过后,徐知诰大宴群臣于天泉阁,但宋齐丘却推说有病,没有赴宴。李德诚对徐知诰道:“陛下应天顺人,满朝文武都喜气洋洋,唯有宋齐丘好像不太乐意。”说罢,即拿出宋齐丘阻止他劝进的书函,徐知诰接过书函,但却并没有拆开,只是说道:“子嵩与我三十年旧交,必不相负。”此言传到宋齐丘耳中后,他这才入宫向徐知诰称臣谢罪。
孙晟结结巴巴地奏道:“陛下既已受禅,俗话说,天无二主,让皇……的宫殿就不易再用原名了。”
徐知诰道:“朕已经许诺吴室宫殿一切如故,怎好出尔反尔呢?”
孙晟说话当时就顺溜多了:“臣听说,让皇醉心于神仙,多年来一直修道,陛下何不准许他依照仙经命名宫殿呢?”
孙晟此言倒是属实:杨溥继位以来,吴国大权皆在徐氏父子之手,杨溥整日里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就好上了道术,经常身穿羽衣,修炼辟谷之术。徐知诰便依孙晟之言,当即请吴让皇杨溥将东都宫殿皆按照仙经改名。
徐知诰知道,他能有今日,宋齐丘的确是阙功至伟,虽然他一再阻碍自己受禅,但说起来,也算是对吴主的忠心,很有可能他是想借此事沽名钓誉,再加上他名望素重,新朝之中绝对不可缺了他。遂下诏以宋齐丘、徐玠、张延翰、张居咏、李建勋并为宰相,而且还加封宋齐丘为大司徒。不过,徐知诰只是给了宋齐丘一些虚名而已,看似首相,其实什么实职都没有。宋齐丘何尝不知,心中不禁大为气恼,故而,当他一听到制词中有“朕与子嵩乃布衣之交”之句后,便高声说道:“臣为布衣时,陛下为刺史;陛下今日既然已为天子,何必还要老臣呢?”徐知诰闻言,一语未发。不想,自此之后,宋齐丘就再也不上朝了,而是整日里呆在家中,足不出户。朝廷首相不上朝,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一时之间,朝野内外议论纷纷。徐知诰无奈,只好又亲颁诏书向其认错。
宋齐丘也不为己甚,当即借坡下驴又上朝了。这一次,他却一反常态,一上朝就奏请将让皇迁出扬州,并让徐知诰疏远吴国太子杨琏,拒绝其婚姻。徐知诰虽然没有答允,仍以其女永兴公主嫁给了杨琏,但他的内心却异常兴奋:看来,这个老臣终于向自己屈服了。
永兴公主自从嫁给杨琏后,心中一直郁郁不乐。一听到有人称她公主,她就伤心流涕,再不让人如此称呼她。周本也因自己无力存吴,愧恨而卒。
吴主禅位、南唐建国的消息传到大梁后,石敬瑭依照桑维翰的建议当即下诏,加封吴越王钱元瓘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进封吴越国王,加封马希范为江南诸道都统,制置武平、静江等军事,冀望二国牵制南唐。钱元瓘接诏后,即如同光年间一样建国,立其子弘僔为世子,以曹仲达、沈崧、皮光业为丞相,以镇海节度判官林鼎掌教令。
吴让皇杨溥禅位之后,整日里惴惴不安,屡次请求南唐主徐知诰准许他离开扬州旧宫,前往其它州郡。宋齐丘、李德诚等大臣也一再建议,应该尽早将吴让皇迁出扬州。徐知诰遂将润州牙城改为丹杨宫,以李建勋为迎奉让皇使,将吴让皇迁出了吴宫,护送至丹杨宫安居。
杨溥刚一迁入丹阳宫,孙晟就献给了徐知诰一个毒酒方子。徐知诰却假装不解地问道:“有人犯我法律,自有正常刑律,何必用此?”孙晟大感羞惭。
群臣又建议,府、寺、州、县凡名中有“吴”或者“杨”的,应一律改名,留守判官杨嗣甚至请求将姓氏改为羊。周宗道:“陛下即位为尊,乃应天顺人,绝非逆天而取,而谄佞之人却将心事放在诸如更改姓名的琐事上,陛下万不可答应。”徐知诰深以为然。
徐知诰称帝后,即将韩熙载从外州召回了金陵,授以秘书郎之职。徐知诰对韩熙载言道:“卿虽然早登科场,但却未经世事,所以命你任职于州县,今日重用卿,希望能善自修饬,辅佐我儿。”
韩熙载趁机建议道:“陛下既已立国,就应当恢复李姓,建立唐室宗庙。”徐知诰大为动心。
吴让皇杨溥迁到丹杨宫后,一直郁郁寡欢,曾赋诗道:
江南江北旧家乡,二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榭亦荒凉。
烟凝远岫愁千点,雨滴孤舟泪数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回首细思量。
不久,吴让皇杨溥即郁郁而终了,年仅三十八岁。
杨溥死后,韩熙载鼓动徐知证等人屡屡上表,奏请徐知诰恢复李姓,建立唐室宗庙,徐知诰假意推让了几次,但最后还是同意了,改姓名为李昪。自称是唐明皇李隆基第六子永王李璘的后裔。说是大唐天宝末年,安禄山连陷两京,唐明皇移幸西蜀之时,诏命李璘为山南、岭南、黔中、江南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李璘到达扬州后,大募兵甲,有称霸江左之志,后被官军击败,死于大庾岭北。李璘生子李超,李超生李志,为徐州判司;李志生李荣,李荣即为李昪之父。
建太庙之时,李昪命以唐高祖李渊为第一庙,唐太宗李世民为第二庙,义祖徐温为第三庙。群臣们大有看法,认为义祖徐温不过是一介诸侯,怎可与高祖、太宗同享太庙,应该在太庙正殿后,另外建庙以供祭祀。李昪却道:“我自幼托身于义祖,若不是义祖有功于吴国,朕又怎能开创这中兴之业呢?”群臣这才不再言语。
李昪本想立齐王李景通为太子,但李景通却执意推辞,李昪只好改任他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判六军诸卫、守太尉。
卢文进抵达金陵不久,很快就意识到:中原的皇朝易姓了,吴国的天下也很快就要大变了。
卢文进所料,确实不错,此时,徐知诰正在紧锣密鼓地为禅位做准备。他先是以齐王名义建置百官,随后又以金陵府为西都。徐知诰知道,自己要想做天子,就必须首先得到两个人的拥戴:一个是荆南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李德诚;一个是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周本。此二人皆为吴国功勋宿将,不但位高权重,而且声望很高。于是,他便命周宗前去试探二人的想法。周宗见到李德诚后,李德诚起初不置可否,但在周宗一番祸福利害的劝说之后,终于还是答应了周宗,并表示愿意前往扬州,亲自劝说吴主禅位。
周宗大喜,就又去见周本,不想,周本却极力反对,言道:“我受先王大恩,自徐温父子用事以来,我常常恨自己不能救杨氏之危,今又让我做此等事情,于心何忍?”但是,周本之子周弘祚却极力赞同,并对周宗说:“我父之事,包在我身上,定会让齐王如意!”自此之后,周弘祚整日里在周本跟前劝说,甚至于以自己的性命相逼,周本迫不得已,只好与李德诚率领诸将前往扬州,上表吴主,陈述徐知诰的功绩德业,请吴主行禅位之事,然后又前往金陵劝徐知诰进位。
宋齐丘对李德诚之子李建勋道:“尊公本为太祖元勋,今日之后,将名誉扫地了。”此话传到徐知诰的耳中,徐知诰大感不悦。
周宗知道吴主杨溥迷信鬼神,便又遣人至吴主宫中作怪,致使吴宫之中经常有鬼妖出现,闹得沸沸扬扬。吴主杨溥道:“看来,大吴气数真的快尽了!”
左右之人,早被周宗收买了,也都纷纷说道:“此乃天意,非人力可为。”
一日黄昏,一位出宫办差的太监回吴宫后禀告吴主杨溥,说是近来扬州街市上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一位头戴黄冠的疯癫道人,手持一竿,竿首悬挂着一个木刻的鲤鱼,整日里在闹市上边走边歌,其歌词每次都不一样,足有数十章,其中两首最为流行,就连许多扬州百姓都会唱了,其一为:
盟津鲤鱼肉为角,濠梁鲤鱼金刻鳞。
盟津鲤鱼死欲尽,濠梁鲤鱼始惊人。
其二为:
横排二十六条鳞,个个圆如紫磨真。
为甚竿头挑着走,世间难遇识鱼人。
此后,几乎每天都有太监来告诉吴主杨溥一些童谣怪事,什么“东海鲤鱼飞上天”,什么“石头之上李花开”……不一而足。总之,所有的童谣怪事都离不开“李”、“杨”二字,无非是“李盛杨衰”、“李兴杨落” 的用意。杨溥知道,禅位之事已成定局,自己必须及早为后事作些准备,便让太子杨琏纳齐王徐知诰之女为太子妃,冀望能保住杨家的一条命脉。
徐知诰则在金陵开始修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改称宫城,厅堂改称殿,其夫人改称王后;左、右司马宋齐丘、徐玠也改称为左、右丞相,判官周宗、周廷玉则改称内枢使。其余百官也都如吴国朝廷之制,并建置了八军骑兵,九军步兵。
徐知诰欲立其子徐景通为王太子,但徐景通却坚辞不受。徐知诰又依宋齐丘之计,欲与契丹结好以牵制中国,特意遣使者携带美女、珍玩从海上前往契丹,契丹主耶律德光大喜,也遣使回报。
历阳公杨濛知道,他们杨家眼看着就要皇位不保了,甚至于还会有灭种的可能,便决定孤注一掷。他先是说服、买通了两位看守他的军士,二军士趁守卫军使王宏麻痹之时,突然动手,将其杀死。王宏之子闻讯,率兵来攻,杨濛张弓搭箭,一箭就把他射杀了,众兵士见状,一哄而散。杨濛认为庐州德胜节度使周本乃吴国勋旧之臣,他一定会帮助自己的,便径往庐州投奔。
杨濛奔至庐州城门口,便让守城兵士通告周本,周本一听,当即就要前去迎接,不想,周弘祚却在府门口把他拦住了。周本怒道:“我家郎君来了,你为何不让我去迎接?”周弘祚不答,但却一面紧闭府门,不让周本出府,一面派人将杨濛拿获,送往扬州,同时又遣人前往金陵报告给了徐知诰。徐知诰立即遣使诈称奉吴主诏命,将杨濛杀死在采石矶。杨溥知道后,只能暗自垂泪,又不敢违逆徐知诰,只好下诏将杨濛追废为悖逆庶人,从杨氏属籍中将其除掉。侍卫军使郭悰随即前往和州,将杨濛的妻儿全都诛杀了。徐知诰却称他并不知情,皆是郭悰自己所为,并将他贬往了池州。
吴国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内枢使、忠武节度使王令谋又老又病,牙齿都掉光了,有人问他为何不致仕回家,安享老年,王令谋却道:“齐王大事未毕,我何敢自安?”之后,他的病势更加严重,但仍念念不忘徐知诰受禅一事,一再催促杨溥下诏。吴主杨溥无奈,只得下诏,禅位于齐王徐知诰,王令谋这才咽气。
随后,李德诚等重臣又前往金陵率百官劝进。令徐知诰难以置信的是,劝进书上,满朝文武几乎人人都署上了姓名,就连周本都不例外,但却唯独没有宋齐丘的署名!而且他还听说,宋齐丘给李德诚、周本等人分别去了一封书函,劝说众人不要劝进。徐知诰气恼不已,他实在不明白,这个曾经对自己忠心耿耿、可说是亦师亦友的宋齐丘,究竟打的什么主意,他为何要三番五次地阻止自己当皇帝呢?
不过,宋齐丘一人此时已经无力左右大事了。吴主杨溥也知道自己拖不过去了,无奈之下,只得命江夏王杨璘将玉玺、绶册送往金陵。
徐知诰终于在金陵登上了皇帝之位,更名为璟,大赦,改元升元,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以南京为都城,以扬州为东都,尊称吴主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其宫室、乘舆、服御、宗庙、正朔、徽章、服色等一切如故。随后又立王后宋氏为皇后,徐景通进爵吴王,为诸道副元帅、判六军诸卫事、太尉、尚书令,册封徐知证为江王,徐知谔为饶王,吴太子杨琏领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改封弘农公。
大典过后,徐知诰大宴群臣于天泉阁,但宋齐丘却推说有病,没有赴宴。李德诚对徐知诰道:“陛下应天顺人,满朝文武都喜气洋洋,唯有宋齐丘好像不太乐意。”说罢,即拿出宋齐丘阻止他劝进的书函,徐知诰接过书函,但却并没有拆开,只是说道:“子嵩与我三十年旧交,必不相负。”此言传到宋齐丘耳中后,他这才入宫向徐知诰称臣谢罪。
孙晟结结巴巴地奏道:“陛下既已受禅,俗话说,天无二主,让皇……的宫殿就不易再用原名了。”
徐知诰道:“朕已经许诺吴室宫殿一切如故,怎好出尔反尔呢?”
孙晟说话当时就顺溜多了:“臣听说,让皇醉心于神仙,多年来一直修道,陛下何不准许他依照仙经命名宫殿呢?”
孙晟此言倒是属实:杨溥继位以来,吴国大权皆在徐氏父子之手,杨溥整日里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就好上了道术,经常身穿羽衣,修炼辟谷之术。徐知诰便依孙晟之言,当即请吴让皇杨溥将东都宫殿皆按照仙经改名。
徐知诰知道,他能有今日,宋齐丘的确是阙功至伟,虽然他一再阻碍自己受禅,但说起来,也算是对吴主的忠心,很有可能他是想借此事沽名钓誉,再加上他名望素重,新朝之中绝对不可缺了他。遂下诏以宋齐丘、徐玠、张延翰、张居咏、李建勋并为宰相,而且还加封宋齐丘为大司徒。不过,徐知诰只是给了宋齐丘一些虚名而已,看似首相,其实什么实职都没有。宋齐丘何尝不知,心中不禁大为气恼,故而,当他一听到制词中有“朕与子嵩乃布衣之交”之句后,便高声说道:“臣为布衣时,陛下为刺史;陛下今日既然已为天子,何必还要老臣呢?”徐知诰闻言,一语未发。不想,自此之后,宋齐丘就再也不上朝了,而是整日里呆在家中,足不出户。朝廷首相不上朝,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一时之间,朝野内外议论纷纷。徐知诰无奈,只好又亲颁诏书向其认错。
宋齐丘也不为己甚,当即借坡下驴又上朝了。这一次,他却一反常态,一上朝就奏请将让皇迁出扬州,并让徐知诰疏远吴国太子杨琏,拒绝其婚姻。徐知诰虽然没有答允,仍以其女永兴公主嫁给了杨琏,但他的内心却异常兴奋:看来,这个老臣终于向自己屈服了。
永兴公主自从嫁给杨琏后,心中一直郁郁不乐。一听到有人称她公主,她就伤心流涕,再不让人如此称呼她。周本也因自己无力存吴,愧恨而卒。
吴主禅位、南唐建国的消息传到大梁后,石敬瑭依照桑维翰的建议当即下诏,加封吴越王钱元瓘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进封吴越国王,加封马希范为江南诸道都统,制置武平、静江等军事,冀望二国牵制南唐。钱元瓘接诏后,即如同光年间一样建国,立其子弘僔为世子,以曹仲达、沈崧、皮光业为丞相,以镇海节度判官林鼎掌教令。
吴让皇杨溥禅位之后,整日里惴惴不安,屡次请求南唐主徐知诰准许他离开扬州旧宫,前往其它州郡。宋齐丘、李德诚等大臣也一再建议,应该尽早将吴让皇迁出扬州。徐知诰遂将润州牙城改为丹杨宫,以李建勋为迎奉让皇使,将吴让皇迁出了吴宫,护送至丹杨宫安居。
杨溥刚一迁入丹阳宫,孙晟就献给了徐知诰一个毒酒方子。徐知诰却假装不解地问道:“有人犯我法律,自有正常刑律,何必用此?”孙晟大感羞惭。
群臣又建议,府、寺、州、县凡名中有“吴”或者“杨”的,应一律改名,留守判官杨嗣甚至请求将姓氏改为羊。周宗道:“陛下即位为尊,乃应天顺人,绝非逆天而取,而谄佞之人却将心事放在诸如更改姓名的琐事上,陛下万不可答应。”徐知诰深以为然。
徐知诰称帝后,即将韩熙载从外州召回了金陵,授以秘书郎之职。徐知诰对韩熙载言道:“卿虽然早登科场,但却未经世事,所以命你任职于州县,今日重用卿,希望能善自修饬,辅佐我儿。”
韩熙载趁机建议道:“陛下既已立国,就应当恢复李姓,建立唐室宗庙。”徐知诰大为动心。
吴让皇杨溥迁到丹杨宫后,一直郁郁寡欢,曾赋诗道:
江南江北旧家乡,二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榭亦荒凉。
烟凝远岫愁千点,雨滴孤舟泪数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回首细思量。
不久,吴让皇杨溥即郁郁而终了,年仅三十八岁。
杨溥死后,韩熙载鼓动徐知证等人屡屡上表,奏请徐知诰恢复李姓,建立唐室宗庙,徐知诰假意推让了几次,但最后还是同意了,改姓名为李昪。自称是唐明皇李隆基第六子永王李璘的后裔。说是大唐天宝末年,安禄山连陷两京,唐明皇移幸西蜀之时,诏命李璘为山南、岭南、黔中、江南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李璘到达扬州后,大募兵甲,有称霸江左之志,后被官军击败,死于大庾岭北。李璘生子李超,李超生李志,为徐州判司;李志生李荣,李荣即为李昪之父。
建太庙之时,李昪命以唐高祖李渊为第一庙,唐太宗李世民为第二庙,义祖徐温为第三庙。群臣们大有看法,认为义祖徐温不过是一介诸侯,怎可与高祖、太宗同享太庙,应该在太庙正殿后,另外建庙以供祭祀。李昪却道:“我自幼托身于义祖,若不是义祖有功于吴国,朕又怎能开创这中兴之业呢?”群臣这才不再言语。
李昪本想立齐王李景通为太子,但李景通却执意推辞,李昪只好改任他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判六军诸卫、守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