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繁台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郭威病重以来,群臣已很少再能见到郭威了,时日一久,朝野之间就有谣言传开了。晋王掌兵的诏命一下,人心这才稍稍安定下来,但却有不少军士抱怨说,此次祭祀大典的赏赐比明宗皇帝时少多了。郭威听说后,忙将诸将召至寝殿,责备道:“朕自即位以来,穿的是旧衣,吃的是常食,每日想的就是如何赡养军士。府库中的积蓄,各地的进贡,赡军之后,很少再有赢余了,此事你等难道不知道吗?如今,居然纵容凶徒乱说乱道,根本不考虑人主之勤俭,也不考虑国家之贫乏,更不想想自己有何功劳而要受赏,只知道抱怨、发牢骚,你等难道就能心安吗?!”众将闻言,皆惶恐谢罪。回军之后,就将几个制造流言的带头军士当众斩首了,流言这才平息了下来。
郭威当年在邺都之时,极为赞赏小吏王朴的才干,后来,便让他去帮助柴荣。柴荣去年回京时没有带王朴一同到大梁,此时,王朴却从魏州擅自来到了大梁。柴荣一见,脸色当时就沉了下来,王朴却假装不见,施礼之后即对柴荣言道:“卑职此来,只有一句话要当面禀告殿下。”
“有何话说?”
“殿下乃国家储君,如今主上病重,殿下当入宫服侍,为何还在宫外理事呢?”
柴荣一听,恍然大悟,当日就住进了内宫。不但没有责备王朴,而且将其留在了朝中。
柴荣入宫之后,郭威大是欣慰,并当即下诏,命诸司琐细事务皆不需上奏,若有大事,则由柴荣全权处理,处理之后只需告知他就可以了。
随后,郭威接连颁诏,以澶州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同平章事,以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宰相,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武信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领武定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何徽领昭武节度使。
宣制完毕,郭威这才对柴荣说道:“如此,朕就再没有遗憾了!”
此前,范质二十二岁中进士,四十一岁做宰相,朝野之人皆以其为奇;如今,王溥年仅三十二岁就高居宰相之位了,朝野之间自然是更加称奇了。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县人,自幼即在王仁裕门下,又是王仁裕在乾佑元年知贡举时中的状元。致仕在家的太子少保王仁裕闻听王溥升任宰相一事后,也是喜出望外,特意在繁台设宴,为王溥庆贺。不想,王仁裕的门生听说后,皆自带美酒前往,就连冯道、和凝、范质、李昉等重臣都到了,真正是群贤毕至,佳客云集,大梁城一时传为佳话。郭威、柴荣闻听此事,皆特意遣使前往致贺。
王仁裕此时已七十五岁高龄了,他先后出仕前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谓五朝元老。王仁裕仕宦一生,著述甚丰,平生所著计有《秦亭篇》、《锦江记》、《人洛记》、《南行集》、《东南行》、《紫泥集》、《华夷百题》、《西江集》共六百八十五卷,还撰有周易说卦三卷,《转轮回纹金铭》二十二样,诗、赋、图皆并行于世。王仁裕不但长于诗书,作诗一万多首,被“花蕊夫人”誉为“诗窖子”,而且还精通音律、天文、绘画。其门生共有二百一十四人,其中,进士及第者就达二十三人之多,和凝、范质已经先后为宰相,如今,王溥刚过而立之年就又被拜为了宰相,兴奋之余,王仁裕特意为王溥作了一首贺诗,诗曰: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
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随后,王仁裕又特地为众门生赋诗二首,其一为:
柳阴如雾絮成堆,又引门生饮古台。
淑景即随风雨去,芳樽宜命管弦开。
谩夸列鼎鸣钟贵,宁免朝乌夜兔催。
烂醉也须诗一首,不能空放马头回。
其二为:
二百一十四门生,春风初长羽毛成。
掷金换得天边桂,凿壁偷将榜上名。
何幸不才逢圣世,偶将疏网罩群英。
衰翁渐老儿孙小,异日知谁略有情。
繁台盛会,自然少不了听戏乐舞。王仁裕与众宾客很快就发现,今天的乐舞尤为喜庆,戏词更是有趣之极,不时逗得众宾客捧腹大笑。这自然引起了众人的注意,皆打算重重打赏众乐师和优伶,不免朝他们多留意了一些。众人很快就发现,有一老一少特别引人注目,他们一会儿奏乐,一会儿歌舞,一会儿又上台演戏。很快,众人便认了出来,他们乃大梁有名的一对“活宝”:老者乃年届八十的“杨疯子”——少师少保杨凝式,年轻人乃冯道之子“冯三绝”——冯吉。
说来奇怪,冯道为人凝厚谨慎,但其子冯吉却放浪形骸,不拘小节。冯吉善弹琵琶,精于音律乐府,可说是当世无人能及。他与杨凝式特别投缘,一老一少,整日里弹琴饮酒,流连于酒肆勾栏之间。冯吉自称“冯三绝”,只要听到有人饮聚,也不管认不认识,经常为不速之客。一到酒桌上,端起酒杯就饮,酒酣则弹琴,弹罢则起舞,舞罢则作诗,诗罢便扬长而去。冯道对其大为恼怒,屡屡严词劝戒,但冯吉依然我行我素。据传言,冯道曾在家宴之上,命冯吉和伶人戏子们站在一起,为家人奏乐助兴,想以此羞辱他。不想,冯吉却丝毫不以为意,手捧琵琶和伶人们一道站立在庭院当中,面色从容地奏乐献技。演奏完毕,便与伶人们一道讨赏,家人尽皆大笑,冯道夫人甚至对冯道笑道:“大人能否把吉儿的这一技能献给天子呢?”冯道当时气得脸都变形了。
如此一对“活宝”,大梁朝野能不知道吗?其实众人都碍于冯道之面,从不当着他的面提及。今天又是如此,一直到老少二人伸手讨赏,众人都没有说破,只是捂着嘴偷笑,冯道也诈作不知。
李重进年长于柴荣,郭威特意召其入宫,托付后世,并让他当面参拜柴荣,以定君臣之分。
郭威叮嘱柴荣道:“当年我西征之时,见到唐朝十八陵,没有一座是不被发掘的,其实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陵内藏着大量的金玉财宝。我死之后,当身穿纸衣,葬敛用瓦棺;尽早安葬,不要久留宫中;墓中不要用石头,用土坯替代;修墓之人都须花钱雇佣,不要骚扰百姓;葬礼过后,招募墓陵附近的三十户居民,免除其杂税,命他们看守陵墓;不要修下宫,也不要设守陵宫人,更不要设置石羊、石虎、石人、石马,只需刻一块石头放在陵前,其上刻道:‘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你要是不按此办理,朕到地下也不会保佑你的!”
柴荣含泪发誓:“孩儿定当照办!”
郭威最后又叮嘱道:“当给李洪义节钺,不要让魏仁浦离开枢密院!”
不几日,郭威驾崩,史称后周太祖,享年五十一岁。晋王柴荣在柩前即皇帝位,史称后周世宗。
后人有诗赞郭威道:
出身微贱知民苦,少小从戎做校官。
智远殡天忠顾命,新皇夺命叛朝銮。
眷亲遭戮恨承佑,隐帝刀屠怨随员。
在位悯民轻税赋,临终遗嘱简茔棺。
郭威驾崩的消息传到太原后,北汉主刘崇不禁大喜,当即决定趁中原大丧举兵伐周,并遣使辽国请求联兵南下。
汉使抵达上京后,对辽主耶律璟道:“中原皇帝已经驾崩,新皇帝年纪甚轻,既不懂朝政,又没经过阵仗,我主已起倾国之兵,大皇帝只要举兵南下,定可一举而灭周国!”
众酋长一听,皆纷纷劝说耶律璟起兵,“睡皇帝”耶律璟能有什么主见,只好听从众酋长的,以辽国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兗为主帅,率一万多铁骑及六万奚兵南下,号称十万大军。刘崇万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辽兵来帮助自己,不禁喜出望外,便亲自率领三万骑兵、五万步军南下,也号称十万大军,以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元帅,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先锋,取道团柏,浩浩荡荡地直奔潞州杀去。
汉辽联军很快就抵近了潞州,屯兵于梁侯驿。潞州节度使李筠接到军报,认为北汉军又是虚张声势,竟遣军使穆令均率领二千步骑军出城迎战,李筠则亲率八千潞州屯军扎营于太平驿。
张元徽接到军报,亲自率军迎战穆令均。两军交战不久,张元徽假装不敌,率军后撤,穆令均不知是计,随后追击,不想,刚追出三里多路,北汉伏兵大举而出,穆令均抬眼一望,只见漫山遍野全是北汉军士,呐喊声震耳欲聋,箭矢如乌云般飞压到了头顶,当时他就呆在了当场,还没等他明白过来,就被乱箭射死在当场,眨眼之间,一千多周兵就被射杀了,侥幸活下来的,只好缴械投降。
李筠从溃兵的口中方才知道汉辽联军确是大举来攻,连忙率军退回了潞州,准备闭城坚守,并遣飞骑向朝廷告急。
二十万汉辽联军攻伐潞州的军报报至大梁后,朝堂之上立时议论纷纷,大多朝臣皆不相信,说刘崇是虚张声势——皆认为他们不可能有这么多人马;也有少数朝臣认为刘崇确是大举南攻,并大骂刘崇趁大丧出兵乃无礼无义无耻之举。
柴荣等众臣静下来后,这才说道:“依我看,刘崇此来,定是倾国来犯!一来趁我大丧,国家不稳;二是轻视我年少新立,又无对敌交战经历!他此次南犯,绝不是一般的侵扰,定是要趁机吞并我大周天下,而且必会亲自掌兵。因而,我决定亲自率军前往!”
柴荣此言一出,大殿内立时就炸开了锅,满朝大臣吵吵嚷嚷,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同意他御驾亲征的,尽皆出言谏阻。冯道用不容辩驳的语气奏道:“刘崇自从在平阳遁走以后,一直是势弱气丧,他是绝不敢亲自来犯的!陛下刚刚即位,人心尚还未稳,朝廷极易动摇,陛下绝不可轻易出动,只需遣一员大将前往抵御就可以了。”
自号“长乐老”的冯道一生不与人相争,尤其是从不与君主相争,然而,这一次,他却一反常态,竟是声色俱厉,坚决不同意御驾亲征。
柴荣道:“当年,唐太宗平定天下,没战都要亲自力行,朕又何许之人,又怎敢偷安怯战呢?”
冯道问道:“不知陛下能做唐太宗吗?”口气中明显带有挪愉之意。
柴荣假装不知,说道:“朕不敢比唐太宗,但以我大周兵力之强,破刘崇定当如高山压卵石一般!”
冯道又问道:“不知陛下能为高山吗?”
柴荣一听,当时被憋得说不出话来,一时间,整个大殿竟无一人出声。
就在柴荣倍觉尴尬之时,突有一人高声奏道:“臣认为陛下应该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满朝愕然,纷纷循声望去——此人乃新任宰相王溥!
柴荣脸色终于恢复了正常,两眼巴巴地望着王溥,但满朝大臣却都纷纷出言指责,冯道简直就是发怒了,两眼紧盯着王溥问道:“王相公为何有此高见?”
王溥从容言道:“刘崇对我大周心存怨恨,无日不想起兵报复。平阳之战后,刘崇虽兵败遁回,但损失并不大。这些年来,他卧薪尝胆,军力一定大增。辽主虽幼,但其部落酋长却都是好战之人,有此良机,他们也定会出兵帮助刘崇的。刘崇此来,定会孤注一掷,定想一举而灭我大周!因此,我等决不可掉以轻心。”
冯道说道:“即便如此,只需派出一位勋旧大臣就可以了,又何必一定要陛下亲征呢?”
王溥道:“不然,刘崇、契丹兵势太盛,陛下若不亲征,士卒定会畏敌怯阵;一旦兵败,必会倾国泄气,到那时,大事就更加不堪了。”
冯道等众大臣依然争吵不休,皆说王溥“危言耸听”、“长敌士气”。
柴荣见状,高声言道:“请诸位朝臣莫再争执了,朕意已决,定当御驾亲征!再有劝阻者,无论职爵多高,定斩不赦!”
众臣一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自从郭威病重以来,群臣已很少再能见到郭威了,时日一久,朝野之间就有谣言传开了。晋王掌兵的诏命一下,人心这才稍稍安定下来,但却有不少军士抱怨说,此次祭祀大典的赏赐比明宗皇帝时少多了。郭威听说后,忙将诸将召至寝殿,责备道:“朕自即位以来,穿的是旧衣,吃的是常食,每日想的就是如何赡养军士。府库中的积蓄,各地的进贡,赡军之后,很少再有赢余了,此事你等难道不知道吗?如今,居然纵容凶徒乱说乱道,根本不考虑人主之勤俭,也不考虑国家之贫乏,更不想想自己有何功劳而要受赏,只知道抱怨、发牢骚,你等难道就能心安吗?!”众将闻言,皆惶恐谢罪。回军之后,就将几个制造流言的带头军士当众斩首了,流言这才平息了下来。
郭威当年在邺都之时,极为赞赏小吏王朴的才干,后来,便让他去帮助柴荣。柴荣去年回京时没有带王朴一同到大梁,此时,王朴却从魏州擅自来到了大梁。柴荣一见,脸色当时就沉了下来,王朴却假装不见,施礼之后即对柴荣言道:“卑职此来,只有一句话要当面禀告殿下。”
“有何话说?”
“殿下乃国家储君,如今主上病重,殿下当入宫服侍,为何还在宫外理事呢?”
柴荣一听,恍然大悟,当日就住进了内宫。不但没有责备王朴,而且将其留在了朝中。
柴荣入宫之后,郭威大是欣慰,并当即下诏,命诸司琐细事务皆不需上奏,若有大事,则由柴荣全权处理,处理之后只需告知他就可以了。
随后,郭威接连颁诏,以澶州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同平章事,以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宰相,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武信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领武定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何徽领昭武节度使。
宣制完毕,郭威这才对柴荣说道:“如此,朕就再没有遗憾了!”
此前,范质二十二岁中进士,四十一岁做宰相,朝野之人皆以其为奇;如今,王溥年仅三十二岁就高居宰相之位了,朝野之间自然是更加称奇了。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县人,自幼即在王仁裕门下,又是王仁裕在乾佑元年知贡举时中的状元。致仕在家的太子少保王仁裕闻听王溥升任宰相一事后,也是喜出望外,特意在繁台设宴,为王溥庆贺。不想,王仁裕的门生听说后,皆自带美酒前往,就连冯道、和凝、范质、李昉等重臣都到了,真正是群贤毕至,佳客云集,大梁城一时传为佳话。郭威、柴荣闻听此事,皆特意遣使前往致贺。
王仁裕此时已七十五岁高龄了,他先后出仕前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谓五朝元老。王仁裕仕宦一生,著述甚丰,平生所著计有《秦亭篇》、《锦江记》、《人洛记》、《南行集》、《东南行》、《紫泥集》、《华夷百题》、《西江集》共六百八十五卷,还撰有周易说卦三卷,《转轮回纹金铭》二十二样,诗、赋、图皆并行于世。王仁裕不但长于诗书,作诗一万多首,被“花蕊夫人”誉为“诗窖子”,而且还精通音律、天文、绘画。其门生共有二百一十四人,其中,进士及第者就达二十三人之多,和凝、范质已经先后为宰相,如今,王溥刚过而立之年就又被拜为了宰相,兴奋之余,王仁裕特意为王溥作了一首贺诗,诗曰: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
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随后,王仁裕又特地为众门生赋诗二首,其一为:
柳阴如雾絮成堆,又引门生饮古台。
淑景即随风雨去,芳樽宜命管弦开。
谩夸列鼎鸣钟贵,宁免朝乌夜兔催。
烂醉也须诗一首,不能空放马头回。
其二为:
二百一十四门生,春风初长羽毛成。
掷金换得天边桂,凿壁偷将榜上名。
何幸不才逢圣世,偶将疏网罩群英。
衰翁渐老儿孙小,异日知谁略有情。
繁台盛会,自然少不了听戏乐舞。王仁裕与众宾客很快就发现,今天的乐舞尤为喜庆,戏词更是有趣之极,不时逗得众宾客捧腹大笑。这自然引起了众人的注意,皆打算重重打赏众乐师和优伶,不免朝他们多留意了一些。众人很快就发现,有一老一少特别引人注目,他们一会儿奏乐,一会儿歌舞,一会儿又上台演戏。很快,众人便认了出来,他们乃大梁有名的一对“活宝”:老者乃年届八十的“杨疯子”——少师少保杨凝式,年轻人乃冯道之子“冯三绝”——冯吉。
说来奇怪,冯道为人凝厚谨慎,但其子冯吉却放浪形骸,不拘小节。冯吉善弹琵琶,精于音律乐府,可说是当世无人能及。他与杨凝式特别投缘,一老一少,整日里弹琴饮酒,流连于酒肆勾栏之间。冯吉自称“冯三绝”,只要听到有人饮聚,也不管认不认识,经常为不速之客。一到酒桌上,端起酒杯就饮,酒酣则弹琴,弹罢则起舞,舞罢则作诗,诗罢便扬长而去。冯道对其大为恼怒,屡屡严词劝戒,但冯吉依然我行我素。据传言,冯道曾在家宴之上,命冯吉和伶人戏子们站在一起,为家人奏乐助兴,想以此羞辱他。不想,冯吉却丝毫不以为意,手捧琵琶和伶人们一道站立在庭院当中,面色从容地奏乐献技。演奏完毕,便与伶人们一道讨赏,家人尽皆大笑,冯道夫人甚至对冯道笑道:“大人能否把吉儿的这一技能献给天子呢?”冯道当时气得脸都变形了。
如此一对“活宝”,大梁朝野能不知道吗?其实众人都碍于冯道之面,从不当着他的面提及。今天又是如此,一直到老少二人伸手讨赏,众人都没有说破,只是捂着嘴偷笑,冯道也诈作不知。
李重进年长于柴荣,郭威特意召其入宫,托付后世,并让他当面参拜柴荣,以定君臣之分。
郭威叮嘱柴荣道:“当年我西征之时,见到唐朝十八陵,没有一座是不被发掘的,其实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陵内藏着大量的金玉财宝。我死之后,当身穿纸衣,葬敛用瓦棺;尽早安葬,不要久留宫中;墓中不要用石头,用土坯替代;修墓之人都须花钱雇佣,不要骚扰百姓;葬礼过后,招募墓陵附近的三十户居民,免除其杂税,命他们看守陵墓;不要修下宫,也不要设守陵宫人,更不要设置石羊、石虎、石人、石马,只需刻一块石头放在陵前,其上刻道:‘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你要是不按此办理,朕到地下也不会保佑你的!”
柴荣含泪发誓:“孩儿定当照办!”
郭威最后又叮嘱道:“当给李洪义节钺,不要让魏仁浦离开枢密院!”
不几日,郭威驾崩,史称后周太祖,享年五十一岁。晋王柴荣在柩前即皇帝位,史称后周世宗。
后人有诗赞郭威道:
出身微贱知民苦,少小从戎做校官。
智远殡天忠顾命,新皇夺命叛朝銮。
眷亲遭戮恨承佑,隐帝刀屠怨随员。
在位悯民轻税赋,临终遗嘱简茔棺。
郭威驾崩的消息传到太原后,北汉主刘崇不禁大喜,当即决定趁中原大丧举兵伐周,并遣使辽国请求联兵南下。
汉使抵达上京后,对辽主耶律璟道:“中原皇帝已经驾崩,新皇帝年纪甚轻,既不懂朝政,又没经过阵仗,我主已起倾国之兵,大皇帝只要举兵南下,定可一举而灭周国!”
众酋长一听,皆纷纷劝说耶律璟起兵,“睡皇帝”耶律璟能有什么主见,只好听从众酋长的,以辽国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兗为主帅,率一万多铁骑及六万奚兵南下,号称十万大军。刘崇万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辽兵来帮助自己,不禁喜出望外,便亲自率领三万骑兵、五万步军南下,也号称十万大军,以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元帅,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先锋,取道团柏,浩浩荡荡地直奔潞州杀去。
汉辽联军很快就抵近了潞州,屯兵于梁侯驿。潞州节度使李筠接到军报,认为北汉军又是虚张声势,竟遣军使穆令均率领二千步骑军出城迎战,李筠则亲率八千潞州屯军扎营于太平驿。
张元徽接到军报,亲自率军迎战穆令均。两军交战不久,张元徽假装不敌,率军后撤,穆令均不知是计,随后追击,不想,刚追出三里多路,北汉伏兵大举而出,穆令均抬眼一望,只见漫山遍野全是北汉军士,呐喊声震耳欲聋,箭矢如乌云般飞压到了头顶,当时他就呆在了当场,还没等他明白过来,就被乱箭射死在当场,眨眼之间,一千多周兵就被射杀了,侥幸活下来的,只好缴械投降。
李筠从溃兵的口中方才知道汉辽联军确是大举来攻,连忙率军退回了潞州,准备闭城坚守,并遣飞骑向朝廷告急。
二十万汉辽联军攻伐潞州的军报报至大梁后,朝堂之上立时议论纷纷,大多朝臣皆不相信,说刘崇是虚张声势——皆认为他们不可能有这么多人马;也有少数朝臣认为刘崇确是大举南攻,并大骂刘崇趁大丧出兵乃无礼无义无耻之举。
柴荣等众臣静下来后,这才说道:“依我看,刘崇此来,定是倾国来犯!一来趁我大丧,国家不稳;二是轻视我年少新立,又无对敌交战经历!他此次南犯,绝不是一般的侵扰,定是要趁机吞并我大周天下,而且必会亲自掌兵。因而,我决定亲自率军前往!”
柴荣此言一出,大殿内立时就炸开了锅,满朝大臣吵吵嚷嚷,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同意他御驾亲征的,尽皆出言谏阻。冯道用不容辩驳的语气奏道:“刘崇自从在平阳遁走以后,一直是势弱气丧,他是绝不敢亲自来犯的!陛下刚刚即位,人心尚还未稳,朝廷极易动摇,陛下绝不可轻易出动,只需遣一员大将前往抵御就可以了。”
自号“长乐老”的冯道一生不与人相争,尤其是从不与君主相争,然而,这一次,他却一反常态,竟是声色俱厉,坚决不同意御驾亲征。
柴荣道:“当年,唐太宗平定天下,没战都要亲自力行,朕又何许之人,又怎敢偷安怯战呢?”
冯道问道:“不知陛下能做唐太宗吗?”口气中明显带有挪愉之意。
柴荣假装不知,说道:“朕不敢比唐太宗,但以我大周兵力之强,破刘崇定当如高山压卵石一般!”
冯道又问道:“不知陛下能为高山吗?”
柴荣一听,当时被憋得说不出话来,一时间,整个大殿竟无一人出声。
就在柴荣倍觉尴尬之时,突有一人高声奏道:“臣认为陛下应该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满朝愕然,纷纷循声望去——此人乃新任宰相王溥!
柴荣脸色终于恢复了正常,两眼巴巴地望着王溥,但满朝大臣却都纷纷出言指责,冯道简直就是发怒了,两眼紧盯着王溥问道:“王相公为何有此高见?”
王溥从容言道:“刘崇对我大周心存怨恨,无日不想起兵报复。平阳之战后,刘崇虽兵败遁回,但损失并不大。这些年来,他卧薪尝胆,军力一定大增。辽主虽幼,但其部落酋长却都是好战之人,有此良机,他们也定会出兵帮助刘崇的。刘崇此来,定会孤注一掷,定想一举而灭我大周!因此,我等决不可掉以轻心。”
冯道说道:“即便如此,只需派出一位勋旧大臣就可以了,又何必一定要陛下亲征呢?”
王溥道:“不然,刘崇、契丹兵势太盛,陛下若不亲征,士卒定会畏敌怯阵;一旦兵败,必会倾国泄气,到那时,大事就更加不堪了。”
冯道等众大臣依然争吵不休,皆说王溥“危言耸听”、“长敌士气”。
柴荣见状,高声言道:“请诸位朝臣莫再争执了,朕意已决,定当御驾亲征!再有劝阻者,无论职爵多高,定斩不赦!”
众臣一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