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朝下的蛋 > 第354章 英主

第354章 英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柴荣文武双全,心喜秦凤之捷,便写了一首小诗,让翰林学士窦仪评点。窦仪看罢,说道:“现今四方僭伪国主皆好诗词,尤以李璟为最。臣认为,为人君者,不宜有此喜好:若想求精,必会荒废朝政;若不精,则徒让他人耻笑。故而,凡为人主,最好还是不要写诗作词。”

    柴荣一听,大感有理,自此之后,再也不作诗词了。

    柴荣意欲乘胜一举平定蜀国,赵匡胤、张永德等将也有此想,但大多朝臣却不同意,皆认为蜀道险峻、军粮转运困难,短时间内不宜西征,就连范质、李谷、王朴等重臣,也都认为不应再攻伐蜀国了,而应按既定策略先唐后蜀,先取南唐江北之地,然后再伺机而动。

    李谷奏道:“伪唐主性格温和柔弱,喜文好词,身边也多是文学之士、谄谀之臣,政事已日渐混乱。尤其是在建州、湖南得而复失之后,伪唐朝廷更是日益骄狂,甚至于还有吞并天下的妄想。李守贞、慕容彦超叛乱之时,伪唐主曾先后出师,为其声援。而且还从海上遣使北通辽国及刘崇,图谋中国。若大军西征,唐人必会趁机而动,朝廷必会陷入东、西、北三面用兵的被动局面。因此,征伐伪唐乃是势在必行之策。”李谷同时还请求:“臣愿亲自率军南下,先攻伐寿州、庐州,以察看伪唐虚实。”

    柴荣几经思量,最后终于同意了李谷等人的主张,决定出兵伐唐,并以李谷为主帅,以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副帅,督率韩令坤、赵匡胤、张永德、白延遇、曹彬、石守信、赵弘殷、慕容延钊、高怀德、王彦升、赵晁、王审琦等十二员战将,率军二万,出师伐唐。

    柴荣随即命范质起草诏书,传檄天下,诏书道:

    朕自缵承基构,统御寰瀛,方当恭己临朝,诞修文德,岂欲兴兵动众,专耀武功!顾兹昏乱之邦,须举吊伐之义。蠢尔淮甸,敢拒大帮,因唐室之陵迟,接黄寇之纷乱,飞扬跋扈,垂六十年,盗据一方,僣称伪号。幸数朝之多事,与北境以交通,厚启兵端,诱为边患。晋、汉之代,寰海未宁,而乃招纳叛亡,朋助凶慝,李金全之据安陆,李守贞之叛河中,大起师徒,来为应援,攻侵高密,杀掠吏民,迫夺闽、越之封疆,涂炭湘、潭之士庶。以至我朝启运,东鲁不庭,发兵而应接叛臣,观衅而凭凌徐部。沭阳之役,曲直可知,尚示包荒,犹稽问罪。迩后维扬一境,连岁阻饥,我国家念彼灾荒,大许籴易。前后擒获将士,皆遣放还,自来禁戢边兵,不令侵挠。我无所负,彼实多奸,勾诱辽至今未已,结连并寇与我为雠,罪恶难名,人神共愤。今则推轮命将,鸣鼓出师,征浙右之楼船,下朗陵之戈甲,东西合势,水陆齐攻。吴孙皓之计穷,自当归命;陈叔宝之数尽,何处偷生!应淮南将士军人百姓等,久隔朝廷,莫闻声教,虽从伪俗,应乐华风,必须善择安危,早图去就。如能投戈献款,举郡来降,具牛酒以犒师,纳圭符而请命,车服玉帛岂吝旌酬,土地山河诚无爱惜。刑赏之令,信若丹青,苟或执迷,宁免后悔。王师所至,军政甚明,不犯秋毫,有如时雨,百姓父老各务安居,剽掳焚烧必令禁止云。

    檄文传至金陵,南唐朝廷大为震惊。不过,南唐主李璟在听说李谷只率二万兵马南下后,心中却又安定了不少,但寿州节度使刘仁赡却极其重视,特意上表金陵,提醒李璟一定要重视此事。

    刘仁赡奏道:“据臣多方考察,周天子柴荣虽然年轻,但却是近百年来难得一见的英主。继位之后,即亲自率军击败了辽汉十余万大军,差一点就荡平了太原。大胜之后,他不但没有骄满,反而励精图治,大兴强兵富民之策。整军、安边、垦荒、纳言、举才五大举措,无一不是根治时弊的良法。尤其是整军之策,更是一改前朝之所有弊端,短短数月,即使军力大增。西路出军牛刀初试,虽只有一万士卒,但却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一举收复了秦、凤、阶、成四州。臣观周主,其志甚大,必有一统天下之雄心,而我淮南必会首当其冲,他肯定是志在必得。李谷此次出军虽说只有两万军,却全都是久历战阵的猛将精兵。不仅如此,李谷此次南下,只是试探我军虚实,臣估计,周天子很快就会亲自率军南下。臣恳望陛下万勿掉以轻心,必须举全国之力以抵御周军。”

    李璟看罢刘仁赡的奏表,这才意识到周军南下的严重性,接连颁布诏书:命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主帅、常州团练使姚凤为监军,率兵三万屯军定远。召镇南节度使宋齐丘回金陵,升任严续为宰相、殷崇义为枢密院使,令朝臣群策群力,全力抵御周军的“南侵”。

    之前,每到冬天淮水浅涸之时,南唐常常发兵戍守淮水沿岸,以防备中原南侵,并将其称之为“把浅”。近年来,寿州监军吴廷绍见两岸一直平安无事,便不想白白浪费军资军粮,竟建议南唐朝廷将“把浅”罢停了。刘仁赡为此曾多次上表金陵,坚请不要罢停“把浅”,但是,李璟却一直没有答应他。此时,李璟才后悔没有听刘仁赡的,只好紧急调兵遣将,以神武统军刘彦贞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寿州。

    寿州军民闻听周军直奔寿州而来,不免惶惶难安,但看到刘仁赡一直安定自若地调兵遣将,才又慢慢安定下来。刘仁赡令裨将张道仁率兵两千屯守山口镇,令裨将李兴山率军三千屯守来远镇,令偏将刘武友率军二千镇守上窑,他自己则亲率三千兵士加固城池。

    由于南唐罢停了“把浅”,致使李谷的大军畅行无阻,由正阳从容地架设浮桥渡过了淮河。渡河之后,李谷随即颁布军令:令先锋将白延遇率一千骑军攻取山口镇,令王彦超率一千骑军攻取来远镇;令赵匡胤率一千骑军攻取上窑。三将领命,率军而出。

    先锋将白延遇率军抵达山口镇后,唐将张道仁轻敌,竟率军列阵阻敌。白延遇身先士卒,直奔张道仁,手起刀落,一刀就将张道仁斩杀了。周骑大受鼓舞,尽皆高喊着“杀”声杀入了唐阵。唐军全是步军,哪见过如此阵势,稍作抵抗,便纷纷弃械投降了。此役,前后连一盏茶的功夫都不到,二千唐军便烟消云散了。

    王彦超率军抵达来远镇后,只一鼓就将来远镇攻陷了,三千唐兵竟有二千多人投降了周军,只有数百人逃回了寿州城。

    赵匡胤之军更是如一股狂风般荡平了上窑驻守的二千唐军。

    经此三阵,周军骑军如何如何骁勇难敌的消息很快就在寿州境内传开了。南唐军士听说后,尽皆面露惧色。就连刘仁赡都有些吃惊不已,他虽然知道周军骁勇,却没想到周军竟是如此的强悍。他精心设置的三道防线,原本想能抵挡几天的,不曾想,却在一日之内尽皆崩散,他不但白白损失了数千兵士,而且他还听说,周军几乎就没有任何伤亡!

    就这样,李谷的伐唐大军没费太大力气就抵达了寿州城下。

    数十年间,中原朝廷几易其主,而每一次的易主,几乎都伴随着惨烈的刀兵战火,致令黄河南北连遭涂炭,中原内外民不聊生。与其相比,江淮之间却承平日久,久无争战,淮河两岸,除为数不多的几次冲突外,一直就没有太大的战事。因而,南唐君臣不免就有些懈怠,整日里醉心于诗词文赋之中。冯延巳有一首《蝶恋花》,最能描画南唐君臣的承平心态: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李谷率周军渡淮之后,一下子就“惊残”了南唐君臣的“好梦”。周军节节获胜,直达寿州城下,如此顺利的长驱直进,别说南唐君臣感到忧惧了,其实就连李谷都有些意外。于是,他便想一鼓作气,荡平寿州。不想,刘仁赡早有准备,再加上他守城有术,虽然李谷用尽了所有的招数,但寿州城却依然无法撼动分毫。眼看着一个多月过去了,又听说刘彦贞、皇甫晖两路大军正在向寿州城逼近,李谷不禁焦虑万分,生怕被南唐军内外夹击,心中就有了退军的想法,并遣使者奏告周天子柴荣。

    柴荣接报,不禁大惊,当即决定御驾亲征,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京都留守,以端明殿学士王朴为副留守,命侍卫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李重进率五千骑军先往正阳,命河阳节度使白重赞率亲兵三千屯军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