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声震四方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五十三章 声震四方
一个男孩装着搔头,故意伸过手来挡了一下,他这是找事儿。
“你干嘛呀?”皮萨娜好个不乐意。
“不干嘛呀”那个男孩嬉皮笑脸地凑上前去,“我想研究研究这是公还是母,怎么还玩这个?”
他不怀好意地上下打量了一下皮萨娜:“嗯,牌子还行,就是肥了些,噢,闹了半天还是个母的。”
“说话讲究些,什么公的母的,你回家去研究吧!”杨胡莉毫不示弱。
“哟,”他瞅着杨胡莉脸上的那撮毛,“怎么还长上胡子了?”
“长胡子怎么了,犯法吗?”杨胡莉斜了他一眼。
“嗬,说话这么冲,吃枪药了?”那男孩双手在胸前一叉,把矛头转向她了。
“有事吗,没事闪开,别碍事儿!”杨胡莉不愿意搭理他,弯下腰捡起“娃娃”,欲重新拿揑。
“来,给我,”那男孩一把夺过来,把脸又转向皮萨娜,皮笑肉不笑地面对着她,“咱不用她,看哥哥我给你做一个,摔起来准保比她做的响。”
这是个很壮实的男孩,长得黑黝黝的,眼神很恶。
皮萨娜有点害怕,转身想走。
“等一等,”杨胡莉嘴朝男孩手里一呶。
那男孩心思没用在手上,却只是盯着皮萨娜不放,“看!”说着,他扬起手,把那个做得不成型的“娃娃”胡乱摔下,“扑哧”一声,摔呲了。
还赶不上放个屁响,杨胡莉在心里说,不由得笑了。
“你笑什么,敢情你做得比我强?”那双恶丢丢的眼睛不服气地看着杨胡莉,捡起那团黄泥塞到她手里。
“不服?”杨胡莉脸上那一撮毛在微微飘动,她斜楞男孩一眼,说,“那就等着瞧吧。”
一面说,一面更加仔细地揑起来,做得比上回还好,还精细。
完后,在手里掂了掂,看了看男孩,微微一笑,放在右手,不作声地举起。眼瞅着落地点,手上运足劲儿,向下猛地一摔“咣!”
声音大得连在旁边走道的大人都被吓了一大跳。
“你在干什么,小姑娘,没过年放什么炮!”
这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提着一网兜菠菜,正往家走,吓得网兜掉到地上了。
“哈哈哈!”
杨胡莉和皮萨娜都大笑起来。中年人一看,是她们在摔“娃娃”,不由得也笑了:“好家伙,从来没听到摔得这么响的‘娃娃’!”
笑声中,那黑男孩脸上挂不住,但又不想服输。
这回轮到他不作声儿了,不服气地拾起黄泥,狠劲地揑起来。揑好后,再次扬起手,狠命摔下,“噼,”声音很小。
他瞅瞅两个姑娘,表情尴尬,下不来台了。眼珠子一转,为解嘲拣起黄泥,转身就跑。
她俩个急了:“干什么呢,摔不好还动了抢了,丢不丢人啊,你?”
跑了几步,男孩转过身,手里摇晃着那团黄泥:“气死你,气死你!”得意极了。
杨胡莉气不打一处来,一转念,从腰里掏出弹弓,拣起一块残留的黄泥,朝着那男孩就射去,“啪,”听得真切,一团黄泥不偏不倚,一下子糊到那男孩的右眼上,只见他向后踉跄了一下,险些跌倒,好象眼睛很难受,扔下黄泥,双手捂着眼睛,腰弯着,半天才抬起头来,他一刻这才想起同学们风传的“野狐狸”的名字,说:她弹弓打得特准,说打你鼻子不打眼。
他记得,说这话的当时,同学都有点惧怕紧张,好象“野狐狸”正在手持弹弓向他们瞄准似的。
心里不由一紧,抹净黄泥重新看去,这才发现,这个小姑娘和他们描述的一样,是的,他们说过了,“野狐狸”脸上长着一撮毛,嗨,刚才为什么没想到呢,真是没事儿找事儿,这回找到茌子上了!
转身,头也不回地跑了。身后留下两个姑娘开心的笑声。
她每天和皮萨娜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都很有意思,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象皮萨娜这样的与她性格爱好如此匹配姑娘再也找不出了第二个了。她虽胖,但动作很灵活,体力好,这或许是与人家从小吃的好,营 养讲究有关?
要知道,象杨胡莉这样的家庭,虽然吃的还可以,要和人家比还得自愧不如。
皮家用膳极为考究,有一天早晨杨胡莉去皮家去玩,看到:早餐是牛奶和面包,外加奶酪黄油,四个孩子在靠窗的一个厅里中间的玻璃桌子上分左右两排坐下,胸前掖上餐巾,规规矩矩坐在那儿,皮妈妈头戴白色的厨帽,用一个大盘子将早餐送上来,一人一份,最后,皮爸爸洗漱完毕,坐在上座,皮妈妈早餐备齐,于下首就座。和皮爸爸对视一下,再环顾四个孩子一次。这好象是在发布一道开始就餐命令,六个人同时举起刀叉,开始就餐。
安谧肃静,有条不紊。
一切全是西餐方式。看到这一场面,好象已身处异域他国,令人不由肃然起敬。
午餐和晚餐杨胡莉没见过,但从这便可窥豹一斑了。
据说人家皮妈妈在婚后专为学习营养配餐去了一趟法国,于巴黎一所有名的学校学习了一年才回来的。
你说这营养还能差了吗。
所以人家六口人一个个身材丰硕,红光满面。令人叹羡,也令人嫉妒。
不是嘛,在文化大革命中,就为这个,把皮妈妈好顿斗,说她是崇洋媚外,是资本主义的孝子贤孙,洋奴才,反动走狗,地主婆,给她戴上高高的大纸帽子,上面用毛笔写着:打倒反动地主婆。
揪她头发,把她的眼镜掳下,摔碎,害得她老长时间走路都得象盲人一样的用个棍子,敲敲点点地边探边走。这又让那些“红卫兵”快活了好一阵子。
如此,还不算什么,往后,这一家的坎坷遭遇那才叫惨!
……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智力,体力当然要明显高于普通百姓人家。
所以,杨胡莉在同皮萨娜一起玩的时候,就感到处处不如人,尽管她在同龄人当中还是处于上风的,但与皮家子女比,总觉得还是差着一大截。
第五十四章 尘封记忆
同样是听课,杨胡莉和其他孩子的理解力、反映速度就赶不上他们,而且皮家孩子纵然一宿不睡,第二天听课照样能头脑清醒,思维不乱,而别家的孩子即使不熬夜,学习时间长了,都觉得有些昏昏然,提不起精神头儿。
身体方面更是区别明显。
有时,她们一起踢足球,打蓝球,玩不长时间,杨胡莉就觉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而皮萨娜却依然体力充沛,兴致盎然,没有多少疲惫的样子。
换了其他的孩子,那更是提不得了,在杨胡莉感到有些累,但时还能玩下去的时候,他们干脆就一个屁股墩儿坐在地上,站起不来了。
差距该有多大!
要不,在国民生活改善了的今天,开始注意到了膳食配餐的营养问题,这对人类的身心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处于长身体年纪的孩子,更是关系到他们的一生一世,以至于他们的后代的素质。
那是后话。
下面,一个特殊人物即将登场。
那天,舅舅去外地出差,只她和舅母两人在家,这两天锅灶老是倒烟,整得屋里屋外都是烟。杨胡莉和舅母都想到了,一定是烟囱堵了。
那年代,疏通烟囱这也是三百六十行中排在前几位的一行。
“打烟筒!”一一这一拉长了的声音在城市的上空,大街小巷,胡同院落里回荡的时光是令人永世难忘的,那声音象烟筒一样粗旷,象烟筒一样高昂,象烟一样悠长,又象烟一样伴着凝重的沉思,飞往天际。
其中饱含着匠人的艰辛与苍凉,时日久远,虽然多有忘怀,一旦触将起来,那辽远的,业已尘封的记忆又油然飘回心间。
“打烟筒!“远远地传来了一声。舅母忙叫杨胡莉出去找,杨胡莉循着声音找去,终于在前街找到了那个”打烟筒“的,这是一个瘦高个子的人,头上戴着一个象在电影中日本士兵那种脑后带披风的帽子,只是颜色不同,黑色的,大概为的是防烟尘落到脖子里用的吧。
肩上扛着一个用竹劈子做的一圈长条儿,长条儿的一端绑着块黑布——新的时候也不一定是黑的,但不管什么色,最终还得被弄成黑色。
那个瘦高个子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嗓音很粗嘎,这定是长期喊叫炼成的效果。
问:“累家拉个地旺(你家在哪儿)?”
听得虽挺别扭的,总还能理解他的意思,大约这是在北方混久了所致,不然他的话恐怕一句也听不懂的。
杨胡莉觉得奇怪,他的口音那么“嘎咕”难懂, “打烟筒”这一句可挺标准,这大概就是逼的,他如个连这个基本功都练不成,日子怕就难混了。
杨胡莉向后指了指,“打烟筒的”就随同来到她家,进得院内,那高个子向舅母要了一个凳子,继而借助凳子,轻捷地攀上院墙,爬到烟囱旁,将背上的竹劈子展开,向烟道下捅去,随着“刷刷”的一声一声的竹子蹭着烟囱壁的响声,长长的竹劈子全部插进烟囱,“打烟筒的”站稳了身体,双手用力握住竹劈子上下拉动,最后将竹劈子抽出,”呼”的一下子,带出不少黑灰。他招手示意舅母升火试验,舅母加了一把火,一望烟囱顶,还比不上方才,一点烟也没有。
“打烟筒的”摇了摇头,重又将竹劈子插入烟囱,再次抽拨。过了一阵子,再试,还是没什么效果。
他走下屋顶,跳下院墙,进屋来,将竹劈子插入灶台的烟囱进口处,从下往上捅,来回抽拔了几下,将竹劈子抽出,又是“呼”的一下子,这次成果可不小,带出一大团烟灰,好家伙!一时间,灶坑前象放了一个烟雾弹,满屋子都是烟灰!
舅母赶紧去找东西把怕灰的地方给盖上,抱怨地说:“你怎么不先说一声,弄得哪儿都是!”
“底巴居,底巴居(对不住)!”
瞧那“打烟筒的”! 整个人全变成了一块黑炭,只有眼一卡巴,嘴一裂歪还能见点白,吓人巫道的,他连连道歉。
随后,那高个子又上去捅了几下,叫舅母升火,一试,烟囱口顺溜地冒出一团青烟,。通了!
再一看屋里,干干净净,一点烟也没有。
“好了,”舅母朝仍站在屋顶的“打烟筒的”喊了一声。
那高个子轻松地下来了。
在他收拾好竹劈子后,递给了他一角钱,“打烟筒的”微笑着点了点头,告辞了。
可轮到杨胡莉自己干这活儿时,就没那么顺利了。
那一天,烟囱又堵了,她自报奋勇要去打烟筒,被她缠缠得无法,再是为了省点钱,舅母同意了。
那一次是舅舅上班了,她无人帮忙,正好皮萨娜出来了,就叫她协助,舅母在单位借了一圈儿捅下水道的竹劈子,长短和“打烟筒的“差不多,杨胡莉也学着”打烟筒的“那个架势,攀上院墙,走上屋顶,煞有介事地站在那儿,皮萨娜看了,和舅母对视了一下,笑了起来。
杨胡莉见了,不满地问:“笑什么,不带架儿吗?”
皮萨娜捂嘴,但还是憋不住笑,因为杨胡莉那装模作样的架势实在有些滑稽。这一整,把杨胡莉自己也逗笑了。
看见这个假小子打烟囱,弄得四邻五舍的几个人也出来热闹。
“嗬,从哪找了个打烟筒的,要多少工钱啊,赶明儿也给俺家的烟筒打一打!”
锡匠老曲抻着脖子拉长声音逗着她。
这个人可是周围的风云人物,前文所指即为此人。
下面暂且放一下屋顶的杨胡莉,先讲讲他。
这人年轻时是个锡匠,也就是焊水梢水壶的白铁工,所以,人称锡匠老曲。他东家进西家窜,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这当中结识不少人,当然也结识不少妇女,关于他的花花事儿也象他腿上的毛茸茸的汗毛一样,多得数不清,经常有大姑娘小媳妇来找他到自己家去干活儿,而一进家,常常地,女方就把窗帘挡上,干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这个人何得何能,竟得到如此众多女人青睐?
想必定有拿人之处?一说到这儿,杨胡莉总见不少人掩口笑。
大了后,才知晓其中的端倪。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kanshu.com)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
第五十三章 声震四方
一个男孩装着搔头,故意伸过手来挡了一下,他这是找事儿。
“你干嘛呀?”皮萨娜好个不乐意。
“不干嘛呀”那个男孩嬉皮笑脸地凑上前去,“我想研究研究这是公还是母,怎么还玩这个?”
他不怀好意地上下打量了一下皮萨娜:“嗯,牌子还行,就是肥了些,噢,闹了半天还是个母的。”
“说话讲究些,什么公的母的,你回家去研究吧!”杨胡莉毫不示弱。
“哟,”他瞅着杨胡莉脸上的那撮毛,“怎么还长上胡子了?”
“长胡子怎么了,犯法吗?”杨胡莉斜了他一眼。
“嗬,说话这么冲,吃枪药了?”那男孩双手在胸前一叉,把矛头转向她了。
“有事吗,没事闪开,别碍事儿!”杨胡莉不愿意搭理他,弯下腰捡起“娃娃”,欲重新拿揑。
“来,给我,”那男孩一把夺过来,把脸又转向皮萨娜,皮笑肉不笑地面对着她,“咱不用她,看哥哥我给你做一个,摔起来准保比她做的响。”
这是个很壮实的男孩,长得黑黝黝的,眼神很恶。
皮萨娜有点害怕,转身想走。
“等一等,”杨胡莉嘴朝男孩手里一呶。
那男孩心思没用在手上,却只是盯着皮萨娜不放,“看!”说着,他扬起手,把那个做得不成型的“娃娃”胡乱摔下,“扑哧”一声,摔呲了。
还赶不上放个屁响,杨胡莉在心里说,不由得笑了。
“你笑什么,敢情你做得比我强?”那双恶丢丢的眼睛不服气地看着杨胡莉,捡起那团黄泥塞到她手里。
“不服?”杨胡莉脸上那一撮毛在微微飘动,她斜楞男孩一眼,说,“那就等着瞧吧。”
一面说,一面更加仔细地揑起来,做得比上回还好,还精细。
完后,在手里掂了掂,看了看男孩,微微一笑,放在右手,不作声地举起。眼瞅着落地点,手上运足劲儿,向下猛地一摔“咣!”
声音大得连在旁边走道的大人都被吓了一大跳。
“你在干什么,小姑娘,没过年放什么炮!”
这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提着一网兜菠菜,正往家走,吓得网兜掉到地上了。
“哈哈哈!”
杨胡莉和皮萨娜都大笑起来。中年人一看,是她们在摔“娃娃”,不由得也笑了:“好家伙,从来没听到摔得这么响的‘娃娃’!”
笑声中,那黑男孩脸上挂不住,但又不想服输。
这回轮到他不作声儿了,不服气地拾起黄泥,狠劲地揑起来。揑好后,再次扬起手,狠命摔下,“噼,”声音很小。
他瞅瞅两个姑娘,表情尴尬,下不来台了。眼珠子一转,为解嘲拣起黄泥,转身就跑。
她俩个急了:“干什么呢,摔不好还动了抢了,丢不丢人啊,你?”
跑了几步,男孩转过身,手里摇晃着那团黄泥:“气死你,气死你!”得意极了。
杨胡莉气不打一处来,一转念,从腰里掏出弹弓,拣起一块残留的黄泥,朝着那男孩就射去,“啪,”听得真切,一团黄泥不偏不倚,一下子糊到那男孩的右眼上,只见他向后踉跄了一下,险些跌倒,好象眼睛很难受,扔下黄泥,双手捂着眼睛,腰弯着,半天才抬起头来,他一刻这才想起同学们风传的“野狐狸”的名字,说:她弹弓打得特准,说打你鼻子不打眼。
他记得,说这话的当时,同学都有点惧怕紧张,好象“野狐狸”正在手持弹弓向他们瞄准似的。
心里不由一紧,抹净黄泥重新看去,这才发现,这个小姑娘和他们描述的一样,是的,他们说过了,“野狐狸”脸上长着一撮毛,嗨,刚才为什么没想到呢,真是没事儿找事儿,这回找到茌子上了!
转身,头也不回地跑了。身后留下两个姑娘开心的笑声。
她每天和皮萨娜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都很有意思,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象皮萨娜这样的与她性格爱好如此匹配姑娘再也找不出了第二个了。她虽胖,但动作很灵活,体力好,这或许是与人家从小吃的好,营 养讲究有关?
要知道,象杨胡莉这样的家庭,虽然吃的还可以,要和人家比还得自愧不如。
皮家用膳极为考究,有一天早晨杨胡莉去皮家去玩,看到:早餐是牛奶和面包,外加奶酪黄油,四个孩子在靠窗的一个厅里中间的玻璃桌子上分左右两排坐下,胸前掖上餐巾,规规矩矩坐在那儿,皮妈妈头戴白色的厨帽,用一个大盘子将早餐送上来,一人一份,最后,皮爸爸洗漱完毕,坐在上座,皮妈妈早餐备齐,于下首就座。和皮爸爸对视一下,再环顾四个孩子一次。这好象是在发布一道开始就餐命令,六个人同时举起刀叉,开始就餐。
安谧肃静,有条不紊。
一切全是西餐方式。看到这一场面,好象已身处异域他国,令人不由肃然起敬。
午餐和晚餐杨胡莉没见过,但从这便可窥豹一斑了。
据说人家皮妈妈在婚后专为学习营养配餐去了一趟法国,于巴黎一所有名的学校学习了一年才回来的。
你说这营养还能差了吗。
所以人家六口人一个个身材丰硕,红光满面。令人叹羡,也令人嫉妒。
不是嘛,在文化大革命中,就为这个,把皮妈妈好顿斗,说她是崇洋媚外,是资本主义的孝子贤孙,洋奴才,反动走狗,地主婆,给她戴上高高的大纸帽子,上面用毛笔写着:打倒反动地主婆。
揪她头发,把她的眼镜掳下,摔碎,害得她老长时间走路都得象盲人一样的用个棍子,敲敲点点地边探边走。这又让那些“红卫兵”快活了好一阵子。
如此,还不算什么,往后,这一家的坎坷遭遇那才叫惨!
……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智力,体力当然要明显高于普通百姓人家。
所以,杨胡莉在同皮萨娜一起玩的时候,就感到处处不如人,尽管她在同龄人当中还是处于上风的,但与皮家子女比,总觉得还是差着一大截。
第五十四章 尘封记忆
同样是听课,杨胡莉和其他孩子的理解力、反映速度就赶不上他们,而且皮家孩子纵然一宿不睡,第二天听课照样能头脑清醒,思维不乱,而别家的孩子即使不熬夜,学习时间长了,都觉得有些昏昏然,提不起精神头儿。
身体方面更是区别明显。
有时,她们一起踢足球,打蓝球,玩不长时间,杨胡莉就觉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而皮萨娜却依然体力充沛,兴致盎然,没有多少疲惫的样子。
换了其他的孩子,那更是提不得了,在杨胡莉感到有些累,但时还能玩下去的时候,他们干脆就一个屁股墩儿坐在地上,站起不来了。
差距该有多大!
要不,在国民生活改善了的今天,开始注意到了膳食配餐的营养问题,这对人类的身心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处于长身体年纪的孩子,更是关系到他们的一生一世,以至于他们的后代的素质。
那是后话。
下面,一个特殊人物即将登场。
那天,舅舅去外地出差,只她和舅母两人在家,这两天锅灶老是倒烟,整得屋里屋外都是烟。杨胡莉和舅母都想到了,一定是烟囱堵了。
那年代,疏通烟囱这也是三百六十行中排在前几位的一行。
“打烟筒!”一一这一拉长了的声音在城市的上空,大街小巷,胡同院落里回荡的时光是令人永世难忘的,那声音象烟筒一样粗旷,象烟筒一样高昂,象烟一样悠长,又象烟一样伴着凝重的沉思,飞往天际。
其中饱含着匠人的艰辛与苍凉,时日久远,虽然多有忘怀,一旦触将起来,那辽远的,业已尘封的记忆又油然飘回心间。
“打烟筒!“远远地传来了一声。舅母忙叫杨胡莉出去找,杨胡莉循着声音找去,终于在前街找到了那个”打烟筒“的,这是一个瘦高个子的人,头上戴着一个象在电影中日本士兵那种脑后带披风的帽子,只是颜色不同,黑色的,大概为的是防烟尘落到脖子里用的吧。
肩上扛着一个用竹劈子做的一圈长条儿,长条儿的一端绑着块黑布——新的时候也不一定是黑的,但不管什么色,最终还得被弄成黑色。
那个瘦高个子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嗓音很粗嘎,这定是长期喊叫炼成的效果。
问:“累家拉个地旺(你家在哪儿)?”
听得虽挺别扭的,总还能理解他的意思,大约这是在北方混久了所致,不然他的话恐怕一句也听不懂的。
杨胡莉觉得奇怪,他的口音那么“嘎咕”难懂, “打烟筒”这一句可挺标准,这大概就是逼的,他如个连这个基本功都练不成,日子怕就难混了。
杨胡莉向后指了指,“打烟筒的”就随同来到她家,进得院内,那高个子向舅母要了一个凳子,继而借助凳子,轻捷地攀上院墙,爬到烟囱旁,将背上的竹劈子展开,向烟道下捅去,随着“刷刷”的一声一声的竹子蹭着烟囱壁的响声,长长的竹劈子全部插进烟囱,“打烟筒的”站稳了身体,双手用力握住竹劈子上下拉动,最后将竹劈子抽出,”呼”的一下子,带出不少黑灰。他招手示意舅母升火试验,舅母加了一把火,一望烟囱顶,还比不上方才,一点烟也没有。
“打烟筒的”摇了摇头,重又将竹劈子插入烟囱,再次抽拨。过了一阵子,再试,还是没什么效果。
他走下屋顶,跳下院墙,进屋来,将竹劈子插入灶台的烟囱进口处,从下往上捅,来回抽拔了几下,将竹劈子抽出,又是“呼”的一下子,这次成果可不小,带出一大团烟灰,好家伙!一时间,灶坑前象放了一个烟雾弹,满屋子都是烟灰!
舅母赶紧去找东西把怕灰的地方给盖上,抱怨地说:“你怎么不先说一声,弄得哪儿都是!”
“底巴居,底巴居(对不住)!”
瞧那“打烟筒的”! 整个人全变成了一块黑炭,只有眼一卡巴,嘴一裂歪还能见点白,吓人巫道的,他连连道歉。
随后,那高个子又上去捅了几下,叫舅母升火,一试,烟囱口顺溜地冒出一团青烟,。通了!
再一看屋里,干干净净,一点烟也没有。
“好了,”舅母朝仍站在屋顶的“打烟筒的”喊了一声。
那高个子轻松地下来了。
在他收拾好竹劈子后,递给了他一角钱,“打烟筒的”微笑着点了点头,告辞了。
可轮到杨胡莉自己干这活儿时,就没那么顺利了。
那一天,烟囱又堵了,她自报奋勇要去打烟筒,被她缠缠得无法,再是为了省点钱,舅母同意了。
那一次是舅舅上班了,她无人帮忙,正好皮萨娜出来了,就叫她协助,舅母在单位借了一圈儿捅下水道的竹劈子,长短和“打烟筒的“差不多,杨胡莉也学着”打烟筒的“那个架势,攀上院墙,走上屋顶,煞有介事地站在那儿,皮萨娜看了,和舅母对视了一下,笑了起来。
杨胡莉见了,不满地问:“笑什么,不带架儿吗?”
皮萨娜捂嘴,但还是憋不住笑,因为杨胡莉那装模作样的架势实在有些滑稽。这一整,把杨胡莉自己也逗笑了。
看见这个假小子打烟囱,弄得四邻五舍的几个人也出来热闹。
“嗬,从哪找了个打烟筒的,要多少工钱啊,赶明儿也给俺家的烟筒打一打!”
锡匠老曲抻着脖子拉长声音逗着她。
这个人可是周围的风云人物,前文所指即为此人。
下面暂且放一下屋顶的杨胡莉,先讲讲他。
这人年轻时是个锡匠,也就是焊水梢水壶的白铁工,所以,人称锡匠老曲。他东家进西家窜,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这当中结识不少人,当然也结识不少妇女,关于他的花花事儿也象他腿上的毛茸茸的汗毛一样,多得数不清,经常有大姑娘小媳妇来找他到自己家去干活儿,而一进家,常常地,女方就把窗帘挡上,干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这个人何得何能,竟得到如此众多女人青睐?
想必定有拿人之处?一说到这儿,杨胡莉总见不少人掩口笑。
大了后,才知晓其中的端倪。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kanshu.com)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