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吐蕃傲贡 杨敏观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但上官婉儿九岁了,懂的事更多一些。特别是写诗,天赋渐露,回到长安后不久,看到满城飞扬的柳絮,写了一首诗:似花又似雾,非烟亦非云。风扬渭水绿,雨湿宫城青。忽东复辗西,江湖一浮萍。宝辇近重阙,翠仪迎故人。悬岁日月旧,隔年山光新。玉杯接觚酬,太平纪鸿真。
然后问李威,忽东复辗西,江湖一浮萍,怎样才能改成对偶的句子。
诗依然不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对偶有了,官腔却重了,倒是前面几句写得清新自然。有感慨,有喜悦,特别是上官婉儿不喜欢的这一句,虽不对偶,可是写得自然,却想改改不起来的,想删删不起来的。
诗得写得好坏不题,开始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这才是最喜的。
而且历史知道得不多,可是上官体却是知道的,这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代表是上官仪,其次就是上官婉儿。题材是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其中大多是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用词华丽,讲究绮错婉媚。因为其位显,格律工整,在骈文盛行的大气氛下,时人多佼仿之。就是上官仪罪诛,许多粉妓依然传唱。但传世佳作很少。
历史上官婉儿亦是如此,不但自己写,还帮人写,替李显写,替韦月写,替武三思写,诗同样很清媚,可传世佳作更少。
就是因为空洞,因此,看到忽东复辗西,江湖一浮萍这样带着古风之句,李威反而为喜。
………………………………
委托狄仁杰之事,一时半会不会有消息。
但四月来临,发生了一些事。
吐蕃再次派了使者仲琮入贡,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于是李治设宴款待,席间便问他一些吐蕃的风俗,仲琮从容答道:“吐蕃地薄气寒,风俗朴鲁,然法领严整,上下一心,议事自下而起(听从老百姓意愿的意思),因人所利而行之,所以能持久。”
打胜了,说话语气也不一样的,虽然入贡,可说话间带着一种高姿态。
李治默然,唐朝从李世民到他,做得也不坏,可重视士大夫,虽然李世民说了以人为本,真实中却很难做到的。特别是许多门阀大户人家,存在着大量的部曲奴婢,地位很低,甚至还不如东汉。至于因人所利,更是谈都不敢谈。就是谈,也务必将利改成益。
过了一会儿李治诘问灭吐谷浑、败薛仁贵与寇凉州的事,仲裁琮又从容答道:“臣只受命贡献,军旅之事,不是臣的职责。”
没有得罪李治,但也没有认错。
李治无奈,当然,这说明了吐蕃暂时不想打了,甚至刻意挑动蒙巂诏分散唐朝的注意力。虽然知道,可唐朝这几年年光不好,元气没有恢复,更不想打,只好厚赐。
这是摆上台面的事。
其实朝廷输了很不甘心的,吐蕃入贡,有一些部族终于在斥候劝说之下,秘密派人到了京城,向唐朝表示臣服。无所谓,只是一个名而己,对于重利的吐蕃各部,根本不再乎,其中包括羊同、孙波与党项各部,然后要钱要物资要武器。不管会不会反抗吐蕃,这些钱物武器到了自己部族中,会壮大自己部族。真心反抗吐蕃的,未必有几个。
但李威一句话,很让大佬们认可的,未必反抗,可强大了,真正有敌意的各部,心中依是不甘的。毕竟这头高原上的狼头,都想做。
也不算秘密,有的斥候抓住了,同样泄露了秘密。可就象唐朝拿吐蕃挑唆南诏没有办法一样,吐蕃同样无可奈何。这是阴谋,却更象阳谋。双方都意会地没有提,然后李治让都水使者黄仁素出使吐蕃。
至少看上去一团和气,因为“监国”,这些邸报还是能看到的,但李威知道,自己便宜的老子未必心甘,吐蕃消化完了吐谷浑,东扩的脚步,也不会停下。还会战,有可能还是大战。如果不改变,唐朝依然是大败,当然吐蕃就是胜一次也是伤一次,只好喘息几年再战……在青海角力,在南诏角力,甚至在西域角力,将成为以后唐朝与吐蕃的主调。
………………………………
但狄仁杰写了一封信过来。大意让李威稍安务燥,做好本份即可,不可有妄想,不可伪作。
其实来到唐朝一年多时间了,这一年多,有过惊喜,有过忧虑,有过不解,有过气愤。实际上他的性格,很不习惯这种勾心斗角的生活。而且时常感到一种危机,煎熬并不亚于杨敏。不过他慢吞吞的性格,也有好处,倒也不急。特别是现在,有了过所了,有了钱了,等于多了保命的底气,更不急了。
狄仁杰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也是事实,才一年多,熬出头,还要很久。
然后狄仁杰说了一件事,晒盐可以放一放。
其他的没有多说,对此,狄仁杰同样不是很乐意。虽然蔗糖技术放出一些,已经开始在为太子敛财,以后还为继续敛财。放了晒盐,对国家有好处,对百姓有好处,但对太子,同样有“好处”,又要为太子敛财了……
不过晒盐的时机有了,到了四月,风调雨顺不能提,总的来说,没有大的灾害,夏收却是有的。这都是次要的事,朝廷采用太子的种植方法,推广的试验田,慢慢看到成效。当然,百姓感慨的同时,也想到了精耕细作,所需要的肥料、人工,地多的难免会发愁……
有了效果,红花草没有舍得肥田,继续留着,收获种籽,毕竟从野生的采摘不易。倒是开始有许多人种豆。这只是夏收,秋收都不用怀疑的,前面有了一个六石六斗……
庄稼高产,国家抗灾害的能力就会提高,至于粮价会不会掉到每斗米三文两文,没有官员会管,虽是太贱,可百姓却能吃饱肚子。武则天的棉花,却很遥远,然后到大食出使的使者回来,带了一些古怪的机械。还是没有人注意,不过算盘与珠算口决,慢慢流传开来,一起称便。不过这事,武则天贪不住功,又是出自太子之手……
加上新犁进一步普及,李威嫌自己的名声高了些,名声却在不停地积累增加。甚至岭南的百姓,都知道太子聪明贤德。狄仁杰在洛阳将这些分析了一下,哭笑不得。倒有一门好处,以后太子登基时,群臣会热烈的拥护。不过没有登基之前,会熬得更辛苦一些……
还有吐蕃派了使者过来进贡,暂时的吐蕃不想打了。这又是太子说的,吃下吐谷浑,消化不易。没有了吐蕃,南诏的叛乱,几乎无人注意,甚至还没有高丽几千叛民,让朝廷烦恼。所以晒盐,可以动一动。
狄仁杰认为动了,李威早就想动了,依然还是疏忽了这一动,会牵连许多。
李威看到信后,立即派人召陆马与梁金柱回京。晒盐也要试验的,还要买地。海边的地很贱,几乎荒废了,但不是所有海边的地都可以用来晒盐的,也要有一些要求的。却不知道何处的好,以后的盐州,现在包括上海在内,还在大海中,没有露出水面,南通在一个大岛上,崇明岛也许只是一个小沙洲。包括黄河入海处,以及天津,依然没有沉淀出来。渤海的海湾似乎有许多地方适合,可邻近了北方,空惹一些争端。只有选在楚州扬州的海边,却不知道效果如何。
有了效果,然后是购地。这不仅是替自己谋财,是与大户抢钱。论对商业的敏感,朝廷因为不好意思谈利,会永远慢上一拍。那么这些贱地,将迅速会被大户侵吞,朝廷也会经营,却不能抢得多少。现在能抢多少是多少,只是一个太子,是自己的钱。是皇帝,那么是朝廷的钱,还是自己的钱。
吩咐完了,外面人进来禀报,说杨敏到了。
“让她进来。”
杨敏要看看东宫的燕子,大小黑没有能够回来,让人伤感,可还有小小黑。小小黑,又开始产下第一窝小小小黑。想看看……毕竟才十六岁。
一会儿人进来了,天渐渐热了,穿着一件绿色的丝绸长裙,只是瘦些,长相却是美丽清新动人。又长大了一岁,相貌又美丽了一份。可是一步步拖逦着进了东宫,神情不是很好。
太子去年在长安时,也时常进来的,但那时是太子妃,侍卫见了自己,神情都变得十分恭敬。现在一年过去了,人还是那个人,物还是那个物,但已经不同了。
站在宫殿外面看,几只小燕子飞来飞去,包括后来的两只燕子,都开始不怕生人。就在众人头顶上飞舞着,因为吃得好,毛发光亮,看上去格外可爱。其实有一些大户人家也学着东宫的人在做,有的做得成功了,有的燕子依然怕生。但东宫的燕子,身份却是不凡的。百姓谈论,还是议论这几对燕子。
杨敏低声说道:“可惜大小黑没有回来。”
李威站在她身边,没有说话,不但大小黑,能回来两对燕子,算是不错了,今年几窝燕子,有可能有十几只,可是因为喂得胖,毛病在继续。能不能回向南方,未必可知,就是能飞到南方去,能平安飞回来,机率同样缈茫。当然,这个不知趣的话题不会说的。
初夏的风吹来,有些燥热,也吹来杨敏身上一份气息,有发香,还有淡淡有脂粉香,以及少女的体香,甚是好闻。又长大了一岁,如果不是变动,倒可是圆房的,至少比与十五岁的碧儿圆房,罪恶感轻些。而且杨敏的美色,让李威有些心动,身体越来越壮实,某些时候也很想的。可想想,却是无语,与狄蕙狄好做那个啥,肯定没有罪恶感,但父母一直不让她们进宫。然后是更小的裴雨荷,或者碧儿。甚至不顾廉耻,就是与上官婉儿发生什么,恐怕都没有人指责。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却来了。压制住心动的骚动,李威说道:“进来喝口茶吧。”
“不好。”
“为何?”
“妾身的名份终没有定下来,如果两位圣上让妾身进宫,就是良媛,妾身也是高兴的。”
“只是坐坐,再说,还有孤,要相信孤。”
“殿下,是妾身惹下的罪孽,要妾身来承受。”
“你有什么罪孽?不要入了魔了,只要心不坏,原来的性格,孤却是喜欢的。”说着,不由分说,将她的小手牵着,强行拖到宫殿内。
金内侍连忙热情地倒茶端水,这个美丽的杨家女子,虽然不是太子妃了,可是太子喜欢,同样不可小视,就象碧儿,出身低些了,但前途还是光明一片。
太子对她的一片心意,杨敏枯萎的心终于活了一些。可她活了,有人就不喜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但上官婉儿九岁了,懂的事更多一些。特别是写诗,天赋渐露,回到长安后不久,看到满城飞扬的柳絮,写了一首诗:似花又似雾,非烟亦非云。风扬渭水绿,雨湿宫城青。忽东复辗西,江湖一浮萍。宝辇近重阙,翠仪迎故人。悬岁日月旧,隔年山光新。玉杯接觚酬,太平纪鸿真。
然后问李威,忽东复辗西,江湖一浮萍,怎样才能改成对偶的句子。
诗依然不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对偶有了,官腔却重了,倒是前面几句写得清新自然。有感慨,有喜悦,特别是上官婉儿不喜欢的这一句,虽不对偶,可是写得自然,却想改改不起来的,想删删不起来的。
诗得写得好坏不题,开始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这才是最喜的。
而且历史知道得不多,可是上官体却是知道的,这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代表是上官仪,其次就是上官婉儿。题材是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其中大多是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用词华丽,讲究绮错婉媚。因为其位显,格律工整,在骈文盛行的大气氛下,时人多佼仿之。就是上官仪罪诛,许多粉妓依然传唱。但传世佳作很少。
历史上官婉儿亦是如此,不但自己写,还帮人写,替李显写,替韦月写,替武三思写,诗同样很清媚,可传世佳作更少。
就是因为空洞,因此,看到忽东复辗西,江湖一浮萍这样带着古风之句,李威反而为喜。
………………………………
委托狄仁杰之事,一时半会不会有消息。
但四月来临,发生了一些事。
吐蕃再次派了使者仲琮入贡,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于是李治设宴款待,席间便问他一些吐蕃的风俗,仲琮从容答道:“吐蕃地薄气寒,风俗朴鲁,然法领严整,上下一心,议事自下而起(听从老百姓意愿的意思),因人所利而行之,所以能持久。”
打胜了,说话语气也不一样的,虽然入贡,可说话间带着一种高姿态。
李治默然,唐朝从李世民到他,做得也不坏,可重视士大夫,虽然李世民说了以人为本,真实中却很难做到的。特别是许多门阀大户人家,存在着大量的部曲奴婢,地位很低,甚至还不如东汉。至于因人所利,更是谈都不敢谈。就是谈,也务必将利改成益。
过了一会儿李治诘问灭吐谷浑、败薛仁贵与寇凉州的事,仲裁琮又从容答道:“臣只受命贡献,军旅之事,不是臣的职责。”
没有得罪李治,但也没有认错。
李治无奈,当然,这说明了吐蕃暂时不想打了,甚至刻意挑动蒙巂诏分散唐朝的注意力。虽然知道,可唐朝这几年年光不好,元气没有恢复,更不想打,只好厚赐。
这是摆上台面的事。
其实朝廷输了很不甘心的,吐蕃入贡,有一些部族终于在斥候劝说之下,秘密派人到了京城,向唐朝表示臣服。无所谓,只是一个名而己,对于重利的吐蕃各部,根本不再乎,其中包括羊同、孙波与党项各部,然后要钱要物资要武器。不管会不会反抗吐蕃,这些钱物武器到了自己部族中,会壮大自己部族。真心反抗吐蕃的,未必有几个。
但李威一句话,很让大佬们认可的,未必反抗,可强大了,真正有敌意的各部,心中依是不甘的。毕竟这头高原上的狼头,都想做。
也不算秘密,有的斥候抓住了,同样泄露了秘密。可就象唐朝拿吐蕃挑唆南诏没有办法一样,吐蕃同样无可奈何。这是阴谋,却更象阳谋。双方都意会地没有提,然后李治让都水使者黄仁素出使吐蕃。
至少看上去一团和气,因为“监国”,这些邸报还是能看到的,但李威知道,自己便宜的老子未必心甘,吐蕃消化完了吐谷浑,东扩的脚步,也不会停下。还会战,有可能还是大战。如果不改变,唐朝依然是大败,当然吐蕃就是胜一次也是伤一次,只好喘息几年再战……在青海角力,在南诏角力,甚至在西域角力,将成为以后唐朝与吐蕃的主调。
………………………………
但狄仁杰写了一封信过来。大意让李威稍安务燥,做好本份即可,不可有妄想,不可伪作。
其实来到唐朝一年多时间了,这一年多,有过惊喜,有过忧虑,有过不解,有过气愤。实际上他的性格,很不习惯这种勾心斗角的生活。而且时常感到一种危机,煎熬并不亚于杨敏。不过他慢吞吞的性格,也有好处,倒也不急。特别是现在,有了过所了,有了钱了,等于多了保命的底气,更不急了。
狄仁杰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也是事实,才一年多,熬出头,还要很久。
然后狄仁杰说了一件事,晒盐可以放一放。
其他的没有多说,对此,狄仁杰同样不是很乐意。虽然蔗糖技术放出一些,已经开始在为太子敛财,以后还为继续敛财。放了晒盐,对国家有好处,对百姓有好处,但对太子,同样有“好处”,又要为太子敛财了……
不过晒盐的时机有了,到了四月,风调雨顺不能提,总的来说,没有大的灾害,夏收却是有的。这都是次要的事,朝廷采用太子的种植方法,推广的试验田,慢慢看到成效。当然,百姓感慨的同时,也想到了精耕细作,所需要的肥料、人工,地多的难免会发愁……
有了效果,红花草没有舍得肥田,继续留着,收获种籽,毕竟从野生的采摘不易。倒是开始有许多人种豆。这只是夏收,秋收都不用怀疑的,前面有了一个六石六斗……
庄稼高产,国家抗灾害的能力就会提高,至于粮价会不会掉到每斗米三文两文,没有官员会管,虽是太贱,可百姓却能吃饱肚子。武则天的棉花,却很遥远,然后到大食出使的使者回来,带了一些古怪的机械。还是没有人注意,不过算盘与珠算口决,慢慢流传开来,一起称便。不过这事,武则天贪不住功,又是出自太子之手……
加上新犁进一步普及,李威嫌自己的名声高了些,名声却在不停地积累增加。甚至岭南的百姓,都知道太子聪明贤德。狄仁杰在洛阳将这些分析了一下,哭笑不得。倒有一门好处,以后太子登基时,群臣会热烈的拥护。不过没有登基之前,会熬得更辛苦一些……
还有吐蕃派了使者过来进贡,暂时的吐蕃不想打了。这又是太子说的,吃下吐谷浑,消化不易。没有了吐蕃,南诏的叛乱,几乎无人注意,甚至还没有高丽几千叛民,让朝廷烦恼。所以晒盐,可以动一动。
狄仁杰认为动了,李威早就想动了,依然还是疏忽了这一动,会牵连许多。
李威看到信后,立即派人召陆马与梁金柱回京。晒盐也要试验的,还要买地。海边的地很贱,几乎荒废了,但不是所有海边的地都可以用来晒盐的,也要有一些要求的。却不知道何处的好,以后的盐州,现在包括上海在内,还在大海中,没有露出水面,南通在一个大岛上,崇明岛也许只是一个小沙洲。包括黄河入海处,以及天津,依然没有沉淀出来。渤海的海湾似乎有许多地方适合,可邻近了北方,空惹一些争端。只有选在楚州扬州的海边,却不知道效果如何。
有了效果,然后是购地。这不仅是替自己谋财,是与大户抢钱。论对商业的敏感,朝廷因为不好意思谈利,会永远慢上一拍。那么这些贱地,将迅速会被大户侵吞,朝廷也会经营,却不能抢得多少。现在能抢多少是多少,只是一个太子,是自己的钱。是皇帝,那么是朝廷的钱,还是自己的钱。
吩咐完了,外面人进来禀报,说杨敏到了。
“让她进来。”
杨敏要看看东宫的燕子,大小黑没有能够回来,让人伤感,可还有小小黑。小小黑,又开始产下第一窝小小小黑。想看看……毕竟才十六岁。
一会儿人进来了,天渐渐热了,穿着一件绿色的丝绸长裙,只是瘦些,长相却是美丽清新动人。又长大了一岁,相貌又美丽了一份。可是一步步拖逦着进了东宫,神情不是很好。
太子去年在长安时,也时常进来的,但那时是太子妃,侍卫见了自己,神情都变得十分恭敬。现在一年过去了,人还是那个人,物还是那个物,但已经不同了。
站在宫殿外面看,几只小燕子飞来飞去,包括后来的两只燕子,都开始不怕生人。就在众人头顶上飞舞着,因为吃得好,毛发光亮,看上去格外可爱。其实有一些大户人家也学着东宫的人在做,有的做得成功了,有的燕子依然怕生。但东宫的燕子,身份却是不凡的。百姓谈论,还是议论这几对燕子。
杨敏低声说道:“可惜大小黑没有回来。”
李威站在她身边,没有说话,不但大小黑,能回来两对燕子,算是不错了,今年几窝燕子,有可能有十几只,可是因为喂得胖,毛病在继续。能不能回向南方,未必可知,就是能飞到南方去,能平安飞回来,机率同样缈茫。当然,这个不知趣的话题不会说的。
初夏的风吹来,有些燥热,也吹来杨敏身上一份气息,有发香,还有淡淡有脂粉香,以及少女的体香,甚是好闻。又长大了一岁,如果不是变动,倒可是圆房的,至少比与十五岁的碧儿圆房,罪恶感轻些。而且杨敏的美色,让李威有些心动,身体越来越壮实,某些时候也很想的。可想想,却是无语,与狄蕙狄好做那个啥,肯定没有罪恶感,但父母一直不让她们进宫。然后是更小的裴雨荷,或者碧儿。甚至不顾廉耻,就是与上官婉儿发生什么,恐怕都没有人指责。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却来了。压制住心动的骚动,李威说道:“进来喝口茶吧。”
“不好。”
“为何?”
“妾身的名份终没有定下来,如果两位圣上让妾身进宫,就是良媛,妾身也是高兴的。”
“只是坐坐,再说,还有孤,要相信孤。”
“殿下,是妾身惹下的罪孽,要妾身来承受。”
“你有什么罪孽?不要入了魔了,只要心不坏,原来的性格,孤却是喜欢的。”说着,不由分说,将她的小手牵着,强行拖到宫殿内。
金内侍连忙热情地倒茶端水,这个美丽的杨家女子,虽然不是太子妃了,可是太子喜欢,同样不可小视,就象碧儿,出身低些了,但前途还是光明一片。
太子对她的一片心意,杨敏枯萎的心终于活了一些。可她活了,有人就不喜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