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成叹息(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xs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很晚,李威才回来,吃过晚饭后,还要批阅奏折。
上官婉儿心痛地说道:“陛下,不用这么辛苦。”
“你不懂的,国家将士不及开国远矣,有种种原因,还有一个让人忽视的地方,尚武风气下降。昔日魏征等人说,华夏是根,胡夷是枝叶。不仅是财帛,也有将士的因素。以胡对胡,固然减少了中原百姓的伤亡,但久而久之,中原人武风锐减,战斗力下降,胡人会越发轻之,这同样是一个不好的发展方向。此次开设军务监与设武举,不但是选拨与培养将领,也是提高全民的尚武之风。”
唐朝尚武风气比宋朝好。
就是现在,满大街的小青年大多数挂着一把佩剑,招摇过市,打架斗殴的事件也很多,而且各个衙役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在斗殴时勿得让他们停下来,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要处理,得等到他们打完了,看有没有人受伤,没有人受伤,一笑了之,有人受伤,再进行拘捕。
可是李世民聪明的意识到,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改为文治,所以庙号不是武皇帝,是太宗文皇帝,强行将国家扭向正常的发展轨道。但他本人还一再强调备武的,可许多人误会了,认为文治是一切,所以李绩一死,李治胡乱用帅,甚至用李敬玄为青海主帅。以及府兵制的败坏,甚至许多百姓想方设法逃避兵役。
依然尚武,但不及从前远矣。
在战场上也能看出来,不抛弃战术武器谋略等因素,汉兵与吐蕃士兵交手,大多数不是吐蕃士兵的对手。所以李威一直在用一部分汉兵汉将,这就是打磨,最少保持朝廷有一支强大的汉人军队,那怕象自家一样,汉化鲜卑人的军队,这才是唐朝核心的力量。李世民当初重用胡将,是对功臣的掣肘,可现在却不需要了。到了矫正的时候。
比如树木,枝叶输其营养,才能反馈。不能不顾根本利益,输营养给枝叶,这颗树必死无疑。想万胡来朝,还得象唐朝初期那样,国内有一支能以一当十的军队。再加上人口基数,财富,唐朝才能真正变成这个世界上的怪物!
但不敢说出来。
正说着,裴雨荷进来禀报:“陛下,大喜。”
“何喜之有?”
“御医诊断,野辞小娘子有喜了,”说着,用古怪的神情看着李威。
李威有数子,没禄氏之子裴雨荷不知道,但东宫数子女,皆出身寒薄,徐俪稍稍好一些,然却是一个女儿,江碧儿出身平民,狄蕙出身烟花之地,但还没有这个野辞明月来历古怪,一个党项人。
然而心中稍稍放了一些心。她自己也无子,这是压力,因此每次轮宿之时,皆是很主动,甚至放下身架,回到娘家向母亲请教了一些房中术。想得是不错,然而几名女子那一个不想有一个孩子,李威是年青,可每晚都要索取,身体吃不消不提,那个小蝌蚪的质量也很成问题,反而减少了大家受孕的可能性。还好,李威主动节制了,否则连野辞明月这个孩子都未必能有。
李威也愕然,然后道:“过去看看。”
……
天就凉了下来。
不久后新的战报再次传到洛阳。
萧嗣业数战皆捷,然而出现了一个新的严重问题。
提前预警,此次准备得也比历史上更充分,驻扎的兵力相对来说,也多了一些,另外就是大量的粮草与武器,都提前送到突厥驻军大营。可不是防守,要剿灭,剿灭军队就要四处征战,粮草也随之调动。
才开始,突厥人被唐朝打惨了,有些畏惧,看到在正面战场上,唐军虽少,战斗力却十分强悍,再加上萧嗣业的指挥,于是将主意打到粮食上面。打不过你,我截你的粮草。能截走就截走,不能截走就地焚烧。
失去了粮草,萧嗣业军队渐渐变得困窘起来。
看到了战报,李威不客气地回批,你傻啊,没有粮草,敌人有没有?就是敌人没有粮食,有没有牛马羊,不吃面食,肉食吃了会死人啊。都反叛了,一次次战斗都打响了,一条条人命倒在血泊了,你还对他们有什么仁义?再者,你手中有多少军队,加上忠于唐王室的突厥各部,都不超过两三万人,不是两三十万人,靠掳掠维持不下来。写完了,立即用快马,用最快的速度送到萧嗣业手中。
不然不要拖到朝廷大军出发,很有可能一个月之内,萧嗣业军队就会溃败。那么战局能弥漫到边境,对整个军事布置都会产生极大的妨碍。
信送走了,李威却叹了一口气。
骂是一种态度,但萧嗣业内心的想法,李威却能知道。
朝廷最慢怠的两名大臣,一人是裴行俭,说李靖出将入相,是发生了,但为相,李靖做得不是很好。然而裴行俭呢?在吏部铨选了那么多年,所铨之人,皆是合格。也提出了许多建议,一些优良的革新,学问渊博,出身名门。无论从功绩,或者资历,才华与名声,皆能担任宰相。可朝廷换了那么多宰相,皆与裴行俭无缘。
第二个就是萧嗣业,功绩家世与资历,朝堂上没有几人能及,姜恪那样的人都能担任左相,可是萧嗣业六十多数了,还混在大漠上。
原因很简单,裴行俭得罪了母亲。萧嗣业是萧淑妃的族亲。因此,他行事更是小心谨慎,省怕别人拿它来做文章。但这项弱点一旦被放大,在战场上是致命的。
而且李威隐隐地感到此役下来,萧嗣业不能完功而终了。
唐朝在漠南的失利,却在另一个方向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裴行俭这一行很妖异,比演义中的故事还要精彩十分。大军出发,速度很快,不能再耽搁了。老将军年高心也高,还想赶回来,再到东突厥立立功劳,反正这几年有太上皇在世,他也不想做宰相了,不如多立一些战功,留名青史吧。
然后到了莫贺延沙漠,风沙肆虐,向导也迷失了方向。其实裴行俭后来悄悄对李威说出了真相,他在西州好几年了,本身就熟悉当地的地形气候,那一次迷失方向,是他刻意所为。绕了几个大圈子,将士饥渴难忍,裴行俭发话了,停军祭奠苍天,然后对手下说道:“泉水不远。”
就象一个神棍一样,大家将信将疑,不久后,云散风止,大军出发,往前行了不远,果然发现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众人惊喜不己,将他比作成名震大漠的汉朝贰师将军李广利。夸奖无所谓啦,主要是士气,一下子几千将士,对裴行俭恢复了信心。不然怎么办呢?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手下有十几万将士,没有信心,对付不了。
恢复信心后,大军立即出发,到了西州。也过了八月中旬,可是沙漠戈壁地区,白天还是很炎热的,许多藩属小国使者前来迎接,不是所有人都死心跟随李遮匐想要谋叛的,西域最少一半各部现在皆忠于唐朝。然后裴行俭当着这些人的面扬言道:“天气太热了,不能再前行,我们要在这里驻军,到九月下旬再出发,就有劳烦各部了。”
大军并不多,仅几千人,各部供养起来也不是很难,况且时间不长,一个月。于是纷然称喏。军队就驻扎了下来,正好哈密瓜与葡萄成熟,吃着甘甜的水果,喝着正宗的西域美酒,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
此行打的口号是护送波斯王子回国,再见到裴行俭是这种样子,阿史那都支没有再防备。
过了几天,动极思静,静极思动,老将军酒喝得差不多,水果也吃得差不多,又对各部说道:“我想要狩猎,你们谁愿意跟我一道?”
裴行俭是唐朝的重臣,还听说他是帝王之师,一听他要打猎,这些部族那一个人不拍他的马屁,哗啦啦,一下子一万多人前来附从。再加上裴行俭所带来的军队,几天之内,变成了两万多人。大军随意地到处狩猎,晚上喝酒吃肉,吃完了载歌载舞。实际上能过狩猎,裴行俭也在布置的,你张某某怎么率部,从哪个方向打猎,他,李某某,率部又从那个方向合围。一个狩猎的过程,两万多军队,让他巧夺天工般的整合起来。就连各酋长自己,都不知道这一脱变。
很神奇的一幕,不亚于三国演义中的某些片段。
反正让李威做,肯定做不到的。
到处游荡,突然轻装急行,这段历史过于神话,后人十分好奇,也将它考证出来,裴行俭走的路线是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峡谷、昌吉古城这一线,四面皆山,若是行军速度快,是很难发现。再说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也不能算是真正叛唐,这与东突厥性质是两样的,对西突厥唐朝一直很优待,大食与吐蕃十分默契地对付唐朝,吐蕃争青海与西域,大食争夺河中地区。所以唐朝让西突厥保留了可汗的称呼,以显优容。连王方翼捉住李遮匐,唐朝还给了改悔的机会,立即释放回去。
这一政策的优柔性,使阿史那都支反叛的心一直不强,受到论钦陵的挑唆,想谋叛,可主意未定,只是与李遮匐约好了,秋后共抗唐朝使者。再加上裴行俭假象做得好,一直没有防备。
结果裴行俭这两万多打猎队伍如同天兵神降一般,突然地打到了他的家门口。
阿史那都支不相信,又派人打探,甭用打探了,只有几里路,裴行俭打猎大军就到了他营帐了,阿史那都支仓惶不知所措。就坐在大帐里发呆,他手下亲信说道:“大汗哪,快逃吧。”
“往哪里逃?既然唐朝都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我门口,难道他们不防备我逃走吗?”
嗯,算得很聪明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很晚,李威才回来,吃过晚饭后,还要批阅奏折。
上官婉儿心痛地说道:“陛下,不用这么辛苦。”
“你不懂的,国家将士不及开国远矣,有种种原因,还有一个让人忽视的地方,尚武风气下降。昔日魏征等人说,华夏是根,胡夷是枝叶。不仅是财帛,也有将士的因素。以胡对胡,固然减少了中原百姓的伤亡,但久而久之,中原人武风锐减,战斗力下降,胡人会越发轻之,这同样是一个不好的发展方向。此次开设军务监与设武举,不但是选拨与培养将领,也是提高全民的尚武之风。”
唐朝尚武风气比宋朝好。
就是现在,满大街的小青年大多数挂着一把佩剑,招摇过市,打架斗殴的事件也很多,而且各个衙役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在斗殴时勿得让他们停下来,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要处理,得等到他们打完了,看有没有人受伤,没有人受伤,一笑了之,有人受伤,再进行拘捕。
可是李世民聪明的意识到,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改为文治,所以庙号不是武皇帝,是太宗文皇帝,强行将国家扭向正常的发展轨道。但他本人还一再强调备武的,可许多人误会了,认为文治是一切,所以李绩一死,李治胡乱用帅,甚至用李敬玄为青海主帅。以及府兵制的败坏,甚至许多百姓想方设法逃避兵役。
依然尚武,但不及从前远矣。
在战场上也能看出来,不抛弃战术武器谋略等因素,汉兵与吐蕃士兵交手,大多数不是吐蕃士兵的对手。所以李威一直在用一部分汉兵汉将,这就是打磨,最少保持朝廷有一支强大的汉人军队,那怕象自家一样,汉化鲜卑人的军队,这才是唐朝核心的力量。李世民当初重用胡将,是对功臣的掣肘,可现在却不需要了。到了矫正的时候。
比如树木,枝叶输其营养,才能反馈。不能不顾根本利益,输营养给枝叶,这颗树必死无疑。想万胡来朝,还得象唐朝初期那样,国内有一支能以一当十的军队。再加上人口基数,财富,唐朝才能真正变成这个世界上的怪物!
但不敢说出来。
正说着,裴雨荷进来禀报:“陛下,大喜。”
“何喜之有?”
“御医诊断,野辞小娘子有喜了,”说着,用古怪的神情看着李威。
李威有数子,没禄氏之子裴雨荷不知道,但东宫数子女,皆出身寒薄,徐俪稍稍好一些,然却是一个女儿,江碧儿出身平民,狄蕙出身烟花之地,但还没有这个野辞明月来历古怪,一个党项人。
然而心中稍稍放了一些心。她自己也无子,这是压力,因此每次轮宿之时,皆是很主动,甚至放下身架,回到娘家向母亲请教了一些房中术。想得是不错,然而几名女子那一个不想有一个孩子,李威是年青,可每晚都要索取,身体吃不消不提,那个小蝌蚪的质量也很成问题,反而减少了大家受孕的可能性。还好,李威主动节制了,否则连野辞明月这个孩子都未必能有。
李威也愕然,然后道:“过去看看。”
……
天就凉了下来。
不久后新的战报再次传到洛阳。
萧嗣业数战皆捷,然而出现了一个新的严重问题。
提前预警,此次准备得也比历史上更充分,驻扎的兵力相对来说,也多了一些,另外就是大量的粮草与武器,都提前送到突厥驻军大营。可不是防守,要剿灭,剿灭军队就要四处征战,粮草也随之调动。
才开始,突厥人被唐朝打惨了,有些畏惧,看到在正面战场上,唐军虽少,战斗力却十分强悍,再加上萧嗣业的指挥,于是将主意打到粮食上面。打不过你,我截你的粮草。能截走就截走,不能截走就地焚烧。
失去了粮草,萧嗣业军队渐渐变得困窘起来。
看到了战报,李威不客气地回批,你傻啊,没有粮草,敌人有没有?就是敌人没有粮食,有没有牛马羊,不吃面食,肉食吃了会死人啊。都反叛了,一次次战斗都打响了,一条条人命倒在血泊了,你还对他们有什么仁义?再者,你手中有多少军队,加上忠于唐王室的突厥各部,都不超过两三万人,不是两三十万人,靠掳掠维持不下来。写完了,立即用快马,用最快的速度送到萧嗣业手中。
不然不要拖到朝廷大军出发,很有可能一个月之内,萧嗣业军队就会溃败。那么战局能弥漫到边境,对整个军事布置都会产生极大的妨碍。
信送走了,李威却叹了一口气。
骂是一种态度,但萧嗣业内心的想法,李威却能知道。
朝廷最慢怠的两名大臣,一人是裴行俭,说李靖出将入相,是发生了,但为相,李靖做得不是很好。然而裴行俭呢?在吏部铨选了那么多年,所铨之人,皆是合格。也提出了许多建议,一些优良的革新,学问渊博,出身名门。无论从功绩,或者资历,才华与名声,皆能担任宰相。可朝廷换了那么多宰相,皆与裴行俭无缘。
第二个就是萧嗣业,功绩家世与资历,朝堂上没有几人能及,姜恪那样的人都能担任左相,可是萧嗣业六十多数了,还混在大漠上。
原因很简单,裴行俭得罪了母亲。萧嗣业是萧淑妃的族亲。因此,他行事更是小心谨慎,省怕别人拿它来做文章。但这项弱点一旦被放大,在战场上是致命的。
而且李威隐隐地感到此役下来,萧嗣业不能完功而终了。
唐朝在漠南的失利,却在另一个方向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裴行俭这一行很妖异,比演义中的故事还要精彩十分。大军出发,速度很快,不能再耽搁了。老将军年高心也高,还想赶回来,再到东突厥立立功劳,反正这几年有太上皇在世,他也不想做宰相了,不如多立一些战功,留名青史吧。
然后到了莫贺延沙漠,风沙肆虐,向导也迷失了方向。其实裴行俭后来悄悄对李威说出了真相,他在西州好几年了,本身就熟悉当地的地形气候,那一次迷失方向,是他刻意所为。绕了几个大圈子,将士饥渴难忍,裴行俭发话了,停军祭奠苍天,然后对手下说道:“泉水不远。”
就象一个神棍一样,大家将信将疑,不久后,云散风止,大军出发,往前行了不远,果然发现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众人惊喜不己,将他比作成名震大漠的汉朝贰师将军李广利。夸奖无所谓啦,主要是士气,一下子几千将士,对裴行俭恢复了信心。不然怎么办呢?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手下有十几万将士,没有信心,对付不了。
恢复信心后,大军立即出发,到了西州。也过了八月中旬,可是沙漠戈壁地区,白天还是很炎热的,许多藩属小国使者前来迎接,不是所有人都死心跟随李遮匐想要谋叛的,西域最少一半各部现在皆忠于唐朝。然后裴行俭当着这些人的面扬言道:“天气太热了,不能再前行,我们要在这里驻军,到九月下旬再出发,就有劳烦各部了。”
大军并不多,仅几千人,各部供养起来也不是很难,况且时间不长,一个月。于是纷然称喏。军队就驻扎了下来,正好哈密瓜与葡萄成熟,吃着甘甜的水果,喝着正宗的西域美酒,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
此行打的口号是护送波斯王子回国,再见到裴行俭是这种样子,阿史那都支没有再防备。
过了几天,动极思静,静极思动,老将军酒喝得差不多,水果也吃得差不多,又对各部说道:“我想要狩猎,你们谁愿意跟我一道?”
裴行俭是唐朝的重臣,还听说他是帝王之师,一听他要打猎,这些部族那一个人不拍他的马屁,哗啦啦,一下子一万多人前来附从。再加上裴行俭所带来的军队,几天之内,变成了两万多人。大军随意地到处狩猎,晚上喝酒吃肉,吃完了载歌载舞。实际上能过狩猎,裴行俭也在布置的,你张某某怎么率部,从哪个方向打猎,他,李某某,率部又从那个方向合围。一个狩猎的过程,两万多军队,让他巧夺天工般的整合起来。就连各酋长自己,都不知道这一脱变。
很神奇的一幕,不亚于三国演义中的某些片段。
反正让李威做,肯定做不到的。
到处游荡,突然轻装急行,这段历史过于神话,后人十分好奇,也将它考证出来,裴行俭走的路线是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峡谷、昌吉古城这一线,四面皆山,若是行军速度快,是很难发现。再说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也不能算是真正叛唐,这与东突厥性质是两样的,对西突厥唐朝一直很优待,大食与吐蕃十分默契地对付唐朝,吐蕃争青海与西域,大食争夺河中地区。所以唐朝让西突厥保留了可汗的称呼,以显优容。连王方翼捉住李遮匐,唐朝还给了改悔的机会,立即释放回去。
这一政策的优柔性,使阿史那都支反叛的心一直不强,受到论钦陵的挑唆,想谋叛,可主意未定,只是与李遮匐约好了,秋后共抗唐朝使者。再加上裴行俭假象做得好,一直没有防备。
结果裴行俭这两万多打猎队伍如同天兵神降一般,突然地打到了他的家门口。
阿史那都支不相信,又派人打探,甭用打探了,只有几里路,裴行俭打猎大军就到了他营帐了,阿史那都支仓惶不知所措。就坐在大帐里发呆,他手下亲信说道:“大汗哪,快逃吧。”
“往哪里逃?既然唐朝都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我门口,难道他们不防备我逃走吗?”
嗯,算得很聪明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